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
1734700000007

第7章 早期人格障碍不必找心理医生(1)

既然每个人的人格有很大差别,那么怎样才算是人格障碍呢?“人格障碍”的定义是:“人格特征的显著偏离正常,这种人格特征的偏离使得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且对环境适应不良,甚至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

一般人做人处事都有一定的模式,都要接受社会规范的要求和检验。如果超越了正常的范围便形成了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与正常的社会规范准则难以融洽的一种心理障碍。有人格障碍的人,其行为模式异于常人,必然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他们对此却毫无自知,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而绝不检查自己。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人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以后甚或终生。

■问题描述

王璐璐今年二十五岁,在一家外企工作,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就是有一点不好,总喜欢高谈阔论,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她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她就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心不在焉。

王璐璐最喜欢吹嘘青年才俊们是如何欣赏她、追求她,而她又是如何刁难他们。为了引人注意,她甚至不顾个人尊严,大放厥词。与别人争论问题时,她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她平时有些喜怒无常,高兴时嘻嘻哈哈,劲头十足,稍不顺心则大吵大闹,弄得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她喜欢与家庭地位、经济情况、个人外貌等不如她的人交往,而对强于她的人常常无端抵毁。一天,正当她瞎吹时,经一位朋友提醒,她顿时觉得自己并非魅力超群,立刻萎靡不振,非常难过。然而伤心归伤心,以后她依然我行我素。

■问题分析

表演型人格又称歇斯底里人格,其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心理发育的不成熟性,特别是情感过程的不成熟性。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的最大特点是做作、情绪表露过分,总希望引起他人注意,经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往往相差甚远。此类型人格障碍多见于女性,各种年龄层次都有,尤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般年龄都在25岁以下。

表演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朗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喜欢引人注意,而且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常喜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 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常常依照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行事、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 情感极其容易发生巨大变化,容易有情绪起伏。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厚,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 常常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 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的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察。

■解决之道

一、提高认识,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

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其长避其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二、学会自我调整情绪

表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常常太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向目己的亲朋好友作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相反,听取意见以后要扪心自问,弄明白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地自我提醒。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作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三、将自己的才能升华

如前所述,表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所以不妨“将计就计”,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份,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表演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总之,对于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或者有这个倾向的人来说,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的行为缺陷,在适当的时机,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表演才华,投身演艺事业。完全没有必要自暴自弃。

■附:测试

你有表演型人格障碍吗?

1. 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2. 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3. 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求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4. 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

5. 寻求刺激,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6. 需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7. 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8. 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如果你至少满足以上三项,那你就可以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问题描述

某大学一年级女生美美,17岁,父母为工人,家庭生活温馨。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备受庞爱。上大学前,她的一切事宜均由父母料理,从不承担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进大学后,非常想念异地的家,对大学生活极不适应,产生了许多心理矛盾与困惑。她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床,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很难入睡。梦中经常梦到的都是爸爸、妈妈。一听到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的内容就会哭,在街上、在校园听到的都是本地口音,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到异地的游子,孤独极了。班上组织春游、秋游,她毫无兴趣。看到同学玩得高兴,更是感到孤独、伤心。学习成绩一天天下降,成天提心吊胆,担心期末考试不及格,更担心家里人失望。入学后,她把生活费全省下来用在给家里打电话上了。

■问题分析

人应该是独立的。独立行走,使人脱离了动物界而成为万物之灵。当跨进青春之门的时候,进入青春期后就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恋常常使其感到困惑。

依赖,是心理断乳期的最大障碍。当你跨进青春之门,你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但对别人的依赖仍常常困扰着自己。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面对这些责任,有些人感到胆怯,无法跨越依赖别人的心理障碍。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样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容易失去自我,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往往人云亦云,赶时髦,易产生从众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放弃了对自己大脑的支配权。主要表现如下: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个决定;依赖性强的人喜欢和独立性强的人交朋友,希望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和工作上,喜欢让老师或领导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会常常不知所措。

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 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渺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2. 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 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依赖型人格源于人类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采纳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

具有依赖性格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影响心身健康。

■解决之道

一、习惯纠正法

依赖型人格的依赖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治疗首先必须破除这种不良习惯。清查一下自己的行为中哪些是习惯性地依赖别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决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记录,记满一个星期,然后将这些事件按自主意识强、中等、较差分为三等,每周一小结。

对自主意识强的事件,以后遇到同类情况应坚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鲜艳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坚持穿鲜艳衣服上班,而不要因为别人的闲话而放弃,直到自己不再喜欢穿这类衣服为止。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习惯的突破口。

对自主意识中等的事件,你应提出改进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动中逐步实施。例如,在订工作计划时,你听从了朋友的意见,但对这些意见你并不欣赏,便应把自己不欣赏的理由说出来,说给你的朋友听。这样,在工作计划中便掺人了你自己的意见,随着自己意见的增多,你便能从听从别人的意见逐步转为完全自作决定。

对自主意识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诡控制技术逐步强化、提高自主意识。诡控制法是指在别人要求的行为之下增加自我创造的色彩。

依赖行为并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要自己决定每件事毕竟很难,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回到老路上去。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监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赖的个人。

二、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简单地破除了依赖的习惯,而不从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赖行为也可能复发。重建自信法便是从根本上加以矫正、治依赖型人格障碍。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迹。依赖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识十分低下,这与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迹有关。你可以回忆童年时父母、长辈、朋友对自己说过的具有不良影响的话,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瞧你笨手笨脚的、让我来帮你做。”等,你把这些话语仔细整理出来,然后一条一条加以认知重构,并将这些话语转告给你的朋友、亲人,让他们在你试着干一些事情时,不要用这些话语来指责你,而要热情地鼓励、帮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气。你可以选做一些略带冒险性的事,每周做一项,例如:独自一人到附近的风景点做短途旅行;独自一人去参加一项娱乐活动或一周规定一天“自主日”,这一日不论什么事情,决不依赖他人。通过做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气,改变你事事依赖他人的弱点。

■附:测试

你有依赖型人格障碍吗

1. 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 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 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害怕被别人遗弃。

4. 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 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 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 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 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 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如果你满足了上述九项中的五项,那么你就患上了依赖型人格障碍。

■问题描述

张怡从小就备受溺爱,父母和两个比她大很多的哥哥都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她聪明伶俐又漂亮出众,无论在哪里都是人们注意的焦点。大学时她是校花,追捧者众多。可在宿舍里,她却是最让人讨厌的人,因为她总是不打扫卫生、不叠被子、半夜大声打电话……还经常叫别人给她打饭、打开水,却不知道说谢谢;轮到她值日,她总是会“忘了”;遇上宿舍里指责她的声音,她就会说别人嫉妒她。

张怡后来找了个男朋友,也是对她百依百顺的,尽管她动不动就耍脾气。后来,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说:“你这个‘刁蛮公主’,我可伺候不了你一辈子。”

张怡实在是想不通,自己这只“白天鹅”竟然被人甩了?继而非常愤怒,甚至决心狠狠地报复他。

■问题分析

生活中,你也可能遇到过像张怡这样的人,心理医生给他们的定义是自恋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