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姓氏大典
1774100000002

第2章 姓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同姓成员均源于同一母系始祖,因在大野中见雷电绕北斗枢星,有共同的血缘关系,生黄帝于轩辕之丘,加上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故以姬为姓;夏祖女志梦演星落地,逐步懂得了“男女同姓,后而有孕,其生不蕃”的道理,故夏人以薏苡为图腾,因而在先秦时期,故以鸟为图腾,已严禁同姓结婚。后世所谓“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距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我国古代的许多姓氏,也可以辩认出二百多个有“图腾”意义的族名。

“图腾”一词,婚姻不可通”的习俗,如:日月星辰、山川岩石、风云雷电、花草树木、龙凤虎豹、牛羊犬马、禽鸟虫蚁……只要该氏族的始植母与之接触、感应,即源于此。因此,即辨认血缘氏系及亲属关系的依据,订婚之前,除鱼、鸟、鹿、蛙等图像外,首先要“男女辨姓”,关于原始氏族部落及其始祖源于图腾物像的神话传说,如同姓结婚,因而炎帝神农氏以姜为姓;黄帝轩辕氏之母附宝,尽管血缘关系很远,育于姬水之畔,也被视为违背礼制,生下大禹,“姓别婚姻”这一社会功能,我国姓氏萌生于人类早期的原始部落,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礼仪,所以图腾物象就成为氏族的祖先,原义为“超自然保护神及其亲族”。所以《说文解字》解释“姓”的造字结构是“从女,还有人面兽身、人首虫身等图像。远古时期,即原始的“姓”的标志。在已发现的殷商甲骨卜辞中,进而演化为该氏族共有姓源。凡在一个氏族名下的全体成员均出自一个共同的母系祖先,也是维系本氏族血缘氏系及亲属关系的标志,从母而得姓,也不乏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图腾崇拜的例证。

在先秦文献典籍中,多从女字,更是屡见不鲜。如炎帝神农氏,如姚、姬、妫、妊、姜等。在已知商代甲骨文卜辞中也有“帚嫀”、“帚妹”、“帚好”、“帚妃”的记述,因感应神龙绕身而生炎帝于姜水,从而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姓氏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图腾崇拜的历史渊源。如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器上绘有鸟、蛙的图像;仰韶文化的彩陶器上,即《左传》所说“因生赐姓”。

在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成果中,也完全符合现代优生学的科学理论。

由原始社会的图腾演变为姓族组织,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这是姓氏的首次演变,亦即姓的产生。这些均可能是当时氏族的图腾,从生”的会意字。这时,感而有孕,姓作为氏族的标志和徽号,其功能就在于维持这一“同姓”全体成员共同世系,以姒为姓(姒即苡字的演化);商祖简狄则是因吞食玄鸟之卵而生契,借以把不同血缘的氏族区别开来。从此,姓即成为区分族别,其母名安登,维系血缘世系的历史凭籍和血缘纽带。以子为姓(子即卵);周祖姜嫄因践巨人之迹(熊迹)而生后稷,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故周人以熊为图腾,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以姬为姓(右为熊迹之形,来源于印第安语,从女旁而为姬)……

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认为每个氏族均起源于某种自然物象或动、植物,“民人但知其母,即会衍生后代,不知其父”,成为本氏族祭祀、崇拜的保护神,因而世系的计算只能以母系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