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1774900000049

第49章 小说(15)

中共重庆市委委员,重庆地下党重要负责人。许云峰领导地下党在沙坪坝正街上建立了“沙坪书店”,作为备用联络站,书店由地下党沙磁区委委员,负责经济工作的甫志高领导。甫志高叛变后,许云峰被他带来的特务逮捕。在监狱里,敌人知道许云峰的特殊身份,老奸巨滑的特务头子徐鹏飞采取威逼利诱的办法,却被许云峰识破他的诡计。许云峰冷静地和敌人周旋,挫败了敌人的一个又一个阴谋。徐鹏飞把许云峰秘密关押在白公馆的阴暗地牢里。重重铁门,非人折磨并没有使许云峰丧失革命斗志。为了迎接胜利的时刻,他在地牢里,以顽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了一条通往外界的备用通道。为将来地下党大规模越狱提供方便。敌人在连连失败后,感到局势复杂,将大屠杀的计划提前了一步,许云峰英勇就义。

成岗。

长江兵工厂修理厂厂长,曾是许云峰同志的交通员。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调到党内和江姐共同担任《挺进报》的刻版和印刷工作。江姐调走后,成岗便一个人承担起《挺进报》的工作。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来到成岗的地下印刷室。在即将被捕的最后关头,成岗挂出了通知同志们危险的暗号。监狱中,敌人对成岗进行了残酷的严刑拷打。徐鹏飞让成岗写自白书。面对敌人的淫威,成岗毫不犹豫地挥笔写下了《我的“自白书”》。这些手段失败后,敌人又在成岗身上施行了魔法:用“测谎器”测试,并注射“诚实剂”诱供。神志迷乱的成岗凭着自己对党的忠诚,对同志们的热爱,终于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这非人的折磨。在白公馆里,成岗仍然偷偷地编辑出版《挺进报》,并通过各种秘密通道,送到狱中的难友手中。成岗在敌人提前大屠杀之计划中,被杀害。

五精彩文段推荐。

?夜,在深沉的痛苦、担心与激动中,一刻一刻地挨过。星光黯淡了,已经是雄鸡报晓的时刻。

在那斑斑血迹的墙壁上,映着的江姐的身影消失了。大概她从倒吊着的屋梁上,被松了下来……“现在愿意说了吧?”

魔影狂乱地移动着。

“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

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

???“钉!”

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

没有回答。

“不说?拔出来!再钉!”

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

??“把她泼醒!再钉!”

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作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负责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也不能使江姐开口。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人们紧偎在签子门边,一动也不动……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

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是谁?天刚亮,就唱起了囚歌。迎着阵阵寒风,久久地守望在风门边的刘思扬,听着从楼下传来的低沉的歌声,一边想着,一边了望那远处深秋时节的山坡。刚升起的太阳,斜射着山坡上枯黄了的野草。远近的几株树木,也已落叶飘零,只剩下一些光秃秃的枝干。只有墙头上的机枪,闪着寒光的刺刀和密密的电网,依然如故……刘思扬的心潮澎湃着,血在翻腾。

他从风门边疾速地回到自己的铺位,轻轻地从墙角下取出了一支竹签削成的笔,伏在楼板上,蘸着用棉花余烬调和成的墨汁,在他一进集中营就开始写作的《铁窗小诗》册上,又写出愤激的一页……“江姐回来了!”签子门边的余新江,回过头来,告诉大家。一阵脚步声,人们又一齐涌到牢门边。

???高墙边的铁门打开了。猫头鹰从铁门外窜了进来,他站在门边,瞪着眼睛,望着一长排牢房,大声地吼叫:“不准看,不准看!”

谁也没有去理睬这只凶暴的野兽,大家踮着脚尖,朝签子门缝望出去。只见江姐被两个特务拖着,从铁门外进来了。通宵受刑后的江姐,昏迷地一步一步拖着软弱无力的脚步,向前移动;鲜血从她血淋淋的两只手的指尖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落。

人们屏住呼吸,仇恨的烈火在心中燃烧,眼里噙着的泪水和江姐的鲜血一起往下滴……一阵高昂雄壮的歌声,从楼八室铁门边最先响起。江姐在歌声中渐渐苏醒了。她宁静地聆听了一下,缓缓地抬起她明亮的双眼,像要找寻这歌声发出的地方。目光一闪,江姐仿佛发现了从楼八室传来的,许云峰的信任与鼓舞的眼波。战友的一瞥,胜过最热切的安慰,胜过任何特效的药物,一阵激烈的振奋,使她周身一动,立刻用最大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积聚起最后的力量,想站定脚步。她摇晃了一下,终于站稳了。头朝后一扬,浸满血水的头发,披到肩后。人们看得见她的脸了。她的脸,毫无血色,白得像一张纸。她微微侧过头,用黯淡的、但是不可逼视的眼光,望了一下搀扶着她的特务。象被火烧了一下似的,她猛然用两臂摔开了特务,傲然地抬起头,迈动倔强的双腿,歪歪倒倒向女牢走去。“呵江姐!”大家禁不住喊出声来。

可是,江姐只跨了几步,便扑倒了。蓬乱的头发,遮盖着她的脸,天蓝色的旗袍和那件红色的绒线衣,混合着斑斑的血迹……

女牢里奔出来几个同志,把江姐轻轻地扶了起来,抬进女牢……“卡嚓”一声,女牢的门,被紧紧锁上了。“怎么啦?怎么啦?”楼上楼下的风门口,探出了战友的头,彼此焦急地询问着。阳光透进女牢的签子门,只见忙乱的身影,在室内不停地来回走动。

“这些禽兽!把江姐折磨成了什么样子!”人们愤愤地抓紧牢门。

不知何时,风门边放下了一小桶霉米饭。是吃早饭的时刻了,可是谁有心思吃饭?刘思扬匍伏在楼板上,泪珠不断滴落在纸上,他第一次这样感情激动,用血和泪一起来写作诗篇。

“怎么样?有消息吗?”

???“听说昏过去了,女室的同志正在急救……”

楼上楼下的牢房,在签子门边了望的人们,彼此询问着。

一个钟头,两个钟头过去了。余新江站在楼七室房间的正中,激动地朗读着刘思扬刚写好的诗句:热铁烙在胸脯上,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凉水灌进鼻孔,

电流通过全身……

人底意志呀,

在地狱的毒火中熬炼。

像金子一般的亮,

??像金子一般的坚。

可以使皮肉烧焦,

???可以使筋骨折断。

铁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挖出来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节选自《红岩》第十五章。

六文学成就。

《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它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历史关头,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斗争。书中众多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与信念,以及他们在这最后的历史瞬间由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斗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光焰,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今天,《红岩》无疑是一部极好的教科书。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

由于题材的特点,《红岩》在人物塑造上没有采取围绕一个人物贯彻始终的手法,而是围绕着狱内狱外的种种复杂的残酷的斗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小说作者将这些人物放置于具体的事件当中,通过对具体细节、行动的刻画而将不同的个性鲜明地呈现出来。

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许云峰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另一个主要人物形象。他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沉着机智、顾全大局。在沙坪书店发现敌情后,他果断布置撤退转移;为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安全脱身,他主动出击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面对敌人的审讯,他巧妙地把徐鹏飞引入错误的判断,从而保护了组织和同志。此外,齐晓轩、成岗、华子良等人,作者虽着墨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岩》在对反面人物(如特务头子徐鹏飞)的刻画上也很有特点,作者没有采用漫画化的手法,简单地把敌人丑化一通,而是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他们的反动本质和性格特征。

结构宏伟而严谨,错综复杂而有条不紊,是《红岩》又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

小说描写了三条线索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但却能做到理丝有绪、章法井然。作者采用了类似于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的结构手法,以一些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牵引出不同的斗争线索。在狱中斗争的中心线索(以甫志高的叛变使众多人物齐聚狱中而引出)之外,小说又以地下党组织(许云峰)的城市运动与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以江姐等的活动为主)为另外的两条支线,又以《挺进报》的斗争将这些纷纭繁复的斗争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围绕粉碎敌人挽救覆灭的阴谋、迎接重庆解放这一共同目标展开的,表现出了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独特匠心。

重视作品的故事性与情节设计,也显示了作者独具的匠心。

作者没有去追求惊险离奇的情节,但是却把活动天地极为有限的狱中斗争写得迭宕起伏,节奏鲜明。作者善于安排事件的突变,善于在斗争的最尖锐处用笔,这使得在情节的转折变化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象在聚光灯照耀下一样,最鲜明地显现出来。

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也是《红岩》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特色。

由于狱中的隐蔽斗争,和在特殊情境下,人物的内心活动必然更加丰富复杂的特点,《红岩》在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作用。由于充分调动了这两方面的艺术手段,人物的精神世界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得到了有力的烘托。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得《红岩》有别于其他同种性质的长篇小说,在塑造传奇英雄的同时,也显示了英雄性格所包含的较大的思想深度。

由于主客观原因,十七年“红色经典”在人性开掘的深度方面有明显局限,《红岩》中的描写就过于理想化。所有的正面人物都刚正不阿,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缺陷,现在看来实在算是个标准化的工艺品而不是小说。

七名家点评。

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

一部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

六十年代评论界。

《红岩》约10年的成书过程,是当代文学“组织生产”获得成功的一次实践……创作动机是充分政治化的。作者从权威论著、从更掌握意识形态含义的其他人那里,获取对原始材料的提炼、加工的依据,放弃“个人”的不适宜的体验,而代之以新的理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红岩》的作者是一群为着同一意识形态目的而协作的书写者们的组合。

近代评论界(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芙蓉镇》

描写南方农村社会风情的长篇小说。

作者:古华。

文体:小说。

成书年代:1981年。

一作者简介。

古华,原名罗鸿玉。1942年出生于湖南嘉禾县一个小山村,湖南山镇优美古朴的风景和淳朴真挚的乡情给他美的熏陶,那个黑白混淆的年代又使他获得人生的效益。从小爱好文学的古华在工余不断吸取民族精华,并尝试创作,60年代初发表了第一篇作品。

1975年,由于有一些成绩,调入析州歌舞团从事文学创作。1980年加入中国作协,并到北京参加由作协为培养中青年作家而常办的文学讲习所学习。1981年《爬满青藤的小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客居加拿大。《芙蓉镇》1981年初发表后,引起轰动,该书获首届矛盾文学奖。

二作品档案。

嘉禾县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古华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首首诉说着忧伤和快乐、渴望和憧憬的民歌.在古华的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他从农业专科学校肄业后,在五岭山区做了14年农业工人和农村技术员。其间,他和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被卷入了政治旋涡。但是,生活也给予了他丰厚的馈赠。那僻远、古老的山区小镇,莽莽苍苍林区的优美自然风光,以及淳朴的民风民情,熏染了古华的艺术。在漫长的乡下岁月中,他广泛阅读.打下了深厚的创作基础,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古华便开始学习写作并发表作品。但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才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说:“是全会精神提高了我认识生活的能力和剖析社会、人生的胆识。”其中,发表于1981年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是古华的代表作,获1982年首届茅盾文学奖。

《芙蓉镇》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正如古华所说:“1980年78月间,正值酷暑,我躲进五岭山脉腹地的一个凉爽幽静的林场里,开始写作《芙蓉镇》草稿。每日含泪而作,嬉笑怒骂,激动不已。短短十五、六万字,囊括、浓缩进了二、三十年来我对社会和人生的体察认识,爱憎情怀,泪水欢欣。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我是花了二十几年的心血才写出了《芙蓉镇》,也不为过分。”

小说中的芙蓉镇原型是坐落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的塘村镇。塘村镇以前叫芙蓉镇,范围包括今天的嘉禾县车头镇。塘村镇离县城有三十里路,中间隔有一条河,也就是舂陵江,本地人叫麻地河或钟水。小说中的芙蓉镇离县城也有三十里路,中间也隔有一条河,显然,古华对小说中芙蓉镇中的地理环境的描写,就是对塘村镇的描写。

芙蓉镇。

三内容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