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大事的人,必须心里明确:只有投身其间努力奋斗的人,才会高于别人而成为领导者,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的法则:想到达,就出发
记得有句广告词是“想到就去做”。然而,又有几个人能真的“想到就去做”呢?很多人其实并不缺乏工作的能力,也并不缺乏创造力,而是缺乏行动力。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请你想想看,世界上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塑料饭盒,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去做了虽然不一定能做好,但是你不去做,连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
美国成功学家格林在演讲时,曾不止一次地对听众开玩笑说,“全球最大的航空速递公司联邦快递(FedEx)其实是他构想的”。
格林没说假话,他的确曾做过这样的设想。20世纪60年代,格林刚刚起步,在全美为公司做中介工作,每天都在为如何将文件在限定时间内送往其他城市而苦恼。
当时,格林曾经想到,如果有人开办一个公司,能够提供将重要文件在24小时之内送达任何目的地的服务,该有多好!
这想法在他脑海中停留了好几年,他也经常和其他人谈起这个构想,遗憾的是,他没有采取行动,直到一个名叫弗列德·史密斯的家伙(联邦快递的创始人)真的把它转换为实际行动。从而,格林也就与开创事业的大好机会擦身而过了。
可见,行动才是最终决定力量,无论你的计划多么详尽,创意多么巧妙,你不开始行动,就永远无法达到目标。在一生中,我们有着许多人生畅想,若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将一切计划都执行,那么,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将是多么的伟大!
1932年的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个年轻人从某大学毕业,获得了社会科学的学位。关于自己未来的生活,他没有得到任何的指导,也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他的困境总结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那个年头的工作岗位极度稀缺。年轻人开始等待,希望有什么好运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同时,为了挣钱养活自己,他整个夏天都在一家当地的游泳池干起了救生员的工作。
一位经常带孩子来游泳的父亲对年轻人十分友好,并对他的未来产生了兴趣。他鼓励年轻人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看看究竟最想做点什么。年轻人听从了他的建议,在随后的几天中,他开始检讨自己。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最想成为一名电台播音员。
年轻人告诉了这位长者他的志向,这位长者鼓励他采取必要的行动,使梦想成真。随后,他走遍了伊利诺斯州和爱荷华州,努力使自己进入广播行业。终于,他在爱荷华州的达文波特市停住了流浪的脚步,成为了一家电台的体育播音员。
“终于找到了工作,这多美好呀,”后来这个年轻人坦率地说道,“不过,更有意义的是,我知道了应该去行动这个道理。”这个年青人叫罗纳德·里根,后来他成为了美国第40任总统。
有多少想法,多少梦想,多少好的打算,都被你束之在头脑的“高阁”上呢?原因仅仅是因为你的决定没有得到有目的的实际行动的支持。
从现在开始展开实际行动起来,并非一件难事。我们只需要明快、果断、有信心。拿一张纸写上“马上行动”贴在你的办公桌前、床头、梳妆台前,贴在你房间的醒目位置。只要从早上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你就马上行动起来,一直行动下去。假以时日,你会发觉,你整个人充满了热情和活力。长此以往,你将养成“马上行动”的好习惯。
这是一条极为简单不过的真理:再伟大的思想与热情都得付诸实践。事实上,当你在不断尝试、不断行动之后,其实你已经拥有了一种使人生最有效率的习惯。
成功就要付出行动
要成功就要有持续的行动,大量的行动以及不断的付出,否则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记得陈安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发现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行动的次数比别人多。我发现我之所以在30岁之内创造出非常惊人的绩效,是因为我行动的次数比任何人都要多。”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很爱空想,于是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思想家告诉他:“多思多想!”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仿佛很有收获。回家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一个月后,这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求您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思想家跟着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形销骨立。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思想家问:“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
那人道:“想的东西太多,头脑都快装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了头发,收获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而从来不缺少空想家。那些爱空想的人,总是有满腹经纶,他们是思想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这样的人,只会为我们的世界凭添混乱,自己一无所获,而不会创造任何的价值。
在父亲的教导下,海明威后来终其一生也总是喜欢实干而不是空谈,并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无数推崇实干而不尚空谈的“硬汉”形象。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着自己的行动哲学。“没有行动,我有时感觉十分痛苦,简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说。正因为如此,读他的作品,人们发现其中的主人公们从来不说“我痛苦”“我失望”之类的话,而只是说“喝酒去”“钓鱼吧”。
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后世的名著,就在于他一生行万里路,足迹踏遍了亚、非、欧、美各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经去过的地方。在他实实在在的行动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想是好东西,但要紧的是付诸行动。任何事情本来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的。
相信不少人对“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记忆犹新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不能也,子何侍而往?”贫者曰:“吾一瓶、一钵足矣。”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
尽管客观条件对成功很重要,但是成功的根本并不取决于个体的客观条件,而关键在于个体是否为自己的目标立刻采取行动。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付出实际行动才行。思与知、知与行、言与行都是不同的概念。思是必要的,知也是必要的,言也是可以的,但行则是必须的。思要认真仔细地思,知要深入细致地知,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言,行要脚踏实地、快速认真地行。
要行动,更要正确地行动
从平庸到优秀的秘密是这样的:要采取行动(行动是超越平庸的第一要素),更要采取正确的行动!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完全知道要成功他们必须做什么,但他们却迟迟不愿意采取正确的行动。殊不知,一个人如果采取方向不正确的行动,那么,他行动得越积极,离他想要企及的目标就越远。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这就是“南辕北辙”的故事。故事中的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我们必须引以为鉴,必须深喑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获得成功,“重要的是找出正确的行动策略,而非匆忙采取行动。”
还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
洛洁走下码头,看见一些人在钓鱼。出于好奇,他走近去看当地有什么鱼,好家伙,看到的是满满一桶鱼。
那只桶是一位老头儿的,他无表情地从水中拉起线,摘下鱼,丢到桶里,又把线抛回水里。他的动作更像一个工厂里的工人,而不像是一个垂钓者在揣摩钓钩周围是否有鱼。他知道鱼会来的,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