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学生科普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1741300000034

第34章 动物世界(2)

法布尔(1823—1915),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科普作家,他以特有的细致观察和严谨实验,长期研究昆虫的形态、行为和生活习性,出版了10卷《昆虫记》,首次向世人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

7.教授的恶作剧

有一次,威尔考克斯教授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池塘边发现,一只雄水黾停留在水面上,用它的两只前足有节奏地叩击水面。这时候,平静的水面泛起粼粼微波,微波慢慢向四周扩散,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同心圆。过了一会儿,有一只雌水黾就向这边游来,游一段,停下来,也叩几下水面,然后再游一段。这个不寻常的现象,立即引起了威尔考克斯教授的注意。经过认真研究,秘密揭开了:水黾是在利用它们特有的语言进行“对话”。那些通过振动水面产生的微波,就是水黾的“语言”。

然后又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威尔考克斯教授成功地翻译出水黾的“电报密码”。后来,威尔考克斯教授还利用他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水面“电报”的“收发员”们搞了一次恶作剧。他制作了一只小巧的电子仪器,把它安装在池塘里,通过岸上的无线电遥控器遥控,用这只电子仪器模拟水黾“发报”。电子仪器发出的假“电报”和真“电报”一模一样,简直能够以假乱真。威尔考克斯教授用电子仪器模仿雄水黾发出一段求偶“电报”,结果竟使得不少雌水黾匆匆赶来。它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原来是我们的大生物学家给它们设下的一场骗局,最后这群雌水黾们只得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同样是生活在水中,蜉蝣的成虫却只能“朝生暮死”,生命只有几个小时。蜉蝣成虫身披绿色沙衣,在水面上追逐嬉戏,在此过程中完成交配,之后它们就会死去。蜉蝣成虫之所以命短,主要是因为它的嘴已经退化,不能再吃东西了。

水黾通过“电报”来求偶,动物中还有许多独特的求偶方式。在澳大利亚东部海岸狭长地带的山地丛林中,有一种能歌善舞的鸟儿,人们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琴鸟。琴鸟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歌声,还会模仿20多种鸟儿的歌声、马嘶声、羊咩声、狗吠声、人声、锯树伐木声、汽车的喇叭声等。

雄琴鸟的尾巴有60~70厘米长,平时拖在背后,只有当求爱时这才将尾巴竖立伸展,14根镶有黑边的栗色尾羽仿佛是纤细的琴弦,还有外侧的一对尾羽长约70厘米,宽约3.5厘米,色彩斑斓,在顶部弯曲。16根尾羽犹如一把古希腊七弦竖琴。琴鸟也便因此得名。

琴鸟大都在冬季繁殖。琴鸟将它能歌善舞的才能,在求爱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8.草地蟋蟀

小华曾在乡下的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每当炎热的夏夜,经过了一天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人们喜欢三五成群地闲坐在庭院或路边,一边纳凉,一边天南海北地侃大山。小华更喜欢静坐在僻静的草地旁,纳凉之际,聆听蟋蟀的虫鸣,他感到很快乐。

每次,他都听到栖身于草丛的这些鸣虫,轮番登场,此呼彼应,有时还会同时引吭高歌,仿佛是自然界的合唱团。在这些虫声之中,纺织娘的曲调洪大高亢,犹如千军万马之奔驰;蟋蟀的乐章清韵幽越,犹如高山流水之妙曲;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鸣虫,也不甘寂寞,时不时给别的虫子伴奏一曲。

后来,小华回到位于城里的家中,他和爸爸谈起那些草地上的歌唱家。

爸爸听完后告诉他,蟋蟀不仅好斗,而且善鸣。蟋蟀的鸣声清脆优美,婉转动听。蟋蟀并没有动人的歌喉,这“歌声”完全是靠翅膀的摩擦发出的。

在雄蟋蟀前翅腹面基部有一条弯曲而突起的棱,叫做翅脉。翅脉上密密地长着许多三角形的齿突,叫做音锉,右前翅的音锉比左前翅的音锉发达得多。音锉很像一把梳子,上面的三角形小齿数量不一。音锉上齿的数量排列密度,以及翅膀的厚薄和振动速度等,都能影响蟋蟀鸣声节奏和高低。

听了爸爸这么一说,小华才明白了蟋蟀唱歌的秘密所在。

在草地歌唱家中,还有一位名角叫蝈蝈。蝈蝈属鸣叫类虫类,又名纺织娘。蝈蝈的鸣唱婉转悠扬,似一曲甜润的情歌,婉转动听。入秋后,蝈蝈在花鸟鱼虫市场是一种俏货。要提醒喜爱养蝈蝈的朋友们注意:蝈蝈以体型大,色泽淡绿发亮,后腿紧靠,鳞翅贴身,尖端舒张者为佳。

如果想让蟋蟀参加打斗比赛,需要认真挑选体质好的蟋蟀。有一种铜头、铁颈、金花翅的蟋蟀,被爱好者誉为“蟋蟀王”和“铁甲将军”。它头颈相配,气壮力猛,身体匀称,先天充盛;挺胸收腹,腰圆背厚,打斗灵活;肚如莲子,富有挫力;色泽纯正,腹节紧密,腿壮节长,重心稳定;金翅蝉纱,阔长适中;鸣声洪亮,如若鸡啼,故又称为“鸡蟋蟀”。据说《聊斋志异·促织篇》中,那个斗败大公鸡的就是这种蟋蟀。

9.萤火虫之光

相传我国晋朝有位非常用功的读书人,名字叫车胤,小的时候,他的家里很穷,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有一天他看到萤火虫能发光,于是就抓了许多萤火虫,装在透明的纱布口袋里,晚上借着萤火虫的光照明读书,经过勤读苦练,终于成名。囊萤夜读的故事为后世树立了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现在的研究证明:萤火虫的光是由身体中特殊的发光器发出来的。成虫的发光器位于萤火虫腹部的第六节和第七节内,那里有一部分表皮特别薄,薄得几乎是透明的。这层薄膜里面,便是萤火虫的“小灯”——发光器。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实际上是由许多能发光的细胞组成的淡黄色的发光层。在这些发光细胞之间和周围,分布着数以万计大大小小、粗细不一的气管和许多小神经,这些气管一再细分,布满整个发光层,氧气就可以被畅行无阻地输送到每一个细胞。在发光层的内面,是乳白色的反射层,能将发光细胞发出的荧光反射到体外。发光器外面的那层薄得透明的表皮,既能透光,又能对发光器起保护作用,就像平时我们所见的灯罩一样,那就是萤火虫小“灯”的“灯罩”了。

萤火虫的发光细胞为什么能发出光呢?从前,人们认为荧光是一种磷光,细胞内有磷物质存在,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大家公认荧光不是磷光,而是呼吸作用的一种产物。发光细胞中含有一种奇妙的物质——荧光素。萤火虫呼吸的时候,氧气通过小气管进入发光细胞,与荧光素结合,在另一种物质——荧光酶——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发出光来。整个发光过程可以写成下面这个简单的公式:

荧光素+氧气(荧光酶作用)=发光

萤火虫的呼吸器官可以任意调节氧气流入身体的多少,氧气的多少又可决定荧光的明亮程度。因此,这些活灯笼在呼吸作用的控制下,就会出现平时我们见到的忽明忽暗的小灯笼。

萤火虫的虫卵和幼虫也是可以放光的。产在水边青苔上的虫卵和在水中生活的幼虫,甚至钻在土里的虫蛹都会发光,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科学家经大量试验,已初步揭示出鱼类发光的奥秘。他们发现,在这些鱼类的体内,分布着发光器。

大多数鱼类的发光器,分布在身体的两侧,埋在皮肤里,可是有些却分布在头部或其他地方。如日本松球鱼的发光器在下颔前端下方;蟾鱼有840个发光器,成行排列在皮肤里,构成一定的图案;前肛天竺鲷的发光器,在肛门附近。

萤火虫等动物发光是荧光素、荧光酶经过氧的催化作用而发光。水母是一种叫埃奎林的蛋白质,蛋白质遇到钙离子就能发出较强的蓝色光来。所以,当栉水母在海里游动时,身体显现出球形的蓝光,后面的几条长长的触手,随着它的身体摆动,十分优美动人。

10.白蚁非蚁

一次,小芳去叔叔的实验室里参观,发现有几只白色的“蚂蚁”被放在一个大瓶子里。小芳就问叔叔:“蚂蚁还有那样的颜色?”

叔叔笑了笑就告诉小芳,那并不是蚂蚁,而是白蚁。白蚁生活在深山中,靠啃食树木为食,特别是较为潮湿,而且已经腐朽的松树是它最喜欢的食物,所以像海印寺这样古老的寺院的柱子就全都被白蚁损坏了,被虫蛀的柱子的外表完好无损,可是如果用手敲的话,内部已经空荡荡的柱子就会发出“嗵嗵”的声音,因为白蚁已经把里面的木头吃光了。所以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竖立柱子之前先在下面放一些盐和木炭以防止木料被白蚁蛀蚀,因为这两样东西是白蚁最害怕的。

白蚁和蚂蚁有着本质的区别。

白蚁的真正祖先是蟑螂,要说这么小而可爱的白蚁是蟑螂的后代会让许多人都大吃一惊的,也就是说很久很久以前白蚁就是从蟑螂中分化出来的……与蚂蚁和蜜蜂是亲戚相比,这个事实可以更加让人吃惊100倍,而且白蚁和蚂蚁的外部形态也不太一样。

蚂蚁的触角是弯曲的,而白蚁的触角则是直的;虽然蚂蚁的下颚也很有力,但是和白蚁的下颚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白蚁的下颚的咬合力量很大,被它咬过的人相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而且普通蚂蚁胸部和腹部之间有很细的“腰”,而白蚁却生得像大大的油桶一样圆滚滚的。

最有趣的是,白蚁是靠吃木头生活的。不幸的是,白蚁自己并没有消化木头的能力,所以就只能在体内培养有助于消化的原生物,这种原生物是小白蚁一出生就可以从成年白蚁那里得到的东西。

在蟑螂中也有像白蚁一样通过在体内培育原生物啃食木头的种类,那就是甲壳蟑螂。它们体内的原生物就是白蚁和蟑螂同宗同族的最好证据。

一开始科学家们发现,一只蚂蚁死了,无论身边有没有别的蚂蚁,其余的蚂蚁都会找到它的尸体,并为它举行葬礼。

后来经过不断地研究,他们发现蚂蚁不仅能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更主要的是它们还能辨认气味,根据气味的不同接受信息,进行工作。

例如,蚂蚁死亡之后,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好像是发布一则讣告,告诉伙伴们,它已经死了。伙伴们闻到这种气味,立刻把它拉到蚂蚁的“公墓”去埋葬。这样,尸体就不会在巢里腐烂了。科学家把释放这种气味的物质提取出来,并把它涂抹在活蚂蚁身上,结果这只蚂蚁也被同伴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抬出去,活埋掉了。原来,蚂蚁是认味而不认“人”的。

蚂蚁能搬动比它自身重几十倍的东西,是有名的“大力士”。原来,蚂蚁的腿部肌肉非常奇特。当它走动的时候,它的腿部肌肉会产生一种酸性物质,使肌肉在刹那间迅速收缩起来,产生巨大的力气,从而能将比它身体重几十倍的东西举起来。这在动物界是很少见又很了不起的事情。

11.甲虫将军

有一天上课时,老师提问小翠:“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昆虫是什么?”

“甲虫。”

“那你知道甲虫中最强大的是什么吗?”

这一次,小翠告诉老师说她不知道。老师接着就告诉同学们,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昆虫就是甲虫,甲虫的总数大概占全体动物的40%,不管你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见到它们的踪迹。

比如说当你打开家里的米袋子时,或许会看到小小的象鼻虫正在偷吃大米呢,还有在树叶上经常可以见到飞来飞去的瓢虫,它也是甲虫的一种。可是不管怎么说,甲虫当中最强的还要数“将帅甲虫(中文名字为独角仙)”了。

独角仙在所有甲虫当中是体型最大而且力气最大的一种。只见它穿着黑色的盔甲,戴着巨大的长角头盔,远远看去,还真像是一个威风的将军呢,怪不得人们叫它“将帅甲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