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二十世纪图书馆与文化名人
1746800000018

第18章 胡适:科学的考据就得下功夫

胡适(1891~1962)博通古今,学融中西,他经常在图书馆做学问,也从事过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就他与图书馆足可以写出一本专著,此处只能叙述片段,以窥全豹。

运用考据学整理国故

胡适在对待文化遗产方面,提出“整理国故”的口号。他除了整理古代经典,写出一部《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又着手整理了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古代通俗小说。他首先选择《水浒》、《儒林外史》这两部书作为整理对象,方法是:一、标点;二、分节分段;三、写出该书的导言。出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负责。

胡适对《水浒》的考证,前后有近5万字的论文。结论是:这部小说是经过长期演变出来的,属于历史小说一类,开始时是数千字的《宣和遗事》,后来经过多少无名作家说书、演唱的不断修改补充,才成为现存的这个形式:其70回本的原作者为施耐庵;100回本的为罗贯中。上述这些成绩,他是运用考据学得出来的。

胡适还先后对《儒林外史》、《西游记》、《三国演义》、《三侠五义》、《官场现形记》、《儿女英雄传》、《镜花缘》、《老残游记》、《海上花列传》、《醒世姻缘传》等十余种章回小说进行了考证。从1920至1933年,他以“序云”、“导论”等不同方式为上述小说写了约30万字的考证文章。

20世纪20年代,由于胡适等人的提倡,整理国故的风气大开。胡适拟了一个整理国故的计划。他说,我们承认不曾整理过的古书是不容易读的。我们没有做过一番整理的功夫,就不能责备少年人不读古书。因此我们发起邀请一班朋友,想要把有价值的古书整理出来,每一种成为可读的单行本。他又说:我们所谓的整理,含有6个最低限度的条件:1.校勘;2.必不可少的注释;3.标点;4.分段;5.考证或评判的引论;6.索引。他还提出了第一批整理书目和人员名单安排:《诗经》(俞平伯)、《书经》(马幼渔)、《论语》(郑奠)、《孟子》(朱希祖)、诸子文粹(刘文典)、唐诗(沈尹默)、词选(胡适)、戏曲选(顾颉刚)……由上所述,可见胡适所拟计划的规模之大。

在整理国故的旗帜下,开展了考古学、民间文学、风俗学的研究,这些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而且还培养了一批研究生。然而,整理国故也有其负面影响,形势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不允许人们回过头去钻故纸堆。胡适提倡考证也误导青年把国家大事置之脑后,这种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出洋寻找神会遗迹

1926年,胡适第一次到欧洲,参加中英庚款全体委员会议。但此行对他来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即去查阅伦敦、巴黎两地图书馆所藏的斯坦因(Stein)和伯希和(Pelliot)两人在中国甘肃偷运回去的敦煌石窟文献。

他在伦敦看了许多唐代禅宗史料。以后又赶到巴黎国家图书馆去看资料。有一天,他看见一段无题的卷子,文中常提到一个“会”字,他一看知道就是神会,高兴地说:我走了一万多里路,要找的禅宗材料,到巴黎不到3天就找到了。在这里,他共发现了3种神会和尚的《语录》约两万余字,又抄阅了“东都沙门释资记”《楞伽师资记》一共用了16天的功夫。之后回到伦敦,又找到了神会和尚的《显宗记》,如是往返地到图书馆看资料、翻卡片、抄写敦煌卷子。据他在《海外读书杂记》里说:在巴黎读了50卷子,在伦敦读了100卷子,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关于禅宗史的唐代材料。他后来利用这些材料写了《菩提达摩考》、《荷泽大师神会传》、《楞伽师资记序》及《中国神学的发展》等论著。

胡适此次欧洲之行,收获不小。他把与禅宗有关系的许多材料照了相带回国来。4年之后,胡适在上海把它们整理出版,题为《神会和尚遗集》。胡适在此文末尾评论道:“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坛经的作者——这是我们的神会。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伟大的功勋。”又说: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却被埋没了1000年之久,后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幸而他的语录埋藏在敦煌石窟里,经过900年的隐晦,还保存2万多字,到今日从海外归来重见天日。

运用校勘学为《水经注》断案

1942年,胡适卸任驻美大使后,移居纽约。开始在哈佛及其它大学讲学,作了《易林考》等数篇考据文章。1943年11月,当时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的王重民写信给胡适说,他近来审阅一部校本《水经注》,在写其善本收目提要时,想到“赵戴”“全赵”两公案,向胡适请教。胡适接受以后,取《水经注》聚珍本、《戴东原集》等书,试勘此离奇之公案。之后便被这《水经注》迷住了。为了这桩“公案”,他花了后半生大部分精力去进行考证。

关于《水经注》这部书,因经过一千多年的辗转传抄,出了许多谬误,最严重的是“经文”同“注文”混起来了。为了理清“经”、“注”,历代学者在校勘训诂上花了很大精力来进行整理。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各种校注本:如清戴东原《校水经注》、赵一清《水经注释》、全祖望《新校水经注》等等。后来人们在研究该书时,对比各家之说发现其中有雷同涂改之处,于是又产生谁抄袭谁的问题,打起了笔墨官司。

胡适在王重民的鼓励和协助下对《水经注》这一公案重加审理,他常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借阅该馆收藏的各种《水经注》版本及有关这一案件的资料进行审查。他曾计算过《水经注》各种版本加在一起共有230~240万字。最初因工程量太大无暇涉入而考虑推辞,但王重民一再怂恿说:“胡先生,你若不开审这案子,我怕将来不会有别人肯干这件事的”。为此,胡适鼓起勇气投入了这一工作。朋友也热情帮忙,他很快收集到了近30部《水经注》版本。胡适以全副精力对各种本子对勘,用以往学者们都不曾花费的“笨功夫”,经过七个月的功夫研究了近700~800万字的资料,提出了初步的报告。他在给王重民的信里说:“昨日借得《经韵楼集》,赵氏《水经注释》及朱笺刊误及《影印永乐大典本水经注》,费了一日两夜之力,细细对勘,始知此案真个是大冤枉。王、孟两先生都该罚打手心也!”他写了一篇4万字的长文《全校“水经注”辨伪》,举出15个证据,说明薛福成刻的《全氏七校“水经注”》从头到尾都是伪造的。

他审查了18年,才把这案子弄明白。知道这100多年来的许多有名的学者,原来都是糊涂的考证学者。他们太懒,不肯多花时间,只是关起门来考证;随便找几条不是证据的证据,判决一个死去的大学者做贼,构成了学术界百年大冤案。杨联陞曾这样评议道:胡适从1943年11月起重审此案,前后近20年,他的用力之勤令人惊叹;收获的丰富连胡适自己都没有预想到。对于所谓“戴偷赵,赵戴皆偷全之说”,胡先生早就提出了不可信的证据,现在把他的大批考论文字印出来更可以让人充分评论。胡颂平也在其编写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说:胡适用千百个证据来把这个诬告的大案子昭雪了,使全祖望、赵一清、戴东原都得到一个公平的估价。

在胡适后半生全力进行《水经注》研究,无论他在美国、上海和北平,没有不想尽种种办法,去搜集、阅读各种版本的《水经注》。诸如他曾多次来到上海合众图书馆查阅所藏的《水经注》各种版本,并与馆长顾廷龙商榷。用他自己的话说:“各地的《水经注》都跑到我这里来了。”费海玑也说:“全国的《水经注》,都集中到他寓所,达三大橱之多。对这三大橱的《水经注》,他编有目录。1948年12月在北京大学还举行过《水经注》版本展览。”共展出各种版本的《水经注》,9大类,41种。连《水经注》研究专家陈桥驿在评《胡适手稿》都说“是郦学史上搜罗版本最多的学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林象平)

链接胡适在北平时,每星期六家中高朋满座,他来者不拒,一律欢迎。那时自称是他的朋友太多了,有的素不相识,有的见过一面,但很有些人到处说:我的朋友胡适之。因此林语堂在主编《论语》杂志上特地宣布:“凡是来稿作者,谁也不许说‘我的朋友胡适之’。”

余思1.胡适最爱写的对联有20个字,它的上联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很有知名度,因此梁实秋说:“我常惋惜,大家都注意上联,而不注意下联。这一联有如双翼,上联教人求学,下联教人做人”。你知道下联的10个字吗?

2.胡适一生中在哪几个图书馆工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