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1755800000039

第39章 要能解决独生子女的问题(3)

10岁的小楠是全家的骄傲,成绩很好,也很乖巧。可是就在几天前,小楠托同学给老师带了一张字条,说最近妈妈病了,要在家照顾她。可是几天后,当老师给小楠的妈妈打电话慰问时,才发现小楠撒了谎,逃学了。

其实,孩子逃学的原因有很多种。他们大多具有厌学情绪,可能是学习成绩不佳;可能受到老师和集体的排挤,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也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以逃学的方式回避压力;还可能是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的诱惑和教唆……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逃学。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孩子逃学一般会分为几个阶段,最初可能是旷课。但是如果父母不知道或者默认他的行为的话,旷课就可能演化成逃学。渐渐地,逃学也就成为一个持续性的行为了。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逃学行为,并联合学校一起解决他旷课、逃学的问题。

首先,父母切忌情绪激动。碰到孩子逃学的情况,父母切忌情绪激动,不问青红皂白地教训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平息心中的怒气,然后再了解孩子逃学的真正原因,再对症下药。

其次,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父母不要在他耳边不停地唠叨,而是应该多给他一些安慰和帮助,并给他指明努力的方向。当他有点滴进步时,父母也要及时鼓励,提高他对学习自信心。

最后,和老师积极配合。当孩子出现过逃学的现象后,父母要经常和老师联系,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和老师积极配合,共同纠正他的坏习惯,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此外,父母也要做一个有心人,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关注他和什么人来往,发现有不良苗头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并给他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问题13:孩子爱看电视、爱上网怎么办?

提起看电视和上网的坏处,很多父母第一想到的就是影响孩子的视力。其实,相对于影响视力这一条,看电视、上网时间长了对孩子的智力、注意力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影视作品和网络中传播的江湖义气、睚眦必报的爱恨情仇,以及以暴制暴的自我张扬,等等,对孩子的心灵都起着一定的腐蚀作用。

一个男孩在看过电影《古惑仔》之后,立志要做一个杀手。他认为电影中的哥们儿义气,还有想杀谁就杀谁的“老大”气概很酷。任凭父亲怎样劝服他,都不能改变他的这种观念。

可见,影视作品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也同样带给孩子很多负面影响。有多少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模仿暴力游戏中的情节,杀人寻求刺激;为了筹钱上网,不惜抢劫杀人;有的孩子甚至忍受不了戒网的痛苦,割脉自杀……

以上这些都是电视和网络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当然,电视和网络也有很多好处,孩子可以通过它获取很多知识,起到拓宽视野的作用。可见,父母完全禁止孩子看电视、上网也是不明智的。关键问题还在于合理利用,

因此,父母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

首先,限制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父母要严格规定孩子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总和不能超过1个小时。每隔20分钟父母要提醒孩子远眺一下,或者做眼保健操,适当放松一下眼睛。

其次,指导孩子合理利用网络。网络的安全隐患比较大,父母最好在电脑上安装过滤软件,过滤掉一些不良信息和网站。同时,父母还要指导孩子注意网络上的禁忌,比如,不能和陌生人说话,不能私自见网友,不在网上泄露个人姓名、家庭电话、家庭地址等信息。此外,父母最好把电脑放在客厅等容易监控到的地方,以便随时查看孩子的上网状态。

最后,孩子看的电视内容要有选择性。一般像言情片、武打片、警匪片,还有像一些含有恐怖、暴力、色情的成人动画片都不适宜孩子看。只有一些启发孩子心灵,看完后能帮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电视节目才适宜他看。一类是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儿童名著、童话改编的动画片,另一类则是《动物世界》、《科学与发现》、《国家地理》、《探索》等一类科普专题和科幻题材的知识性节目。

问题14:孩子疯狂追星怎么办?

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特有的偶像,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偶像,孩子追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迷恋达到近乎疯狂的状态,就会对孩子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名兰州女子从16岁开始疯狂迷恋偶像刘德华,从一个优等生变成了辍学青年。为了满足女儿见刘德华一面的愿望,父亲曾卖肾给他凑钱。结果原本幸福的家庭债台高筑。最终,父亲带她到香港见到了刘德华,而后父亲自杀身亡。

这名女孩为了追星辍学,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就是追星达到近乎疯狂的状态。当然,这和父母的放任和纵容是分不开的。如果最初父母就给她正确的引导,也许就不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一个初中的女孩喜欢周笔畅,不仅在学校里组织“笔迷”团,在家还鼓动父母为周笔畅投票。看到女儿的状态,妈妈不禁有些担心起来。但当妈妈试着了解周笔畅,发现她的唱功果然很好,便和女儿一起支持周笔畅,同时还为她提供周笔畅的海报、CD。结果周笔畅成了母女间共同的话题。

当女儿知道周笔畅精通钢琴、架子鼓、大提琴,写得一手好字,而且高考以681分的成绩考上了星海音乐学院的时候,女儿的转变很大,开始练字,做什么也都变得认真起来,理由是身为“笔迷”,其他方面也不能太差。

这位妈妈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了解偶像的成长过程,最终使女儿正确看待明星,以激励她成长进步。这个做法值得提倡。可见,孩子能不能理智地追星,还要看父母如何引导。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首先,理解孩子的追星行为。孩子崇拜一个偶像,说明他身上一定具备某些闪光点,值得孩子学习和参考。父母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发现这些明星的优点,以增加亲子间沟通的话题,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起“追星”,对孩子所喜欢的明星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那就更好了。

其次,引导孩子理智地看待明星。一般孩子盲目追星只注意到明星头上的光环,却忽略了他曾经的努力。因此,父母要引导孩子看到明星光环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曾经取得的成绩,激励他向明星学习。当然,父母也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明星绯闻满天、缺乏公德心、作风不正等不光彩的一面。

最后,让孩子的周围“群星闪耀”。父母可以用群星代替一个偶像的方式,倾力为孩子打造更多正面可效仿的榜样。通过鼓励孩子看书、看报,拓宽孩子视野,使一些科技精英、商界骄子、文学泰斗多元化的偶像走进孩子的生活和心灵。

问题15:孩子被人欺负怎么办?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和同伴间的交往机会越来越多,同时发生争执和冲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一些性格软弱或者比较内向的孩子则成了同伴们攻击的对象。

得知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经常被人欺负时,很多父母会很气愤。可能会替孩子出头,给欺负自己孩子的那个同学一个狠狠的教训,也可能会怂恿孩子“以暴制暴”,有的父母则干脆责骂孩子没用……

一个上小学3年级的男孩被同学欺负了,回到家哭着和爸爸叙述整件事的经过。本来希望得到爸爸的同情,可是爸爸却一脸严肃的表情,说:“以后别人欺负你了,你就怎么样还回去。如果你把人家打坏了,我给你出医药费。但是如果你在我面前哭,我不仅不会帮你出主意,还会再打你一顿。”

站在父母的角度,可以理解这位爸爸的心情,担心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但又迫切地希望他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外面受了委屈,哭诉得不到爸爸的同情不说,却换来了“威胁”,可想而知孩子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处理这件事?如何帮助孩子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出现呢?

首先,安抚孩子受伤的心。当孩子被欺负后,父母一定要先安抚孩子,表示理解他的心情。然后仔细检查他身上有没有受伤,如果有要马上处理伤口,进而和孩子倾心交谈,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经过。如果错在孩子,那么父母就把它当成孩子“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教育他以后和同学和平相处。

其次,与老师取得联系,请求老师的帮助。如果孩子在学校或者幼儿园经常被欺负,父母切忌冲动地教训对方,也不宜找对方的父母,因为冲动之下很可能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请求老师帮助。父母可以真诚地和老师沟通,请他多关注孩子的情况,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后,再将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最后,教孩子应对“小霸王”的方法。生性软弱的孩子遭到欺负时,只会退缩和哭泣,这就可能增加了孩子被欺负的可能性。因此,父母要教孩子面对别人的欺负时,不能退缩,要大声喊老师或者高声喊叫,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以此化解一场危机。

问题16: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4岁的小松经常打人、咬人,和其他小朋友玩时喜欢抢别人的玩具,如果别人不给,他就咬或者打别人。为此,妈妈经常批评他。他也知道打人是不对的,每次也都主动承认错误。可是没过几天就又忘了,实在令妈妈很头疼。

这种现象在年龄小的孩子身上很普遍,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不懂分享、合作,语言发展也没有完全,又不能正确处理和小朋友间的问题,所以打人、咬人、抓人是很常见的现象。

但是如果父母不给予正确引导的话,暴力就可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唯一的方式。当打人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变成了“小霸王”,恐怕他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心理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不过,父母对孩子打人的行为既不必反应过度,也不要惩罚,只要以平静地心态纠正他的行为就可以了。

首先,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先要认真反省在生活中有没有动辄就威胁孩子:“我打你了啊!”如果父母经常以恐吓为主,教育为辅的话,这可能就是孩子有暴力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父母应尽量避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也要避免说出此类威胁孩子的话。

其次,要求孩子承担打人的结果。不论孩子打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偶然行为还是模仿别人,父母都要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然后表示理解他的感受,并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比如,平静地对他说:“我知道他先抢走了你的玩具,那是他的不对,但我们也不能打人……”最后,父母还要要求孩子和别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打人的后果。

最后,避免暴力影视作品对孩子的影响。像一些警匪片、武打片,还有一些带暴力镜头的动画片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这类镜头。相反,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和平的、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比如《中华德育故事》系列的动画片。此外,孩子接触的漫画书、图书,父母也一定要有选择性,尽量减少打斗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