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大全集(超值金版)
1779500000021

第21章 选择创新,抢先一步赢得时机(5)

现实生活中,像时尚一样,容易落后的不是你的衣服,而是你的推陈出新的想法和能力对待工作的态度。为什么人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因为人有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这就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创新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形成的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筛选、传承、改造、发展等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

无论如何,打开创造之门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突破你自己。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任何人都要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在这种变化中,你就要学会生活的方法,提高你的心理承受力。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仅有理想、目标是不够的,不知道怎样一步步去做是不行的。关键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切身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才能不断地激发创造力,培养起创新精神。

话莫说死,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个推销员,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出名。他已经卖给过牙医一支牙刷,卖给过面包师一个面包,卖给过瞎子一台电视机。但他的朋友对他说?押“只有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

于是,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那里是一片只有驼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对遇到的第一只驼鹿说,“您一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

“这里的空气这样清新,我要它干什么。”驼鹿说。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

“真遗憾,可我并不需要。”

“您稍候,”推销员说,“您已经需要一个了。”说着他开始在驼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厂。

“你真是发疯了。”他的朋友说。

“不,我只是想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推销员说。

当工厂建成后,许多有毒的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不久,驼鹿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押“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

“这正是我想的。”推销员说着便卖给了驼鹿一个。“真是个好东西啊!”推销员兴奋地说。

驼鹿说?押“别的驼鹿现在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

“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可是你的工厂里生产什么呢?”驼鹿好奇地问。

“防毒面具。”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地回答。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生活中、工作中有很多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努力地开动我们的脑子去想,并且是不是最终将脑海中的想法付诸了实践。是的,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告诉自己一定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告诉自己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只要掌握了关键的技巧,也一定能行。在艰难困苦中,只要你拥有这样一种不找任何借口的心态,那么至少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又迈开了至为关键的一步。

欲善其事,要有知识有思想。

在很久以前,某位学子不远千里四处访师求学,为的是能学到真才实学,可是让他感到苦恼的是,他学到的知识越多,却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浅薄。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高僧,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并请求高僧想一个办法让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高僧听完了他所诉说的苦恼后,静静地想了一会,然后慢慢地问道:“你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识还是求智慧?”那位学子听后大为惊诧,不解地问道:“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那位高僧听了笑道:“这两者当然有所不同了,求知识是求诸于外,当你对外在世界了解得越广,了解得越深,你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难,这样你自然会感到学到的越多就越无知和浅薄。而求智慧则不然,求智慧是求诸于内,当你对自己的内在世界了解得越多和越深时,你的心智就越圆融无缺,你就会感到一种来自于内在的智性,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学子听后还是不明白,继续问道:“大师的话我还是不明白,请您讲得更简单一点好吗?”高僧就打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要上山去打柴,一个早早地就出发了,来到山上后却发现自己忘记磨砍柴刀,只好钝刀劈柴。另一个人则没有急于上山,而是先在家磨快刀后才上山,你说这两个人谁打的柴更多呢?”学子听后恍然大悟,对高僧说:“大师的意思是,我就是那个只顾砍柴忘记磨刀的人吧!”

高僧笑而不答。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认为学习知识和学习智慧是同一回事,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为知识和智慧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智慧,同样一个有很高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有很广博的知识。举个现实的例子来说,现代人即使是一个中学生从知识拥有量上来说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牛顿,但是你能就此说他们的智慧比孔子、牛顿还高吗?显然不能。那么为什么孔子、牛顿的知识拥有量不如现代的中学生,而我们却认为他们具有很高的智慧呢?这是因为评价一个人智慧高低的标准不是看他的知识拥有量,而要看他的思维能力如何,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要看他的脑力的强弱,脑力强的人善于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脑力弱的人也许可能在知识的积累量上远远超过脑力强的人,但是在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方面则远远落后于脑力强的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步入一个高智能的时代,其主要特征是需要人们有更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求大脑有更高的思维效率和思维能力。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想在这个高智能的时代生存,就必须首先提高我们的脑力,即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呢?首先我们需要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要认识到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知识是两回事,前者是求诸于内,是培养智慧;后者是求诸于外,是积累知识。

严格要求,比别人多想一点。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的妇女有戴大帽子的习惯,即使她们进剧院看戏也不脱帽。有时进剧院看戏的妇女多了,整个剧院犹如一大片七彩的巨型蘑菇绽开其中,严重影响后排观众看戏。为此,观众常给剧院经理提意见:要么让女观众脱帽,要么给我们退票。经理只得上台劝说女观众脱帽,每次都无济于事。有一次,当观众再次提出这一要求时,经理只得再次登台劝说,女客们仍照戴不误,顿时场内秩序大乱。这时一个小职员附在经理耳边说了几句话,经理疑惑地看着他,说:“这样说行吗?”小职员笑笑说:“您试试看。”

于是,经理又一次对观众说:“这样吧,为了照顾年老一点的女客,她们可以不脱帽;年轻漂亮一点的女客,希望你们把帽子脱下来。”这句话还真灵,全场女客一下子把帽子都脱了下来。因为谁都不愿意让别人说自己是老太婆。

这一故事中,小职员就运用发散思维,另辟一条让女客脱帽的蹊径;光说“脱帽”不起作用,何不利用人的虚荣心理,用一句“不脱”让她们自己脱下呢?没想到还真起到了作用。

还有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让自己比别人多想一点,让自己的思维与众不同,也许你想出来的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点子!

用对方法,梳子也可卖给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和丙。

负责人交待:“以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10日到。

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10把木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