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奇峰迭起——机敏善对的才艺人生 (1)
郑板桥吟诗逐小偷
郑板桥乃扬州兴化人,清乾隆年间进士。他为官清廉,长于诗文,精于书画,尤其擅长画兰
花,时人谓之“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遗闻轶事颇多,且妙趣横生,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据说他中秀才后,“诗书画
”就小有名气,从此不再教书,靠卖字画度日。一天,小偷摸进了家门,月光下他认出那是
个眼熟的庄邻。于是,便念了首打油诗,劝其好好回去。诗云:
“细雨濛濛夜沉沉,有劳君子到寒门。”
小偷一惊,但又不甘心,见郑板桥向里而卧,于是就悄悄摸向他的床头。郑板桥继续吟道:
“腹内诗书藏千卷,床头金银无半分。”
小偷知他已醒,又想此人竟如此穷困,真是看错人了。于是转身向外走去。身后又听郑板桥
吟道:
“出门休惊黄尾犬,”
这是提醒他当心被狗咬之意,他想那我还是翻墙走吧,又听身后道:
“越墙莫损兰花盆。”
抬头一看,墙头上果然放着一盆兰花,于是小心翼翼地避开。刚行至门口,里面的吟诵声又
传了出来,道:
“夜深不及披衣送,趁着月光赴豪门。”
小偷十分惭愧,飞奔逃走了。
【故事智慧】
“打油诗”作为一种偏俚俗的文学样式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郑板桥的这首诗前四句是说自己家境贫寒,并无剩余钱钞,所以有劳梁上君子白跑一趟。后四句是嘱咐他小心谨慎,安全脱离,并规劝他趁着时候还早,去找一户有钱人家。全诗字里行间充满戏谑调侃之意,幽默风趣之余,又能起到驱逐梁上君子的效果,这大概是最实用的“打油诗”了吧。
小解缙戏对曹尚书
解缙,江西吉水人,明朝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曾主编中国最大的字典工程——《永
乐大典》。他自幼人才出众,人称小神童,从小就擅长对对子。
一天,小解缙摘下一朵鲜花,上课时放在桌上欣赏,一抬头,发现私塾的老师正迈着
方步向他走来,吓得他忙把鲜花藏进衣袖里。老师哑然一笑对他说:
“小子暗藏春色,”
小解缙深怕受到责备,急忙恭敬地对出下联:
“大人明察秋毫。”
先生平素就喜欢小解缙,见他如此机敏,对答如流,不觉心中一喜,也就不再责备他了。
解缙住在曹尚书家对面。曹府的深宅大院里一丛翠竹,正对着解家大门。春节时,小解缙
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语言讥讽,意思是曹尚书家有竹无书,不是什么书香门第,而我解家才是呀!
曹尚书身居高官,被人尊崇惯了,哪能忍受如此奚落,一怒之下,命家人把竹子全部砍光
。小解缙看了,心中暗暗一笑,不声不响地在原对联下,不多不少地添上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看后,更是怒气冲天,吩咐家人,把竹根全部刨掉,竹子没了,看他还怎样逞能。
小解缙看罢,又偷偷一笑,在下边又各巧添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看了,更是生气,但又无计可施,只好悄悄忍气作罢,可心里总不是滋味。后来
他打听出对联是小孩子解缙所作,不胜惊讶,叹为神童。
曹尚书爱才心切,忙派家人送上请帖,约小解缙入府相见。小解缙晋见这天,曹尚书故意不
开正门,想戏弄他一下,找点心理平衡,便让他从旁边的小门进。小解缙心知曹尚书故意怠
慢他,于是站在小门前就是不肯迈步,曹尚书得意地取笑道:
小人无知嫌路窄,”
小解缙一听,这分明在戏弄他以泄私忿,便反唇相讥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一听小解缙出语不凡,喻自己为搏击万里的冲天大鹏,小门怎能容下,忙命家人开
了大门。
从此,小解缙的才名传遍乡里京城。
过了几年,曹尚书想试试解缙有无长进,便邀请他到曹府赴宴。解缙刚来到门口,曹尚书便
满面春风地出来迎接。指着门前的石狮子出了个上联:
“岩狮子头顶石香炉何日卸下?”
解缙笑容满面地脱口而出,对出了下联:
“泥判官手执生死簿几时勾销。”
曹尚书暗暗称赞,哈哈一笑。
解缙被迎进中堂,墙上挂着一张“刘海戏金蟾”的画,堂中桌上摆着一盘象棋,曹尚书又出
了个上联:
“地不扫,钱不撒,蟾不鸣,笑谈画中刘海。”
以画意出对,十分精巧绝妙。这时解缙看了看桌子上的棋盘,立刻又对出了下联:
“车无轮,马无脚,炮无烟,闷杀阵内将军。”
解缙这下联对得更是奇妙绝伦。
曹尚书不甘心栽到小孩子手里,心服口不服地又指着棋盘出了个奇联:
“天当棋盘,星为子,谁人敢下?”
解缙心中一惊,这上联立意高远,气韵不凡,定要认真对好,他不动声色地略思片刻,一字
一顿地对出了下联:
“地作琵琶,路成弦,哪个能弹?”
曹尚书见解缙才华非凡,便哈哈大笑,相让入座。入席后,曹尚书见解缙身穿一件绿
袍子,其色近于蛙绿,忽然又得一上联:
“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
解缙知道曹尚书语意双关,故意嘲笑自己的衣着,一时未找到对句,正思索间,仆人送上一
菜:一盘大红对虾,他见尚书穿的那件红袍,正似虾色,猛又联想到曹尚书送客时总要点头
弯腰,灵机一动,下联脱口而出:
“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两人互相看看彼此的衣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故事智慧】
“应变智慧”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聪敏过人的小解缙即兴对对联的高超技艺就体现出了这种急智。不过要想达到这种见物即兴、触类旁通的应变境界,没有日常的积淀是不行的。
陆侃如巧答主考官
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法国主考官向陆侃如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里,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
陆侃如从容地答道:“西北有高楼,下与浮去齐。”
【故事智慧】
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题目可谓稀奇古怪,难煞人也!中国古代南北朝著名的叙
事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孔雀“为何不向西北飞”?这种问题刁钻,自古无人去探究,就
算才思敏捷的文人恐怕也面红耳赤、无从作答。但陆侃如竟巧妙地利用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来作答,显得天衣无缝。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敏捷的才思
,在关键时刻也能让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把车停在哪儿
有一家大公司决定招聘轿车司机——是给老板开车。考虑到各种因素,老板亲自担任了主考官。经过几轮专业技术和应变能力的考试,只剩下四个人难分高低。
最后,老板分别向每一位应聘者都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当你开车接近悬崖时,你最多能开到多近才停止?”
第一个人当过汽车教练,他说:“我可以开到离悬崖30厘米的地方停止,甚至更近些。”
第二个人驾车技术高超,他很轻松地说:“我可以开到悬崖的最边上,保证有惊无险,不会出任何问题。”
第三个人当过兵,他聪明地说:“您让我开多近我就能开多近,我随时服从老板的安排。”
第四个人听到这个问题以后,想了想,很诚实地说:“老板,我不知道我能把车开得离悬崖多近,但我想我应该把车停在离悬崖最远的地方,因为悬崖边上是很危险的。”
第二天,招聘结果公布出来,第四个人被高薪聘用了。
【故事智慧】
前两名应聘者被问题的表面蒙蔽,落入了“开到多近”的思维圈子里,只有第三个人从这个思维圈套里跳了出来,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不能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沿着别人预设的线路思考问题,往往连“远离悬崖”这因最基本的常识问题都想不到。只有让思维进行发射,才能机敏善对,脱颖而出。
拿不走的家具
徐家三爹在木匠铺里帮了一年工,临近腊月三十儿了,他去找老板要工钱,也好回家去办点儿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