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175900000006

第6章

第二章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

第一节 智猪博弈定律

笼子里面有大小两头猪,笼子很长,一边有一个按钮,另一边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按下按钮之后就会有10份猪食进入食槽,但是按下按钮之后跑到食槽边上消耗的体力则需要吃2份猪食才能补充回来。问题在于,按钮和食槽在笼子的两端,按下按钮的猪从按钮处跑到食槽的时候,食物已经被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吃得差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两头猪可以选择的策略有两个:自己去踩踏板或等待另一头猪去踩踏板。如果某一头猪做出自己去踩踏板的选择,不仅要付出劳动,消耗掉2份饲料,而且由于踏板远离饲料,它将比另一头猪后到食槽,从而减少吃到饲料的数量。

若大猪先到(即小猪踩踏板),大猪将吃到9份的饲料,小猪只能吃到1份的饲料,最后双方得益为9:11;若小猪先到(即大猪踩踏板),小猪将吃到4份的饲料大猪和小猪将分别吃到6份和4份的饲料,最后双方得益为4:4;若两头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到7份的饲料,小猪吃到3份的饲料,即双方得益为5:1;若两头猪都选择等待,那就都吃不到饲料,即双方得益均为0。

从智猪博弈的收益矩阵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猪踩踏板只能得到1份甚至损失1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得到4份。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采取“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都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种选择:等待就吃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时,只好为自己的4份饲料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也就是说,无论大猪选择什么策略,选择踩踏板对小猪都是一个严格劣策略,首先要加以剔除。在剔除小猪踩踏板这一选择后的新博弈中,小猪只有等待一个选择,而大猪则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在大猪这两个可供选择的策略中,选择等待是一个严格劣策略,再予剔除新博弈中大猪的严格劣策略——等待。剩下的新博弈中只有小猪等待、大猪踩踏板这一个可供选择的策略,这就是智猪博弈的最后均衡解,达到重复剔除的优势策略均衡。

大小两只猪的智斗,体现了以猪圈为背景的小社会中的博弈。故事中,小猪不参与竞争,而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吃东西;大猪为一点残羹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看起来十分不公平,却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搭便车现象。

“智猪博弈”是一个“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均衡。它的结论是,在一个双方公平、公正、合理和共享竞争资源的环境中,有时占优势的一方(如“智猪博弈”中的大猪)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有悖于他的初始理性。

新开发的某种新产品的性能和功用还不为人所熟识,在其推广过程中,一般只有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都比较强的大企业才会花巨资进行铺天盖地的产品介绍活动和广告轰炸。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智猪博弈”故事的原理一样。大企业是“大猪”,中小企业是“小猪”。所以,作为“小猪”的中小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做头鸟,自己投入大量资本做产品宣传,只要尾随作为“大猪”的大企业,待大企业的广告为产品打开销路,并逐步形成市场后,再推出类似产品进行销售,就能挣得一定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占有更多资源者要承担更多义务的原因所在。

在一个股份有限公司中,只有大股东才拥有决定经理任免的投票权。这是因为在一个股份公司里,按理说应该是所有股东承担监督经理的职能,但是监督经理的工作是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并作出分析的,其监督成本是很高的。而大小股东从监督中获得的收益大小又不一样。在监督成本都一样的情况下,大股东从监督中所获得的收益明显要大于小股东。所以,公司的大股东就充当了智猪博弈中大猪的角色,他们积极努力地收集信息监督经理,因而拥有任免权;而小股东则扮演着小猪的角色,不会花那么多的精力去监督经理,因而没有任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