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174800000046

第46章 5开卷有益,坐拥书城才能笑对人生

第三卷第一章5开卷有益,坐拥书城才能笑对人生

第一次到他家,他坐在重叠如千山万壑的书堆中用功。堆在桌上的各种参考书比我还高,书中夹着纸条、卡片,令我肃然起敬。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

书是季老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在北大的居所、余年居住的301医院的病房,都有着巨大的书架和成千上万本书籍。爱书如命,是季老的学生对他的评价。

在季老的老祖(婶母)还在世时,一次家中停水,老祖忘记关上水龙头,结果半夜来水了,大家都睡得很死。一觉醒来,屋子里全是水。大家都找个干的地方站着,只有季老拿着水盆站在水里舀水,因为水马上就要把他的书架给淹了。

季老在病危的时候,依然拥书而眠,如果没有墨香,他恐怕很难睡着。身为学者,读书、写书是季老必不可少的工作,他自认为读书即是乐趣,又是职责,书,就是另一个自己,什么时候都不能舍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会与书相伴一生。但是,带来快乐的同时,书也季老带来了灾难。在《我和书》一文中,季老这样写到:“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就以收藏封资修大洋古书籍的罪名挨过批斗。1976年地震的时候,也有人警告我,我坐拥书城,夜里万一有什么情况,书城将会封锁我的出路。批斗对我已成过眼云烟,那种万一的情况也没有发生,我‘死不悔改’,爱书如故。”季老对书的感情风雨无阻,书也回报给他渊博的知识和源源不断的荣誉。志于研究,勤于研究的季老对书的渴求从没停止过,即使他已经坐拥书城。“也许我搞的这一行有点怪。我还没有发现全国任何图书馆能满足,哪怕是最低限度地满足我的需要。”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季老才会在书的海洋里不断汲取营养,探索人生,不断走向生命价值的高峰。

“开卷有益”,是季老对世人的劝告。

书本,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宋代皇帝赵恒有一段著名的言论:“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赵恒极力强调书本的作用,一方面是鼓励科考,另一方面也承认了书能给人们带来益处。

英国学者培根也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怡情也,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他又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读书,可以让我们体悟人生,读懂历史,明了世界。

古今中外,爱读书的人都深知书中的乐趣。?

宋初,宋太宗命大臣李昉等人编了一部大书,全书共一千卷,共搜集和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书。这部书是在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因此原定书名为《太平编类》。

据《春明退朝录》、《宋实录》等书记载:宋太宗对这部书很感兴趣,编成以后,他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二至三卷,一年之内全部看完。后来,这部书被叫做《太平御览》。

当时有人认为,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之外,每天还要阅览这部书未免辛苦,于是劝太宗少看一些,不必每天揽阅,以保证休息。宋太宗却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开卷有益,岂徒然也。”

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在信息化社会,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人的知识面,丰富文化修养。古人说,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学问要靠累积,人才能变得更加睿智。

英国小说家乔治?艾略特说她第一次读卢梭的作品时,好像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许多生活实例告诉我们,丰富的知识文明能够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野蛮的人有了文化素养,可以变得文明;缺乏教养的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可以逐步变得有教养;骄傲的人,多学一些知识,就能看到知识的无穷,从而变得谦虚起来;自卑感强的人,有了丰富的知识,也会看到自身的力量,从而增强自信。丰富的知识不仅能使人变得更加文明,还能使人成熟老练,多谋善断。智勇双全的将领,都与他们博才广学有关;而鲁莽家的蛮干,无不与孤陋寡闻相连。?

许多有益的好书,能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人生的真谛,掌握自我塑造和自我修养的钥匙,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温家宝总理也在一次谈话中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季老极力推崇年轻人多读书,也是希望“他们的知识面越宽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竞争,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最终为大时代所抛弃”。此外,季老更赞同博览群书,即便“随便翻翻”也好,只要看了,对人总是有益。

读书,不在于有多精,而在于是否有益。所以,做一个像季老一样坐拥书城的人,随手拿一本书,浏览阅读,大声朗诵,人生便会有不一样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