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1775500000026

第26章 精打细算学消费(1)

从拒绝乱花钱开始。

小张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每个月的零花钱经常超过100元,这对都是工薪阶层的小张夫妇而言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了让孩子懂得节俭,小张夫妇费了不少口舌,但每次孩子一伸手,却仍然不忍拒绝。

和许多家长一样,小张夫妇真正烦恼的并不是孩子花钱,而是孩子乱花钱。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现在是大多数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盲点。

教育专家分析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学会花钱,在当今社会就是一大优点,因为他从小便学会了一个现代人的必备素质:理财。而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方面,国内许多家庭还明显地认识不足。就读于北京某高校大二的小海说:“我是上了大学才真正自己买东西,但买的东西回家后家人总不满意,说买贵了、不合适了、不实用了等等,我也经常是买了东西就后悔。”在大学校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专家分析,大学生理财能力的薄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大学才真正开始接触理财。平常在家要么是大手大脚惯了,要么从不和钱打交道。因为理财教育欠缺,很多人直到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缺乏独立的理财能力。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节俭是美德。这其实就是一种理财教育,因为节俭就是一种理财观。但同时,许多家长又刻意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到“钱”字,生怕过早让孩子接触钱而形成对金钱的错误认识。而在美国,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从3岁就已经开始;在英国,政府决定在小学就开始设置理财教育课,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开设不同的理财教育内容,让孩子从小就正确地对待金钱和使用金钱,并学会初步的理财知识和技能。

怎样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呢?以下几个小建议供家长参考:把对孩子零花钱没了就要的习惯改成定额一次性支付,让他逐渐知道量入为出,合理安排支出;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让他们知道钱财来之不易,教育他们正确认识金钱;给孩子一些理财的机会购买商品,让他们认识到钱的价值和懂得货比三家;不时对他们令人欣喜的表现给一点小奖励。让孩子学会花钱,短期看能让他们懂得节制,长远看是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和习惯,而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理财教育笔记:

1、不妨大大方方地教育孩子:学会花钱。

2、一味要求节省的理财教育也不完全可取。

3、让孩子逐渐知道量入为出,合理安排支出。

选对不选贵。

“价格越贵衣服越漂亮”这是10岁的娜娜买过年新衣服的标准,妈妈怎么劝她都不听,认为是妈妈舍不得在说瞎话骗她,妈妈一气之下说:“走,不买了,就穿旧衣服过年吧。”娜娜的眼泪刷刷就流了下来,一次愉快的购物就这么不欢而散。

娜娜妈妈告诉记者:“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不光是买衣服,平时买学习用品也是这样,看着价格买。同学要是买了什么新东西,她也要。”娜娜妈感到无可奈何。

马上就要过年了,正是父母、亲戚为小孩买新衣服的时候,也是孩子们口袋马上要“鼓”起来的时候。据了解,不少家长也和娜娜妈一样担心孩子乱消费。

有一位下了岗又离了婚的母亲,靠上门做钟点工供养上初中的儿子。家境的困难,她从来对儿子闭口不谈。儿子要求买在同学中流行的“李宁”T恤衫,要求买价格不菲的参考书和英语磁带,要求和同学一起参加“海南四日游”,她都咬牙答应下来,宁可自己晚上不休息全天超负荷工作。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这位母亲做出了很大牺牲。但是,这样就有利于儿子的成长吗?

有一对双职工父母,正在用按揭的方式买房,单位效益又不好,他们把正面临的困难告诉在读六年级的儿子,和儿子一起商量如何合理开支家庭各项费用。之后,儿子不再像以往那样要求父母买自己喜欢吃的排骨了,而且一年到头主动穿表哥穿过的旧衣服。他还向父母提出,不读重点中学了,就近入学吧,自己勤奋读书,一样可以考上大学,五年后交完房款,父母再供他上大学。有这样懂事的孩子,父母更加增强了克服家庭暂时困难的信心。

据了解,美国儿童理财教育的目标要求:8岁知道可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能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严正教授认为: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从小事抓起的过程。家长的心里要有两个理念:教孩子合理用钱;传递艰苦奋斗的观念给孩子。平时孩子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正确的理财观念,哪怕是很小的举动或想法都要鼓励;而当孩子做得不对时,家长也要及时表态。注意一点一滴的小事,相信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会随着成长慢慢养成的。

因此,要指导孩子进行消费。应告诉孩子些购物常识,比如货比三家、如何还价、怎样看标价及商品的有效期等,教育孩子如何把钱花得更合理。对于较大的孩子,还可进一步放权,一些学习用品、服装等可由其自己选购。要教育孩子本着节俭的原则购买。对孩子某些过高的欲望要进行教育,讲清道理,也可谈谈自家的收支账,让孩子心中有数,告诉孩子存钱及节约的必要性,使他们不随机性花钱,在日常消费中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千万不能等孩子已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后,或已成为“准败家子”后再去进行教育。

理财教育笔记:

1、平时孩子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正确的理财观念,哪怕是很小的举动或想法都要鼓励。

2、告诉孩子些购物常识,比如货比三家、如何还价、怎样看标价及商品的有效期等,教育孩子如何把钱花得更合理。

放弃高档化消费。

新的学年又在金秋的时节启程了,孩子们纷纷走上街头购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用品。于是,商场里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学生用品消费区特别抢眼。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商品柜台前,孩子们盲目消费的一幕幕也正在上演。

镜头一:在一家百事用具专卖店里,身穿一身李宁运动衫、运动短裤、脚踏康威运动鞋的高一学生徐明(化名)在为一个标价178元的百事书包跟妈妈进行着激烈的谈判:“您给买不给买?咱们可说好了,您要是不给买,我就不去上学!才一百七十八您都不肯出,我们同学三百多、六百多的书包都有,我这算什么呀?”“你爸爸不是刚给你买了一个吗?大小跟这个也差不多,质地也很相像,多少钱的不都是一年换一个,买这么贵的多浪费呀?”妈妈说。徐明斜了一眼妈妈:“就我爸买的那个多土啊!我要是背着它走进教室还不让同学笑话死?您能背您背,反正我是不要……”徐妈妈拿着书包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看不出好来,可终究还是耐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掏出自己的辛苦钱,买下了这个书包。徐明还回了一句:“早掏钱不就完了?非磨叽这么长时间。”

这对母子走后,售货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情况经常见到,这些家长带孩子买东西多数都是孩子想要,父母嫌贵,最后家长胳膊扭不过大腿,买了东西还落一“抠门”的称号。

镜头二:在一家中档餐馆里,7、8个学生正在为即将赴外地上大学的胡锦庆祝,杯斛交错之间,大家开始赠送礼物。于是,英雄钢笔、文曲星、高档化妆品都搬上了桌面,送的礼物价钱高的,自然是底气十足,价钱低的俨然有些羞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消费高档化倾向突出体现在吃、穿、用等方面:

吃的方面:少年儿童零食的高档化最为突出。高级糖果、罐装饮料、佐餐食品等近年来以最快的速度迅猛发展,而且进口的、合资的高档食品最为畅销,吊高了孩子们的胃口。只要是广告上说的,商店里有的,无论多贵,总有一些家长慷慨解囊。有的孩子就连吃冰淇淋都追求高档名牌。此外,下饭馆、吃西餐对孩子来说已经习以为常。每当节假日或考试之后,在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总是顾客盈门,父母能花上几十元、上百元陪孩子吃上一顿。在华联超市给孩子买果冻的妈妈告诉记者:“我这孩子,每斤10元以下的不吃,专捡贵的要。”

城乡儿童最贵的一件衣服花多少钱买的?一项调查显示,60元以下的城市占32、2%,农村72、4%;71—110元:城市28、2%;农村19、1%,111元—200元;城市27、3%,农村7、0%;一名学生最贵的衣服高达3000元。

在孩子们需要的文具、玩具上,高档化趋势也非常明显。激光玩具、声控玩具、多功能化、电子化的学习用品,都是畅销货。据了解,一个普通书包的价格大概在50—70元左右,而一个耐克书包600元以上的不足为奇,如今校园里背名牌书包的孩子大有人在。

中国少儿研究杂志社的社长刘秀英说,孩子们的畸形消费观念与孩子们缺少一种亲身的体验有很大关系。她说,我国许多少年儿童的父母,在童年时代都经历过灾难和动乱的,体验了物质生活的贫穷和辛苦工作养家糊口的艰辛。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希望自己受到的苦难不要落到孩子们身上。于是,在家里承担所有的家务,即使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忍心让孩子亲自动手。家长总是用嘴教育他们,父母挣钱多么的不容易、父母干活多么多么的辛苦,却不让孩子亲自实践一下。结果往往是孩子们明白的道理比大人要清楚,甚至还没等大人指出他的缺点他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可实际做起事情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就像是老师交给了孩子一米等于100厘米,却不给他看一米到底有多长,孩子们只知道概念,但他看到一米长的绳子时候却不知道这到底有多长;孩子们知道“烫”的概念却不知道“烫”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一样。中国孩子听的大道理太多,实践和体验太少,因此,他们根本不会清楚100元、200元的真正含义。做为家长、学校、老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

理财教育笔记:

1、告诉孩子高档商品与普通商品的价格区别,引导孩子理性消费。

2、让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体验父母挣钱多么的不容易、父母干活多么多么的辛苦。

对物质宝宝说“不”

是不是最怕和孩子一起逛玩具店?面对他的“贪得无厌”,束手无策……

和孩子逛玩具店,他总是纠缠着你买个没完,也许你会想:要是孩子知道大人赚钱不容易,那该多好!更让你头疼的是,你给孩子买得越多,就越会勾起他的购买欲望。“物质小孩”的欲望似乎是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很快就会改掉“贪婪”的习惯:

(一)来一点小仪式。

往年,每次涛涛过生日,都会收到很多礼物。小家伙喜欢一下子打开所有的包装盒,然后一口气玩个痛快,但过不了几天,他就对这些玩具不感兴趣了。

今年,妈妈给涛涛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拆礼物仪式:她让涛涛把打开的礼物传给其他人看,然后其他人再一个一个传下去,直到礼物再传回到涛涛的手里。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爸爸、妈妈,每个人对同一件礼物的评价都不相同。涛涛看着大人们把玩着那辆遥控车闪闪发光的车身和帅气的车轮,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当遥控车传回到涛涛手里时,他再也舍不得放下了,而且十分爱惜,浩浩的这个变化真让妈妈高兴。

礼物有价,感情无价。要让有价的礼物传达出无价的关爱,方法就是让礼物“增值”。给孩子讲大道理,他当然听不进去,你不妨像涛涛妈妈那样,试试“仪式感”的魅力。家人对礼物的每一句称赞,都会增加礼物在孩子心中的分量。他会更珍惜他所拥有的礼物。

(二)做一回小主人。

8岁的冉冉下个星期就要过生日了,她想在比萨店庆祝自己的生日,因为那样感觉很风光。

冉冉妈妈知道,去一次比萨店要花很多钱,她就和冉冉讨论生日聚会的细节:“妈妈知道在比萨店庆祝生日一定很有意思,但和你最喜爱的人一起度过生日,本身就很有意义。”

接着,冉冉妈妈告诉她,她的生日聚会不必像其他小朋友的一样,反而,独特的生日聚会更能给小伙伴留下深刻的印象,妈妈建议冉冉,自己做一回主人,在家里好好款待她的小客人。

孩子们总是想让自己的生日聚会像小伙伴的一样风光,但你却应该让一切都简单化。不过拒绝孩子的虚荣心需要一些小技巧:

你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意见,例如孩子如果喜欢小动物,在动物园度过他的生日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喜欢运动,和小伙伴一起来一场体育比赛是不是更有意思?

对稍大一点的孩子,你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开支限度,让他自己做预算:从邀请的人数到生日聚会的过程,从选择菜单到付帐,全由他做主,这可是教孩子理财很好的一课哦!

(三)列一张“愿望清单”

“妈妈,我要……”琳琳的要求通常非常直接,不过,琳琳妈妈总是能从容应对:“先把你要的东西画在你的‘愿望清单’上。”琳琳还不会写字,她想要什么,琳琳妈妈总是先让她“写”下来—画出来。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孩子的愿望就不那么急切了。到了周末,琳琳妈妈就和琳琳拿着“愿望清单”去购物。

有了“愿望清单”,购物时,目标就很明确,琳琳的购物要求也不会“层出不穷”。琳琳妈妈还教琳琳看货价上的标价,告诉琳琳怎么省钱,省下来的钱又可以买别的东西。过了几个月,琳琳的“愿望清单”减少了,她已经懂得了通过积蓄来购买大件物品的道理。

列一张“愿望清单”虽然是抑制孩子一时贪欲的权宜之计,却很奏效。同时,你应该教会他合理的消费概念。

你可以经常带孩子和你一起去采购,告诉孩子怎样可以省钱,怎样通过储蓄来买较贵的东西。每当家里添置了一样大件物品,你都可以告诉孩子攒钱的经过。

孩子是通过观察成人的言行产生物质化的欲望的,他们认为既然大人们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为什么不行?所以,要注意,你的消费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乱花钱的时候,你可以向他解释:钱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赚来的,来之不易。

你不妨送孩子一个可爱的储蓄罐,让他自己积攒零用钱来买玩具,这既可以培养孩子一点一滴存钱买东西的观念,而且,大多数孩子都会更加爱惜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的玩具。

(四)订一个“君子协定”

9岁的文文知道在妈妈那里得不到的礼物可以从爷爷奶奶那里要来。于是,亮亮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订了一个“君子协定”:文文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玩,但如果他要求礼物或零用钱,爷爷奶奶坚决不能妥协。

因为爷爷奶奶的支持,亮亮改掉了索要礼物的坏习惯。

大多数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很宠爱孩子,但是如果宠爱变成了溺爱,你就应该和他们好好谈谈了。你应该让他们了解你们的教育方式和目的,让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他们的时间和爱,而不是金钱,物质化的礼物不会比美好的记忆持续更长的时间。

(五)做一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