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7800000004

第4章 最重要的10个博弈理论(2)

有一天,皮埃来到沙颂的农场,并赞美沙颂的马说:“这真是一匹漂亮的马,我一定要买下它。”

沙颂回答道:“皮埃,我不能卖它,我已经拥有这匹马很多年了,而且我很喜欢它。”

“我愿意付出10块钱的代价买下它!”皮埃说道。

沙颂说:“好吧,我同意。”

于是他们签下一纸合约。大约一个星期之后,沙颂来到皮埃的农场对他说:“皮埃,我一定要拿回我的马,我实在太想念它了。”

皮埃说道:“可是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我已经花了5块钱买了一部拖车。”

“我愿意付20块钱买下这匹马和拖车。”沙颂说。皮埃默默地盘算着:15块的投资在一个星期赚了5块,折合年收益率超过1700%!所以,他说:“就这么办。”

于是,皮埃与沙颂不断地交易这匹马、拖车与其他的附属配件。最后,他们终于没有足够的现金来交易。所以,他们便去找当地的银行。银行家首先查明他们的信用状况,以及这匹马的价格演变历史,于是放款给他们两个人,而马匹的价格在每轮的交易中也就不断地上涨。每当完成一次交易,银行家可以回收全部的放款与利息,而皮埃与沙颂的现金流量也呈几何级数地增加。

这种情况持续进行,直到数年以后,皮埃以1500美元的价格买下马匹。然后,有一个东部佬(哈佛大学的MBA商学硕士)听说这匹神奇的马,并(根据统计历史价格)做了一些精密的计算,而来到路易斯安那州,以2700美元的价格向皮埃买下这匹马。

沙颂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生气,他来到皮埃的农场大声责怪道:“皮埃!你这个笨蛋!你怎么能以2700美元的价格卖掉马匹呢!我们的生活都靠着这匹马啊!”

开始时皮埃和沙颂手头现金各100美元,马在沙颂的手中。

第一轮交易,皮埃的10美元到了沙颂的手中,马到了皮埃的手中。

皮埃有90美元和马,沙颂有110美元。

第二轮交易,沙颂的15美元到了皮埃的手中,马到了沙颂的手中。

皮埃有105美元,沙颂有95美元和马。

第三轮交易,皮埃的20美元到了沙颂的手中,马到了皮埃的手中。

皮埃有85美元和马,沙颂有115美元。

第四轮交易,沙颂的30美元到了皮埃的手中,马到了沙颂的手中。

皮埃有115美元,沙颂有85美元和马。

第五轮交易,皮埃的50美元到了沙颂的手中,马到了皮埃的手中。

皮埃有65美元和马,沙颂有135美元。

第六轮交易,沙颂的70美元到了皮埃的手中,马到了沙颂的手中。

皮埃有135美元,沙颂有65美元和马。

第七轮交易,皮埃的100美元到了沙颂的手中,马到了皮埃的手中。

皮埃有35美元和马,沙颂有165美元。

第八轮交易,沙颂的150美元到了皮埃的手中,马到了沙颂的手中。

皮埃有185美元,沙颂有15美元和马。

第九轮交易,马的价格涨到了200美元,皮埃的185美元不够了。

于是寻求贷款。双方各贷款100美元以买马,皮埃的现金增加为285美元。沙颂则增加为115美元。

第九轮交易,皮埃付出200美元买下马,沙颂拥有315美元,皮埃拥有85美元和马。

第十轮交易,沙颂付出250美元买下马,皮埃拥有335美元,并清还贷款和利息105美元,剩下230美元现金,而沙颂则拥有65美元和马。

……

于是交易可以不断的进行下去,直到马没有了为止。奇怪的是,当第十轮交易时,皮埃还掉银行的钱时,他拥有的钱是230美元,比他们两人当初的本金加在一起还要多,很明显是拥有了另一方的贷款。但是如果对方继续贷款进行交易,那么两个人的钱就会越滚越多,同时银行不断可以从中获利,他们将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于是银行将不断放大贷款规模。

在经济学中,这个故事的含义是:人们试图通过信用扩张降低利率时,便造成繁荣与衰退的循环。根据凯恩斯学派的说法,生产的驱动力量(换言之,人类经济成就的驱动力量)是总需求——消费的欲望,这是以可支配所得的金额来衡量。凯恩斯认为,政府仅需要谨慎地提高每个人的货币所得,便可以刺激总需求。这种情况下,企业界会提高生产,消费者会增加支出,而国家的财富(以GDP来衡量)便会积累。

但是我们不需要过多考虑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只需要关注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这个故事可以告诉我们的是:正是由于双方的不断买卖,让马的价格可以一路上涨,彼此都可以不断从中获益。这是由于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其中交易的货币不断增加而造成的。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对,就是股市。

由于每次交易都能有优厚的回报,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钱进去炒股票。这样下去有可能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因为随着参加交易的人不断获利,消费也大幅扩大,将刺激经济繁荣,而经济繁荣又反过来推高股市,从而使股价一路上升。

但是不要忘记了刚才我们说过的那句话:“人们试图通过信用扩张降低利率时,便造成繁荣与衰退的循环。”是繁荣和衰退的不断循环。上面故事里,由于有人最终高价买走了马,结束了这次交易,所以最终交易双方和银行都得到了盈利,但是如果马在交易中死了会怎么样?一切的交易会终止,最后拥有马的一方必然在交易中出现巨额的亏损,而亏损肯定是由银行来承担。

股市中也一样,当股票价格不断在交易中被拉高,终究会有一天由于价格完全脱离价值,或者企业本身的问题而崩盘,即使没有以上问题,但货币供应是有限的,最后随着股价不断提高而难以为继的。到时候由于交易中的资金量已经越滚越大,崩盘中引起的亏损也是不可想象的,而且首先亏到的是散户,他们最晚察觉到崩盘。其次是股票型的基金,结果亏的还是散户的钱。

“投资要用大脑,而不用腺体。”是巴菲特的名言。大脑要做的是判断企业经营前景和大众心理趋向,而腺体只会让人按照本能去做事。巴菲特也不是百分百地拒绝市场炒作,只不过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鞋之前,决不会脱去脚上现有的鞋。所以说,对于博傻现象,完全放弃并非是最合理的理性,在自己可以掌控的水平上,适当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博傻,可以作为非理性市场中的一种投资策略。

从大众心理角度分析股市,博傻理论已经广为人知。股票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根本就不在乎股票的理论价格和内在价值,他们购入股票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相信将来会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接过烫手山芋。支持博傻的基础,是投资大众对未来判断的不一致和判断的不同步。对于任何部分或总体消息,总有人过于乐观估计,也总有人趋向悲观,有人过早采取行动,而也有人行动迟缓,这些判断的差异导致整体行为出现差异,并激发市场自身的激励系统,导致博傻现象的出现。这一点,在中国股市表现得也相当明显。

对于博傻行为,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类是感性博傻,一类是理性博傻。前者,在行动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一场博傻游戏,也不清楚游戏的规则和必然结局;而后者,则清楚地知道博傻及相关规则,只是相信当前状况下还有更多更傻的投资者即将介入,因此才投入少量资金赌一把。

理性博傻能够赢利的前提是,有更多的傻子来接棒,这就是对大众心理的判断。当投资大众普遍感觉到当前价位已经偏高,需要撤离观望时,市场的真正高点也就真的来了。要博傻,不是最傻,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因为到底还有没有更多更傻的人是并不容易判断的。一不留神,理性博傻者就容易成为最傻者,谁要他加入了傻瓜的候选队伍呢?所以,要参与博傻,必须对市场的大众心理有比较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投资、投机与博傻

博傻理论本身就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投机行为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博傻与投机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有些人,常常把投机与博傻混为一谈。其实,投机与博傻完全有着质的区别,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交易水平,可以说一种代表着交易技巧的高超,而另一种则代表着交易技巧的拙劣。

投机,这个名词好像一直是个贬义词,在基金的理财观念中,投资这个名词被用得最多,但是,市场周转率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中,恰恰有一向标榜理性投资的基金。

投机资金,必定是市场最为敏锐的资金,这类资金介入市场热点及时,有些甚至是发动酝酿一个热点的幕后推手。而且这类资金基本上不恋战,能够迅速兑现筹码,对止损也控制得相当好。而博傻资金,通常是市场最为后知后觉的资金,在热点出现和热点爆发期时,往往是观望观望再观望不敢出手,当热点行将结束时,终于忍耐不住勇敢杀入,接了最后一棒,这就是笨蛋的博傻。

投资时间越长的老手,越会远离博傻。要套住一个新股民,非常容易。然而要套住一个老股民,特别是经过真正大小“多空战役”数十上百次的老股民,那真是难如登天。投机资金,赚的也就是不断新入市的新手们的钱。在千点附近,大多数人都远离市场的时候,这时候留在市场中的,都是真正的股市精锐,大家都削尖脑袋赚别人的钱,可是却没有赢家。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博傻!

所以千万别把博傻看做是投机。没有市场经验的人,除了大牛市和运气之外,还不具备投机的水平。而博傻后,是否能够及时止损更为关键,股市交易,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非常重要。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要投资理财。投机和博傻,不是不可以,只是只有足够聪明的人才能够全身而退。首先,你是否清楚这三者的区别?

从理论上,做投资是最安全的,风险也最小。投机呢?风险相对较大,但是要控制风险,也就把不可预计的风险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范围内。博傻呢?也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投资就意味着你必须有很高的宏观和微观分析,投资是最轻松的,但是也是最难做到的。投资者还要懂很多东西,必须是比较理性的。事实上,真正的投资者很少。

简单点,可以这么说:投资是一样东西值1元钱,我要在0.7元买入,等到高估时候,也就是在2元卖出。投机呢,只要这东西会涨到4元,我不管他值1元还是2元,我2.5元都会买进,只要会涨到4元。博傻呢?博傻就是不知道这个东西值多少钱,也不知道自己买入获利多少可以卖出,涨了还想涨,跌了也不知道具体价值,等到跌到忍无可忍时候割肉出局。或者说,博傻者是冒损失30%风险去获得10%的利润。

当价值投资的阵营从100%降到30%的过程,就是价值投资到价格投机的过程。博傻只是价格投机的延续或疯狂。当价值投资的阵营从30%降到10%的过程,就是价格投机走向博傻的癫狂。任何时期都有优秀的企业产生,股票市场总有价值投资的地盘。但是任何时期都有企业破产的可能,大多数企业不能满足股票市场的欲望。每一个渴望在投资、投机,或者博傻行为中获利的人都要明白。

博傻当然可以给人带来财富,在各个领域都不乏依靠搏傻理论投机致富的生动例子:

有一个上海人叫姚奇伟,在金银币收藏中混迹10余年,收藏既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是他的一种投资手段。刚入收藏界时,他也跟风炒作,亏损很大,后来姚奇伟通过花钱买教训,渐渐地开始“博傻”,从而获利颇丰。

1998年金银币市场大缩水,当时的98版熊猫金币受其连累销量极差,投资者都回避它。但是姚奇伟隐约觉察到以年销量为实际发行量的发行方式使其自然成为量少品种,在熊猫系列中产生瓶颈作用,果然一年后,98版熊猫金币开始升值。姚奇伟凭着逆向思维,敏锐地发掘了这匹黑马,攫取了第一桶金。

靠逆向思维去“博傻”,也曾帮姚奇伟避免了一次损失。

2003年,开光佛指舍利金币由于大量的宣传和市场的热炒氛围,半个月内就翻了两番,跟风炒作者很多,姚奇伟也购进了30万元的金币。但是很快就察觉到该金币并没有沉淀,绝大多数都是炒作筹码,当中小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跟进时,姚奇伟果断地全部平仓。不少同行都对他的动作迷惑不解,说他傻,但姚奇伟坚定信心,自嘲自己就是去“博傻”,两个月后,开光佛指舍利金币大幅下跌,姚奇伟最终避免了损失。

当金银币市况不太好时,不少投资者又开始大量抛售手中的藏品,但是姚奇伟却又开始逆向操作了,他全仓吃进不少金银币。因为他判断油价肯定会推动金价上涨,而距金价越近的金币上涨空间也越大,况且下半年礼品消费趋旺,焉有不升的道理?姚奇伟的这一操作手法,又让他短线获利翻番。

总结自己的收藏历程,姚奇伟感叹地说:“这年头谁都不傻,敢于去博傻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但是,你可以看到,他的行为并非是真正的博傻,而是利用博傻理论的投机行为,因为他对自己做的事情了解,而非盲目。要想和他一样在投机中获益,首先要有敏锐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否则根本难以保证能够全身而退,一不小心就成了最后的傻瓜。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还是谨慎一些。

“股神”巴菲特说:“成功投资的第一条要诀是不要亏钱,第二条是别忘了第一条。”但市场投机炒作之风盛行,很多人早将“股神”的忠告抛到了九霄云外,看着低价的ST股天天涨停,谁还管公司亏不亏损、是否有退市风险,只要上冲涨停就敢买进。以赌徒心理妄想博取暴利,最终却落得巨亏的下场。

不错,市场很多时候都不能用常理去推测,人心狂热的时候,什么理智都会被抛到脑后,单凭理智有很多时候可能会失去时机赚不到钱,但是一旦市场到了大家都去博傻之时却是行情最危险之机。投资者丧失了理智,只靠冲动与本能做买卖,并且毫无节制、毫无分析地进入市场,甚而透支博傻,一旦市场崩溃,这些博傻的投机者就是第一批被淘汰出局的人,是损失最惨重的市场牺牲品。

市场不会永远上升,当沉醉于获利,赚钱越来越多,做着股价日日上升的美梦时,保持一点冷静理智。要知道,即使有时错失机会也胜过一次意外而永远不能翻本之恨。所以大家对一些已经升得毫无节制的股市或者股价飙升的个股,都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成功的投资人早已告诫过我们:在股市中,不是比谁赚得快,而是看谁活得久。

在深沪股市中,投机气氛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的,相当多的投机者并非理性,有时甚至就是疯狂赌博。对于业余投资者而言,这种博傻带来的利润不太容易把握,但对于职业投资者而言,应该尝试着利用这种市场氛围,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理性博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