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该怎么读
1746200000016

第16章 学风好,才能素质好(6)

原因五:情感的纠葛

大学校园里曾流行过一句话:“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空闻旧人哭。”这是对当代校园爱情的生动写照。现在大学生喜欢速食爱情,却不知道留下的后遗症有多么严重。在校时恋爱,毕业就分手的情况很普遍。感情本来就是双方面的,不好预知结果。最后有的走得洒脱,有的却放不下。有些生活经历不够的大学生,也就钻了死胡同,发生了自杀的悲剧。一方面是现代人对感情问题的草率态度,把爱情当作游戏;一方面是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身心受到了极大欺骗,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流行文化里的爱情,让现代大学生爱情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也让一些还没来得及改变、或改变不够彻底的走上了不归路。

原因六:性压抑

为了顺利完成学业,目前我国大学生、研究生不得不将性问题放到一边,他们普遍处于性压抑状态。无独有偶,香港《明报》近日一项报道显示,当地大龄单身青年性压抑问题也相当普遍。香港大学性学博士麦砉认为:“当原本埋头于书本的年轻人从寝室卧谈会中意识到自己的性需求时,容易一发不可收拾。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麦博士建议,学生不要把情感完全寄托在爱情上,也不要学习压力过大,因为这两点都可能转化为性欲望。多做户外运动、健康交友,都是转移注意的好方法。

原因七:大学生就业制度有问题

现在的就业市场实在混乱,对大学生就业缺乏统一的保护规范,前些日子就有600元底薪聘请大学生的,我们还经常看到出一些诡异的招聘题来考验我们大学生的,甚至还出现了招聘单位问人家有没有对象的新闻,这些招工方式简直是歧视。如果大学生就业市场规范了,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竞争,那么他们的心态就会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就不会走向极端。大学生自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之所以失去信心,与我们现在的就业市场混乱有很大关系。

原因八:对生命的漠视

当今社会打造的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影响确实恶劣。一个是“贵族文化”氛围。看看如今反映青春生活的电视、电影,哪个不是珠光宝气的,有几个是反映奋斗、拼搏、朴素、进取的?很容易让学生把它拿来和现实对比,自然会产生悲观心理。第二是冷漠生命的文化氛围,暴力影视就是证明。难道人的生命就随便被暴力侵犯?很容易让人产生对生命的淡化。第三个是奢侈文化氛围。讲究吃穿成为人们的时尚,这种时尚的结果是导致人心灵的空虚。悲观、漠视生命、心灵空虚、是产生自杀情绪的催化剂。

最后,我想问大学生们一句话:“你有死的勇气,为什么没有活的勇气?”就算社会没有对你们“活的勇气”提供足够的营养,你们难道就不能自己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列举这么多原因,不是为了让你们为之哀悼,而是为了让你们坚强地面对这些问题,自强不息地、精彩地继续活下去!

关注大学生杀人

2003年9月13日中午12时,正是广西师范学院学生的吃饭时间,住在3号公寓楼3楼的来自湖南涟源的梅子(化名),忽然从宿舍里一路冲杀出来,手持10多厘米长的水果刀,眼透凶光,喃喃自语,见人就捅;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广西籍学生马加爵因打牌被疑作弊,一怒锤杀4名同学;

2004年5月16日早上,江西医学院学生薛荣华制造了刺死2人、刺伤5人的血案;

2005年2月24日,在延边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读大二的李响,为索取钱财,竟残忍将吉林四平市南一纬路小学6年级的14岁男孩尚某(化名)掐死;

2005年10月29日,见同学无端被本校一酒醉学生殴打,路见不平的19岁北京黄埔大学一年级学生冯斌拔刀“相助”,结果出了人命;

2005年11月18日凌晨,南京旅游学校男生宿舍内发生一起惨剧,18岁的酒店管理大专班一年级新生王义(化名)深夜拿刀捅死了室友王彤(化名),原因是王彤几天前在宿舍内丢失了手机,并怀疑到了王义头上;

2005年12月31日晚上23时许,海南某大学体育系新疆籍旁听学生董林杀死干妈强奸干姐;

2006年6月28日凌晨1时许,江西服装学院内发生一起因看湖南卫视“超女”节目而导致的杀人案,被害人李某身中20余刀,生命危在旦夕,犯罪嫌疑人许某在事发后出逃;

2006年8月8日,在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一个小村庄,回乡的医学院大学生大学生李征因邻里琐事口角,拎着镢头在20分钟连杀7人;

2007年6月29日,长沙某高校大学毕业生李建强在岳麓山上认识一名女孩,跟女孩聊了一个小时后,竟残忍地将其奸杀;

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北京籍大二女生张超,为了钱竟和她的男朋友谢宏等,将包养她的当地大款木鸿章杀害碎尸,并用DV全程拍摄下来;

2008年4月,一个留学德国的硕士周某,在与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同学发生矛盾后,通过网上广告找到两个湖北的杀手,并雇用他们到天津追杀其同学。

…………

一段时期以来,从马加爵到李征到张超,一个个惊天血案,竟然都是知识和智力并不低下的大学生所为,除了让社会感到震惊,更让社会感到可怕,我们究竟为什么培养出来这样的学生?大学生都怎么了?

面对“天之骄子”犯罪比例的攀升,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寒窗苦读十几年、眼看就修成正果的大学生犯下如此滔天大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象牙塔”中迷失方向?

笔者曾看过一个数据: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显示,1965年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1%;近几年,这个比例已上升为约17%。

尽管大学生犯罪的缘由和手段变得复杂化,但大多数大学生犯罪仍为冲动型犯罪,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仍是大学生犯罪中触及最多的罪行。这就不难看出,大学生犯罪并非因为他们是大学生,而是他们犯罪冲动的爆发,是发生在大学里罢了。

如今许多大学生在生活能力等方面几乎是从零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打击、压力,他们不能做出应有的调节和对策。大学对他们而言变成了一个被迫适应的恶补时期,其中一部分人会因恶补而“消化不良”、自我迷失,向内爆发则表现为轻生(自杀),向外则表现为犯罪(杀人)。

由此看来,大学生如此高频率的犯罪,除了他们自己,家庭、学校、社会恐怕也都难辞其咎。

又一起校园惨剧,人们不禁要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今天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从心胸狭窄、铤而走险、枪杀美国多名教授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到见财起意、入室行凶、杀害主妇及幼女的东北电力学院学生许守越,警钟已经响起:大学城已非一片伊甸园般的净土。

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校园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与侵蚀。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已经不复存在。当整个社会处在价值转型期时,作为社会一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很难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大学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虽说现在大学生人数已经超前,但是毕竟受教育多年,心理也已趋向成熟,与社会上一般的人相比,应该法律知识更全面,更懂得生命的重要,更具有道德心,更应该有人性。但是,扭曲的心态、日益滋生的肮脏思维,加速了个别大学生走向没落,加剧其良心道德的泯灭。纵观这些大学生的犯罪缘由,不难看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合群,做事孤立,整天忧郁不欢、孤陋寡闻。

据李征的大学同学说,在大学里面,李征性格也很内向,不爱和人玩,常常一个人躲在宿舍里看小说,刚入学时曾参加过书法协会,但很快就退出了;至于谈女友“那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根本不和女生接触”。这种性格的大学生一天到晚生闷气,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由此不能得到释放,久而久之就无法暴发,其心态的不健康是导致其无故杀戮的一大原因。

再则,大学的设置,以分数评优劣,以考试论高低,应试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开化带来了缺失,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叫遵纪守法,什么是违法乱纪,个别大学生鉴别模糊,导致他们动不动就感情用事,用极端来处理恩怨。

还有,学校学生的生活标准参差不齐,家庭富裕的学生吃穿都是高档次,享受高人一等的条件;而贫穷的家庭,每天都为学习的费用以至吃饭发愁。如此的强烈反差,或多或少会给一些学生带来不平衡。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亟待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需要加大灌输。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应在于育人,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但一个大学生变成一个杀人犯,需要一个过程。比如,马加爵的连杀4人,因为4个人在平时的交往过程里都曾经有意无意伤害过他。一个勒索500元的杀人案子,也是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杀人犯罪,而是矛盾在一步步走向激化。这里,我们就要引以为戒,不要在平时就埋下将来可能受到伤害的伏笔。沉着面对突发的恶性事件,机智地利用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尽可能地躲避危险,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大学生的学问已经很大了,可是有时候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应变能力还不如一个小孩子。这就是心理素质的缺乏,就是对于曾经发生的无数血案的不引以为戒。学会保护自己,加强防范意识,增加应变能力,为了你自己的安全,也为了你亲人的牵挂。

7、抄袭论文等于四年白读

——当今毕业论文还有几许真?

当前,社会浮躁,功利横行,教育失责,学术腐败。在此时代背景下,校风、教风、学风、文风均明显滑坡,大学生们写毕业论文不抄袭才怪呢!据某报刊调查统计,当今本科大学生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不占30%。因为,人家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王铭铭都可以抄,北大硕士、“青年才俊”余杰都可以抄,“文学少年”郭敬明、“诗词才女”安意如都可以抄,各高校教材、学术著作基本上也是抄来抄去,教师们的论文亦是大量、甚至过多引用他人成果,则他们为什么不可以抄?再说,那些人的抄袭都跟功名利禄有关,可以出书、出名、挣稿费、评职称、拿奖励,而他们不过是想混个毕业文凭罢了;跟那些人比,“小巫见大巫”而已。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整个国家一盘棋,大家就都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