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大全集(超值金版)
1779500000001

第1章 选择志向,开拓一片新天地(1)

项羽在年少之时看到威风的秦始皇,说:“我一定要取代他。”刘邦看到秦始皇的威严,说:“大丈夫就应该这样。”曹操一生心存大志,他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备虽然贫穷,可是,年幼的刘备就有继承皇位的志向。诸葛亮更是少年胸怀大志,他告诫晚辈说:“志当存高远,慕先贤。

为人“万世师表”的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他在不同年龄阶段领悟人生所达到的不同境界,有“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矩”等等。”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就事业,就要像诸葛亮所说得那样,“立大志,仰慕心目中的英雄”。只有具备了远大的志向,也就是想当“将军”还是想当“土兵”。

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大才,才能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且不断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迪士累利先生说:“不向上看的人往往向下看,精神不能在空中翱翔就注定要匍匐在地。”

宇宙浩瀚无比,人生却是非常短暂的。人对于深广的宇宙,可以说只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地球如此拥挤,社会如此庞杂。很多人在人潮汹涌的世界上白白浪费了一生,却从来不知应该何去何从。

但是,要想做一个真正的人,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就一定要树立自己的理想。古人云“志当存高远”,此话不假。我们知道,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也决不会超过他的理想。理想就像夜空中闪亮的明星一样,也许我们永远触摸不到它,可是我们却能借着它的光辉在漆黑的大海上航行,然而久经磨练、矢志不渝,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理想这颗明星的辉映下,造就了惊天动地的事业。由于有了鸿鹄之志,由于有了对真理的无限热爱,陆兰秀才不惜牺牲生命,痛斥林彪罪行,成为反对“文革”的第一人;由于有了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巴金老人才叱咤文坛将近一个世纪,坚持讲真话、与读者交心;由于有了挑战生命极限的勇气,阿姆斯特朗才凭借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癌症的病魔,从一个被医生宣判死刑的重病患者,重新成为世界一流的自行车手,在连续五次比赛中,夺得环法自行车赛的总冠军。

因此,我感叹越王勾践“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壮志,我也佩服他“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情。这正如我喜爱拿破仑的名言一样。的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算是好士兵。在历史上,个人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挖掘,有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立大志之人。就是因为他们有极其远大的志向,他们的事业才能比一般人要成功。

人这一生中,站在时代的前列。他们深深懂得:人的一生要在漫长岁月中度过,就要志存高远,犹如黑夜行船,一个最远最亮的航标灯就是最好的指引者。

在大千世界,总是在得意与失意之间徘徊,就像大江大河中航行的一叶小舟,总会有顺风顺水的时候,当然也难免遭遇顶风逆水。在春风得意时,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心想事成,荣誉与金钱呼之即来;而在失意之时,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与自己作对,真有“喝凉水都塞牙”“放屁砸脚后跟子”的感觉。

假如,我们的心境能够再远大一些,可能就会想到,宇宙的辽阔,时间的飞逝,在这苍茫的宇宙和时间的长河之中,个人要不虚度一生,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到底需要有什么样的作为呢?个人的力量与无限的时空相比,实在是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因为怀才不遇而耿耿于怀,实在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显得是那么的幼稚。

一个人不论得意也罢,失意也罢,这总是难免的事情,乐毅遇上了燕昭王又怎么样?燕昭王一死,还不是被迫出奔赵国。只有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量,就不会太在意一时的得失。更何况,无论你有多大能耐,都不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人似乎应该随遇而安,人生短促,何不潇洒走一回?如果能把那些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一些、淡一些,活得就会潇洒许多。

孔子说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打算一辈子就这样一下子过去,你就会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胸怀大志,这种做人不难,因为不思进取,不求闻达,只知吃喝玩乐,既没有大悲痛,也不会有大欢喜,来的时候无声息,走的时候也无痕迹,有什么难的呢?

但是,如果一个人立志做个君子,那就相当难了。难就难在他对整个天下的忧心,人类的疾苦,国家的重任,家庭的义务,需要他一个人全部肩负起来,浩浩尘寰中,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死而后已。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正是因为有千难万苦,才能显示出奋进者理想的崇高、志向的远大和意志的坚定,就是孔子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胡林翼是清末儒者、湖北巡抚,他在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中,写道:“人生决不当随俗浮沉,历尽艰难达到光辉顶点的人也数不胜数。究其原因,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可断言者也。从古到今,凡是成就大业的,都是志向宏伟的人。惟然,吾人当求所以自立,勉为众人所不敢为、不能为之事,上以报国,下以振家,庶不负此昂藏七尺之躯。”生,要有益于当时,死,要闻达于后世,这是天下所有儒者的最大心愿。庸碌无为,掩没无闻,那就等于否定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他所忧虑的,是一个人到死的时候依然默默无闻。做一回人,应当成就一番事!这就是君子对于人的生命的深切祈望。

然而,有远大目标的人就拥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这种神奇的力量支配下,生命是属于每个人的,他有权使自己的生命大放光彩,也有权使自己的人生暗淡无光,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干涉的,也是干涉不了的。但是由于他正是他个人生命的看护者,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有权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有责任来使自己的生命之树绽放出绚烂花朵,他的智慧和品格只是一种基本保障,那就是使他在生命的旅途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在艰苦而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生命是个偶然事件,但是完成生命却是一种必然要求。任意挥洒的过程,就体现着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承揽。它的“庆敬日强”或者“自强不息”,都是对完成自我的一种持久鞭策。事实上,尽管不是每个人最终都可比尧舜,那过错不在别人,超然于物外,而在于他本身,他放松了要求,没有把持住自己,他成了自我生命最直接的否定者。可能他根本就没有成为尧舜的志向,当然也没有经历成为尧舜的艰苦努力,最后他成了个随遇而安、无所作为的“庸鄙者”。

因此,立志在儒家那里是一种自我警醒,是他成就自我最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可以试想一下,若没有15岁时立志学习道德学问的远大志向,哪里会有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儒家经典呢?

正因为有了这些名垂千古的榜样,才促使我们今天的父母在孩子幼小时就注重培养他们“立长志”“立远志”的性情。也许,现在的他还一无所有,一贫如洗,一事不成,但是这些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他需要立定志向,成为一个君子的梦想要始终萦绕于怀。就像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的人不计其数,匹夫不可夺志也。”成仁成德成圣,“高山仰止,景行可止”,只要那理想和信念在我的心里,任何力量都不会使我发生改变。贫穷、痛苦、疾病和挫折,谁能阻止我呢?谁能阻止我对高贵的向往?没有人能阻止一个人的理想和信念。君子的高贵,在于他的理想的高洁和志向的高尚。孔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所以说,一个人只要不动摇他自己的意志,那么他就是高贵的,就是有尊严的,就是有价值的。

生活不能没有目的,人生更不能没有方向。要使一个人从大地上坚强地站立起来,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心也,从芸芸众生中凸现出来,就是要让其立志。“立志”,就是给人生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人的智慧、情感和意志沿着既定的方向就能驶向预定的目标。《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止,就是指人生的至善境界和生活的目的,就是使人高大的东西,就是支撑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东西。而且,人因为有了这个生活的重要支撑点,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力量,从而焕发出蓬蓬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他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开掘,产生极大的动力和坚强的意志,他的情感得以进一步丰富,他的意志得以进一步坚定。

大智可以产生大志,志坚而无往不胜。苏轼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才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有极大的抱负,有极远的志向,就会产生令人惊异的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人生,然而由于生活的目的不同,生活的质量与境界也不相同。为了提高人生活的质量,扩大人生的境界,儒家常常关注两种人生:向往高贵和高贵者,鄙视庸碌和庸碌者。前者是君子和君子的境界,后者则是小人和小人的生活。而大多数人处在君子和小人之间,是指引人们事业成功的灯塔。有一句名言:志当存高远。其实,他们都是普通人;儒家的千言万语就是说给普通人听的,他们有的将成为君子,而有的则可能沦为小人,而这些富于变化的人,才是儒家真正关心的人。塑造、启迪和教化普通人,就成为儒家全部人生关怀的核心。

最终呢?“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归属于谁,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所谓俗人就是普通人,虽然儒家看重俗人,但是却不赞同俗人的生活理想与生存之道,儒家在很多情况下,是贬损俗人的价值观念的。顾名思义,俗人就是世俗的人、俗气之人,也就是通常称的下人,儒家理想就是要使人从俗人或下人的境遇中摆脱出来,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有抱负有志气的君子,方能品味极致人生。此话道出了立志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虚度一生,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正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荀子讲“志意修”,宋文帝提倡“慨然立志”,诸葛亮讲“志当存高远”,都是说要做个不平凡的人;而做普通人或俗人是不用立志的,顺其自然便可。

因此,所谓立志就是努力超越,超越平凡人,或者超越自己身上的平凡性。因此,从立志才开始了儒家的人生,它不但把自己与过去区别开来,也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立志把自己从庸鄙中区别开来,成为高贵者。人的一生就像攀登山峰,有的人志在半山坡,而有的人则下定决心非登上山顶不可,其中存在的艰难险阻,对于他们来说,前者就是拦路虎,后者仅如微风拂面而已。立志是高贵者与庸鄙者的分水岭。立志前,是个“自然的人”,立志后,伟大的志向是人生前进的方向,是个“自为的人”。

可是,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性格、气质和兴趣不同,他们的志向自然也不相同;但是,不管有什么不一样,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丹崖翠碧千万丈,与公七上上上上”,只有那些心中有“鸿鹄之志”的人,才能产生大动力、大意志,个人的禀赋与天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如果一个人有崇高理想,他自己的人生坐标就会定得更高一些。那些胸无大志的人,是没有太高人生的追求,他的人生坐标自然也不会太高。乔治·哈伯特这样写道:“职业低的人,如果把目标定得较高,给人生的发展确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志者,他也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不要让精神消沉,一个壮志凌云的人肯定会比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有出息。”

苏格兰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得到一只金袖子。”胸怀大志的青年人,只要拥有远大理想,在较高目标的引导下,他们就会调高自己的人生坐标,并因此付出更多努力。

远大的理想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胸怀远志者在确定人生目标以后,就会在这种神奇的力量支配下,发挥创造的力量和意志。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一生碌碌无为,那么,就要志存高远,心中有远大理想,在确立一个较高的目标后,跟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立志的高与低、远与近,你就会干一番惊人的事业。

如果一个人缺乏远大的理想,就可能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假如一个人没有了远大志向,也就等于选择了平庸。平庸的人,一生可能没有大的失败挫折,但他肯定也没有大的成功与收获。没经过成功喜悦和失败痛苦的人,来的时候无声无息,走的时候也没有痕迹。有了它们,你才会乘风破浪不断前进,而不至于被卷入激流洪潮之中。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每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目标,在时代潮流之下,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一个人假如胸怀宏伟目标,在人民疾苦、国家重任感召下,挺身而出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来,他就可能兢兢业业,勇往直前,直到轰轰烈烈地干出大事业。拥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确立一个较高的目标,就能成就伟大人生。晚清大臣胡林翼曾经说过:“人生决不当随俗浮沉,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

人,来世一遭,活着就要有益于当世;死去,也应该后世留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一样的,但是,生命却给人不同的报复与理想。同样活一辈子,有的人在生命的长河里留下自己的事迹,让生命之树绽放出绚烂花朵。可是,更多的人却没有在生命的时空划出深深的印痕,一辈子浑浑噩噩。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志向的不同,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了。

漫漫人生岁月中,那么,看起来成功似乎是个偶然的事件,其实成功也是一种人生的必然。立志是一个人能否够成功、成就自我的关键。孔子因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所以成了“高山仰止”的圣贤和楷模。孟子以天下大任为己志,也成就一代亚圣。

每个人的志向是不同的,有的人立志高远,有的人满足于眼前。就必须要先立大志。就是因为志向的不同,铸成的人生也不一样。在一个社会转型的社会,时势需要一大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人为之奋斗。只有胸怀大志、志存高远的人,才能推动时代进步。因为只有胸有大志,志存高远,才能产生强大意念和毅力,才会让个人的禀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刺激和发挥。唯有把国家、民族的未来大业当成己任的人,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列,跟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成为社会的英雄。

坚持不懈,把握人生的走向。

巴金曾经说:坚强的人是不知道畏缩的。他的脚步是坚定的,他看定目标,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石头绊倒,任何障碍都不能使他改变心思。

人生于世,就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要立志作大事。确定目标后就要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虽然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但只要勇往直前就一定会成功;要自己给自己加压,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有压力才有动力。年轻人就怕没有目标,贪图享乐,如果这样下去,他的人生走向就会跌入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