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1775200000015

第15章 流浪者之歌

(又名《吉卜赛之歌》)

(西)萨拉萨蒂

创作背景

吉卜赛人也叫茨冈人,是一个以过游荡生活为特点的民族,英国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法国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门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而吉卜赛人则自称为多姆人。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纪前后开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吉卜赛人擅长歌舞。吉卜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从不定居,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热情奔放、酷爱自由,成为许多文学艺术描写的对象。像比才的歌剧《卡门》、拉威尔的小提琴曲《茨冈狂想曲》、普希金的叙事长诗《茨冈》、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吉卜赛女郎之歌》等。而吉卜赛人擅长歌舞和乐器演奏,对欧洲各国的民间音乐都有很大的影响。

萨拉萨蒂采用匈牙利的吉卜赛音乐风格特点创作了这首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说:“在《流浪者之歌》里,萨拉萨蒂保持了吉卜赛的独特风格,他曾听过他们的演奏,任何一个匈牙利大地的儿子都不能比他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成为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首名曲。

作者风采

帕布罗·德·萨拉萨蒂(Pablode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继帕格尼尼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185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迪·阿拉尔,仅九个月就把音乐学院的小提琴课程全部学完并获得了一等奖。1857年,获得视听课一等奖;1859年,又获得和声一等奖,这在巴黎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十七岁开始旅行演奏生涯,足迹遍布五大洲,声震世界乐坛,所到之处都受到盛况空前的欢迎。长达四十多年辉煌的演出活动使他成为国际知名的演奏家。他的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与他同一时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鲁赫、圣-桑、维尼亚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创作小提琴作品献给他。

萨拉萨蒂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艺术表现上有惊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顶级,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独奏曲和协奏曲,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萨拉萨蒂的作品一向是音乐会热门曲目,几乎所有的小提琴家都乐于演奏这类炫技的作品,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作品欣赏

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板,c小调,4/4拍子。这是全曲的一个引子。先由乐队奏出有力的序奏主题。

独奏小提琴有力地重复这一主题的时候,明显地带有苍凉的悲剧色彩。然后,小提琴奏出下面这一段旋律,加剧了这种色彩的悲剧性。

简短的引子以后,是慢板的第二部分。这个部分有非常浓郁的匈牙利吉卜赛音乐的特色,它采用的是非常特别的“吉卜赛调式”。这是一个小调式,但是下属音2和导音5都升高半音,构成一个很有特突然,旋律气氛突变,转为快板的舞曲风的主题:色的音阶。

这个调式的音阶中,有两个增二度的音程1-#2和4-#5,由此构成的旋律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韵味。

这一主题如泣如诉,但又不时有快速的华彩乐段插入,使其色彩极为丰富。第二部分后半部的主题加上泛音的演奏和左手的快速拨弦,乐曲产生一种绮丽之感。第三部分也是慢板,抒情性的主题据说是根据匈牙利作曲家艾勒梅尔·升蒂尔迈的一首歌曲改编的,显得朴实无华。

突然,旋律气氛突变,转为快板的舞曲风的主题。

这一段音乐是对吉卜赛人热情似火的性格的表现,和前面带有哀怨情绪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另一主题则更加热情奔放。

最后,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展示的旋律中,乐曲在两个有力的和弦拨奏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