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5岁后变成有钱人
1734900000004

第4章 25岁后——把“成为有钱人”当成奋斗的目标(3)

关于钱途和前途,是每个年轻人都关心的事。然而,怎样决定和造就自己的钱途和前途,有时真是很难把握。这正如丘吉尔所说:“向前看总是明智的,但要做到高瞻远瞩并非易事。”

谭盾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位音乐家和作曲家,初到美国后的谭盾也曾有过在街头拉琴谋生的经历。街头卖艺必须有个好地段,这样路过的人才会多,才能赚到钱;而地段差的地方,当然生意就较差。

很幸运,谭盾和一位认识的黑人琴手,一起找到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段——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那里人流量很大!

过了一段时间,谭盾赚到了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进入音乐学府进修。

在大学里,虽然谭盾不像以前在街头拉琴一样能赚很多钱,但他的眼界超越了金钱,投向那更远大的目标和未来。多年后,谭盾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段”拉琴,而他的表情一如往昔,脸上流露出得意、满足与陶醉。当黑人琴手看见谭盾突然出现时,很高兴地停下拉琴的手,热情地说道:“兄弟啊,好久没见啦,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

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名字,但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段,也很好赚钱吗?”“还好啦,生意还不错啦!”谭盾只淡淡地说着。

那黑人琴手哪里知道,此时的谭盾,早已不是往日的谭盾。1986年,谭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谭盾在以一首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看重的重要作曲家。

人生之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判断和方向。如果没有目标,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标太小,也成不了大气候;人要有更大的目标才能成大器。

我们会不会也像黑人琴手一样,一直死守着“最赚钱的地段而不放”,甚至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我们的才华,我们的潜力,我们的前程,会不会因死守着“最赚钱的地段”,而白白地被断送掉?

谭盾的故事,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

人,必须懂得随时放手,离开那看似最赚钱却不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不断学习,再去开创生命的另一高峰!

个人的事业发展如此,做企业的又如何呢?

联想的创业者柳传志讲过这样的一段经历:

“1993年到1994年,正是房地产发展的时候,很多好点的中关村企业都想介入,因为资金回笼很快。当时联想也想在烟台与福州两个地方买地,但觉得应该慎重,应该将目标推得更远,于是就开会讨论:我们到底要干什么?赚了钱后应该干什么?将这些问题讨论明白后,就确定了做计算机的大方向,长本事的钱就赚,不长本事又夹杂着风险的钱就不赚。”

在1993年房地产达到高潮的时候,地产特别便宜,很多人去银行贷款炒房地产,但随后房地产市场突然下跌,于是大部分房地产商亏损。

在回顾这一段经历后,柳传志说,我们当时没有去做这个,现在看来就对了。目标明确,方向清晰,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情况下,有时可妥协,但总目标本身,一定要明确。

理想决定我们的观念和行为。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诱惑,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生活的目标,或是偏离原定的目标。谭盾到街头卖艺赚钱,但决不放弃更高的人生追求;柳传志和他的联想幕僚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不为眼前的短期效益所迷惑,所动摇。关于钱途和前途,我们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因为,没有钱途,也许前途很难发展,我们更不能以孰善孰恶来将它们分离,只是我们在谋求发展的时候,需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去做而已。

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伯利恒的创始人齐瓦勃,出生于美国的一个乡村,只受过短暂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3年后,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当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并因此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并且为以后的发展而开始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只能在认认真真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从平凡的岗位上,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不管你身在何处,勤奋努力都是很重要的,齐瓦勃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找释圆大师,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是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最后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一壶温水,释圆把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会有茶?”

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细品味,不由地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啊!”

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又过了一会儿,小和尚提着一壶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到茶几上。年轻人俯身看去,茶叶翻腾得很厉害,一缕醇厚、醉人的茶香在禅房里弥漫开来。释圆这样注了5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里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索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水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这样才能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沏茶的水温度不够,要想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水是不可能的;你自己的功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立即开始了刻苦的学习。

水温够了茶自香,工夫到了自然成。历史上凡有建树的人,往往都是很勤奋、很努力的人。任何一项技能的获得,都是与勤奋和努力分不开的。

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和任何一种幸福的获取,大都始于勤而且成于勤。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勤奋从事,就称为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

勤,总是同“苦”字联系在一起。甘于吃苦,勤奋努力,尽管有时还没得到成功的报答,却先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坚韧,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有形财产总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那些永远属于自身的学问、技艺等无形财产,这些是终身不会被别人剥夺的东西。而这些人生财产必须靠勤奋努力才能获得。

一个人,不管他曾经犯了什么错误,如果他勤奋劳动,努力工作,单凭这一点也是令人欣赏的。在职场里,勤奋努力的工作人员也是被优先采用的,也比较容易拿到高薪或奖金。

人们应在年轻的时候,就培养“勤奋努力”的习惯。到了年纪大的时候,想改变懒惰而变得勤奋,就很困难了。所以,必须从年轻时就养成勤奋的习惯才行。

日本成功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我在做学徒的7年中,在老板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奋学艺,也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勤奋的习惯,所以被他人视为辛苦困难的工作,而我自己却不觉得辛苦,甚至有人安慰我说‘何必这么辛苦’,我却觉得很快乐。青年时期,我始终一贯地被教导要勤奋努力。当时我想,如果把勤奋努力丢掉,那么一个年轻人还所剩几何?因为年轻人有所期望,才需要勤奋努力;此乃人生之一大原则。”

年轻的朋友,请把眼光放远一点,再放远一点。要看到自己与先进的差距,与时代要求的差距,让这些差距变成动力,使你重新振作,继续勤奋,永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