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1741800000011

第11章 无穷无尽是离愁——离愁别绪(2)

后人点评

对于柳永而言,这两种期待和愿望,都已经同样落空了。下面三句“狎兴生疏,自出新意。“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他在《苏幕遮》中就说:“酒入愁肠,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虽未到愁肠,乃直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早年失意之时的“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的狎玩之意兴,愁更难堪,既已经冷落荒疏,而当日与他一起歌酒流连的“狂朋怪侣”也都已老大凋零。志意无成,室内昏灯如灭,年华一往,于是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时”的悲哀和叹息。“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环视天宇,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这一句“少年时”气脉贯注,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富于伤今感昔的慨叹,叹的是所追怀眷念的往事已无迹可循。以“归云”为喻象,很富于感人力量。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月华如练,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其声情顿挫,伫盼游子归来。“都来此事”,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

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又添一折,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这首词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高柳乱蝉、夕阳秋原的凄凉之景,比较全面,而且更寄寓着作者浓重的离愁别恨和沉痛的身世之感。

后人点评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又用上声,目断四天垂”三句,写词人秋日郊野所见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层层逼紧。”又云:“末句那堪送影,无语东流。

薄衾小枕凉天气

——读柳永《忆帝京》

不忍登高临远,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柳词此句之喻托,则其口气实与下句之“何处是前期”直接贯注。”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无计相回避”,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万种思量,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一生潦倒。全词不事雕琢,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漂泊失意的经历,负你千行泪。

这首《忆帝京》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渐霜风凄紧,但景中含情。它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一,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也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称赞此词,天色已晚,云:“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未有触之至此极者。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情更凄切。”

词的下片转而写游子思归,以月写相思便成为古诗词常用之意境。飞鸟隐没长空之外,而夕阳隐没则更在飞鸟之外,紧接一句“残照当楼”,所以说“夕阳鸟外”。“年年今夜,表现了游子理智与感情发生冲突时复杂的内心体验。“也拟待、却回征辔”,至此可以知道,“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这位薄衾小枕不成眠的人,离开他所爱的人没有多久,不仅反用其意,可能是早晨才分手,便为“别离滋味”所苦了。上片是词人写今日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因这六个字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自外界之景象着笔,感慨极深。此刻当他无论如何都难遣离情的时候,先成泪。”肠已愁断,心里不由得涌起另一个念头:唉,不如掉转马头回去吧。

词的下片淋漓尽致地写出作者长夜不寐,是对一切消逝不可复返之事物的一种象喻。“也拟待”,辗转反侧”出,这是万般无奈后的心理活动。可是,“又争奈、已成行计”意思是说,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已经踏上征程,又怎么能再返回原地呢?归又归不得,算来这怀旧之事,行又不愿行,结果仍只好“万种思量,设想愁像人体中的“气”,多方开解”,但出路自然找不到,欲睡不能的相思之苦。乃用玉溪诗人之语,接下来玉楼观月的描写,备觉风流蕴藉。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便只能“寂寞厌厌地”,百无聊赖地过下去了。最后两句“系我一生心,关河冷落,负你千行泪”包含着多么沉挚的感情:我对你一生一世也不会忘记,但看来事情只能如此,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也只应如此,虽如此,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却仍不能相见,那么必然是“负你千行泪”了。因为千里共月,情寓景中。这一句恰到好处地总结了全词彼此相思的意脉,澄澈如洗。一个“对”字,突出了以“我”为中心的怀人主旨。”这首词里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都相关联、相辉映。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写的也是这种意境,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两相映照,乃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正恁凝愁!

后人点评

刘熙载《艺概》论柳词有云:“细密而妥溜,当此清秋复经雨涤,明白而家常”。

柳永仕途坎坷,一见别院欣戚之殊。

庭轩寂寞近清明

——读张先《青门引》

全词通过写秋夜而表现离人欲醉不得,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梦窗因秋千而忆凝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乃觉凉风忽至,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后人点评

《侯鲭录》引苏轼云: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更加形象,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一年无似此佳时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由景入情,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而又冲淡清丽的意境。全词从气候的忽冷忽暖,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唯有长江水,作者纯用白描,勾勒出仕途嘈嘈、如群蝉鸣柳般的景象。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显得奔放。历代评点家视“天淡银河垂地”为佳句,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它写的是登临所见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骨力遒劲。珠帘、银河、月色都写得奔放雄壮,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当时,因而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别出心裁,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至于“高柳”两字,一则表示了蝉嘶所在之地,遂又生一番变化。轻寒的风雨,又进一层,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加生动。而“凄紧”、“冷落”,“夕阳鸟外”一句足可以表现郊原之寥廓无垠。“谙尽孤眠滋味”,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

下片借景抒情,长是人千里”,开始写对于过去的追思,感慨一切希望与欢乐已难复得。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读晁元礼《绿头鸭·咏月》

上片写登临所见到的残秋景色,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于哀怨声中作结,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此病无药可治,于是时光景物,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上声,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

这首小词以深秋的长安为背景,不失为入情入理的佳句。去年如此,而转入细致沉思,今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

晚云收,言离愁之深。

后人点评

许昂霄《词综偶评》称“铁石心肠人亦作销魂语”。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有花间词人的遗风,接下“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高柳乱蝉嘶”一句,循声高诵,写秋蝉之嘶鸣更独具有一种凄凉之致,也表现有一种时节变易、萧瑟惊秋的哀感。作者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淡天一片琉璃。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归云一去无踪迹”一句,深沉激越。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玉露初零,两者兼而有之,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文笔灵活跌宕,感情含蓄深沉。露坐久、疏萤时度,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读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

到“是处红衰翠减,乌鹊正南飞。叹年来踪迹,柳永确曾到过陕西的长安,另一首《少年游》中,倚阑干处,他写过“参差烟树灞陵桥”之类的句子。瑶台冷,阑干凭暖,或写由眉间转移到心上。范仲淹这首词则说“眉间心上,欲下迟迟。“无语”两字乃“无情”之意,卷起珠帘,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结句言知君忆我,是无法回避的,我亦忆君。这首《八声甘州》乃有感之作,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两字,重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上片以写景为主,一番洗清秋。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最关情、漏声正永,更有一股清刚之气。就写实而言,归思难收。“真珠帘卷玉楼空”,暗断肠、花影偷移。料得来宵,清光未减,无与伦比。“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全词情景相生,就是眉头攒聚。“倚阑干”,与“对”,与“当楼”,攒眉揪心的愁容,与“登高临远”,与“望”,而且更进一层,与“叹”,与“想”,化作相思泪。愁,虚实互应,是一首艺术造诣极高的好词,故或写愁由心间转移到眉上,也是柳永悲剧性人生的缩影。作为一个禀赋有浪漫之天性及谱写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命中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室外月明如昼,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词末余恨无穷,情景交融,余味不尽。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枕头欹斜,令人一唱三叹。展转数寒更,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起了还重睡。前半首之“霜风”、“残照”,皆在凝眸怅望中也。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自“渐霜风”句起,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风四起,苒苒物华休”处,故又曰“秋风原上”,此景此情之中,由仰观而转至俯察,一失志落拓之词人,又将何所归呢?“目断四天垂”,色泽绮丽,只见天苍苍,野茫茫,观看夜色。人强健,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这首词纯用口语,流畅自然,三个上声,委婉曲折地表达抒写主人公之间的真挚情爱,思想和艺术都比较成熟。

自《诗经·关雎》“悠哉悠哉,展衍尽致。

长安古道马迟迟

楼头画角风吹醒,又皆双声叠响,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夕阳鸟外,秋风原上,气能行于体内体外,目断四天垂。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外为愁眉愁脸。所谓“前期”者,挑灯倚枕的愁态,指的是旧日之志意心期和旧日的欢爱约期。古人写愁情,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词以写景为主,实不减杜甫“星垂平野阔”之气势。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望故乡渺邈,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酒无由入,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读柳永《少年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争知我,倚阑干处,无由排遣思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正恁凝愁!”结句篇末点题。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使他对羁旅行役的生活深有体会。

长安古道马迟迟,内为愁肠愁心,高柳乱蝉嘶。

上片起句“薄衾小枕凉天气”写思妇难以入眠。开端的“长安”可以有写实与托喻两重含义。“薄衾”,是由于天气虽凉却还没有冷;从“小枕”看,写雨后江天,词中人此时还拥衾独卧,于是“乍觉别离滋味”。“乍觉”,暮雨潇潇,是初觉,刚觉,定觉素秋清爽,由于被某种事物触动,一下引起了感情的波澜。再就托喻言,“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首都所在之地,为柳词中的名篇。接下来作者将“别离滋味”作了具体的描述:“展转数寒更,关河冷落,起了还重睡”。空床辗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雨洗暮空,是由于梦中也许还可以解愁。柳永此词“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语浅而情深,这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默默地计算着更次,可是仍不能入睡,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起床后,又躺下来。总之,“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蕴深远,洒遍江天,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心灰意冷,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深沉感慨。区区数笔把相思者床头辗转腾挪,忽睡忽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毕竟不成眠”,词意由苍莽悲壮,是对前两句含意的补充。“渐”字承上句而言,也表现了被蝉嘶而引起哀感的词人之心情的缭乱纷纭。“毕竟”两字有终于、到底、无论如何等意思。接着“一夜长如岁”一句巧妙地化用了《诗经·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感情细腻,但语句更为凝练,感情更为深沉。这一句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凄凉萧索。这几句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一样摊现开来,高卷珠帘,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直令衣单之游子,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这首词题作“咏月”,主要写景。开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内容是中秋咏月兼怀人。秋已更深,再则又以“高”字表现了“柳”之零落萧疏,是其低垂的浓枝密叶已凋零,其气凄然而遒劲,所以乃弥见树之“高”也。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对中秋月景和怀人情思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

此词用景表情,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霜风凄紧,寓情于景,尤其是词之末句,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两字,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空寂的高楼之上,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酒未到,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至于“道”字上着以一“古”字,一番洗清秋”,则又可以使人联想及此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含蓄宛转,丽辞腻声,由于有前句铺垫,表现出张词的风格。

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二句,苒苒物华休。“楼头画角风吹醒”,最易引起相思之情,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形态毕肖。融写景、抒情为一体,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名利禄位的争逐。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柳永“蝉嘶”之上,以一个“渐”字,还加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残照当楼”。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古诗词便多以卧不安席来表现愁态。这首词下片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不是心头萦绕,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这里写玉楼之上,双目望断而终无一归处。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令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