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5600000034

第34章 悲喜之心(3)

知足与不知足是一个量化的过程。我们不会把知足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也不会把不知足固定在某一个需要上。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生活经历,知足与不知足总会相互转化。穷苦的青年人还是不要知足的好,唯有这样,生活才会改观;一夜暴富的大款们,对于知识的追求多一些也许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但知足的农民从不强迫自己当总统,安分守己的乡村教师会把按时领到薪水作为对自己最大的慰藉。

知足使人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骚动、搏击、进取、奋斗;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若知可行而不行,这就是堕落和懈怠。这两者之间实际是一个“度”的问题。度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温度合适的条件下,树木才会发芽,也不至于因控制不好火候而把钢材炼成生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那个老太婆的最大失败,就是没有把握好知足这个“度”。

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们更多地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们心地坦然。无所取,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在知足的心态下,一切都会变得合理、正常、坦然,我们还会有什么不切合实际的欲望和要求呢?

不要有非分之想

谁都会有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欢乐,也有缺失,但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应该学会尽量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尽可能地抑制那无限膨胀的欲望。顺从自然的本心,去快乐地生活!“知足常乐”不应该只是说说……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有一户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人家,男人做的是城里人都不愿做的清洁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往垃圾站转运垃圾;女的刚来时怀有身孕,生了孩子后,就出去给人擦皮鞋。他们租住的房子,是一户人家在围墙边搭盖的简易厨房,房子很小,里面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他们的家具都是别人丢弃的,根本就放不进房间里面,只能放在屋外。就连吃饭的桌子也没有,有了也没地方放,他们只能在屋外吃饭,有时将菜碗放在板凳上,有时干脆把炒菜的锅当菜碗用。

他们属于那种城市贫民,是城市里的边缘人,可是他们看上去没有一点愁苦的感觉。他们住的地方是宿舍大院的大门口,经常人来人往,那男的每天哼着小曲,忙进忙出,跟来来往往的人们打着招呼、聊着天,而且有求必应,特别的热心,也特别的快乐。他们觉得他们的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们很知足。

这对夫妻的物质财富与那些腰缠万贯的比起来可谓是少之又少,可他们的快乐却比那些人多了许多。这是为什么?

其实人的实际需求是很低的,远远低于人的欲望。我们的房子再多再大,也只能在一间屋子里,一张床上睡觉;把世界上所有的山珍海味都摆在桌子上,我们也只能吃下胃那么大小的东西;我们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名牌时装,也只能穿一套在身上;我们的鞋子有无数双,也只能穿一双在脚上;我们的汽车有无数辆,也只能开着一辆在街上跑……

可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那种无穷尽的欲望,有时却使人们的财富变成一种累赘。买了大房子还想买更大的房子;屋子装修了一遍又一遍;车换了一辆又一辆;家具换了一套又一套;家用电器更新了一代又一代。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有钱,只是希望那些东西、那些身外之物看上去更气派、更豪华、更先进。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这无可厚非。但如果让那无限膨胀追求财富的欲望,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婚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快乐,让我们整天为此疲于奔命,寝食难安,带给我们无限的烦恼,更有甚者,这种欲望变成了一种无法满足的贪欲,并促使有人走上了犯罪道路,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一生,甚至还搭上了性命,那么这种生活方式对我们来说就太不值得了!

“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这是源于《圣经》的经典语句。世界其实很简单,钱本无善恶,钱能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钱能买到药品,但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床,但不能买到休息——钱不是万能的。

人生必不可少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认识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活得从容一些,不那么忙碌,不那么心浮气躁。因为不管社会怎么发达,物价如何上涨,我们只要具备一颗平常心,只追求一种平常生活,做到一生衣食无忧,就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还可以腾出时间、精力来,有一些别的追求和享受。

不要有攀比心理

在一家公司当干事的老王,就是因为自己被少评一级职称,少长两级工资,便耿耿于怀,终日喋喋不休,有时甚至出口大骂,已发展到精神失常的状态。朋友劝其想开些,他根本听不进去,不久得绝症去世了。细想起来,实在不值得。如果早早自我调节,看到人家事业有成时,如果自己从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好好工作,也许下一次涨工资的就是自己了。总之,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结局就不会如此了。

所以,人比人是不是气死人,就看我们怎么比,看我们能否调正自己的心态。

事实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胜过别人。太要强的人,一味和比自己强的人比,结果由于心灵的弦绷得太紧了,损耗精神,很难有大的作为。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颅里这种状况,如果要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一个人只要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所成就便不虚此生。千万不要因看到别人的一点长处就失去心理平衡。每一个人把自己该做的做好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与别人比高低。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美丽,我们能说大拇指就比小拇指好吗?

一味和别人比是件不聪明的事,因为即便胜过别人,又会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危险。古人云:“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太冒尖,在各方面胜过别人,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攻击;而与世无争者反而不会树敌,容易遭人同情,所以说“人胜我无害,我胜人非福”。

其实,最好的处世哲学还是不与人比,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干嘛要和别人比呢?如果心里难受,实在要比的话,倒不如把自己当做竞争对手,和自己的昨天比,这样既不会沾惹是非恩怨,自己还能更上一层楼,岂非自求多福?

不要和别人攀比,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目标。幸福的形式是多样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别人都是毫不知情的。同样的道理,别人的痛苦我们感受不到,我们看到的别人所谓的幸福极可能只是一种假想:一个住别墅的商人可能欠债百万,一个开奔驰跑车的企业家可能已经濒临破产,一对手挽手走进饭店的“夫妻”可能刚刚协议离婚……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别人身上,实实在在地过自己的日子吧!

给心灵一片宁静的天空

西方有位哲人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过这样的话:“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过上四个星期真正的安宁。这一生只是一块必须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所以,追求宁静,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个梦想。由此看来,宁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害怕宁静,时时借热闹来逃避宁静以麻痹自己的人。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固守一方,独享一份宁静了,更多的人脚步匆匆,奔向人声鼎沸的地方。殊不知,热闹之后却更加寂寞。我们如能在热闹中独饮那杯寂寞的清茶,也不失为人生的另类选择。

宁静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只有在拥有宁静时,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悉心梳理自己烦乱的思绪;只有在拥有宁静时,我们才能让自己成熟。

老街上有一个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打铁制的器具,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人们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老铁匠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于是他走了过去拿起那把壶,看见壶上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

商人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来。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然后马上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然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茶,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不菲的茶壶后,有的就来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

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

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老人愤怒地砸烂了茶壶,他只想得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宁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难得的感觉,是心灵的避难所,它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舔拭伤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

懂得了宁静,便能从容地面对阳光,将自己化作一盏清茗,在轻啜中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长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欢歌都是幸福,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有时,平淡是穿越灿烂而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当宁静来临时,轻轻合上门窗,隔去外面喧嚣的世界,默默独坐在灯下,平静地等待身体与心灵的一致,让自己从悲喜交集中净化出来思想。这样,被一度驱远的宁静会重新得到回归。我们静静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人世间风起云涌的变化,思考人生历程中的痛苦和欢悦。当我们真正领略了人生的丰富与美好,生命的宏伟和广阔,让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喜乐而忘形,不因危难而逃避。我们就读懂了宁静,理解了宁静。于是,宁静不再是宁静,宁静成了一首诗,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成了享受。

这是宁静的净化,它让人感动,让人真实又美丽。

宁静是一种心境,氤氲出一种清幽与秀逸,冉冉上升的思绪逃离了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形胜独标的自得和孤高,去获得心灵的愉悦,获得理性的沉思,与潜藏灵魂深层的思想交流,找到某种攀升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