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1781100000022

第22章 不可不知的心理操纵术——掌控他人,从“心”开始(1)

用“我们”化敌为友

说话时,常用“我”开头或代表自己观点的人,敌人只会越来越多;而常用“我们”的人,敌人也会变成朋友。“我们”“大家”这类字眼,容易让对方产生错觉,搞不清你的立场,总以为他与你是同一战线的,你也会少一个对手,多一个朋友。

自古就有许多政治人物或领导者,都利用这种“我们”策略来笼络人心、化敌为友,当他举起手中的刀枪或拳头时,成千上万的听众同样也会举起拳头高喊他的名字。

往往伟大的人物都是非常有号召力的,他们通常能够靠着演说,将听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善于运用语言策略和肢体语言让广大群众认同他并产生共同意识。演说中,他们会一直使用“我们”“我们大家”等字眼,来笼络人心,使听众产生“命运共同体”的感觉。这样的演说策略,会使许多人认为这是攸关大众利害的事情,并非为了个人的利益。

每个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存有潜在的“自我意识”,谁也不愿意被别人左右。如果他认为你是在说服他,那么他的反抗意识就会更加激烈,而不愿意接受你的看法,即使你说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在他眼中也不过是为谋取私利而进行的伪装表演。

经常使用“大家”“我们”这类字眼,会使人感觉到大家是同路人,是生命共同体,于是对方原本顽固的心理防卫会不攻自破,并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你的观点。自我意识愈强的人,越容易被对方这种“我们”说话策略所催眠。

同样的道理,男女交往时,更要经常用“我们两人”来开头说话,这才会让对方产生亲密感。

当“我们”取代“我”的时候,它所迸发的力量将是无穷的,是不可估量的。成功者通常会有自己的交际圈,人际关系也会很广泛。我们大部分的成就总是蒙他人所赐。他人常能在无形之中把希望、鼓励与帮助投射到我们的生命之中,此时,合作便应运而生。合作在有些妄自尊大的人眼里,或许是软弱、可耻的事情,但是在智者看来,合作永远是聪明的选择。因为合作的前提是以双赢为目的。尤其在商人面前,利益为大,所以没有理由不去建立强有力的同伴群体。除非你不想成功,否则的话,朋友多多益善,特别是结交那些比自己优秀且实力突出的人。记住,“我们”比“我”要强大。

“我之所以能跑在其他竞争者的前面,就在于我擅长走捷径——与人合作。在我创造财富之旅中的每一程,你都能看到合作的站牌。因为从踏上社会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存在竞争,就不可能孤军奋战,除非他想自寻死路。聪明的人会与他人包括竞争对手形成合作关系,凭借他人之力使自己生存下去并强大起来。”这是洛克菲勒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说的。

要知道仅凭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自己的事业的。只要有人愿意帮你,不断地给你提供各种资源,你就能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我们”比“我”的力量强大,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善用“我们”的力量为“我”所用。

得寸进尺,进门登高

人有一种想保持一致形象的需求,人们不愿意被看做是反复无常、莫名其妙的。这种情况下,循序渐进提出要求比乍一上来就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要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进门槛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自己的助手到两个普通的居民小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字标语木牌。

在第一个居民区,他们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人只有17%。而在第二个居民区,他们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在自家房前竖立“小心驾驶”标语木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为什么同样都是竖牌的要求,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是因为当你对别人提出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时,对方很难拒绝,否则,似乎显得“不近人情”。而一旦接受了这个要求,就仿佛跨进了一道心理上的门槛,就很难有抽身后退的可能。当再次向他们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时,这个要求就和前一个要求有了继承关系,让这些人容易顺理成章地接受。

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代替某个慈善机构进行了一次募捐活动。在募捐时,对一些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而对另外一些人则没有说这句话。结果,前者的募捐比后者要多两倍。

这就是说向人们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就太不通人情了(先进门槛再逐步登高,得寸就步步进尺)。为了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人们就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比如一个推销员,当他可以敲开门,跟顾客进行交谈时,其实,他已经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能够说服顾客买一件小东西的话,那么,他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就很可能被满足。因为那位顾客之前答应了一个要求,为了前后保持一致,他的确会有较大可能性接受进一步的要求。

一次,一个旅游团不经意地走进了一家糖果店。他们在参观一番后,并没有购买糖果的打算。临走的时候,服务员将一盘精美的糖果捧到了他们面前,并且柔声慢语:“这是我们店刚进的新品种,清香可口,甜而不腻,请您随便品尝,千万不要客气。”如此盛情,恭敬不如从命。旅游团成员觉得既然免费尝到了甜头,不买点什么,确实有点过意不去,于是每人买了一大包,在服务员“欢迎再来”的送别声中离去。

在中学时代,很多同学都见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男生喜欢上了一个女生,就会找机会向她靠近,先说:“我的橡皮丢了,你能借我用下你的橡皮吗?”对于这样一个小要求,通常女生都不会拒绝,也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一块橡皮引发的故事开始了。过不了多久,男生又说:“这道题我不是很理解,你能帮帮我,给我讲解一下吗?”之后呢,“顺路,我送你回家吧”……一段美好的爱情产生了。

大学生们,如果一方喜欢另一方,也会采用类似的得寸进尺方法,先从小要求,比如说“能给我你的电话号码吗”开始,步步登高。

有的孩子向妈妈要求,可不可以吃颗糖果?当妈妈答应他的时候,他可能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那可不可以喝一小杯果汁呢?妈妈经常是会答应的。

这个心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当我们要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时,可以不直接提出,因为这个时候很容易被拒绝。你可以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一旦被答应,再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会有更大的被接受的可能。

勿揭人短,顾全对方面子

人存在于社会上,要扮演各种角色,特别是在互相的交往中,需要一定的尊严来支撑。在人际交往中,“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不顾别人的面子,总有一天会吃苦头。

成熟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别人的坏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古代,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所谓“逆鳞”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只要我们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会惹祸上身。

人不可能不犯错,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太光彩的过去,或者有身体或性格上的缺陷,而这些就构成了一个人的短处。每个人的短处都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所以,与人相处时,即便是为了对方或为了大局而必须指出对方的缺点、错误时,也要讲究正确的方法、策略,否则不仅达不到本来的目的,还可能会惹下麻烦。

另外,你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得意时就少说话。当你有了得意之事,不管是升了官,发了财,或是一切顺利,切忌在正失意的人面前谈论,如果不知道某人正在失意也就算了,如果知道,绝对不要开口。就算在座没有正失意的人,但也总有景况不如你的人,你的得意还是有可能让他们反感;人总是有嫉妒心的,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所以,切忌在失意人面前谈论得意之事,因为你的“得意”就是在戳失意者的“痛处”。

有一次,小王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间都很熟识。小王把他们聚在一起,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正陷于低潮的小刘心情好一些。

小刘不久前因经营不善结束了一家公司的经营,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在与他闹离婚。内外交逼,他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小刘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小孙因为刚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便忍不住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让在场的每一位朋友看了都有些不舒服。自始至终,失意的小刘都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还是提早离开了。

小王送小刘出门,走到巷口时小刘愤愤地说:“小孙有本事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吹嘘嘛!”

小王非常了解他的心情,因为在十年前小王也有过低潮期,当时正风光的亲戚在小王的面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高,年终奖金如何多,那种感受就如同把针一根根插在心上一般,说有多难过就有多难过。

失意者对你的怨恨多半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因为他们此时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一看你得意到什么时候。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之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

不管失意者所采取的泄恨手段对你造成多大的损伤,至少这是你人脉资源上的危机,对你绝不会有好处的。

既然揭人短、触痛别人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在为人处世中尽量不揭人之短呢?下面这几条意见也许会对你有所裨益:

必须通晓对方,做到既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这样才能在交际中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难免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

要善于扬善弃恶,在做人处世中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愿提当年勇”,又有谁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有人拿这些不光彩的问题来做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

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而在现实待人处世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如果在某些情形下必须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尤其注意不要在对方下属或家属面前批评对方。

投其所好,拉近彼此的距离

共同的爱好、兴趣,也可能成为拉近彼此距离的纽带。迎合对方的兴趣,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对方肯定会感到愉快。投其所好,其实是很实用的人际交往技巧。

我们总是喜欢与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也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我们想要得到他人的喜爱,从他人的兴趣爱好着手,就容易得到他人的喜欢,那我们做起事情来就会很顺利,自己得到了快乐,而他人也得到了愉悦。

彼此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成了棋友;都爱垂钓,在湖边相识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谊。某军校外面有一条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这里跑步锻炼。一位姓王的教员和一位姓高的教员,每天跑步之后在这里相遇。然后一起散步,边走边聊,由一般寒暄到相互了解。两个人都爱好写作,少不了交流体会看法,彼此虽没有物质的交往,却都觉得受益匪浅,渐渐成了好朋友。

有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姑娘的父亲是高干,小伙子精明能干,长得亦帅气,但家在农村,故而,当姑娘对父亲提起这个小伙子时,其父认为门不当,户不对,便断然拒绝。姑娘一气之下要和家庭决裂,但这个小伙子却不让姑娘任性使气,并说他有办法改变姑娘父亲的执拗。他问姑娘她父亲有何爱好,得知姑娘的父亲爱下棋、喝酒后,便让姑娘先对她父亲说另谈了一个对象,其他一切都不要提起。以后同姑娘去她家时,小伙子一去便提两瓶好酒,并顺便捎一对精致的小酒杯。小伙子为了那些酒杯,可是跑了许多工艺商店。今天两只高脚杯,明日一对有机玻璃三脚杯,姑娘的父亲渐渐喜爱上了这个年轻人。小伙子每次见姑娘的父亲,必定与之谈论围棋。为了弄通围棋,小伙子买了许多有关围棋的书报杂志。姑娘的父亲喜爱围棋纯属业余爱好,并未作过精心研究,而小伙子本对围棋不在行,为了打通姑娘的父亲这一关,自然下工夫不小,谈起围棋倒也俨然内行。加上小伙子精明机智,不到几个月,姑娘的父亲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对胃口,于是答应把女儿嫁给他。

小伙子的成功,妙在善于投其所好,他能审时度势,化被动为主动,正如王健的《新嫁娘》中说的“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那样。他是通过小姑,先知其父之所好,然后投其所好,抓住契机,取得了其欢心,达到了目的。

了解他人,主要是了解对方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点,就是了解对方对什么事情最关心、最有兴趣。一件事对某个人来说很重要,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却未必重要,也许是小事一桩,甚至不值一提。如果你不了解对方的兴趣,只顾自己好心好意地关心帮助对方,进行感情储蓄,在他看来也许毫无价值,这就起不到感情储蓄的作用,甚至会被认为是添麻烦。所以,你一定要了解他人的兴趣,必须把对方认为重要的事情摆在如同他对你一样重要的位置。你关心他的兴趣所在,这体现出你对他的了解和理解,而这种理解就是一笔巨大的感情储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你若想接近某人或拉近与某人的关系,你就应该努力对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做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利用这种兴趣可以架起一座与人沟通的桥梁。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够“投其所好”,你的人际交往就会顺利得多,事情也会好办得多。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一书中列举了十条人际交往中应该掌握的技能,其中一条就是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卡耐基说:“经常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认为别人重要说明你尊重他,并且,人们常常希望在别人某一方面的能力表现不足时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