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善待自己大全集:一生要做的200件事(超值金版)
1780600000029

第29章 相忘江湖,或者相濡以沫(7)

(3)将整只嫩母鸡入锅,加水(以淹没鸡为度),放姜片、绍酒,加盖烧30分钟左右,至鸡半熟、汤汁趋浓,再倒入大沙锅内,放入白果、盐,加盖用文火烧15分钟左右,至鸡肉酥烂、汤浓出锅,倒入一只大的圆汤盘内,鸡肚朝上、背脊朝下,白果围在四周即成。

色泽淡黄,汤汁浓白,鸡肉鲜嫩,白果微甜,软熟适口。必须取用肥壮的嫩母鸡,去除血污。烹制时,先用旺火将鸡烧酥、汤烧浓,再入沙锅用文火煨至鸡更酥、汤更浓,味才佳。

2. 彭城鱼丸

彭城鱼丸,又名银珠鱼、鱼粉珠,是徐州传统名菜之一。

清朝康熙年间,徐州名牌老店悦来酒家,店主膝下无儿,年龄越来越大,渐感精力不支,便决计通过比试烹调技艺来选择店主。门徒李自尝以一尾鲤鱼制四菜:银珠鱼、醋熘鱼丁、多味龙骨、鱼衣羹胜出。四菜以银珠鱼为最佳。上菜时,将处理过的鱼头、鱼尾在盘中摆出鱼形,造型美观,鱼丸鲜嫩爽口,深受世人赞誉。康有为过徐州时,名厨翟世清亦烹银珠鱼奉献,康品尝后乃挥毫题联“彭城鱼丸闻名遐迩,声誉久驰越南北”。徐州因为彭祖而被称为彭城,康有为的赞誉使此菜遂以“彭城鱼丸”闻名于世。

原料:净鲤鱼肉300克,青菜心200克,鸡清汤200克,蛋清2只,实肥膘100克,色拉油、葱姜酒汁、湿淀粉等各少许。

做法:

(1)将净鲤鱼肉、实肥膘分别斩成蓉,放入盆内,加入蛋清、葱姜酒汁慢搅,使其均匀,加盐后再用力搅打上劲。

(2)锅上火加冷水,然后将鱼蓉挤成丸子逐个下锅,小火煮至微沸至熟捞出。

(3)起一锅上火,将青菜心煸熟入味垫放盘中,将汆熟的鱼丸加入鸡清汤、调味料,湿淀粉勾芡,淋入明油,起锅装盘即可。

汤汁清澈,鱼丸白嫩,最宜老年人食用。

第88件事

父爱如山,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

人们都说,父爱就像一座山,沉默、稳重,岿然不动。在现实中,我们会无法避免地被一些事情伤得体无完肤,有时候,我们就会选择逃避。但是,无论我们怎样逃离,也逃不出父爱这座大山。

在那首《常回家看看》里,“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妈妈的感情总是这样直接地表达出来,所以,孩子一般和母亲的交流要多些。然而,父爱就是这样无声却有行动在阐释,子女和父亲的交流就显得相对少些,所以,不管距离多近,子女都需要和父亲互通一次信,让孩子的心和父亲的心靠得更紧些。

和父亲互通一次信,要远胜过许多次面对面的交流。当面对面的时候,双方都会因为羞涩无法打开心扉,更重要的是,声音的时间性会催着我们说话,不然就会出现沉默。此时,用心去想出来的话,也是浮光掠影,无法真正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然而,当我们拿出笔来,对着白纸思念父亲时,情绪经过筛选把最纯粹部分的书写在纸上,也方便对方抽出专门的时间仔细地去读信里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父亲和子女之间通信时,双方都不必斟酌怎样表达,把想说的话,需要说的事直接简单地说出来,至亲的人之间语言的交流上应该不存在隔阂,这样的交流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文采,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深度,这只是亲人间最普通的交流方式。父亲可以唠唠家常,儿女可以谈谈理想,亲人之间在亲情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友情的色彩,即使不是无话不说的境界,也会使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谈谈工作也好,谈谈人生也好。你会发现,父亲的爱是那么深厚稳重,父亲就像一座山,给迷茫飘摇的我们那么沉实的安全感。

读懂父爱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

第89件事

用DV记录想对父母说的话

从小我们就跟从父母的脚步,躲在父母的羽翼下,然后慢慢成长,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曾经是他们牵着我们教我们慢慢学会走路,后来他们需要我们搀扶了,曾经是他们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后来他们慢慢听不清了、看不清了,需要我们给他们讲这世界上的新东西了。你这才醒悟,原来给父母的,太少太少。

所以找一个机会吧,好好把这些年来的感激、心疼、不忍、歉疚,还有累积那样久的爱,都说出口吧。换一种方式,拿一个DV,调好距离,对着自己的脸,录清表情,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对着镜头,就像对着他们一样。我们可以从记忆最深处说起,一点一滴,一些感触,也可以从一件小事说起。这种表达不用文采,不需提前准备台词,只要坐在那里,想着对象是我们至亲的父母就可以了。这时的话是最感人、最动情的。

也许父母也会在儿女的提醒之下回想起某一段时期的某一段故事,也许是孩子蹒跚学步时的可爱,也许是孩子成长之后受到表扬时红扑扑的脸蛋,也许是犯错时孩子的道歉信,也可能只是叛逆青春期时的一次别扭,然后有了如今已经可以反过来照顾他们了的孩子。但终究都是孩子。

原来父母需要的,只是我们几句简单的话,只是能够看到我们。我们一点点的用心,在父母看来也是满心欢喜的。他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付出最多却要求最少的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学会体贴父母

1. 记住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给他们各自准备一份礼物

从孩子出生到成长,他们一步一步老去,几乎将所有心血投注在孩子身上。然后,孩子长大了,他们也快要忘记了年轻时候那些浪漫的纪念日。情人节是属于年轻的孩子们的,玫瑰、巧克力是孩子们的,那些日夜操劳的父母,唱着“坐着摇椅慢慢摇”,就真的习惯了平淡的幸福。偶尔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回顾年轻时候的浪漫情怀,举杯,一同微笑。

2. 早晨说句早安,睡前说句晚安

孩子开始离家,父母开始牵挂,古时今日这般的故事就不用多述了,哪个父母不希望每日醒来都能看到孩子一脸欢笑,又在黑夜来临时满脸幸福地睡下呢?这么些年来,日日夜夜与子女一同醒来、睡去,一同度过日日夜夜,不是这一朝一夕的分离,就能让他们习惯这“不习惯的习惯”啊。也许他们睁眼的时候,会想想,孩子在不同的城市里,是不是开始上课了?自习了?工作了?也许他们睡下的时候,又会猜测,孩子是不是在熬夜?在辛苦?在失眠?这种等待一等一载,然后子女也许回家一回,又分离,又相聚,又分离……打拼着的忙忙碌碌的我们也许还在感叹自己的辛苦,对偶尔打电话来的父母抱怨着生活上的不如意,却忘记了他们日日的牵挂有多心酸。记得的话,早晨说句早安,睡前说句晚安,养成习惯,让他们等待的时间、猜测的时间、不安的时间能够少一些,安心起床,早些睡觉。

3. 记住父母爱吃的食物,换掉满桌子自己爱吃的菜

父母做饭总是记住子女的口味和喜好,每次回家团聚的时候,桌上就摆满孩子爱吃的菜。小时候也许不以为然,看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也就以为这样的饭菜再自然不过。其实他们也许因为高血压不能多吃油腻,但却烧了一大盆的红烧肉,也许高血糖不能多吃甜食,但却做了各色的糕点。他们也许吃很少,只是看着孩子吃就心满意足。我们长大了,眼角的余光渐渐能够看到他们脸上爬起的皱纹,看得懂他们的体检报告,知道了他们要注意饮食,知道吃太多的剩饭剩菜对身体不好。我们才明白,这些年他们习惯的菜式,不是习惯,也不是他们喜欢吃,而只是为我们能多盛一碗饭,多喝一口汤,多在饭桌上称赞他们的手艺,与他们聊聊天。这样的恍然大悟是有多心酸啊。终于我们也能做饭给他们吃,换下自己喜欢的满桌子的菜,给他们做不同的食物,了解他们喜欢吃什么,知道什么对身体好,帮他们盛饭,给他们夹菜……从前他们能为我们做的事情,我们都能为他们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