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175500000061

第61章

第一卷第十二章谨言慎行,为人处世的艺术

第一卷第十二章第一节避重就轻,跳出语言的逻辑陷阱

说话是一门艺术,有的人因为一句话而招致杀身之祸,有的人却因为一句话而保命脱身,转危为安,甚至飞黄腾达,这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过去,或喜或悲的情景,一幕幕还在陆续上演。若要说语言技巧的集大成者,当然是外交家们更是行家,这点似乎无可置疑。可以晏子为例。

晏子名婴,字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时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春秋末期,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晏婴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

这个问题很不友好,也很尖锐,刁难之意很重。晏婴听罢,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晏子这番话相当精彩,上大夫的话是一个大大的陷阱,如果回答得不巧妙,就很容易陷到他所设置的陷阱中,顺着他的思路走,就会变得很被动。晏子毕竟是晏子,对于这个问题,他没有顺着上大夫的思路走,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驳对方。上大夫的意思是,晏子不应该活着,应该殉国以随先主,方可尽忠臣之道。晏子不谈忠与不忠,先说君主的死,他先分君主的死要看他是否是因为社稷而死。是,则随君殉国,其节可表;不是,大臣则完全没有必要去殉国,否则便是愚蠢。这些话说的也非常有道理。做官并不是为了君王,而是为了天下百姓和社稷江山,首先在理论上就比上大夫高了一个档次。晏子焉有不胜之理?

晏子的这番妙驳,不仅辩倒了对方的指责,而且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对方进行了反击,高明得很。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在不同的侧面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当你与人辩论,在回答别人的责难时,不能落入对方的逻辑陷阱,而要从另一个侧面、更高的高度给予回应。这是最有效果的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