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大传
1742000000037

第37章

缪拉和欧仁急匆匆地冲进来,请求拿破仑赶快撤离。逃跑!拿破仑此刻主宰着沙皇宫殿,怎么能跑!外面有人喊:“克里姆林宫着火了!”拿破仑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有人在火药库的角楼上抓到一名俄国士兵,拿破仑命令带上来。俘虏招供说,他是奉命来克里姆林宫放火的。拿破仑脸上露出愤怒与鄙视,下令处死俘虏。

有人记录了当时的情况:

“我们慌张地从北面的阶梯下去,陛下命令我们保护他出城。大火封住了所有的通道,到处都是火海。终于,在两座岩石中发现了一条通道,可以直通莫斯科。我们从这条小道逃出了克里姆林宫。可是,怎样渡河?士兵们的眼睛被烧伤,耳朵被炸聋;街道被浓烟充斥,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通向外面,可是一排排的房屋也开始着火。陛下顾不得危险,沿着通道往前走,四周不断传来房屋倒塌的声音。人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向导也辨不清方向,幸好,我们遇见了达武。他在莫斯科受了伤,仍然奋不顾身来找陛下。两个人相见,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陛下尽力使自己保持镇静,真的是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

接下来,拿破仑在城外彼得罗夫斯基宫里住下,等待大火熄灭。三天后,他回到克里姆林宫,看到宫殿被损的情况并不严重。到了第五天,他实在等不下去了,第三次给沙皇写信。虽然他此时已经占领了俄国的首都,但并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同样,只能利用俄国俘虏与沙皇联系,这次的俘虏,只是个上尉。

拿破仑坐在宝座上接见此人。多么不可思议!一个小小的军官,此刻竟然代表着俄罗斯与一代帝王谈判!拿破仑与这个人不停地谈着,仿佛,又回到了提尔西特,面对的是沙皇亚历山大。

拿破仑说:“事到如今,我仍然会信守诺言。如果我现在攻占伦敦,决不会轻易离开。但是,这里是俄国,我准备撤军。我相信,沙皇也是需要和平的,如果他有什么要求,可以告诉我……我马上放你回去,但你必须去圣彼得堡。沙皇会欢迎你的。你要告诉他这里的一切。”上尉回答:“沙皇不会见我的。”“你去求内廷大臣托尔斯泰。他如果不帮你,再去找沙皇的贴身侍卫。或者,你可以在沙皇散步的时候,自报家门……”上尉越来越感到紧张,好像拿破仑在指使他谋杀沙皇。他吓得说不出话来。

看到他这个样子,拿破仑说:“这样,你把我写的信交给沙皇就可以了。”他写道:“尊敬的亚历山大沙皇,难道你不知道?往日辉煌的莫斯科已经付之一炬。这是多么可鄙可恶的行径?你的目的是要切断我的粮草,但是,你可知道,它们在地窖里安然无恙。如此伟大的城市化为灰烬,难道你毫无反应?我生性仁慈,主动为陛下接管此城。其实,你大可放心地把官员及百姓留在城内。当年,苏沃洛夫率军进驻米兰,米兰应该就是如此……我相信你原本是善良的,不可能答应手下做出这等灭绝人道的事。我与陛下本来是朋友,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上次战役时,如果你愿意,我就可以停止前进。也许,只要你开口,我可以不进入莫斯科……如果你还念及我们往日的友谊,应该好好考虑我的建议。”

眼前的局势如何?法军不断深入,扬言继续北上;莫斯科毁于大火之中,圣彼得堡人感到了恐惧。宫中一片求和之声,力主和平的当为康斯坦丁大公。可是,沙皇的母亲对此人印象极差,当初,法俄联姻失败就是因为皇太后不同意,提尔西特会谈后,皇后对儿子骂不绝口。没想到,现在连皇太后也愿意与拿破仑和谈!

出人意料的是,坚决主战的竟然是沙皇。他之所以立场如此坚定,是因为有法国人贝尔纳多特的支持。两个人前不久在芬兰会晤。贝尔纳多特对拿破仑的仇恨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击败拿破仑,怎肯善罢甘休?另外,沙皇许诺的法国王冠,对他的吸引力也非常强大。

另一个主战的是个德意志人,正所谓乱世出英雄。1808年,拿破仑在马德里宣布,施泰因男爵被逐出法兰西。如今,四年已经过去,施泰因已经成了沙皇的得力干将。现在,他决定与拿破仑一决高下。

综观时局,十七年中,有能力与一代帝王相抗衡的人,只有塔列朗与施泰因。塔列朗为人阴险恶毒、狡诈多变,是拿破仑的克星;施泰因,身上具有德意志人的特点,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与拿破仑斗争。如果施泰因是法国人,则很有可能与拿破仑成为朋友,两人联手,称霸天下。因为,他们都具有极强的荣誉感、自尊心,那样的话,一代帝王将如虎添翼。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是假设。

拿破仑的头脑中,没有祖国的概念,只要条件合适,也可能在别的国家称王称侯。现在,只不过因为他当上了法国君主,才认法兰西为自己的祖国。而施泰因,心中最高尚的就是祖国,为祖国生,为祖国死,他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而且精力充沛,正好与拿破仑的机敏、活泼相对抗。施泰因不愧为家族中的脊梁,多年背井离乡,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精忠报国。在他眼里,那些德意志君主,没有骨气可言,只会以领土和臣民的自由去讨好拿破仑。而拿破仑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同样,对阿谀奉承的人不屑一顾,因此,他其实很佩服施泰因的刚直不阿。

对于欧洲那些君主的腐化堕落、软弱无能,拿破仑蔑视之余,则任意戏耍他们;施泰因对于这些家伙,有的只是憎恨。德意志君主们的无能,更激发了他的自信。科西嘉人以自己的奋斗,开辟了一个新的辉煌时代;这个德意志人则认定他的君主将成为旧秩序的殉葬品。因此,他对普鲁士国王的蔑视,一如对法兰西帝王的仇恨。

拿破仑与施泰因,国籍不同,观念和信仰也各不相同。如果施泰因是位国王,肯定要比哈布斯堡家族,霍享佐伦家族,或其他君主出色得多。当初,也只有不伦瑞克公爵以及其他一两位君主,敢于和施泰因一起与拿破仑抗争,努力地维护德意志的尊严。

终于,复仇的时候到了。拿破仑要为当初从马德里发出的驱逐令付出惨重的代价。施泰因为此将两次进行报复,这不过刚刚开始。当年的驱逐令,使得施泰因与俄国沙皇走到了一起。沙皇本是个性格软弱的人,而这个德意志的流放者不屈不挠,时刻激励着亚历山大。前些日子,拿破仑在俄国被俘将军面前,曾刻意诋毁施泰因,或许,他已经隐约感到施泰因将对自己构成威胁。他很明白,关键时刻,可能就是他起到决定作用。沙皇虽然有自己的理想,但意志中缺少坚强与果断。而施泰因则精于世故,常常在沙皇面前谈论拿破仑的独裁与专横,以道德准则来引导他。他使这个君主能够振奋精神,懂得利用自己的权势捍卫自己的统治。沙皇很清楚,施泰因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求得一时的功利。他对自己的忠告或建议,绝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正因为如此,沙皇对这位德意志男爵的信任度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自己宫中的许多大臣。当莫斯科大火的消息传到这里时,施泰因举杯说道:“到目前为止,我们不停地在抛弃包袱。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要舍得扔掉。如果人难免一死,不如勇敢地面对。”或者,沙皇听了这话,会对施泰因的视死如归大为钦佩。

同理,拿破仑也下决心抛弃行囊,他要立即撤退。求和信已经发出去一个多月,圣彼得堡方面始终没有音信。冬天,即将来临!拿破仑等不及了,这不是他能适应的!他想要的小说迟迟未到,只好在克里姆林宫里找些东西来读。但是,怎么能安心读书呢?相反,他现在吃饭的时间越拖越长,饭后,还要睡上几小时。书在眼前,心却不在书上。

一切都被大火烧个精光,在这样的城市中,还能做什么呢?无聊之余,拿破仑让撤退时留下的一些演员,演了几出法国剧。这使他想起了法兰西喜剧院的规定,于是开始思考如何加以修改。当然,有很多的时间要用来发布军令。别以为此时的命令可有可无,这些命令和过去一样清晰明确。只是,形势无所改变,粮草越来越少,而严寒马上就要来临!十月中旬,拿破仑召开军事会议,其实他很明白,出路只有一条。

达武提议在当地过冬,同时向解放了的立陶宛请求援兵。这样,春暖花开时,再进军圣彼得堡。拿破仑听后,沉思许久后说:“这建议不错。但是,巴黎会有什么反应?半年的时间,谁能保证巴黎的安全与稳定?我不在国内,如果德意志和奥地利乘虚而入将如何处理?”看来,已经别无它选。唯一能做的只有撤退。可是,从这里带些什么回巴黎呢?于是,克里姆林宫内圣约翰教堂巨大的金十字架被拆了下来,拿破仑打算回去之后把它放在巴黎军人退休院的屋顶上。那么,给自己的朋友亚历山大留下些什么作为纪念呢?拿破仑下令炸毁克里姆林宫。

此时,拿破仑勒马站在莫斯科一英里之外,等待着爆炸。军队从他身旁走过,伤病人员跟在旁边。人们都搜罗了自己的战利品,精神还好,只是看上去有些涣散。消息传来,爆炸失败。拿破仑什么也没有说,忧心忡忡的拉普却提到了冬天将至,一代帝王瞪了他一眼说:“今天是十月十九日,你没看到天气多么好吗?”

这样的话很少从拿破仑的嘴里说出来,其实他心里也焦虑不安。他已经意识到,行囊太多,大军前进缓慢,可是,又不忍心命令士兵丢掉战利品。此时,俄国军队包抄堵截,紧追不舍,缪拉的军队被迫退回城里。以前,向东进军时,拿破仑总想着与敌人交锋,现在,大军在撤退,他最怕的是与敌人相遇。赶快回到斯摩棱斯克,我们要在那里过冬!

难道此次真的将无功而返?行军途中,中间是行李车。时常,俄军会来骚扰法军。有一次,幸亏副官机警,不然,拿破仑可能已经成了俘虏。当时,拉普喊道:“哥萨克兵!快转移!”可是拿破仑不听劝告,旁边的副官抓住缰绳,强行扭转他的坐骑。“您必须转过来!”还从来没有人敢对他下过命令。怎么办?理智告诉他,逃!

可是,拿破仑最终留在了原处,抽出佩剑,准备应战。拉普、贝尔蒂埃、科兰古也严阵以待。众人闪到路的左边,不远处,就是哥萨克骑兵。随从的将士们拼命保护拿破仑,贴身卫队赶到,击败哥萨克兵,众人得救。

此次遇险后,拿破仑不得不重新思考。如果被俘,亚历山大会怎么处置我?于是,他从医生那里要来一剂毒药,系在脖子上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俄国人现在的目标就是,决不能放虎归山。俄国上下发布通缉令,上面绘有拿破仑画像,军团首领审讯战俘时,对“每个身材矮小的人”都严加审讯!

当年,酷热的气候,导致埃及行军途中无数的士兵丧命,如今,俄国的严寒,使更多的士兵一命归西。战马被冻死,骑兵只能步行,大炮冻在地上无法移动,冻死的官兵更是不计其数。

到达斯摩棱斯克时,还剩下五万人,只有最初兵力的十分之一。军队的粮草已断,怎么挨过漫漫寒冬?饥寒交迫的法军,继续向西撤退。士兵们丢掉武器,连贴身卫队此时也疲惫不堪。拿破仑来到卫队中说道:“你们已经看到,那些没用的家伙,连枪都扔了。难道你们也如此地懦弱无能吗?果真如此,我们只能死在此处。现在,全军的希望都在你们身上!”说完,他同卫队一起前进。

这是一支死气沉沉,丧失斗志的队伍:军官们走在前头,只有很少几个人骑着马。将士们衣冠不整,有的披着破毯子御寒,有的裹在烧焦的外衣里,个个面色灰白,胡子拉碴,脚步沉重而缓慢。后面是神圣军团,全部是军官,但多数人拄着拐杖,脚上缠着破羊皮,无精打采地走着。再往后是骑兵卫队。最后面,三个人徒步而行:右边是那不勒斯国王,此刻,他哪里还有心情顾及自己的形象;左边,是意大利总督欧仁;一个小个子男人,穿着波兰皮大衣,戴着红狐皮帽,拄着木杖,走在中间。大军灰溜溜地从俄罗斯街头走过,准备退回巴黎。

四、先行撤退

拿破仑对此时巴黎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有些心神不定,仿佛出门的丈夫担心家中的妻子能否忠贞。他在给维尔纳的马雷写信说:“我已经有半个月没得到巴黎的消息了,法国和西班牙现在怎么样了?我的军队损失惨重,要想重整军威,至少得半个月,可是,哪有时间呢?维尔纳现在安全吗?但愿没有遭到袭击。我们需要粮食!粮食!……当务之急,是清除维尔纳境内的外国使节或情报人员。军队的情况太糟,最好不要让外人看见。”

终于,从巴黎来了个信使。为什么一代帝王的脸色如此难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比他现在的处境还要糟糕?

原来,巴黎通过英国报纸,或者私人信件,已经对法俄之战的情况非常熟悉了。巴黎人本来就意志薄弱,他们甚至认为拿破仑已经死了,街头,各种耸人听闻的报道,恶意的嘲讽,充斥着人们的耳鼓。

什么?竟然有人在策划政变马莱政变:1812年10月22晚,共和主义者马莱越狱,随即发动政变。声言拿破仑已战死在莫斯科,自封为巴黎总督,并逮捕了警务司令。宫廷一片混乱,惊慌失措。第二天,有人认出了马莱,局面重新得到控制。,幸好已经被镇压。可是,民众的不满情绪已经显而易见!马莱,是共和国时代的将军。几年前,被捕入狱,后来被安顿到疯人院里。不知他从哪听说拿破仑遭到挫败和莫斯科大火的事,逃了出来,找到同党,一起制造假消息,扬言拿破仑已经战死。于是,同谋者绑架了警务司令,并成立了临时政府,骗取了人们的信任。很快,骗局被揭穿,叛乱者入狱,政变告一段落。

寒冬已经到来,雪花纷飞,营帐被白雪覆盖。拿破仑看着马莱叛乱的消息,心情沮丧。这比西班牙萨拉曼卡的失败还要可怕!虽然,一切已经过去,叛乱者已经被处死,但是,他们几乎控制了巴黎警察局!这意味着他们将控制法兰西!当时,谁还敢随意出门?有个老贵族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个工人回答:“陛下战死在俄国了。中午将宣布共和!”拿破仑看着这些报道,震惊之余,对手下说:“法兰西帝国呢?怎么没有人保护我的家室?刻不容缓,立即回巴黎!”

拿破仑为此心烦意乱:“一个普通工人,竟然敢说出这样的话!几年来,为了法兰西的荣誉,我日夜操劳,甚至牺牲了自己珍爱的女人,娶奥地利公主为妻,为的是什么?我要使皇族的血脉不断,可是,一个无名无势的家伙,随便喊了声‘帝王战死了’,顿时就有人呼应!‘共和’竟然再次从民众口中冒了出来!那么,朝廷呢,王宫呢,都视而不见了?难道我如此辛劳,竟然和达奈家的女儿们达奈家众女儿:希腊神话,Danaus有五十个女儿,只有许珀耳涅斯特拉不受其父唆使,其余四十九人都奉父命,杀死了各自的丈夫,因而她们被罚,在地狱中往无底桶里灌水,永远灌不满,劳役不止。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岂有此理,我要让它有桶底。我要效仿卡佩家族卡佩王朝(987—1328):法国封建王朝,由休·卡佩创立。初时,王权软弱,后依靠市民、中小封建主等力量的支持,战胜许多大封建主,加强了中央集权。其后的华洛亚王朝、波旁王朝都是休·卡佩的后裔创建的。1793年,路易十六在国民公会受审时,人们称他为路易·卡佩。,生前为皇储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