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1771700000016

第16章 性格心理学——性格决定命运,成也性格败也性格(3)

走出班集体,整个学校的风气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尤其是学校里的团、队活动,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又能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容,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促进他们的集体主义品质和意志、性格的发展。例如,让学生担任班主席,利于培养其责任心、组织才能等性格品质;让学生担任小组长,利于培养他们关心同学、团结同学、以身作则等性格品质;体育和劳动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力,养成勇敢顽强、乐观、有责任感、有纪律性、爱护公物与团结友爱等性格特征;等等。

3.社会信息影响人的性格形成

通过直接观察或别人间接传授的社会信息,会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对社会信息的直接观察能够更为迅速地影响人的性格。

影视节目、书刊或现实中的英雄榜样或模范人物,能够激起人的共鸣,引起模仿意向。比如,当年轰轰烈烈的“学习**好榜样”运动,无数的人加入其中,培养了人们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良好性格品质,这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再比如,当个人由于生理残疾或其他原因而悲痛绝望,看看张海迪的故事或许可以唤起生活意志。

影视节目或书刊里的许多暴力、色情等情节,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的行为发展影响也很大。1971年美国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组八九岁的儿童每天花一些时间观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而另一组儿童则在同样长的时间里观看没有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同时对这两组儿童所表现的攻击性行为加以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发现,观看攻击性卡通节目的儿童,其攻击性的行为有明显增多的现象。另据研究证明,经常看攻击性影视节目的儿童,尤其是男孩,长大以后就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4.个人对性格的自我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性格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人的自我调节潜能是难以想象的。每个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塑造性格。青少年在形成世界观之后,能根据世界观来调节他们的行为,性格形成从被控制者变成了自我控制者,能产生一种“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在这种动机支配下,他们力求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主动寻找榜样、确定理想,并给自己规定发展某方面品质的行动规划,有意识地注意行为的练习。一般地,自我培养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所以,诱导学生进行自我性格培养,也是育人者不可忽略的任务。

认识自己的性格,性格与命运休戚相关

古语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每个人都不想在人生路途上遭到失败,每个人都想拥有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亲密的朋友、信赖的知己、腾达的事业、辉煌的成就、别人的仰慕……这一切的得来,离不开机遇与自己的拼搏。而首先要做和必须要做的,不是战胜外在,而是战胜自己,不是了解别人,而是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主要是指认识自己的性格——自己是内向的?封闭的?自卑的?懒惰的?虚荣的?偏执的?浮躁的?狭隘的?贪婪的?怯懦的?多疑的?无论哪种性格,不要惧怕,你能够克服!歌德说过:“人人都有惊人的潜力,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与青春,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万事全赖在我。”性格是可以塑造的!自己是外向活泼的?开朗乐观的?坦率的?勤奋的?稳重的?坚毅的?不要太过高兴,仔细找找自己的缺陷!

我们生来与众不同,世界上只有一个自己,绝对不会有第二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我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没有谁是绝对的性格优越,也没有谁是绝对的一无是处。同一种性格特征,从不同的角度看,可能会有不同的利弊结论,关键是你在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后如何去发挥性格的长处和力量。比如你可能是孤僻偏执的,因此你的朋友会很少,生活乏味,没有快乐,但你却可能超乎寻常地专心研究某个科学问题或刻苦工作,而在事业上更易成功。

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要找出长处和缺陷;长处要保持,缺陷应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成功。

上千年前,刻在阿波罗神庙门上的神谕就告诫过我们:“认识你自己!”在真相这面镜子前好好端详一下自己,认真反思一下行为,不要为自己的怯懦找任何借口,不要为了表面的浮华用虚假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不要惧怕真相带给我们的压力。

在心理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她已经为人类解决了许多的难题,但是她直到今天还没有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认识你自己”!

今天当我们重新来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有许多想法与期待,那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索这个人类的难题吧!

“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的性格!”

性格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密码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个人生命的存在。每一个人生命的出现都是人类繁衍工程里的一个结晶。生命经历了人类历史的长河,经历了祖辈人的不懈努力。生命的宝贵,在于它延续而来的历史太悠久了,它使每一个存在的人感到庆幸、自豪、惊讶和珍贵。然而死亡给生命规定了存在的界限。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建造那瞬间的丰碑,成为每一个生命孜孜追求的目标。虽然个人的存在被限定在生命界限内,但是在悠长的历史之光的照耀下,它有了社会和历史的意义,个体发出的瞬间光明也得以连成一片,个体价值的意义又构成了人类永恒的历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99年被《时代》杂志选作“世纪人物”,这位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天才拓展了人类的思维,开辟了科学与技术的新领域,未来的人们将看到他为人类认识宇宙的本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然而,爱因斯坦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成为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主要不是因为他的天才,而是因为他的个性。对于大多数人,包括爱因斯坦这样才华横溢的人来说,其生活的每一点成就,无论是辉煌的业绩还是微小的收获,更多地取决于人的个性,而不是其他任何单一的因素。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一般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我们可以认识某人的性格特征,并在必要时对其做一定程度的修正,但人的基本性格可能取决于基因中某些固有的因素,就像我们眼睛的颜色一样是不可改变的。

人,是天地之心,是万物的灵长,但是,人类自从睁开双眼的那一天起,就为命运所困扰,人类的历史也就成了与命运进行永不妥协的斗争的历史。什么是命运?一般说来,命运是个人无法把握的寿天祸福、穷通贵贱。

日常生活中,两个人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家庭环境,同样的生活际遇,同样的智商,但最后,一个人成功了,而另一个人却失败了,为什么?这就是两种性格,两种命运。一个人的行为受性格而不仅仅是智力的影响和左右,而一个人的行为又极大地决定着他能否取得成功。班级里最聪明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可能获得成功的人,因为他们往往不会注意周围人的性格特征,这样也导致了他们不会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自我发挥。一流的推销商、教师、大夫、心理专家、经理、律师、政治家,他们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和解读自己与别人的性格。

性格虽然具有先天性和不可改变性,但是它仍然离不开后天的塑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自古英雄出磨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智者与愚者的不同归宿。塑造性格的主动权,不在命运的手中,正在我们的心中。把握了性格,也就把握了命运。

美国公布了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了美国近20年来政界和商界的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我们知道情商的要素基本上都包括在性格之中,因此,我们说性格是决定个人成败的重要因素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过去的历史中,由于机遇的不平等,性格的因素还不是那样的重要,但在今天,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同样的机遇同时摆在人们的面前,人与人的性格不同,对待机遇的态度也不同,于是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21世纪,年轻一代人的口号是“不怕你有个性,就怕你没个性;不怕你有毛病,就怕你没毛病”,所以我们说这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

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曾因为不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而造成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不善识别潜在的麻烦制造者,为自己处理不好各式人际关系烦恼不已。当今社会的高离婚率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如果一方知道如何更好地认识对方的性格,或许他们就能避免许多不幸的发生。再比如在医学领域中,如果医生了解自己病人性格类型后面的深层根源,那么他们就能够给予病人更多的帮助。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他个性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他那无与伦比的绝对自信,所有与他交过锋的运动员对他身上那种少有的必胜意识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任何一个真正了解他性格的对手,明智的做法是,比赛中绝对不要表现出对乔丹的哪怕一丁点的轻视。不幸得很,许多毛头小伙子常常因为表现出对乔丹的不服而把他完全刺激起来。乔丹在比赛中不仅决意要证明对手的“错误”,而且同时还有点自我炫耀的意思。

上述种种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征,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大受裨益。

性格之手将他们推上了成功的宝座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名人们功成名就的故事吧,它们充分佐证了性格对成功的神奇力量。

1.天文学家开普勒: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性格

开普勒是发现了天体运行三大定律的德国著名天文学家。他是一位不任由上帝的安排,凭借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性格,敢于改变自己命运的勇士。

开普勒出生不久就连连遭殃,先是天花摧残了他的身体,后是猩红热毁坏了他的眼睛。当他刚刚上学读书的时候,父亲又因负债累累,无力供他继续学习。于是他只得呆在自家经营的小客栈帮忙。长大了,他却只能娶个寡妇做老婆,因为他穷,婚后的生活负担更加沉重,一家人一贫如洗。

可是这种种的不幸并没有使他消沉和屈服,他始终坚持不懈地继续着自己的爱好——研究天文学。他得到了天文学家第谷的支持,于是他决心去布拉格和第谷见面。可当他千辛万苦到达布拉格后,没过几天,第谷却与世长辞。这使开普勒在事业和家庭上都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屋漏偏遭连阴雨,不久妻子就扔下两个孩子去世。这一切使他几乎崩溃,可他硬挺住,而且仍坚持他的天文学研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追求,最终发现了天体运行三大定律,开创了天文学的新篇章,使自己名载史册。

开普勒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处在孤独、不幸与独立奋斗中。第谷的后面有国王,伽利略的后面有公爵,牛顿的后面有政府,但是开普勒的后面只有疾病与贫困。可是他仍然功勋卓著,凭借的是什么呢?是性格。

2.林肯:敢闯敢拼、勇于尝试的性格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当职期间签署了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将奴隶制度废除。马克思曾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使他成为美国人所敬仰的偶像的根源是什么?不是历史给他的机遇,不是上帝给他的指引,是他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性格。

马维尔是法国的一位记者,曾经去采访林肯。

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早在他们任职期间就已起草好了,可他们最终未能签署它。总统先生,他们难道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笑道:“可能是吧。但是如果他们意识到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马维尔似懂非懂,但还没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

林肯遇刺去世50年后,马维尔偶然读到林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才算找到了答案。林肯在信中谈到了他幼年时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里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这样,父亲才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买下来。有一天,母亲建议把那些石头搬走。父亲却说:“如果那么容易搬,主人就不会这么便宜卖给我们了,那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紧紧连着的。”

过了一段日子,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和我们在农场干活。母亲又建议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弄走,于是我们开始一块一块地搬那些石头。很快,石头就被搬走了,原来那只是一块块孤立的石块,并不是父亲想像的与山相连,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能把它们晃动了。

有些事情,人们之所以不去做,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仅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之中而已。

此时马维尔已是76岁的老人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下决心学习汉语。三年后,1917年,他在广州以流利的汉语采访了孙中山。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机遇其实就在眼前,只要我们有敢闯敢拼、勇于尝试的性格,就能把机遇握在手中。如果林肯是个安于现状、唯唯诺诺、优柔寡断、不堪一击的人,那么他可能只是个如过眼云烟一般的总统,或者根本就当不了总统,黑奴可能今天都得不到解放。如果马维尔只图安逸、不思进取,他又怎么能在晚年学会汉语,有机会和孙中山一叙呢?

3.拉斐尔:逆境中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莎莉·拉斐尔是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奖,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的节目。可是她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却曾被辞退18次。

开始,美国大陆的无线电台都认定女性主持不能吸引观众,因此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佣她。她便迁到波多黎哥,苦练西班牙语。有一次,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生暴乱事件,她想去采访,可通讯社拒绝她的申请,于是她自己凑够旅费飞到那里,采访后将报道卖给电台。

她在1981年遭到一家纽约电台的辞退,因为她跟不上时代,此后一年多她没事可做。后来她有了一个节目构想,先后向两位国家广播公司职员推销。他们都说她的构想不错,却都很快失去了踪影。最后她说服第三位职员,受到了雇佣,但她只能在政治台主持节目。尽管她对政治不熟,但还是勇敢尝试。1982年夏,她的节目终于开播。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畅谈7月4日美国国庆对自己的意义,还请观众打来电话互动交流。节目很成功,她也很快成名。

拉斐尔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发自内心地说:“我被人辞退了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前进。”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性格使拉斐尔在逆境中避免了一蹶不振、默默无闻的一生,从而走向了成功。

4.霍英东:果断、敢冒风险和坚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