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学生科普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1741300000045

第45章 地理奇观(1)

大自然是美丽的,更是神秘的,甚至是莫测的。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好奇,并且求知欲很强的人,你一定很想知道许多平时很少见到的光怪陆离的地理奇观,并且也非常想弄明白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例如,神秘的“狗死洞”、奇妙的闪电摄影、救死扶伤的“圣泉”、神秘的球形闪电、人体自焚的火炬岛、色鬼般的“魔洞”、美丽的极光、海市蜃楼、神奇的天文蛋、五彩的雪花、施展“迷魂阵”的村庄等。

本章所写的都是你在课本中读不到的,并且令你十分感兴趣的地理奇观,从而能启迪你的心智,帮助你丰富课外学习生活,享受博学多才、陶冶性情的乐趣,同时又能满足你求知的欲望,培养你好学的精神。

1.从山谷飘起来的帽子

夏日的一天,一群游客正在重庆市缙云山舍身崖上欣赏着美景,导游对他们说:“如果有人问你,‘当你站在山崖上往山谷扔东西时,你的东西会掉下山崖吗?’我想你肯定会回答:‘当然会的!’通常而言,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也有个例外,你知道吗?在有的地方,你扔的东西反倒会飘上山崖。”

“不会吧?竟有这样的事!”游客们都大惑不解。

“是的,有这样的事,现在你们所处的地方有时就会这样。”导游说道。

“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曾经有一天,大约也就是这样的天气,一位女游客情不自禁地挥舞着草帽,并向山下大声呼喊,却不慎将草帽‘挥’下了山崖。草帽下坠约十余米后,突然出现了令人惊异的景象。在没有一丝风的情况下,缓缓坠落的草帽忽然改变运动方向,晃晃悠悠地向上飘了起来。帽身轻旋着,不知过了多久,在满崖游客不敢置信的目光中,它飘升到悬崖上,正好被回过神来的主人伸手抓住了。”

“啊!真是不可思议,那这是什么原因呢?”游客不解地问。

导游答道:“据说,每年夏秋两季天气晴朗时,在崖边特定的地方,向下丢重量轻的东西都会出现这种令人惊叹的场景,但一出了特定的地域,这种奇景便会消失。”

“舍身崖是一座海拔1000米的凹形悬崖,而飘物奇观只发生在悬崖的凹陷处。有关专家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估计与山中的气流抬升及地形有很大关系。”

“哦,原来是这样!”游客们恍然大悟。

舍身崖位于日观峰南,又名爱身崖,三面都十分陡峭,下边就是深渊。古时常常有人祈求神灵,显其诚心,跳崖献身,以求神灵祛父母病灾。明万历初年巡抚何起鸣为防这种无谓之死,便在崖侧筑墙阻拦,又把这里更名为爱身崖。清康熙年间又有泰安州知事张奇逢重修围墙,而且派更夫守护。1965年在围墙南端开了一个圆门并顺崖畔建了凭眺石栏。崖上有一块巨石,高约3.3米,石旁大书“瞻鲁台”,又称幡杆石。石上有1983年赵朴初题的“造化钟神秀”、周而复题“烟横云倚”等题刻。石东北有平坦巨石在悬崖边上,称为可止台,上边有宋代政和年间题名。崖南壁半腰有石龛造像,内雕文殊骑狮,粗犷凝重,疑为北宋造像。左侧3米处有“元二年(1087年)禹城县、应王府、雍丘县、郓城衡政”等题刻;右侧5米处有题刻“入内内侍省内侍高品皇甫继明、入内内侍省内两头供奉官周德政、右司谏直史李迪”等。

贵州省三都县有一座登赶山。这座山特别奇怪,满山都长满了绿树杂草,而唯独山腰上裸露出一块崖壁。更奇怪的是,这块崖壁每隔30年就会自动掉落出一些石蛋,因此当地人都习惯把它叫做产蛋崖。产蛋崖,长20多米,高6米,表面极不平整,在高处,几块巨大而尖利的岩石横亘着,极为险峻。石蛋就在相对凹进去的崖壁上安静地孕育着,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

2.“听话”的巨石

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村庄里,有一座神奇的祠庙,卡玛·阿利·达尔凡老人的遗体就埋葬在这座祠庙里。在祠庙门口有两块岩石,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天,一个人经过此地,并叫喊着卡玛·阿利·达尔凡的名字时,这两块岩石居然随着叫喊声飘然而起,他不停地叫着那名字,这两块石头就不停地飘起。他的发现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之后,大家还发现这两块贴得很近的岩石,只许男人靠近,女人是不能接近它们的。两块岩石中,最大的一块约重70公斤,另一块稍轻一些。倘若想让石头升空,需要很多人用右手的手指指着岩石,同时异口同声不间断地呼喊着“卡玛·阿利·达尔凡”。这时,岩石便会腾空而起,甚至可上升至约2米的高度,悬在空中,直到喊声停止才会落回地面。如果大家不遵循这个步骤,那岩石只会飘起,而不会升起来。

据记载,这巨石的升空方法是达尔凡生前透露给人们的。800年前,圣祠所在地原是一座健身房,那两块巨石是供摔跤手练习使用的。儿时的达尔凡经常光顾这里,他常常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机能和超人的力气。过了许多年,健身房拆除后,达尔凡对周围的人说出了这样的秘密:“那两块巨石任你们使出全身力气也未必能举起,除非你们重复叫我的名字。”他还告诉人们,用1根右手手指就可使那块大的巨石升空,而那块小的岩石只需用9根手指头同样也能使它升起。至于更多的秘密,达尔凡只字未提。

湖南省新宁县万峰山脚下,有一个一喊便出水、不喊水断流的岩洞。洞高8米,宽4米,洞口稍向内倾斜。洞内10米处有一石台,高约1.5米,石台连着洞壁。当人们在石台前大喊几声,或者是用物敲击石壁时,约两分钟的时间,洞壁缝隙中便有碗口粗的清泉缓缓流出,持续5分钟后渐小,然后断流,如果再喊,泉流复出。这被人们称为“喊泉”。

3.神秘的“狗死洞”

一天,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旅游者来到那不勒斯城附近的郊区。当他在山坡上准备休息时,发现前面有一个山洞,看样子好像没有人来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顾不得休息,便牵着狗进了山洞。

在昏暗的光线中,这个旅游者看到洞内怪石林立,洞顶倒悬着大大小小的钟乳石,地上石笋峥嵘,岩石裂缝中还不断地冒着气泡。真是个美妙的仙境啊!他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同时,他又想:有这么好的地方,当地人为什么不把它开辟成新的旅游点呢?

当他正在兴致勃勃地观察时,手中牵着的狗却突然狂吠不止,而且拼命挣扎,想挣脱绳子往外跑。他以为是狗发现了什么东西,便划燃火柴,低头弯腰仔细察看地面,但刚一弯腰火柴就熄灭了,一连划了几根都是如此。与此同时,他也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吓得他赶紧牵着狗跑出山洞。

难道洞内有什么怪物吗?还是有什么毒气呢?为了弄个明白,他就到离这个山洞最近的村庄去打听。村民们告诉他这个山洞他们早就知道,以前有人进去过,但后来就没有人敢进去了。因为他们养的狗进了这个洞,很少有生还的。后来人们大着胆子进去寻找,发现狗僵死在地上,身上却毫无伤痕。于是,请人来调查,结果也不了了之。因此他们便称这个洞为“狗死洞”。尽管里面怪石林立,但大家都不愿再进去玩。

这个旅游者听后觉得不甚满意,但村民的这些话却引起了他的思索:狗死无伤,可以肯定不是被什么怪物咬死的。为什么他牵的狗要挣扎着往外跑呢?这其间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他实在是困惑不解。

后来,他想起洞内有钟乳石和石笋,从而就可以肯定这是个石灰岩的溶洞。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地下水,会分解出二氧化碳,从山洞的岩石缝中冒出来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聚集在山洞底部,狗比人矮,就处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包围之中,时间一长当然会窒息而死。人弯腰低头也会感到呼吸困难,火柴会自行熄灭。

山洞是有冷又有热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冷、暖空气密度不同的缘故。冷空气较重而下沉,暖空气较轻而上升。洞口向下的山洞里,较轻的暖空气充塞其中,不能流出,因而格外显得温暖,成为“暖洞”;洞口朝上的山洞里,冷空气钻入洞内,越积越多,好像天然的冷空气库,这样的山洞就成了“冷洞”。

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附近有个死亡谷,它专夺取动物的生命,对人体却无损,被称为“动物的墓场”。据统计,每年在此死于非命的动物多达3万多头。

印尼爪洼岛上也有个奇异的死亡谷,它由6个巨大的山洞组成,只要人和动物靠近山洞,就会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入洞口,眼睁睁丢掉性命。远远望去,洞里尸骨如山。

4.沙漠哭声

1887年的一天,有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探险。当他们正在行进之时,队员们忽然听到一种如泣似诉的哀婉声音。可待他们举目望去,广漠的空间中除了他们自己外并没有其他人。一阵风吹过,那哀婉的声音似乎更加悠长,无限凄凉,这神秘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当时探险队员还以为遇上了妖魔鬼怪,心惊胆战地撤出了沙漠。几年后,科学家拉尔夫·巴格诺尔德也进入沙漠进行考察。他也听到一种低哑的声音忽然在黑夜里响起,但他环视四周,却没见到任何动静。几分钟后,这种奇异的声音逐渐变大,由低哑渐渐变成尖锐,以致淹没了人们正常的说话声,让人听了寒毛直竖。就在他所待的那一个月中,这种声音出现多达6次,尤其在白天多风之后的平静夜晚更是容易出现。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发出声响的并不是沙漠的魔鬼,而是移动的沙子,它们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出神奇的声音,因此它们也被称为“鸣沙”。

鸣沙,就是会发出声响的沙子。鸣沙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美国的长岛、马塞诸塞湾、威力斯河两岸,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还有蒙古戈壁滩,智利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都会发出奇特的声响。据说,世界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类似的沙滩和沙漠。

鸣沙这种自然现象在世界上不仅分布广,而且沙子发出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高阿夷岛上的沙子,会发出一阵阵好像狗叫一样的声音,所以人们称它是“犬吠沙”。苏格兰爱格岛上的沙子,却能发出一种尖锐响亮的声音,就好像食指在拉紧的丝弦上弹了一下。从中国的鸣沙山上滚下来,那沙子就会像竺可桢描述的那样“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这样,有了这些了解后,探险队员们以后到沙漠中探险再也不会感到害怕了。

鸣沙发出声响,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沙丘又高大又陡峭。

第二个条件是背风向阳,背风坡沙面还必须是月牙形状的。

第三个条件是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渗出,形成泉和潭,或者有大的干河槽。

由于空气湿度、温度和风的速度经常在变化,不断影响着沙粒响声的频率和“共鸣箱”的结构,再加上策动力和沙子本身带有的频率的变化,鸣沙的响声也会经常变化。人们有时候在下雨天去看鸣沙,发现鸣沙不会发出声响,正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改变,把鸣沙的“共鸣箱”结构破坏了。

关于鸣沙现象,历史上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大将军,率领军队出征时,来到现在甘肃的鸣沙山,并在那里宿营。当天晚上,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刮起了狂风,卷起了漫天的黄沙。这时,全营的官兵们都被埋在厚厚的黄沙下,于是形成了一座沙山。后来,每当人们听到那山上的沙子传来的一阵阵鼓角声,人们就说,我们古代的大将军又在领兵行军打仗啦!

5.天降动物

一个星期天的午饭后,玲玲正准备出门和爸爸到图书城买书,可不巧的是,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这令玲玲十分不高兴,她对爸爸说:“我讨厌死雨了!”听她这么一说,爸爸就知道她肯定心情很不好了。于是他对玲玲说:“玲玲,你知道吗?天上还会下动物雨呢!你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呢?”

“怎么可能呢?我怎么没见到过呢?”玲玲对爸爸的话十分怀疑。

“不相信,我们一起来上网看看!”

说完,爸爸就和玲玲走进书房打开电脑上网查阅。果然,在网页上玲玲看到了这样的内容:1687年,在巴尔蒂克海东岸的麦默尔城下起了一场奇怪的雨,大片大片的黑色的纤维状物质落在刚落满白雪的地上。它们的气味像潮湿腐烂的海藻,撕起来就像撕纸一样,待它们干透以后,就没有气味儿了。一部分絮片被保留了150年,后来经过化验发现其中含有部分蔬菜一样的物质,主要是绿色丝状海藻,还含有29种纤毛虫。

1794年,法国的一个小村庄突然下起一场大暴雨,令人吃惊的是,接着开始有大量的蟾蜍从天而降,它们的个头儿很小,只有榛子那么大,蹦得满地都是。人们都不相信这无数的蟾蜍是随着雨水降下来的。他们展开手帕,撑起举过头顶,果然接到了许多小蟾蜍,许多还带着小尾巴,像蝌蚪一样。在半小时的暴雨当中,人们明显感觉到一股由蟾蜍带来的风吹向他们的帽子和衣服。

在我国也发生过类似的现象。1988年5月1日下午,河南省桐柏县彭庄村忽然刮起7级大风,半小时后,发现在一个小山坳里随雨落下许多黑褐色的小蟾蜍。最稠密的地方每平方米有90只至110只,雨后这些小动物纷纷向附近池塘蹦去。

除了这令人吃惊的蟾蜍雨外,天空还下过青蛙雨。1814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在经过长时间的干旱和炎热之后,离阿门斯1.6千米远的弗雷蒙村于下午3点30分下起了暴雨。暴雨过后刮起的大风使附近的教堂都摇晃了,吓坏了教堂里的信徒。在横穿教堂与神父宅邸间的广场时,信徒们浑身上下都被雨打湿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身上、衣服上都爬满了小青蛙,地面上也有许多的小青蛙到处乱跳。

除此之外,天空也还下过鱼雨。如1859年2月9日11时,英国格拉摩根郡下了一阵大雨,雨中夹杂着许多小鱼。1861年2月16日,新加坡岛发生了一场地震,地震过后连续下了3天暴雨。过了3天,地面上的雨水都干了,却发现在干裂的水洼中有大量的死鱼。生物学家将这些小动物拿来检验,辨别出是鲇鱼。这种鱼生活在新加坡岛淡水湖泊、河流中,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也会见到。1949年10月20日早晨,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马克斯维也下过一次鱼雨,生物学家巴伊科夫还亲自收集了一大瓶标本。

“啊!真是不可思议呀!”看完后,玲玲深深感叹道。

自然界中除下动物雨外,还会下许多稀奇古怪的雨,如红雨、黄雨、绿雨、蓝雨,还有“钱币雨”“苹果雨”“报时雨”“计时雨”等,粗略统计有180多种之多。

天空会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雨,这充分说明了自然界的无比神奇。这都会吸引着我们去更深刻地探索自然的各种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