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7800000026

第26章 斗鸡博弈,进与退的智慧(2)

老海龟在沙滩上稍稍休息了一会,深吸一口气,使出浑身的劲向大石头上猛冲。哪知他用力过猛,身体失去重心,四脚朝天跌倒在沙滩上。小海龟们见了,都大吃一惊,关心地问老海龟是否受伤,要去帮他把身体翻转过来。

老海龟摆摆手,故作轻松地对小海龟们说:“你们别大惊小怪,我是故意仰面朝天躺着的,这样我的胸部就可以晒到温暖的阳光,多么舒服啊!”

过了一会,小海龟们一齐跳入大海,游到别处去了。老海龟这才舞动四肢并且伸长脖子,想把身体翻转过来,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翻不过来。几个渔民正好经过海滩,轻而易举就抓住了这只百岁老海龟,高高兴兴把他抬了回去。

老海龟想,如果刚才不是为了顾及面子,让小海龟们帮助把身体翻转过来的话,自己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叹了口气,自我安慰道:“还好,自己被抓时的狼狈相没有让小海龟们看到,总算没有在他们面前失面子。”

不要以为老海龟笨,有人比它更笨:

阿强刚参加工作不久,朋友到这个城市看他。阿强陪着朋友在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阿强身上只有五十块钱,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对他很好的朋友的全部资金,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儿,可朋友却偏偏相中了一家很体面的餐厅。阿强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随她走了进去。

两人坐下来后,朋友开始点菜,当她征询阿强意见时,阿强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里紧紧抓着那仅有的五十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朋友一点儿也没注意到阿强的不安,她不住口地夸赞这儿可口的饭菜,阿强却什么味道都没吃出来。

结账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账单,径直向阿强走来。阿强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朋友温和地笑了,她拿过账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阿强说:“阿强,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来这里,就是想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面子问题都是很关注的。人都会有很强的自尊心,都会爱惜自己的面子,谁也不愿意自己脸上无光。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遵循“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的原则,这口气如果不顺畅的话,就会感觉自尊心遭受打击,面子受到损坏。

所以人们往往在面子与利益的权衡上,采取一种务虚而不务实的态度,把面子放在第一的绝对不可动摇的位置,甚至不惜伤害自己以争面子,比如“不蒸馒头蒸(争)口气”、“宁可伤身体而不肯伤感情”、“死要面子活受罪”等,都是损害自己以争面子的做法,若不是万分必要,切不可轻举妄动。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和”不是“和睦”的意思,而是要求人们在施行礼仪的过程中节制欲望冲动,量力而行,不可过度讲排场、撑脸面。面子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现实生活中面子是靠别人给的,还是自己争取的呢?

如果我们自身各方面做得都很好的话,别人就会由衷地佩服你,会向你投出欣赏的眼光。这样,我们活着才会有更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自身做得不好,自然也就没有多少面子可言了。有没有面子是自己挣来的,完全没有必要和别人争抢。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给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其实我们也在经常犯和海格力斯一样的错误,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步步紧逼,据理力争,死要面子,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激化。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一时退让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岂不更好。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我们难免与别人有误会或摩擦,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才会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郑板桥的弟弟郑墨在家务农。忽然有一天,郑板桥收到了弟弟一封来信。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非同寻常。

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干预,说那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墙。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为了这堵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

郑墨越想越难过,感觉太受人欺负了,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于是自然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自己觉得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就必赢无疑了。

郑板桥知道此事后觉得很不自在,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羞愧难当,当即拆了诉状,向邻居表示再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家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意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又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这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

用气势压倒对方

按博弈论的说法,“斗鸡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自己的行为取决于对方的行为,而且双方都是这样的选择。

那么,最后的“纳什均衡”究竟会出现在哪一点?也就是到底是谁进攻谁撤退呢?

这就要看谁使用了“威慑战略”,并更为有效地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了。

什么是“威慑战略”?就是选择“威慑”的一方要表现出义无反顾、势不可挡的样子,以大无畏的气势震住对方。“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威慑战略”也是平等的,双方都可以采用,若对方表现得比你还勇猛,你就要“识时务者为俊杰”了,与“愣头青”去拼命是不值得的。

在战争年代,一场血腥战役之后,敌我双方的两个士兵狭路相逢了。他们都已身心疲惫,但双方都勉力对峙,枪口对着枪口,目光对着目光。终于,国民党士兵的信心崩溃了,扑通一下跪地求饶。当战士吃力地夺过对方枪支,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子弹时,他也一下子瘫倒在地,因为他早就弹尽粮绝。

可见,勇还是不勇,有时并不需要真正的较量,而只需将“勇”的信息传递到对方即可。这个理论,甚至在人类与野兽的较量中也通行。

某马戏团表演,驯兽师与老虎同关在一只铁笼中演出,突然停电了。黑暗中的老虎视线不受影响虎视眈眈,而驯兽师却什么也看不见,形势暗含凶险。驯兽师突然意识到,老虎并不知道人看不见它,他镇定自若的挥舞道具,像平时那样表现出降伏猛兽的勇气。老虎在他的指挥下,仍然是一只温驯的“猫”。

在很多情况下,博弈就是比拼谁比谁更有威慑力。下面的故事正应了这样一句话:“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一个面带菜色衣着简朴的农民乘坐长途汽车,因为带的杂物太多,被司机训斥后蜷缩在车尾角落里。

车行半路,司机被凶狠的歹徒用刀顶住脖子,眼见一场面对全体乘客的抢劫就要发生。农民突然站了起来,大叫一声:“给我住手!”然后写了一张纸条递了过去。几个歹徒读罢字条,互相对视片刻,竟然迅速下车逃跑了。大家诧异地问他:“你是警察?”“不是。”“你是军人?”“也不是。”“那你怎么这么厉害?”“老实说,我今天正好带着借来的大笔钱,被他们抢走的话我也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只得铤而走险了。我在纸条上写的是:快滚蛋!我是一个持枪在逃犯,惹火了我就杀了你们。”

所以横的还是怕不要命的,“威慑战略”真管用。

不过,你给别人的威慑不一定代表你真会那么去做,只是给别人一种震慑力或假象,在生活中采用一些假的威慑,或许可以解决一些难题。

许多人都知道“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古代有两个妇女,同时在一间屋子里生下小孩,但其中一个孩子死了,两人都争说这个活着的孩子是自己的,死孩子才是对方的。当年没有DNA等技术手段来做亲子鉴定,人们便请了所罗门王来断案。智慧的所罗门王假意说,既然你们都说自己是孩子的母亲,那就把孩子一劈为二一人一半。一个妇女欣然同意说,这样最好。而另一个妇女则说,宁可给对方,也不愿将孩子劈死。水落石出,所罗门王据此明断:赞同的妇女是假的母亲,不赞同的妇女才是真的母亲。

如果那个假的母亲懂得一点博弈论的话,知道所罗门王的这个“威慑”是个不可置信的假威慑,他不会真的那么做,再对刀劈婴孩表现出不忍的话,所罗门王的计谋便不能成功。

越剧电影《追鱼》中也有类似的情节。书生张郎被宰相府招为女婿,但因家贫而遭宰相女儿牡丹的嫌弃。而在张郎读书处水潭里的鲤鱼精,因爱慕张郎而变作牡丹的模样来与他私会。张郎误以为她是真的回心转意,便与她情投意合相悦甚欢。终于事发东窗,两个牡丹真假难辨。断案的包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假装要当庭杖打张郎。这时真的牡丹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而假的牡丹则难掩伤心。明察秋毫的包公一看,心里便有数了。

同样道理,如果鲤鱼精也知道一点博弈论的话,在洞察包公的用意后也装作无动于衷、幸灾乐祸的样子。那么,即使是包青天也无可奈何。

不过反过来说,有的时候,人们给出的假威慑并不管用,特别是当对方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时。我们再看一个经常出现在电视剧里的例子。

一位姑娘与小伙子相爱,但姑娘的父亲坚决反对,以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如果姑娘相信的话,她可能会中断与恋人的关系,因为恋人是可以选择的,而血缘是不能替代的。庆幸的是,这是个聪明的姑娘,她知道父亲不会那么做。因为那样的结局对父亲更加不好,不但失去女婿,还会失去女儿。她义无反顾地将“生米煮成了熟饭”,勇敢地结婚了。

用博弈论的话来说,父亲的“威慑”也是个不可置信的假威慑。最后的结果,父亲还是接受了这个当初并不喜欢的女婿。

“威慑战略”可能只是一种“虚张声势”,它不一定会真正地实施。如何识破对方的“虚张声势”呢?这就要看对方的威慑是否可以置信。当父亲威慑顽皮的孩子,“你再吵,我就把你从窗外扔下去”,这种大而不当的威慑就不用置信。

总之,狭路相逢之时,要让自己的威慑更加有效,需要做出断绝后路的行为,表达出你孤注一掷的决心,对方才会有所忌惮。

而假如你是正义的那方,即使对方力量强大,也会有所忌惮,这时候你更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对方。

冯玉祥任职陕西督军时,得知有两个外国人私自到终南山打猎,打死了两头珍贵的野牛,冯玉祥把他们召到西安,没有一般的寒暄,劈头就问:“你们到终南山行猎,和谁打过招呼!领到许可证没有!”

对方答:“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用不着通报任何人。”

冯玉祥听了,带着怒气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是中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呢?你们不经批准私自行猎,就是违法。”

两个外国人狡辩说:“这次到陕西,在贵国发给的护照上,不是准许带枪的吗?可见我们打猎已经获得了贵国政府的许可,怎么是私自打猎呢?”

冯玉祥反驳说:“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打猎吗?若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难道就表示你们可以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吗?”

其中一个外国人不服气,继续说:“我在中国15年,所到的地方没有不准打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规定外国人不准在境内打猎。”

冯玉祥冷笑着说:“的确是没有规定外国人不准打猎的条文,但是,难道就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你15年没遇到官府的禁止,那是他们的昏庸。现在我身为陕西的地方官,负有国家人民交托的保家卫国之责,就非禁止不可。”

至此,这两个外国人也只能承认错误。

那时候因为大多数军阀、官僚对外国人卑躬屈膝,所以有些外国人在中国土地上气焰十分嚣张。冯玉祥用昂扬的气势捍卫了一个中国将军的尊严,在面对强敌时首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优势自然就落到了他这一边。

退是策略,进是目的

有一次,世界著名滑稽演员胡珀在表演时说:“我住的旅馆,房间又小又矮,连老鼠都是驼背的。”旅馆老板知道后十分生气,认为胡珀诋毁了旅馆的声誉,要控告他。

胡珀决定用一种奇特的办法,既要坚持自己的看法,又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在电视台发表了一个声明,向对方表示歉意:“我曾经说过,我住的旅馆房间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这句话说错了。我现在郑重更正: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

“连那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意在说明旅馆小且矮;“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虽然否定了旅馆的小和矮,但还是肯定了旅馆里有老鼠,而且很多。胡珀的道歉,明是更正,实是批评旅馆的卫生情况,不但坚持了以前的所有看法,讽刺程度更深刻有力。

英国牛津大学有个名叫艾尔·弗雷特的学生,因能写点诗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一天,他在同学面前朗诵自己的诗。有个叫查理的同学说:“艾尔·弗雷特的诗让我非常感兴趣,它是从一本书里偷来的。”艾尔·弗雷特非常恼火,要求查理当众向他道歉。

查理想了想,答应了。他说:“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讲过的话。但这一次,我认错了。我本来以为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那本书里偷来的,但我到房里翻开那本书一看,发现那首诗仍然在那里。”

两句话表面上不同,“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那本书里偷来的”,也就是指艾尔·弗雷特抄袭了那首诗;“那首诗仍然在那里”,指的是被艾尔·弗雷特抄袭的那首诗还在书中。意思没有变,而且进一步肯定了那首诗是抄袭的,这种嘲讽,程度更深了一层。

兵法中有一招是“以退为进”,上面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深谙此道。作战如治水一样,须避开强敌的锋头,就如疏导水流;对弱敌进攻其弱点,就如筑堤堵流。“退”是策略,“进”才是目的,在生活中运用很广。

与人有分歧时,先退一步承认对方说的对,而后抓住机遇进攻驳斥对方不对,这种说话的方法就是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