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科学奇迹
1754700000011

第11章 仪器类发明(2)

中国制造钟表的工艺在19世纪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1875年,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出了以造型典雅、民族风格鲜明而闻名海内外的南京钟。南京钟为屏风式样,钟面镀金并镌刻有花纹,它不仅报时清脆而且走时准确,并在1903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特别奖。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钟表的体型不断地缩小,样式也越来越美观,并逐渐发展为手表。

1926年,世界著名的劳力士表厂制造了第一只可以长时间在水中活动的表,获得了专利并将其命名为oyster,即著名的“蚝式”表。第二年,一位名为梅赛迪斯·吉莉丝(Mercedes Gleitze)的英国女性,佩戴着这种蚝式腕表成功地完成了个人游泳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当她到达终点时,腕表运转完全正常,劳力士公司宣告防水腕表成功诞生。

蚝式腕表的诞生成为钟表史上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更多新的科学技术和设计被广泛地应用于腕表上,腕表的生产量开始大幅度地增加,价格便随之下降,使更多的人可以拥有它。腕表的时代到来了!

⊙奇迹探秘:

2.钟表常会出现时间稍快或稍慢的误差,机械钟表的走时精度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机械手表的走时精度,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一、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钟表往往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二、钟表的走时精度往往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但摩擦往往有双面的作用。它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分轮、自动发条和条盒之间的摩擦、螺钉自锁等;另一方面,摩擦会导致零件的磨损和传动效率的降低,从而影响计时。三、快慢针的影响。快慢针是便于校时的经济结构,但它会影响系统的等时性,并可能产生位差。四、擒纵机构(机械能量传递开关装置)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对摆轮游丝系统产生的影响,会影响到钟表的走时精度。五、钟表的走时精度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六、游丝会在磁场的作用下变形,因此磁场会影响钟表走时。七、荡框游丝(钟表内的弹性元件)在重力作用下会影响钟表走时。八、摆轮元件的平衡问题会影响到钟表的走时。

相关链接

【钟表的历史演变】

从钟表的发展史,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首先,从最初的天文计时器的逐渐脱离;其次,从大型钟到微型化的过渡;最后,腕表的发展到后期电子技术的运用。钟表的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与当时的技术发明密不可分的。

知识百科

【世界名表】

百达翡丽:瑞士仅存的独立制表商之一。昂贵的制作材料和高贵的艺术境界塑造了百达翡丽经久不衰的品牌效应。

劳力士:瑞典表业的经典品牌,手表领域中的霸主。它的最初标志是一只伸开五指的手,以表示这个品牌的手表完全是手工精雕细琢的,后来逐渐演变为皇冠的注册商标,以示它在同行业中的霸主地位。

宝玑:多年来瑞士钟表的代名词。世界诸多历史名人都是宝玑表的钟爱者,如法国王后玛丽·安东尼、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首相邱吉尔……

欧米茄:欧米茄始于1848年,配戴欧米茄手表代表成就与完美,这个品牌的手表以其先进卓越的制表艺术,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爱彼:为维持瑞士作为钟表王国的美誉,爱彼表坚持每一只都以“老师傅的一双手”来打造,并在每只表的后面都刻上制造者的名字,百年如一日!

卡地亚:卡地亚最初是闻名遐迩的法国珠宝首饰制造名家,自1904年制造金表后,从此卡地亚表成为上流社会的宠物。

江诗丹顿:江诗丹顿被称为贵族的艺术品。江诗丹顿表每年只生产2万多只,并且在瑞士制表业中始终担任着重要角色。

18.显微镜

奇迹概览

显微镜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就是“小型观察器”的意思。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组合构成的光学仪器,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使之成为人的肉眼能够看到,它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使人们能够深入地观察物体的微细结构,促进了近代微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和胚胎学的建立和发展。显微镜的发明打开了神秘的微观世界的大门,带领人类走进了一个无法用眼睛直接看见的新世界。

⊙奇迹探秘:

1.显微镜具体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显微镜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图像,常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矿物质分析,2.物质成分的分析,3.分子、中子、原子等分析,4.细胞、基因的分析,5.细菌或病毒的分析,6.金相分析。

走近奇迹

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是由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重叠而组合起来的,这种显微镜又被称为复式显微镜,是荷兰的一对眼镜匠父子制成的。

1590年,荷兰有一位叫詹森的天真少年,他的父亲是一位眼镜匠人。于是,镜片便常常成为詹森手中的玩具。一天詹森在楼顶上玩耍,他无意中把两块凸透镜片装到了一根金属管里,并用管子去看周围的物体,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教堂上的大公鸡雕塑比原来大了好多。他把这个意外的发现告诉了父亲,父子俩一起分享这个新发现带来的愉快。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一人,但是他却没有发现显微镜真正的价值所在。也许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詹森的发明才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

直到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设计并制造了第一架光学显微镜,并发表了《显微图谱》一书。他用这架显微镜观察并描述了植物细胞,而“细胞”这个名词就是由胡克观察植物木栓组织上的微小气孔得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19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为了检查布匹的质量,也亲自制作了光学显微镜,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并于9年后成为首位发现“细菌”存在的人。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三大部分组成。当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了放大而倒立的实象;实象经过目镜的再次放大后,又形成了放大的虚象。人眼通过光学显微镜而观察到的象,其实就是一个被放大了的虚像。最初的显微镜比较简单,只能放大到几百倍。随着科技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后来的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1500倍左右。

1932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的鲁斯卡和克诺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透镜代替了光学透镜,并用电子束代替了光束,从而能够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电子显微镜通常由镜筒、真空系统和电源柜三大部分组成。镜筒主要由电子枪、电子透镜、样品架、荧光屏和照相机构等部件组成,这些部件自上而下地装配成一个柱体;真空系统由机械真空泵、真空阀门和扩散泵等部件构成,通过抽气管道与镜筒相联接;电源柜由励磁电流稳流器、高压发生器和各种调节控制单元组成。

电子显微镜的问世,把放大倍数从几百倍一下子提高到了1万倍。到20世纪90年代时,世界上又研制出放大率可以达到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通过它人们看到了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认识到物质是由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极小微粒组成的。借助先进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又进一步地深入到了病毒和原子。

随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微观世界的工具也在不断更新。1983年,利用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问世。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加先进。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后,世界上便又产生了一门新科技,即纳米科技。纳米科技是以0.1纳米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科学总是朝着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无止境地发展,那就是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显微镜的发明,打破了人类关于周围世界认识的局限,把一个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微观世界呈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为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奇迹探秘:

2.什么叫做微观世界?相对于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物质是由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都非常的小,而人的肉眼只可以分辨直径大于0.1mm以上的物体,小于肉眼可分辨尺度的事物都属于微观世界。通常人们把感官不能直接感觉到的微小物体和现象分别称为“微观物体”和“微观现象”,而“微观物体”和“微观现象”被总称为微观世界。

宏观世界是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的物质世界,是“宏观物体”和“宏观现象”的总称。肉眼能够看到的都是宏观物体,宏观物体和宏观空间范围内的现象被称为宏观现象。

相关链接

【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出显微镜时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轻放于实验台上。2.安好目镜和物镜,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3.打开光圈,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光线均匀明亮为止。4.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5.左眼在目镜内看,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物镜接近玻片标本,直到视野内出现清晰的物象。

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3.转动细调节器的螺旋,以调节焦距,直到获得清晰的物象。

知识百科

【罗杰·培根与透镜现象】

13世纪时,英国牛津的罗杰·培根曾对透镜做过多次试验,并得出结论:“若是从一个凸的或凹的曲面,去透视一件物体,所得到的现象是不同的,它能够变成这样:大的使我们看成了小的,或者相反,小的看成大的;远的看成近的,隐蔽的变成看得见的。”不仅如此,他还断言道:“我们能够做成使太阳、月亮河星星好像是降低了一点似的,还有许多简直使一般没有科学信仰的人不敢去相信的事。”

罗杰·培根对透镜现象的发现确实非常伟大,但是当时的当权者却对此十分恐慌,它们非但不接受,并且认为这是谬论邪说,并把培根关进了监狱。由于当权者对科学的无知与误解,使得显微镜的发明推迟了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