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1755600000020

第20章 我真可以为自己负责的!--别替孩子包揽过失与责任(2)

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热情而公正地去评价,鼓励他继续努力,持之以恒。当孩子做事虎头蛇尾的时候,我们应该耐心而艺术的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继续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例如,我们可以对他说:“妈妈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好的,因为你是一个好孩子。”这样,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就会努力把事情做完。在鼓励孩子做事时,我们既要让孩子看到他做事的潜力,又要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他就会努力改进,坚持把每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l教孩子“由易入难”地做事

一个人如果一开始便要求自己去做最困难的事,那么,他是不会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的;一个人如果总是让自己做最困难的事情,而他却一直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样,他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他做事就会虎头蛇尾。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做事要由易入难,先从做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很容易就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孩子成功的事情做多了,他就会建立强大的自信心,这时再让他去做稍微困难的事情,他同样也会获得成功。

可见,孩子如果学会“由易入难”地做事,他也不会感受到不适,他就会一直坚持,直到把事情做成功。

l借助兴趣的力量,磨练孩子毅力

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孩子做事虎头蛇尾是孩子意志力不强的表现,我们何不借助孩子的兴趣,去磨练孩子的毅力,培养他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留意孩子的爱好,然后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不会轻易放弃。我们还要监督孩子,让他学会持之以恒,每当他要放弃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恰当地鼓励他,让他渡过难关。这样,孩子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中去,他的意志力也会渐渐地变强,他也会逐渐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52. 我有社会责任感!--教孩子学会遵守社会公德

社会就像一部机器,只有每个零部件都遵循程序正常工作,它才会高效而完美地运行。如果有一个零件出了问题,就会使机器的效率降低,甚至完全停止运行。其实,社会公德对人们行为的作用,就像一部程序一样,制约并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才会井然有序。

2002年国庆节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门先后设计了3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名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健康,可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健康”。

天安门广场上留下这么多口香糖的痕迹,这说明有很多人没有社会公德意识。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为了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很好的公德氛围,我们必须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心,让他积极投入到社会公德建设活动中去,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l为孩子创建文明的家庭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的处事作风和人格都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环境的力量,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孩子的成长首先要受到家庭的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孩子不会去分辨我们行为的对错,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也会受我们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孩子成长为一个文明懂礼的人,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文明的家庭环境。

在家庭中,我们要严于律己,杜绝乱扔杂物、骂人、说脏话等行为,善待老人、客人,这样,我们再加以基本的社会公德教育,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

l让孩子明确社会公德的内容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高尚、善良、有高尚公德的人, 我们就要让孩子明白社会公德的内容。孩子明确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他就会自动去遵守社会公德。

我们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做到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保护环境、关心公益事业。

教育孩子爱护公共财物,就要教他不破坏公共设施,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写乱画。此外,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公物的维修,让他以实际行动爱护公共财物。

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就要让他遵守公共场所的规章制度,在电影院、图书馆、公园等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其规章制度,例如,不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等,从而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公共秩序。

我们还要教育孩子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让他积极保护公共场所的环境。这就要求孩子杜绝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皮、乱泼脏水等行为。另外,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卫生大扫除以及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这样,孩子就会懂得如何去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从而为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当然,我们还应该告诉孩子,遇到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要善于劝阻他们。

对于孩子来说,关心公益事业,最基本的就是做到助人为乐,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助人为乐应该是出于快乐,而不是为了受到表扬。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为公益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一起为“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捐款,还以给灾区的人们捐衣物,等等,这些都能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成为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

l结合正面事例,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我们可以通过事例来教育孩子,让他去遵守社会公德。通过给孩子讲述反面的事例,我们可以让他知道应该杜绝什么样的可耻行为;而给他讲述正面的案例,则可以让孩子明白应该发扬什么样的行为。

我们可能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列宁去理发店理发,他进入理发店发现有好几个人等着,就坐到了队伍的末尾。理发员认出了他,就对大家说:“同志们,这是列宁同志。他日理万机,能否请他先理发?”大家都表示同意,列宁却马上制止理发员说:“不行,还是按先后顺序。我的时间宝贵,大家的时间就不宝贵吗?我先理了,别人就多等了。”

列宁身居高位,仍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列宁高尚的品德,从而促使他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有社会公德的人。

53. 环保,人人有责!--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孩子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所以,我们也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让他以此为荣,而以破坏环境为耻。

子墨吃完苹果,想要把苹果核丢入垃圾箱,却发现附近没有垃圾箱。子墨想起妈妈曾经教育他怎么应对附近没有垃圾箱的情况,于是他便按照妈妈告诉他的方法,把苹果核用塑料袋包起来,揣进了兜里,直到找到垃圾箱,才把苹果核丢入了垃圾箱。

玲玲跟随妈妈去森林公园玩,玲玲吃完香蕉,拿着香蕉皮问妈妈怎么办。妈妈便说:“丢到地上就行,这里又没有人。”于是,玲玲便把香蕉皮丢到了路上。

子墨和玲玲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这与妈妈是否具有环保意识有极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然后才能去培养孩子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呢?

l善于借助家庭环境的力量

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环保的家居环境,并使它看起来整洁清爽。借助清新整洁的家庭环境,我们很容易就能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我们可以在居室里摆设一些供观赏的花草,是家居环境尽可能的宜人。在居室里,我们还要严格要求自己,杜绝到处乱丢垃圾杂物等破坏环境的行为。那么,孩子被宜人的环境所感染,他就会主动去爱护环境。

l带孩子去感受自然之美

大自然包罗了世间很多美好的景色。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可以让他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让他看到清澈的泉水,可以让他听到婉转的鸟鸣声……孩子会被这些美景所吸引,发出感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我们要告诉他,如果空气污染了,我们就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如果我们随意污染泉水,那么泉水就会污浊不堪;如果我们随意砍伐树木,那么鸟儿就会失去家园……孩子被眼前美不胜收的景色所感染,再加上我们谆谆告诫,他就会自觉地去爱护环境。

l教孩子学会利用废物

现今,很多废弃物充斥着环境,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让孩子学会利用废物,既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避免产生过多的垃圾。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把物品的包装盒进行再利用,用来画画或者当演算纸;可以让孩子把不用的易拉罐,用剪刀等工具做成简单的工艺品来装饰居室;还可以让孩子把穿过不用的衣服,剪成毛巾的形状,当做抹布;也可以让孩子利用废旧的报纸,借助透明胶带制成衣架,用来挂衣服;等等。

我们在教育孩子进行废物利用的同时,也让他懂得变废为宝也是一种保护环境的形式,这样,他也就会很乐意地去保护环境。

l鼓励孩子去参加环保专题活动

环保组织会组织很多活动,鼓励孩子去参加这些环保主题活动,不仅能使他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环保的现状,还能使他建立环保意识,从而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有些环保组织会招募志愿者去清理白色垃圾或者去回收废旧不用的电池,这些环保活动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让他更加自觉地去保护环境。

环保组织还会组织一些普及环保知识的活动,孩子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了解一些保护环境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比如,环保组织开展的如何区分生活垃圾的活动,孩子参加之后,他就会把废弃塑料、废弃玻璃、废弃金属、废纸等这些垃圾放入标有“可回收”标识或文字的垃圾箱,而把诸如餐巾纸这类水溶性的垃圾、剩饭剩菜等垃圾放入标有“其他垃圾”标识或文字的垃圾箱。这样,把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区分开来,就可以大大减少环境中的垃圾,进而保护环境。

所以说,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去参加环保专题活动,用环境组织的理念去熏陶他,让他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他才会真正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54. 负责任的感觉真好!--给孩子机会体验做事的成功感

孩子是家庭的一员,理应承担做一些事物的责任。可是,我们却总是替他包办一切,不给他做事的机会,那他就体验不到做事的成就感。这样,我们看似是爱孩子,但实际上却会让他失去对家庭的归属感,变成一个对自己、对家庭以及社会不负责任的人。

上4年级的默默放暑假后,妈妈就让他自己制订暑假的计划。默默很喜欢国画课,他便向妈妈要求去上国画课培训班,妈妈考虑了一下,就带着他去国画培训班报了名。

开课第一天,默默回家后,跟妈妈商量:“可不可以把国画班课程退掉?”妈妈便问:“默默,退班的理由是什么呢?”默默回答说:“课程有点枯燥。”

妈妈便跟默默说:“之所以暑假让你自己安排计划,就是为了让你体验一下自己作决定的感觉。这国画课是你自己的选择的,你得为你自己的行为负责。再说,课程已经开始了,退掉课程,培训费也退不回来了,这不是浪费吗?你再考虑一下,好吧!”

默默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决定继续去上课。

从那以后,他也不抱怨课程枯燥了。因为他认为,那是他自己作的决定,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培训课结束的时候,默默在培训班的国画作品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默默对妈妈说:“我终于体会到了对自己负责的快乐感觉。”

让孩子自己体验作决定或者自己做事的成功感觉,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负责任的好处,他会对此有一种美好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也会促使孩子走向独立,并且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乃至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体验做事的成功感,使他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l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负责任的人,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要求我们不要急躁,而是安下心来慢慢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他想做什么,只要没有危险,只要不违背伦理道德与法律,就让他放手去做,而且我们还要为他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这样,孩子做事就会无拘无束,他做事就不会“蹑手蹑脚”,对成功也会充满期待,他很容易就会取得成功,并且获得成功的快乐感觉。孩子体验到做事的成就感,他就会要求承担更多的责任,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l我们可以尝试“偷点懒”

每一个人都对个人、家庭、社会负有责任,我们的孩子的当然也不例外。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自己去做事或者让他和家人合作一起做事,当他通过自己的双手完成事情时,他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从而促使他喜欢做事的感觉。

为了让孩子体验负责任的感觉,我们就要放下一些责任,“偷一下懒”,可以做个“懒”妈妈,把这些机会让给孩子,让他试着去做这些事情。比如,我们需要购买的一些物品,就可以让孩子去购买;我们可以放弃接送孩子,而让孩子自己坐公共汽车去上学,当然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孩子代我们去缴纳一些生活费用,如电话费、电费、水费等,让他体验下当主人的感觉……给孩子创造这些机会,让他体验做事的快乐,然后慢慢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我们又何必为孩子“事事巨细”?

l不要急于责备孩子

孩子刚开始体验独立做事的感觉,可能他不仅不会获得成就感,反而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去责备孩子,否则只能使孩子丧失信心和兴趣,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因为孩子还小,我们不能要求他把事情做得像成人一样完美,否则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做事的人。

l把做事的技巧教给孩子

孩子没有做事的经验,可能会产生胆怯心理,甚至会把事情搞砸。因此,为了避免孩子产生胆怯心理,在孩子做事之前,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做事的基本技巧,增强他的自信心。即使这样,孩子可能仍然会把事情搞糟,这时候,我们应该安慰他,鼓励他,让他继续努力争取把事情做好。孩子利用一次机会做不好事情,我们就给他两次机会,只要他第二次做得比第一次有进步,我们就应该称赞他。通过一次次的进步,孩子就会越做越好,他就会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成功。这样,他自然也就乐于去做事,喜欢去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