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1775500000032

第32章 期许孩子一个富足的未来—财富之外的教育(2)

在理财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究竟应当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主导者被主导者呢?还是平等的对话者?大多数的父母无法做到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他们总是对孩子说:“你应该这样”。他们忽视了一些孩子也渴望得到尊重,得到理解,他们不是机器,父母应尽量避免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而代之以相互尊重的平等对话。如在家庭理财事务中,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讨论。尽管孩子的意见也许有些幼稚,但父母仍应加以考虑。确实不可同孩子一起进行探讨时,向其解释不可行的原因。亲身参与决策的感觉会令孩子得到自尊感,同时父母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充当了民主的角色而更加得到孩子的敬佩。

此外,孩子也应该有他们的隐私权。父母不能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一件“物品”而随意加以侵犯。应留孩子一个属于他们的空间。表现在理财上,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额的可自由支配的零用钱,这些钱的去向父母不必令孩子向自己报告。制定预算之后,父母的角·色就逐渐隐退了。除了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主动请求帮助之外,父母一般不宜再与孩子商议花钱方面的事项。如果收入远远大于支出,该怎样使用才能更好地让它们发挥作用?相反的情况下,如果支出大于收入,该怎样节省开支能维持收支平衡?这些问题主要地应该由孩子来做出决定。让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出决定是极有意义的事。正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肯尼思·凯伊所说:“真正需要教给孩子的不是如何对待生命,自己的才能或金钱,而是如何做出抉择,这样他在离开自己父母的保护伞之后,才能够自己做出成千上万个大大小小的决定。”

社会学家认为,巨富们知道儿女们有的是挣钱的机会。历史上再也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充斥着机遇,断了奶的孩子不会饿死,只要肯干,他们很可能比父辈干得更好。“把巨额金钱留给孩子们的父母最终将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枯萎。”一个世纪前,钢铁大王安德鲁·卡纳基就这样断言。那时,卡纳基是美国数一数二的富翁,名气不亚于当今《福布斯》一年一度评出的全球首富。卡纳基把相当于现在35亿的财产给了图书馆和其他事业,直到今日,卡纳基大学仍是美国东部的著名学院。卡纳基62岁时出生的女儿玛格丽特只得到10%的遗产。卡纳基的想法对于后世实在有深刻的警示作用。1992年,3位经济学家对拥有15万以上遗产的继承人纳税纪录的调查显示,几乎20%的调查对象停止了工作。“很多有钱人不知不觉地就把孩子们搞垮了。”

亿万富翁、投资银行家阿仑说:“如果你是个有钱人的孩子,第一次拿到的薪资就显得意义不大,生活中,你的确失去了一些东西。”

亿万富翁们在心里寻找着一个尺度,一个不能伤害或放纵坏孩子们的尺度。布伦格创建了一家金融资讯公司,现在大概值40亿美元。布伦伯格将把绝大部分遗产留给慈善机构,剩下的很小部分留给两个十几岁的女孩儿。钱数并不固定,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只要公司升值,留给孩子的本来已很小的比例就还要减少。孩子们怎么想呢?这是不是个不通情达理到家的安排呢?布伦伯格心里有数,孩子们除了想去听音乐会,一时还分不出心来想这个问题。在旁观者眼里,这类安排多少使人心生反感,但仅此而已。很多继承人也强调,实际上他们并非身无分文,露宿街头。无论如何钱是父母的,而非他们的。在古老的社会里,人们会崇尚出身门第,崇尚继承权而非自我创业,而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彻底变化。人们的普遍看法是,拿着家族的钱挣到的体面一点儿也不体面。亨氏公司懂事长有6个孩子,他的态度是:他们要想正儿八经地挣钱,就决不应在他的10个亿上打主意。

理财教育笔记:

1、成功的孩子多数都得到父母的推动—那正是他们所需要激励。

2、如果在孩子做出决定时父母总是施加影响,哪怕很小很小的影响,孩子的独立性也会因此而受到干扰。也许孩子会选择错误,但是他们会在切身经历的教训中得到锤炼,从而走向成熟。

3、父母的意见也许是对的,但孩子也许就永远也学不会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我从来不让学校干涉我对自己的教育。”

善得人心。

一个完美的成功者,不仅仅是自己能够积极地去创造财富,而且,他也会有一颗博大的心,在自己创业过程中会不断地给人予帮助,尤其是给予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拥有超出自己实际需求的金钱该怎么办?美国大富豪范尼认为:“自己成为富豪,仅靠运气。财富太多,对个人和家庭都没有意义。人只能是人,钱也只能是钱,拥有再多的钱也成不了神仙。”他找来律师商量,决定以匿名方式助学解困。最初捐一二十万,后来成百万地捐,最多的一次竟捐了3000万。在给母校总计5000多万的捐款中,他指定资助家境贫寒而成绩优良的学生。因为资助额度越来越高,范尼感觉这种匿名方式迟早会被发现,便又与律师精心策划,把35亿美元资产不可逆转地一次性捐出,在百慕大成立了一个名为“阿特兰迪”的基金会。按百慕大法律规定,任何人甚至包括政府都无权追查基金会持有人,范尼从此高枕无忧。

范尼前后共捐出41亿,这恐怕是他所有的钱。他目前住的房子是租的,手腕上戴的是一块价值仅15美元的表,甚至没有自己的汽车。当然,他还是给自己留下退路;500万美元给自己,5个子女各设一份信托基金。他说,这一切已足够自己度过一生,对儿女们也不乏父爱与关切。

要期望孩子在商界出人头地,教他学会如何去帮助别人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只有学会帮助别人的人,才有可能在自己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家庭中,在孩子初步懂得帮助别人的道理之后,做为训练原计划的前奏,可以让孩子帮忙父母做一些事情,如日常的家务等等。在孩子逐渐适应之后,便可以把一些属于父母个人的私事也交一部分给孩子来办。当然,“帮助别人”的训练中,父母只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那种助人意识,才把之做为第一个考虑对象。当孩子帮父母完成了一部分工作之后,父母应向他们表达自己的赞许与感激之情,这是对孩子劳动的一种肯定。千万不要装作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做好第一步之后,就应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所生活的周围环境了。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公益活动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参加志愿者行动可以使孩子们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如为社区的老人服务等等)孩子们将会了解到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从而会加深他们对捐赠的认识。这时候注意应让孩子独立地去参与其中,家长不要介入。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绝大部分是独生子,一些父母往往心疼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忍受那些体力性的活动,于是有的亲自出马,替孩子代劳,这是不可取的。孩子只有在切身的体验中才能得到启发,而不是在做旁观者的时候有所收获。父母应教会孩子学会给予。要让他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学念书,都有温暖的家,都能穿漂亮的衣服。让孩子去接近、去关心、去帮助困难中的孩子,培养他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品质。

理财教育笔记:

“不能让他们感到是在受人施舍。”这句话真是太令人感动了。当然这些可能比较深奥,父母可以在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再和他们说这些道理。

有容乃大。

专家的建议,孩子理财教育中要注意使孩子学会忍耐,即在目标未能很快实现的时候能够保持平静,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做准备;同时,工作中也要注意克制自己,不因一时之冲动而影响自己的事业。

台湾理财专家黄培源认为,理财并不适合想快速致富的人,因为理财是个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的事。利用理财创造财富的力量虽然比我们想像的要来得大,但是所需的时间却比想像的来得久。只有耐得住性子,将资产投资在正确的投资标的上,不需要操作也不需要操心,复利自然会引领财富成长,假以时日成为亿万富翁是十拿九稳之事。对投资理财而言,欲速则不达。

“快”一定不好!反之,投资理财只要方法正确,钱投资于股市、房产,耐心等待数十年,致富的成功概率非常高,想不富有都很难,而且其过程轻松愉快!因此,如果大人们总是轻易地帮助孩子实现他们的愿望,有可能会使他们加深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们就不会懂得如何去为自己的长远目标而分阶段地做出努力。虽然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积聚财富的过程越来越短,但是纵观那些世界巨富的发迹史,无一不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没有哪一个是一夜之间造就的。

在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懂得在工作中克制自己,也会对事业造成严重后果。

理财教育笔记:

对投资理财而言,欲速则不达。

时间就是金钱。

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时间观念了,只是他们的时间观念不是和成人一样的“几点钟”这么详细确切。不过,他们对时间的判断标准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