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
1780100000039

第39章 最难借的东风——运气(6)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反复强调:“我们平常清醒时的意识仅仅是一种特定类型的意识。相关的一切通过朦胧的屏障与之分离,潜在的完全不同的意识类型就存在于这一屏障之后。”我们日常的感觉仿佛是一座平平常常的岛屿,它被广阔的意识的海洋所包围。海浪昼夜不停地冲击着岛屿,当海浪越过了海岸的阻隔,流入岛内,我们这日常感觉的岛屿就会淹没在广大的新世界的意识中,这些意识虽然从来没有被探索过,但却极为真实。而这些领域一旦被触及,我们的意识会格外对此产生认知。

从公元前10世纪开始,巴比伦的占星士们就已经在根据行星的位置来预测战争和自然灾害了,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占星士们就依据这些数据来解释性格并预测顾客的未来。一个人出生的时候行星所处的位置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命运,这种观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在现在,现代天文学和行为科学已经表明这是迷信的无稽之谈,可这种观点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占星术对每个人性格的描述就是,其中涵盖了所有人都渴望的、又模糊的人格特点。一位知名的星相大师曾亲口透漏:“最关键的一点,你的语言一定不能绝对化,且不能够一般化,要尽可能宇宙化。宇宙化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到每个人都感觉像是在说自己。”

在如今事业竞争、爱情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们“担忧”自己会失败。在遭遇挫折,或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投一枚“硬币”,以此抉择是进是退,是转弯还是直行。

每一个人对未知的渴望不难理解,顺境中的人往往相信自己是命运中的主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因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旦经历挫折,信心受挫,便会转向宿命论的航道。

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暗示通常会是其中决定性的力量。算命本身更多地不是用来预测,而是用来进行心理暗示,从而影响一个人的气场,促使他做出行为的改变,或者更积极,或者更消极。与其求“大仙儿”测命运,倒不如学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培养自己乐观自信的性格,你会有惊喜收获。

“算命”就是一种迷信。如果什么事都能被算出来,那生活的意义何在?

也许,我们一时很难从“巴纳姆效应”的怪圈中跳出来,但是我们的确应该清醒地活着。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果断地判断问题,通过理性地疏导,个人判断力提高了,犹豫不决的思想也随之消失,许多人受蒙蔽,都是因为判断力不准确,给自己带来了苦恼。

命运只属于自己,与其“算命”不如找自信,自信地握紧自己的拳头,也就紧紧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控制情绪:扭转乾坤靠什么?

【情绪,是人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反映,身体上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即是情绪。】

情绪是一个很神奇的精灵。当人们情绪高涨,心中快乐满满的时候,工作也会顺心顺意,朋友是那么的可爱,同事是那样和蔼,合作伙伴都是那样讲义气、有德行……

然而,一旦人们情绪低落,心情不悦,沮丧、愤懑、惆怅……充盈着心海,必定会在生活掀起狂澜,世界也随之灰暗,诸事不顺,烦恼丛生。

情绪,就是如此神奇,魔棒一挥,世界的色彩由其操控。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心情愉悦之时,体内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动力和力量。这种力量就在人们的身上。人本身才是自己快乐的源泉。可见,情绪对人们的影响之大。

人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因人而异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情绪的影响。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社会适应能力,情绪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心理学家们常常劝诫那些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的人,应先处理好心情,再投入精力处理事情。如若没有一个良好的情绪作为铺垫,接下来的工作将会坎坷重重。

情绪的真正面目究竟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情绪是指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行动的倾向性。

从心理学上分析,情绪无所谓对错,常常是短暂的;可以积累,也可以经疏导而加速消散,像浮云一般,变幻莫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并不是因为愁了才哭、生气了才吵、怕了才发抖,恰恰相反,人是因为哭了才愁、因为吵了才生气、因为发抖了才害怕,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推论,无论其真实与否,总之是为我们增添了一条认识情绪的通道。

情绪,是人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反映,身体上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变化,人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即是情绪。

关于情绪,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内伤七情”之说法,古人认为当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度时,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就会产生疾病,这也正是情绪消极作用的生理体现。

现代医学则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异常有关,而大量的经验也正清晰地验证了这个事实。压抑、焦虑、暴躁、不安全感和不愉快情绪体验的人,免疫力减弱。在生活中也往往是这样,当一个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时,非常容易引起喉咙发炎、感冒等症状。同样,在一些关键时刻,情绪的掌控力也将成为我们掌控大局的关键。

有这样一个关于财富巨子洛克菲勒的故事。在法庭上,律师拿出一封信问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我寄给你的信了吗?你回信了吗?”

“收到了!”洛克菲勒回答他,“没有回信!”

律师又拿出二十几封信,一一地询问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都以相同的表情,一一给予相同的回答。

律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不断咒骂。

最后,法庭上宣布洛克菲勒胜诉!因为律师因情绪的失控而无法理性地分析,使自己思维陷入混乱,导致失败。

由此可见,掌控情绪,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控制情绪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掌握好心中的度。不顾后果的释放情绪必然会引起糟糕的后果,然而,不超负荷的压抑情绪,也同样不是明智选择。

据统计,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一般人的三倍。“忍气吞声”型的人,往往过度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等情绪,这些恶性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

这启示我们,“忍气吞声”非但不是控制情绪的良方,反而会引起恶果。

才貌双全的林黛玉,因其性格多愁善感,忧郁猜疑,积郁成疾,毁了爱情,丧了性命。三国时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因为妒忌多疑、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许许多多很有才情的人,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绪使然。

情绪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情绪的过度膨胀会让生活失衡,所以,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加以排解,如运动、旅游、倾诉等,给情绪适当的发泄机会。这些方法能适当地减缓负面情绪的扩张,但是若要想平复情绪,还需调整看待问题的眼光。很多从表面看令人生气或悲伤的事件,如果换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常常可发现一些正面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

自古以来,评价人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的涵养和修为。由此即可大致判定他是否有望成才,是否能成为人上人。所以,抛却自身的能力,就要看他能否将情绪操控得当,如何彰显自己的涵养和风度了。

情绪是意志的体现。意志的动机功能通过情绪机制而实现。人们通常所指的观念,就是对一些事物的基本固定的看法,或好或坏,或善良,或狡猾……人们都会在意识中条件反射地依据自己的态度作出判断,而这些“态度”的产生,也正是情绪的作用。尤其在某些紧要时刻,问题的紧要或矛盾的强烈,会更强地制约出暗含在观念中的情绪反应。

有时,掌控不住情绪,不顾后果地宣泄自己,结果会伤人伤己。王安石有诗云:“风吹屋檐瓦,瓦坠破我头;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砸到我们头的那片瓦,是被风吹落的,其实并不是故意的,一个完全没有意识的事物,为什么会惹得你满心愤怒。可见,人的愤怒情绪生于自己的心中,怪不得别人。

试着让激动和盛怒降温,否则,它将尽显你的幼稚和无能。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有抑制不住情绪的状况发生。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很好地控制住情绪,懂得把场面HOLD住。

弗洛伊德认为,很多观念都与从童年开始的情绪经验有关,即使是后来形成或者重建的观念,也会与原有各种观念的情绪基础建立起间接的联系。这些现象弗洛伊德说得很透彻,除了一些泛性主义的内容,其中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以一些实例来描述观念是怎样通过情绪来影响动机的。

社会交往能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又会使人们更积极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灾祸,都是在情绪无法得到正常宣泄的情况下,采取了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所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认为:“从1岁至3岁会进入情绪幻想的阶段。自我必须区分自己和外在的物质世界,并认同自己的生物性的有感生命体,然后以知觉来统合外在的物质世界。换句话说,自我必须打破没有疆界的存在感,不再认同物质的自我和物质的世界,并建立一个更高的存在感,也就是认知到身体是独立于这个世界的存有。”

由此可见,情绪是意识成长的必然产物。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情绪,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并不多。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想着千方百计把情绪压抑下去、克制下去,而不让它发泄出来。但是,即使一个人能做到压抑、克制,也只说明情绪从“显意识层”转移到了“潜意识层”,而它对人们的影响仍然存在,而且一直在找机会真正发泄出去。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活在轻松快乐中。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地释放情绪,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