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大全集)
1748600000022

第22章 人际交往中的幽默(3)

■说话、做事,都要为自己留后路,否则被别人抓住破绽或漏洞,局面就会非常被动。

◎ 知情者的从容

威廉·亨利·西沃,美国政治家,曾任纽约州州长,州参议员。美国内战前夕,西沃有一天参加了民众集会。与会人员都在推测最近军队的秘密调动是怎么回事。一位妇女注意到了他的沉默,便挑战似的问他:“州长先生,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你能猜测一下部队大概会往哪儿开吗?”

西沃微笑着说:“夫人,假如我不知道内情的话,我早就把我的猜测告诉您了。”

■在交际场合中,沉默的人可能就是知道内情的人,至少是了解信息比较多的人。

◎ 温泉的奇迹

一名风湿病患者来到著名的温泉,询问经理:“这里的泉水是否真对身体有益?洗过温泉浴我会觉得好些吗?”

“要我举一个例子吗?”经理说,“去年夏天来了位老人,身体僵硬得需要坐轮椅。他在这里住了一个月,没付账就自己骑自行车溜了。”

■把客人说得动心且满心欢喜,正如同“金苹果掉在金网上”那么宝贵。话不在多,在于恰到好处,言不一定达意,但要得当。

◎ 急性子

冯道与和凝是五代时的两个大官。前者性子慢,后者正相反。

一天,和凝见冯道买了一双新靴,便问:“花了多少钱?”

冯道慢慢抬起一只脚:“九百文。”

和凝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回头便骂仆人:“你替我买的那双靴,为什么要一千八百文?”

和凝越说越气,却见冯道又慢慢抬起另一只脚,慢条斯理地说:“别急嘛,这只也是九百文。”

■任何时候,都要在别人说完话以后再发表观点,这样你会主动得多。

◎ 立刻奏效

在丽尼公园,许多人都喜欢在草地上走。“不许践踏”的告示牌一点也不起作用。

后来,公园另外竖起了一个木牌之后,便再没有一个人走草地了。原来牌上写着:

“草地已埋地雷。”

■很多时候恐吓比劝阻有效得多,这已经是接近于人的常态的非常态。

◎ 您有几条命

一位公爵的仆人当着公爵的面谈论某大主教对待底下人非常宽宏大量。公爵听见了,说道:“他可能是那样,因为他是要命不要财的。”一个小丑马上问道:“大人,您自己有几条命呢?”

■因为不甘心接受别人对他人赞赏,有人会想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反驳,殊不知无言以对的恰恰是自己。

◎ 没脑子

一个说话不经过大脑的男人与一位小姐共舞。

男人:“你结婚了吗?”

小姐:“还没有。”

男人:“那你有孩子了吗?”

小姐大怒,拂袖而去。男人寻思下次不能再这样问了。后来他又与一位妇人跳舞。

男人:“你有孩子了吗?”

妇人:“有两个。”

男人:“那你结婚了吗?”

■常说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就像这个故事,应该根据对象来选择问的问题,否则本来是好事结果却往往会变得比较糟糕。

◎ 谦虚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回答说。

■一字之差,意义大变。尤其是在严肃的交际场合,字斟句酌更显得必要。

◎ 不妨碍思考

有一天,一位熟人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家串门,他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我使您感到厌烦了吗?”客人最后问。

“不,没有……你说到哪儿去了,”门捷列夫回答说,“请讲吧,继续讲吧,你并不妨碍我,我在想自己的事情……”

■人贵有自知之明。讨人厌烦还不自知,这样的人处理起人际关系来,估计是最差的。

◎ 学问和金钱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口头表述对事情的看法,有时恰恰是内心中相反态度的表达。

◎ 一块蛋糕

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和意大利音乐家、乐队指挥阿图尔·托斯卡尼尼是一对老搭档。每年圣诞节贾科莫都要给他的朋友送一块蛋糕。有一年圣诞节前夕,贾科莫同阿图尔吵了一架,因此想取消送给他的蛋糕,但为时已晚,蛋糕已经送出了。

第二天,阿图尔收到贾科莫的电报:“蛋糕错送了。”他便随即回复了份电报:“蛋糕错吃了。”

■我们有时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帮助了别人,还要发一顿牢骚,以宣泄自己的不满。其实,这是最傻的一种行为,用“赔了夫人又折兵”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 参观者

“这个厂就这么小么?”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问陪同人员。他正在参观一家大冶金工厂。他指着一个贮油罐问:“这里装的是什么?”

“没什么,不过是工厂办事处人员所用的墨水。”厂方陪同人员回答。

■对于那些自以为是的傲慢,最好致以同样的傲慢。

◎ 褒贬

故事发生在一家饭店里。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人竟说你们这里的饭菜不好!比如说,这里的咖啡不就很好嘛!”

“请原谅,先生。这不是咖啡,这是鸡汤。”侍者说。

■对于一件过于糟糕的事情,与其做不恰当的赞扬,倒不如给出诚恳的批评。

◎ 闹钟

妻:你说娶我不如买个闹钟。

夫:闹钟可以叫它停,你却不能。

■语言的过多倾出,于己是种发泄,于人却是一种折磨。有时候,沉默往往更容易让我们获得应有的尊敬。

◎ 不怀好意

“由于越来越多的妇女崇尚新式的简易服装,例如超短裙和工装短裤,”一位妻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念报上的一则新闻,“所以街上的交通事故据统计已经减少了一半。”

这时,正在旁边看电视的丈夫冷不丁地插了一句:“那么为什么不想办法彻底杜绝交通事故呢?”

■某些人总是能把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通过冠冕堂皇的理由表达出来。这是我们要小心的地方。

◎ 只给20分钟

1910年,西奥多·罗斯福下野后,作为威廉·塔夫脱总统的特使,参加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葬礼,并安排葬礼后与德国皇帝会晤。德皇傲慢地对罗斯福说:“2点钟到我这里来,我只能给你45分钟时间。”罗斯福回答说:“我会2点钟到的,但很抱歉,陛下,我只能给你20分钟。”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在行为道德上,这如同镜子的两面,你能给别人多少,就能从别人那反射多少。所以,学会尊重别人,是我们获得尊重的第一课。

◎ 珍奇动物

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说出一种南非的珍奇动物?”

“北极熊!”小娜不假思索地站起来回答。

“孩子,”老师和蔼地对小娜说,“在南非是找不到北极熊的。”

“我知道!”小娜说,“正因为这样,北极熊在南非才是珍奇动物嘛!”

■强词夺理除了带给自己虚妄的快感和旁人的嗤鼻一笑以外,毫无真实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后者才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尊崇的!

◎ 修女与司机

一个修女搭乘上了一辆出租车,从她坐入出租车开始,那个出租车司机就不停地盯着她看。于是,她问那个司机:“你为什么一直盯着我看?”

司机回答道:“我有一个请求,但是我又不想因此而冒犯你。”

修女说:“我亲爱的孩子,你不会冒犯我的。如果你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做了那么长时间的修女,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都已经看到、听到或者经历过了,我相信你不可能说些什么令我感到被冒犯了。”

“那我就说了,我总是幻想着被一个修女亲吻。”

修女说:“让我来猜猜,第一、你一定还没有结过婚;第二、你一定是一个天主教徒。”

那个司机非常兴奋地说:“是的,我是还没有结过婚,我是一个天主教徒。”

修女说:“那好吧,把车子开到前面的那条小巷里。”

司机把车开入小巷后,修女满足了他的愿望。当他们回到大道上,那个司机却哭了起来,“我亲爱的孩子,”修女说:“你为什么哭泣?”

“原谅我吧,我违反了宗教的教律,我说了谎,我必须忏悔,我已经结婚了,而且我是一个犹太教徒。”

修女说:“不必担心,我叫布洛丝,我正准备去参加万圣节的化装舞会呢。”

■当你迫切的想得到某样东西而不惜一切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成了主宰,也许这时你正是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想得到的猎物。愚弄别人的最终往往被他人所愚弄。

◎ 抵押

顾客:“对不起,这顿饭钱我付不了,因为我忘了带钱。”

餐馆老板:“没关系,请把你的尊名写在墙上,你下次来时再付好了。”

顾客:“这可不行,别人都会瞧见我的名字的。”

餐馆老板:“把你身上的大衣脱下来挂到墙上,不就可以遮住了吗?”

■不要企图以自己的小聪明去愚弄他人,因为这会使你面临他人对你更大的愚弄。

◎ 弹琴和补靴

库勒克是德国的大钢琴家,有一次被富翁白林克请去吃饭。白林克过去是个鞋匠。进餐完毕,主人要求客人弹支曲子,库勒克只好从命。

不久,音乐家也邀请白林克来吃饭。饭后,他捧出一双旧靴来。富翁感到很奇怪,库勒克说:“上次你请我,是为了听曲子;今天我请你,是为了补靴子。”

■欠别人人情好比欠债,总有你还债的一天,哪怕你是多么的不情愿。

◎ 不争议的智慧

有一个民间故事,说两个人争论。一个说《水浒传》上有个使板斧的好汉叫李达,另一个坚持说叫李逵。

两人争论不休,就打赌20块钱,去找一位古典文学权威评定。

权威笑眯眯地看了两人一会,判定《水浒》上的好汉乃是李达,于是主张李逵者输掉20元钱。

事后,“李逵派”质问权威为何如此荒唐断案。权威答道:“你不过损失了20元钱,那小子如此顽冥不化,我们就害他一辈子好了。他从此认定这好汉乃是李达,还不出一辈子丑吗?”

■有时候,对谬论的附和,恰恰是对谬论者最大的惩罚。

◎ 约会

一个大学生去相亲,谈起班上的同学口若悬河,如数家珍地说起了同学们的外号:白兔,二牛,骚狐,老猪,当他讲累了的时候,女孩问他:“你在大学上的是动物管理专业吗?”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话没有说到对方的心坎上,说得越多就会越让对方觉得无味,说话要注重场合,谈论某个话题要懂得适可而止。

◎ 只看见自己

一位傲气十足的大款,去看望一位哲学家。

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许多人。”大款说。

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面前,问道:“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只看见我自己。”大款回答。

哲学家说:“玻璃窗和玻璃镜的区别只在于那一层薄薄的水银,就这点点可怜的水银,就叫有的人只看见他自己,而看不见别人。”

■人们通常只看见自己,看不到别人。哲学家的话让大款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无论你的成就有多高,一定要清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时刻保持谦虚和谨慎。

◎ 出海很久了

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鱼,他随手从鱼摊上拿起一条鱼在鼻子上嗅了嗅,卖鱼的人怕他闻出自己的鱼不新鲜,就生气地说:“先生,你不买鱼没关系,你闻什么?”他回答说:“我没闻,我是同鱼谈谈话。”

“你同鱼谈些什么话?”

“我问鱼,海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没有。”

“鱼怎么回答你呢?”

“鱼回答我说,它不知道海里的新闻,因为它出海时间很久了!”

■在一些比较敏感的商务活动中,直言不讳只能导致事与愿违,而适当采用些外交辞令,既能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又不致陷入被动尴尬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