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1734700000050

第50章 儿童心理异常不必找心理医生(4)

二、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实

许多家长害怕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创伤,用谎言的方式欺骗孩子,隐瞒离婚事实。实际上,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早晚会知道,再说孩子的心理也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坦白告诉他比隐瞒更好。法律上也有规定,他们有权利知道父母离婚的事实,也有权利表达个人看法和做出自己的选择。父母离婚后,孩子有权利选择由哪一方抚养。不可否认,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告诉孩子时尽量平静客观一些,不要带上个人情绪。

父母离婚了,哪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平静地接受,他们可能会伤心难过、失落焦虑。父亲或母亲必须对孩子加倍地关心体贴,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情感上,尽可能抽出时间陪着孩子,与孩子交流谈心,也可以安排一次旅游,带孩子去散散心。要让孩子了解人世间有许多种爱,有父母孩子之间的爱,有夫妻伴侣之间的爱,有师生朋友之间的爱,而你对他的爱不会因为夫妻分离而改变,爸爸、妈妈是永远爱你的,父母的爱和以前没有区别。同时强调,离婚是大人之间的事,与孩子没有关系,并不是他的错,他不必自责。有空可以给孩子讲讲林肯等单亲却成才的故事,让孩子知道,父母离婚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们照样可以健康成长。

三、给孩子耐心、持续的关怀

许多父母因为离婚而心灰意冷,并期待孩子变得比以前懂事一点,独立一点。但实际上,孩子毕竟比我们脆弱,我们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适应,如果太急于求成,给孩子太大压力,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所以,父母必须等待孩子成长。不管工作多忙,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交流谈心,关注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感到关怀和安慰。如果孩子情绪不稳发脾气,就让他们尽情发泄,因为这样有利于缓解压力,当孩子平静时,再与他交流讨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不要怨恨对方

有的家长离婚后,在孩子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前夫或前妻,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对方身上,说“你爸爸抛下我们,跟一个狐狸精跑了”之类的话。大人之间相互仇恨谩骂,甚至限制孩子与另一方见面,殊不知,这样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仇恨的火种,让他对恋爱与婚姻产生怀疑与恐惧,进而影响他一生的幸福。

五、不要给孩子施压

离婚对大人也是个不小的打击,大人也需要一段时间去疗伤,但切忌把子女当成唯一的希望,这会使孩子压力重重。不要对孩子说“以后我就全靠你了,你要努力学习,出人头地”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由于承受不了压力而烦躁恐慌。聪明的父母应该平静地看待离婚,给孩子一个轻松正常的环境,让孩子正常地过日子。

六、取得老师帮助

单亲的孩子,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所以,父母要及时与老师联系,取得老师的帮助,让老师给孩子特别关照,并注意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建议老师为孩子的家庭情况保密,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在这方面应该责无旁贷。

七、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对情感的需求更强烈,更需要人爱,所以发生早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此应及时对孩子的情感进行疏导。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本性教育的书,放在孩子能发现的地方。对孩子与同学的交往,给予科学积极的引导,让孩子与异性同学正常地交往。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照样可以成长为健康成功的人,所以,不必自卑,也不必自怜,正确看待困难、挫折,“化悲痛为力量”,用困境激励自己,迎难而上,就会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好孩子。

■问题描述

读小学二年级的乐乐最近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神情。乐乐学习时瞌睡不断,应付了事,写起作业来拖拖拉拉,一支笔也能拿在手里看上半天。妈妈稍微批评他,他就说不想学习,不想写作业。老师也向妈妈反映,他这学期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交得迟,即使交上也会错一多半。妈妈担心乐乐是不是患上了厌学症。

■问题分析

孩子不愿意学习,这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每个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都出现过不愿学习的情绪。什么是厌学症呢?

厌学症指的是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倦怠情绪、冷漠逃避和对抗的心态及行为表现。具体表现为:不愿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上课注意力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学习消极被动,思维缓慢;学习效率低,知识脱节无系统;考试及作业错误率提高,学习成绩较差。严重者,还可能有逃学、说谎、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据一次调查显示:“喜欢学习”的小学生仅占8.4%,初中生仅占10.7%,而高中生仅为4.3%。可见厌学是在学生中间广泛存在的现象。

长期的厌学,会使学生成绩下降,还会带来逃学、吸烟、沉溺网络等品行障碍,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厌学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 客观原因

从客观原因说,与我国国情有关。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足,升学压力极大。大多数学校施行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教材内容陈旧单调,教学方式死板机械,以应试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使学生超负荷运转,长时间的疲劳过度,使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

2. 主观原因

一些学生由于在早期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经常遇到挫折,考试失利、成绩不高,努力却无济于事,加上父母的批评、老师的训斥、同学的歧视,使他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认为自己笨,不是块儿学习的材料。越不想学越学习不好,越学习不好越不想学,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厌学情绪加重。

3. 教育因素

厌学症的产生与教育因素也不无关系。一些学习内容和方法与儿童年龄不相适应使儿童厌学。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过大,从而厌学,老师对差生的歧视和另眼相看,使孩子不愿学习。

另外,与家长、老师或同学关系不良也会造成孩子情绪不稳,从而学习时不能专心致志,记忆力差,思维缓慢,导致厌学。

4. 迷恋网络游戏或电视等

近年来,随着电脑及网络的普及,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显著增加。游戏画面跳跃,五彩缤纷,刺激性强,长时间玩游戏,使孩子大脑疲乏倦怠。对学习的内容失去兴趣,“呆板”的知识激不起大脑的运转,所以学习差,厌学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解决之道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其实孩子不是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学习进入高能状态。研究显示,当人心情愉快乐观时,脑波形是α,α波是大脑处于最佳状态的标志,这时学习效率非常高。要想学习好,必须调动起学习的兴趣来。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呢?

1. 找找成就感

大多厌学的孩子,都是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成就感,如果他有成就感,就会不断地努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经常受到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指责,很少表扬的话,就会挫伤学习信心。这里家长可以分析一下孩子没有成就感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学习困难还是家长要求太高。如果是学习困难,家长可以多指导孩子的学习,请家教辅导以提高成绩,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家长要适当地给孩子“松绑”,降低要求,少打击孩子,让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来。

2. 多鼓励,少打击

要多鼓励孩子。许多父母过于看重分数和名次,常常拿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一而再、再而三地数落孩子,你成天在他耳边说“你学习不好要抓紧”之类的话,说来说去他倒害怕学习了。父母要多鼓励,少批评数落,才能让孩子找回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父母要改变以往一味批评的教育方式,努力寻找孩子的微小进步,对孩子的每一点努力与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与表扬。要让孩子认识到,他通过努力可以学习好,家长对他有信心,有耐心。对孩子成绩的提高不要急于求成,一位教授总结出了教育12字箴言:“低起点,小坡度,勤奋到,大发展”。所以要给孩子一个低起点,让他把基础的知识学好,上好课,把基础打牢。小坡度,就是让他从小进步中尝到甜头。所以,家长不应只是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关键是看到孩子向上的样子,只要孩子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就应积极地鼓励。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大有裨益,对抵制厌学的情绪也大有帮助。

1. 学习要有始有终

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都不会成功,学习更是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学习好的,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对低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要通过办法纠正,这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

2. 严把时间关

父母要教会孩子合理地安排和遵守学习时间。要帮助孩子形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生活时间表,将每天起床、运动、吃饭、学习、游戏的时间安排好,并严格按时间表去做,就会节省时间,从而克服孩子无规律的拖拉习惯。

3. 学会聚精会神地学习

注意力集中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一定要防止孩子边做作业边吃东西,或者边做作业边玩的习惯。

父母对孩子消极对付的学习习惯,要制定具体的计划来帮助孩子克服。可以通过检查作业等强有力的外在力量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的情形就会大大改变。

■附:儿童心理健康测试及其标准

你的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1. 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是 否

2. 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是 否

3. 孩子能否安静地躺下睡觉?是 否

4. 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是 否

5. 孩子是否挑食?是 否

6. 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是 否

7. 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是 否

8. 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是 否

9. 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是 否

10. 孩子是否总是需要被看管?是 否

11. 孩子是否做到夜间不尿床?是 否

12. 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是 否

13. 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是 否

14. 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是 否

15. 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是 否

评析:

以下选择加一分,1,是。2,否。3,是。4,否。5,否。6,是。7,否。8,是。9,否。10,否。11,否。12,否。13,否。14,是。15,否。

11~15分,心理状态较好;

6~10分,心理状态正常;

0~5分,心理状态较差。

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1. 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 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 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4. 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人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 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地畏难、胆怯等。

儿童心理健康十忌

据研究,以下十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严重影响:

1. 缺乏抚爱。由于离婚或丧失父母等原因,得不到关心与照顾。

2. 态度不一。或父母双方对待儿童的态度不一致;或前后态度不一致,忽冷忽热。

3. 儿权至上。父母视为“小皇帝”,有求必应。

4. 经常惩罚。为一点儿小事就对孩子施以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5. 不良诱惑。有意无意地用不良行为或感情诱惑儿童,造成不良行为习惯或心理。

6. 过分苛求。让孩子学这学那,提出不现实的过高要求。

7. 角色混乱。要求儿童扮演与其年龄、性别和能力不相称的角色,如男扮女装。

8. 欲求挫折。对儿童的生理欲求作出抑制性的反应。

9. 弄虚作假。经常对儿童说假话,不守诺言。

10. 父母操纵。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