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5600000006

第6章 得失之心(2)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水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水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水桶到达主人家时,却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水桶对自己能够送整桶水很感自豪。破水桶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感到非常羞愧,它为自己只能负起责任的一半感到非常难过,它特别羡慕好水桶的完整。

它终于忍不住了,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

“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地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水桶说。挑水夫替破水桶感到难过,他说:“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水桶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它开心许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水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回来,你就替我浇了一路花!”

“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命运赐给我们欢乐和机遇,同时也给了我们缺憾与苦难,我们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更不必以偏概全、畏缩自卑。用豁达、宽容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减少许多无奈与烦恼,多一些欢乐与阳光。惟有如此,才能做命运的主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你羡慕别人的生活比你快乐吗?你认为他的日子过得比你好吗?然而,你看过他们生活中的另一面吗?

在河的两岸,分别住着一个和尚与一个农夫。

和尚每天看着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看起来非常充实,令他相当羡慕。而农夫也在对岸,看见和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生活十分轻松,令他非常向往。因此,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共同念头:“真想到对岸去!换个新生活!”

有一天,他们碰巧见面了,两人商谈一番,并达成交换身份的协议,农夫变成和尚,而和尚则变成农夫。

当农夫来到和尚的生活环境后,这才发现,和尚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那种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很悠闲,事实上却非常烦琐,每个步骤都不能遗漏。更重要的是,僧侣刻板单调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虽然悠闲,却让他觉得无所适从。

于是,成为和尚的农夫,每天敲钟、诵经之余都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在彼岸快乐工作的其他农夫。

至于做了农夫的和尚,重返尘世后,痛苦比那位农夫还要多。每天都要面对俗世的烦忧、辛劳与困惑,让他非常怀念当和尚的日子。

因而他也和农夫一样,每天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对岸步履缓慢的其他和尚,并静静地聆听彼岸传来的诵经声。

这时,在他们的心中,同时响起了另一个声音:“回去吧!那里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生活!”

不必羡慕别人的笑容,那也许只是苦中作乐或是强颜欢笑。我们总是习惯于羡慕别人,但很少有人想到羡慕自己。也许,只有懂得羡慕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值得羡慕的人。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即使处在人生的低潮亦然如此。比如我们现在的学习非常累,但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生活很充实;一个人事业受挫了,但他还有成功的机会;一个人下岗了,但他还有健康的体魄,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和那些更不幸的人相比,这一切太值得羡慕了,也太应该珍惜了。

人生不需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也是件很美的事。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反而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好好数数上苍给你的东西,你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其实很多,而缺少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接受它并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很多。

放弃的背后

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地向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以礼相待,却不说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客的杯子,杯子已满还在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终于不能沉默了,大声说道:“已经溢出来了,不能再倒了。”

“你就像杯子,”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让我如何对你说禅。”

南隐是有道理的。

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自己的东西不放,就很难接受别人的东西。特别是现代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贪,有些人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对于高人来说,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

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金钱地位的搏杀和奢侈生活的创造,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动物都参观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时,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狮子园,另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

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但他们必须当机立断,若犹豫不决,时间不等人,他们失去的将更多。只有迅速做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一个小箱的两端,中间用一块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它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第二次更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再也不进攻了。这时候,心理学家将隔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这些小鱼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它放弃了所有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一只蝴蝶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一圈地飞舞,有些惊慌失措。显然,它迷路了,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没有飞出房子。

这只蝴蝶之所以无法从原路飞出去,原因是它总在房间顶部的空间寻找出路,而决不肯往低处飞,那低一点的位置就是敞开的窗户。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高于窗户顶部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最终,这只不肯低飞一点的蝴蝶耗尽了气力,奄奄一息地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无生气的叶子。

有一首老歌,歌词最后几句是这样的:“原来人生必须要学会放弃,答案不可预期;原来结果最后才能看得清,来来回回何必在意。”是啊!人生在世,何惧放弃。

人,正因为不懂得舍弃才会有许多痛苦。当自己有了舍弃和清扫自己的智慧时,就会豁然开朗,生命会马上向你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是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的,他们每天都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他们不仅最终未能达到目标,而且每天都陷于得失的苦恼之中。

也许放弃在当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也许正是当年的放弃,才到达今天的光辉极顶和成功彼岸。

电影《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舍弃,生活中鱼和熊掌都能兼得的时候很少,每一次放弃是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报。

人生莫不如此,有所失才会有所得。左右为难的情形会时常出现:比如面对两份同具诱惑力的工作,两个同具诱惑力的追求者。为了得到“一半”,你必须放弃另外“一半”。若过多地权衡,患得患失,到头来将两手空空,一无所得。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悲伤,能抓住人生“一半”的美好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豪气,是更深层面的进取。我们有时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背负太重;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还不会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诗人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量力而为和量“需”而为

有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对蚂蚁的观察:

一只蚂蚁拖着好不容易找来的食物在充满障碍的路上艰难地移动着,我蹲了下来,仔细地看着这小小的生命,它用尽全身力气,想将那块对它来说很硕大的食品带回它的家——那是半粒大米。

我突发奇想,如果给它一个更好的,它会怎么办呢?

我将手中没有吃完的半块饼干轻轻地掰了一小点,放在它的去路上,那块饼干足有那半个米粒的10倍大小。

那只小蚂蚁转了个方向,并没有走我给它预定的那条路,而是更加卖力地拖着那半个米粒,似乎急于回家,想把它的这个辉煌的成绩向众人炫耀。我挪动了一下那块饼干,挡在它的路上。

它终于发现了那个“更好”的东西,放下了正拖动的米粒,围着那块饼干转悠起来,两只触角在上面敲来敲去,然后试着想拖动它。

那对它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它根本就拖不动!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它又围着饼干转悠了两圈,然后在那里发呆,似乎在考虑怎么做才能移动它。我饶有兴趣地看着它,想知道它会怎样决定。

它放弃了,找到了刚才那半个米粒,继续着它的工作。我拾了个小树枝拨了它一下,它顿时惊慌失措起来,放下了米粒,快速地跑开,不过一会儿又回来找到那粒米继续拖动。我又拨动了它一下,它又跑开,再回来,如此往复好几次。

我被它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看着它把那半个米粒一步步拖回家。

过了一会儿,蚂蚁洞里开出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饼干跟前,你拖我抬,很快就把那块饼干弄回洞里。

如果把蚂蚁的一生比作人的一生,做人也该如此,认识自己,量力而为,看准目标就去努力争取。如果有的事情是你力所不能的,那么去求助你的朋友吧。

我们也应该像蚂蚁一样,在制订自我目标的时候,不妨低开高走,先打算做到60分。虽然追求完美是每一个人的渴望,但最重要的还是量力而为,否则会使你背负上更多的无形的压力。

量力而为,因人而异。如果是称心的岗位,请珍惜工作;如果需要调节自己,请珍惜淡泊的心态。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量力而为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能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都能做到。对于我们来说,更难做到的是量“需”而为。经济学上说,对于人的无穷的欲望来说,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但是,我们不妨想一下,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即使把一座金山给你,你能享用的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己。只要想开了,凡事我们都不需要过分地追求,只要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就可以了,多余的部分对于我们来说,得到和失去的差别并不大。

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钓了非常多的鱼,但每钓上一条鱼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鱼,他都丢回河里。

旁观的人见了不解地问:“别人都希望钓到大鱼,你为什么将大鱼都丢回河里呢?”

这人不慌不忙地说:“因为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宽,太大的鱼装不下。”

不要让无穷的欲念攫取己心,“够用就好”也是不错的生活态度。当人们在自助餐厅,毫无忌惮地吞食,那可真是一个可怕的景象。取自己够用的,不必贪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修炼。

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瞬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见仁见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实,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要洒脱地放弃。都得,一定会让他人为你而放弃;都失,也太对不起自己。

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但是从人生的历程来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有一天会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佛教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教人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失去。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失去的就不要再懊悔,我们只做我们能做到的,也只去追求我们真正需要的。这样,心境也就平和释然了!

换个角度看得失

小李从小生活在一个环境很好的家庭,备受父母宠爱。后来考上了大学,读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也没费什么周折,进了一家大型企业。那年,他才20岁,尚是一个毛头小伙子。

他满怀希望和信心地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让他始料未及:单位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而他却是那么单纯,甚至有些天真,他说话做事都率性而为,不懂得收敛。渐渐地,他听到了一些议论,说他年轻气盛,做事毛糙等等。从小就养尊处优惯了的他,那一段日子很是沮丧。

他回家把在单位遇到的种种不愉快说给父亲听。他的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双腿,那个人的亲戚和朋友都来慰问,表示了极大的同情。而他却回答道:“这事的确很糟糕。但是,我却保存下了性命,并且我可以通过这件事认识到,原来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而以前我却从未这样清醒地认识过。现在,你们看,我不是一样顺畅地呼吸,一样赞赏天边的云朵和路边的野花?我失去的只是双腿,但却得到了比以前更加珍贵的生命。”

“这个遭遇车祸的人是个智者,他知道失去了双腿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哪怕再痛苦也改变不了。所以,他换了一个角度,同样一件事情,他能够找到积极的那一面。而你,”他的父亲顿了顿,接着说,“和同事之间相处得不愉快,作为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新人来说也是正常的。单位毕竟不是家庭,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你应该换个角度,把这种不愉快看做是对自己的砥砺,通过这种磨炼可以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从这个角度看,你现在所面临的境况,恰恰是你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

父亲的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回到单位之后,每当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想:换个角度,这是一件好事情,它至少说明我有不足甚至不对的地方,我得改正自己。如果确实不是他自己的问题,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气恼,而是想:换个角度,说明别人对我的要求比较高,我得加把劲儿。同样的一件事情,过去给他带来的是烦恼、苦闷,而现在带给他的,则是积极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