书城养生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1734700000030

第30章 社交心理障碍不必找心理医生(1)

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属于社交心理障碍。社会交往心理障碍造成的影响有:不敢或不能与人交往;交往变得困难;交往给人带来的是不愉快、压抑等消极情感体验。

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社会交往上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因此,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状况,应作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类型的,要分清哪些属于思想问题,哪些属于心理问题,哪些是两者皆有。只有分辨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问题描述

小刚是一名高中男生,心理非常脆弱,别人说两句难听的话或做一些有点过分的事时,他就受不了了。他敏感多疑,喜欢猜忌别人会说他的坏话,做事时,总爱看别人的脸色,惟恐会得罪人。他觉得别人都会欺侮他,肆意地践踏他的自尊。总之他觉得自己生活在不快乐之中,很苦恼也很困惑。

■问题分析

很明显,小刚是由于人际关系敏感而导致的强迫症和抑郁症。人际关系敏感症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与人相处时有较强的戒备心、怀疑和嫉妒心理,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与身边人关系紧张。

患有人际关系敏感症的人一般都有点自卑、悲观,在人际关系中明显有所欠缺。人际关系敏感症的主要表现是: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

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

在人际关系上存在着种种困惑等。

一般来说,过于敏感的人容易对别人的话语和行为产生过多的猜疑,过多地在乎别人的眼光,然而,引来的却是过多的痛苦。内疚、难为情,也给自己添了不少恐惧:唯恐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惹怒了周围的人。

于是,有些敏感的人学会了隐藏自己的个性,以为只有这样才是最稳妥的,却不知道,一直活在别人的眼里,其实是最痛苦的,甚至让人呼吸困难。

■解决之道

一、认知疗法

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不合理的想法,从而消除症状。充实自己的内心,让内心得到成长,收回把敌意投射到别人身上的防御模式,消除人际敏感。

二、仔细思考

静静地想一想自己的选择以及应该排除的杂碎琐事,集中一下注意力,你会发现,无论如何自己总是可以选择的。在很多情况下,自己所做的事就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会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样想会提高你的快乐指数。

三、不为生活小事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学习中追求完美主义是造成心情不爽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过分小心翼翼的人,也可以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误,更应该允许旁人有偶尔的侵犯。

四、不发牢骚

为某个问题发牢骚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导致更大的压力和别人的不快,换一种思路,会有新的出路。让自己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不是问题本身来进行思考,多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再想想如果换了一个你敬佩的人,他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五、珍惜现在

专注于当前的时刻,把当前看成是一个神圣的时刻。无论现在做什么,都力求把它做好,这才是快乐的源泉。同时要注意防止一心只看重时间、目标和试图同时做很多事、学习很多科目,因为只关注时间、目标会使人陷入高速度、焦虑和紧张的状态;而试图同时做很多事、学很多科,则会导致你学习的肤浅、平庸和错误,这反而会使你丧失自尊而心情沮丧。

六、变消极为积极

生活中有两种力量:一种是积极的力量,另一种是消极的力量。我们的光阴有限而珍贵,所以,我们没有理由“缠绵”于消极情绪中而浪费时间,我们可以把消极态度的烦恼情绪锁定在一天中的某一个小小时间段里,然后,立即关闭消极和烦恼,让自己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快乐情绪中。

七、学会适应

如果你不喜欢某些人的行为而又无法回避,那就先试着学会与之共处——一次即可。然后再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他为什么如此,你可能就学会了宽容与接纳对方。

八、憧憬快乐

假如你现在不快乐,那就想像一下快乐的感觉并相信它是真的,想一想,自己快乐时喜欢做什么,试着去做一做。做一个乐观主义者,期待最好的结果,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很好的影响,并不知不觉地影响到自己。快乐并不一定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是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东西。

九、发挥长处

也许你比别人更擅长做一些事情或某些活动,那就在有机会的时候多表现自己的长处吧!可能的话,在众人面前,多说自己内行的话题,多做自己熟悉的工作,这样会感到心里有把握,而不会感到紧张和压力。

■附:测试

人际关系倾听能力专项测试

回答下面的30道题目,选择“A. 总是;B. 多数情况下;C. 偶尔;D. 几乎没有”之一做答案,并记录。

1. 听别人讲话时很认真,不伪装。

2. 以身体的动作表达你在入神地听对方说话。

3. 经常锻炼自己的倾听能力。

4. 不会一边听对方说话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5. 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仍耐心地把话听完。

6. 不会因为对说话者有偏见而拒绝听他说话。

7. 听批评意见时不生气,耐心地把话听完。

8. 听不懂对方意思时,坦然相告。

9. 即使对方地位低,也认真地听他讲话。

10. 情绪激动或心情不好时,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11. 利用举类似例子的方法证明你能正确理解对方。

12. 鼓励对方表达思想。

13. 归纳重述对方的思想,以免曲解或漏掉信息。

14. 不会只听想听的部分,能抓住对方全部思想。

15. 与人交谈时注意交谈位置,使对方舒服。

16. 谈话时,与对方保持适度的目光交流。

17. 注意对方表达的情感,不停留在表面。

18. 以适当的姿势鼓励对方说出心里话。

19. 观察出对方是否心口一致。

20. 注意对方的身体语言所表达的信息。

21. 必要时边听边做记录。

22. 不匆忙下结论,不轻易判断或批评对方的话。

23. 听话时能够尽量排除周围的干扰因素。

24. 不会向讲话者连续提很多问题。

25. 对方表达能力差时积极引导对方。

26. 向讲话者表达出你理解了他的情感。

27. 对方讲话速度慢时,能够及时整理出对方的主要意图。

28. 不指手划脚地干扰讲话者。

29. 力求听对方讲话的实质。

30. 别人讲话时不急于插话,不打断对方的话。

评分:

选A计4分;选B计3分;选C计2分;选D计1分;累计相加为总分。

若总分在120~105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很好;

总分在104~89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比较好;

总分在88~73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一般;

总分低于72分,说明你的倾听能力比较差。

■问题描述

杜先生今年27岁,过着单身生活。他自称,从17岁开始大约到21岁这个阶段,他感到非常孤独。尤其是在雨天或晚上的时候,他一个人躺在房间里,强烈渴望有一个伴侣。几乎每个晚上他都会不由自主地哭泣。虽然他感觉很痛苦,却不愿家里人觉察到,连哭泣都尽量做得无声无息。

他非常苦闷,总觉得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觉得许多人素质太差,低俗、自私……而周围的人也同样认为他清高、自负、好表现,而不愿搭理他,经常挖苦他。

杜先生很孤独,他不知道自己该随波逐流呢,还是继续保持独特的个性?他现在远离家乡,在外地城市里做着一份仅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没有爱人,也没有朋友,经常发愁,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问题分析

有些人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而把因此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我们内心的孤独从何而来?为什么有的人身处闹市却觉得已经被世界抛弃,而有的人固然孑然一身却生活得充实而富足?

孤独是由于自己与他人的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后者的作用更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通讯手段的应用已经使空间无法成为阻碍人们交流的鸿沟了)而感到交流困难,由此产生的心理障碍,严重者将最终导致抑郁症。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意识,当一个人过于沉浸在自己的意识中,渴望自己的内心被他人理解又发现很难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便产生了精神上的孤独。

孤独的人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很自卑,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过低,觉得别人都将不愿意与自己交流,为了满足自己维护与保全自尊的主观愿望,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将自己封闭起来,最终自陷孤独境地。

有的人恰恰相反,很自傲,对于自己的主观评价过于高了,认为身边的人都过于平庸而不配与自己交往,其结果只能是落得孤芳自赏,孤家寡人,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还有一种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弱者”,他们认为自己是弱势的一方,于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自觉”地认为自己将是受呵护受照顾的,如果缺乏了主动的关心和照顾,他们脆弱和多愁善感的一面便展现了出来,觉得别人都没有理会自己,从而陷入了孤独。

孤僻会使人产生挫折感、狂躁感,令人心灰意冷,严重的还会厌世轻生。

孤僻心理的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青年期的心理特点,使孤僻心理在青年人中比较多见。青年人正处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准成熟状态,世界观和人生观刚开始建立,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常常委屈地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

2. 缺乏事业心。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一般不会孤僻。

3. 性格特点。内向型性格的人容易孤僻,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观念比较强,内心深处有比较强烈的抗拒感,往往对外界事物和周围人群表现得很淡漠,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

4. 幼年的创伤经验。父母离婚、父母的粗暴对待、伙伴欺负等不良刺激,使儿童过早地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体验,会使他们产生消极心境,进而变得畏畏缩缩、自卑冷漠、过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终形成孤僻的性格。

5. 交往挫折。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打击,自尊心受到伤害,便把自己封闭起来。越不与人接触,社会交往能力就自然越得不到锻炼,结果就越孤僻。

以下是一些孤独心理的预警级心理活动:

1. 即使在欢快的场合,也很难被当时的气氛感染,仍然认为自己很孤单。

2. 觉得大多数人很难沟通,认为别人都不理解自己。

3. 过于内向,有什么心事没有一个能倾诉的人。

4. 认为人们都各怀鬼胎,不值得信任。

5. 心里很希望别人来接近你,但是自己却不采取主动。

6. 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不能忍受长期的孤独的,但是,有的人自己将自己推至了孤独的境地。

还有一种孤独是有思想的人才能体会的,这种孤独是我们的文明带给我们的,一个人,当他的人性开始萌发、灵魂开始苏醒时便有了希望有人理解倾听的愿望。当人性发展得更丰满,心灵飞舞得更高远的时候,便转为希望一种心灵的默契了,但是,这样的默契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于是,孤独来到了。这类的孤独是人生的独特景致,可能导致人们深刻的思索、灵感的闪现、认识的飞跃,有思想的人们并不害怕孤独,而是在孤独的风中飞翔得更加高远,去认识人生丰硕壮美的另一片风景。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孤独症。

■解决之道

一、战胜自卑

因为自觉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就不敢跟别人接触,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种孤独状态。这就跟作茧自缚一样,要冲出这层包围着你的黑暗,你必须首先咬破自卑心理织成的茧。其实,大可不必为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而忧思重重,人人都是既一样又不一样的。只要你自信一点儿,钻出自织的“茧”,你就会发现跟别人交往并不是一件难事。

二、与外界交流

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一个长年在山上工作的气象员说,他常常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诉人家,可是他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人,所以他就用写信满足自己的这一要求。当你感到孤独的时候,翻一翻你的通讯录,也许你可以给某位久未谋面的朋友写封信;或者给哪一位朋友挂一个电话,约他去看一场电影;或者请几位朋友来吃一顿饭,你亲自下厨,炒几个香喷喷的菜,这都别有一番情趣。跟朋友们的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要知道,别人也都跟你一样,能够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三、为别人做点什么

跟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候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跟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一样,你无法跟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你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气氛里面,你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很孤单,而他们之中那种热烈的气氛更能衬托出你的被冷落。要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够为人家做点什么,这很有好处。记住: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四、享受自然,走入社会

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活动,都是充满了乐趣的,而孤独使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这种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许多有过痛苦经验的人都说,当他们遭到厄运的袭击而又不能够对人倾诉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走到江边去,被清美的江风吹拂着,心情就会渐渐的开朗。有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说,她常常跑到最热闹的街道上去,她觉得只要置身于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就会忘记自己的寂寞。

五、确立人生目标

也许因为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过惯了群居生活,所以现代社会才有了“孤独”这样一种世纪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总之是一种内心的恐慌,似乎人类的心灵越来越脆弱了。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最好莫过于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并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附:测试

你孤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