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174800000036

第36章 2低头方见水中天

第二卷第三章2低头方见水中天

季羡林先生对于不同的观念总是奉行北大的传统“兼容并包”,绝不会固执己见。

——作家陈建功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季老一篇文章的题目。在文中,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学问要真谦虚,假虚伪,做人亦是如此。季老说,一个学者,无论年轻或者年老,如果觉得自己学问够大,没必要再学习了,他就不会进步。如果保持谦虚的心态继续学习,不仅表示他道德高尚,秉性良好,而且还会受到更多人的尊敬。说到自己时,季老说他从没自满过,别人对他的赞誉,他非常感激,但常常觉得受之有愧。

季老曾多次提到自己的资质,他说他也是普通人,只是勤奋刻苦一点,才有了今天的小小成绩,但任何人都知道,这是大师的谦逊之道。他也从侧面告诫我们,做人处世要谦虚,只有谦虚才有成大事的可能。

唐代著名谏臣魏征说:“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其意也在说明做人需谦虚,其实为人与为学的道理相同。学问高时意气平,人生活在社会上必须要有“空杯”的心态。只有将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智慧。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就因为它总是在最低处,所有的溪流都汇集到大海的怀抱中。知识越是渊博的人,其胸怀就会越宽广,得到的会越多。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他的一杯茶的故事常常为人所津津乐道。

一日,一位大学教授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忍不住说道:“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倒了。”

南隐意味深长地说:“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

“虚怀若谷”意为人的胸怀开阔,极为谦虚。只有人心不满,如山谷般能吸纳万物,才能有足够的充实空间。这不仅是学佛的境界,更是人生的至理。《尚书?大禹谟》曰:“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古代先贤留给后世的箴言。季老认为这句话经过了三千年历史的检验,是真实可靠的真理。

如若你现在就认为自己是一个装满了水的杯,那么你什么都不会收获,有的只不过是因为自满而招来丢人现眼罢了。而你若是从一开始就是个空杯子,那么你必能接受很多新事物。季老认为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学,都应当谦虚,而不能恃才傲物,更何况有的人还根本没有才学。

文学家老舍说: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有一位古人,亲手为自己挖了一个陷阱,虽然这个陷阱没有令他遭受皮肉之苦,却让他丢进了颜面。

宋代有一位名士一向很自负,他说自己学识渊博,天下没有人胜得过他。他听说诗人杨万里知识渊博,很有才华,所写的诗一直蜚声四方,颇负盛名。非常不服气,决定给他一封信,说要亲自到杨万里的家乡江西吉水拜见他。杨万里也早就听说这个人一贯骄傲得不得了,就给他回了一封信,并说:“我很欢迎您的到来,并冒昧地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听说你们家乡的配盐幽菽非常有名,很想亲口尝一尝滋味,请您来时顺便捎带一点。”

那个名士拆信一看,不禁一下子愣住了,什么是配盐幽菽呀?自己未曾听说过。他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是什么东西,他又不愿意放下身份去问别人,只好自己在街上到处乱找,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后来,他只好两手空空地来到吉水。他见到了杨万里后,寒暄了几句就问:“您信中提到的配盐幽菽是不是卖的地方比较偏僻,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实在抱歉!”

杨万里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你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啊!”说着,他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的一页。名士接过来一看,上面明明白白地写:“豉,配盐幽菽也”一行字。他这才明白,原来所谓的配盐幽菽,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

“满招损”这句话赠给这位名士是再好不过了。学无止境,古人云:“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一生都以谦虚为学做人,他认为人应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时应当“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每个人都有自身缺乏的东西,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墨水就自满自足。有句俗语称:“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你的杯子里如果有了水,就尽快把它倒了,保持空杯的状态,千万不要有半杯水就推来搡去,很容易洒得到处都是。人们只有每天补充自己所没有的学问,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温故而知新”,如此方能受益匪浅。

布袋和尚曾曰:“低头方见水中天。”意思是低下头来便能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日本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这是毛泽东同志对每一个人的告诫,可见谦虚之于人有多么重要。

季老不但强调谦虚对于治学、做人、处世必不可少,他的一生也都在谦虚中度过,老来一直要求大家把他头上的三顶高帽子摘掉,这种精神是我们要埋入骨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