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1781100000041

第41章 掌控下属——笼络人心,下属唯你马首是瞻(1)

从人的心灵入手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的历史可视为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同时,管理更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些企业不景气,就是输在管理上。

一把沉重的大锁挂在门上,有人拿一根铁棒去敲打它,不管用怎样的力气,都打不开。这时,另外一个人来了,他拿出一把小小的钥匙,往锁眼里一放。“咔嚓”一声,锁就开了。

等别人都走了,迷惑不解的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的锁,你轻轻一下就可以打开呢?”

小钥匙的回答是:“因为我懂它的心。”

管理永远是与人打交道,“懂得它的心,并直接攻击它的心”,你就掌握了成功开启管理大门的钥匙。不管是管人还是理事,从心灵入手,就能取得“纲举目张”的管理效果。

但凡成功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员工心的管理。无论是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还是山姆·沃尔顿、杰克·韦尔奇,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的企业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员工心灵的工程师。松下幸之助曾不遗余力地推行“欲造松下产品,先造松下人”的企业宗旨,从而造就了松下公司的崛起和兴盛。盛田昭夫曾经总结道:“如果说日本式经营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人’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而这正是索尼公司成功的秘诀。在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所总结的成功十大法则中,有五条直接与心的管理相关,包括“和同仁分享利润,视同仁为伙伴”;“激励你的同仁光是靠物质刺激是不够的,必须每天不断想出新点子,来激励并挑战他们”;“凡事和同仁沟通,他们知道越多就越能理解,也就越关心”。而杰克·韦尔奇则感慨:“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培育人才”,在担任通用电气CEO的20年时间里,他亲自为公司内部各种培训讲课超过300次。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所谓企业,就是集中大家的力量,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事情的地方。”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凝聚人心,将心灵的潜能发挥到极限。从“心”出发,把“心”作为切入点,通过抓住人的“心”,赢取人的“心”,才能达到有效管理,实现高效管理。

1. 治人先治心

人的行为受心灵的控制,对心灵放任自流,团队就会人心涣散。纵观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任何朝代的建立、任何帝王的统治莫不以民心为基础。任何一个统治者,如果不重视民心,迟早要走上覆灭的道路。管理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不去理会员工的内心,而仅仅着眼于外在的行为,将会陷入一个个困境之中。

巴顿将军在一篇名为《胜利秘诀》的简短报告中写过这样一段激荡人心的文字:“是攻击者眼中冷酷的闪光,而不是搜寻的刺刀尖,击溃了敌人的防线;是驾驶员逼近敌人的拼命决心,而不是机械完好的坦克,突破了敌人的战壕;是飞行员醉心战斗,而不是完好的机关炮,把敌人投向了燃烧的废墟。”

巴顿将军提出“治军要先治心”。其实,管理员工与培养一支优秀的部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管理他人首先就要在“治心”方面做出超凡的举动。

作为一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在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构建辉煌理论的学者,更是一个身经百战,几乎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在一次剿灭盗匪的过程中,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山中之贼易剿,心中之贼难除!”也就是说,剿灭一些山中的盗贼,还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但要让人民在内心中,不产生去当盗贼的念头,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只是简单剿灭一些盗贼,而不管人们的死活和内心的想法,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因为生活所迫或者其他的原因,源源不断地去当盗贼。于是,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年年剿匪,盗匪却越来越多。所以,王阳明就从解决当地人民的疾苦入手,让大家能够安居乐业,内心喜悦。果然,切断了匪患产生的根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管理的根本之道,是建立在人的内在心灵管理之上。从古至今,管理的思想,可能变化了无数次,但思想的核心,却是一直保存至今。那就是:管人先管心。就像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中国的《孙子兵法》,竟放在不少美军将领的案头,而《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早已是日本等国企业家们的热门读物。

可见,不论是战争还是企业管理,不管面对哪一种情况,只要抓住了人的内心,就抓住了关键所在。

2. 视员工为“活生生”的人

《绿野仙踪》中有一个关于锡人的故事:锡人原本是一个伐木工人,他全心地爱着一个女子,女子希望能够有一栋结婚的新房,因此,这位伐木工人努力工作,即使在女巫害他失去手脚甚至脑袋的情况下,他仍借助于锡匠为他用锡做的手脚和脑袋来工作,而且,他的工作效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得到了提高——他为了心爱的女子在努力地工作着!后来女巫伤了他的心,使这样一个“锡人”成为没有心的人(他变成了它),这时,它虽然仍在努力伐木,但由于没有了心,没有了爱,它不会去想与原本心爱的女子结婚,甚至不会关心那位女子的处境和想法!直到有一天,它被雨水淋湿生锈,并在树林里站了一年后,才领悟到自己最大的损失是丢失了起初的爱心。

管理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对人心的管理。管理者首先要视员工为“活生生”的人,并用心去领导,如此,才能激发起员工的内在声音,点燃其内心之火,使员工的天赋才能(心智)、社会需求(身体)、热情(情感)与良知(心灵)能够结合起来(这才是伐木工人起初的内在激励)。只有深入理解员工的内心,并在管理中善加应用,才能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否则,员工就会成为没有心的“锡人”。这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用魅力征服人心

现代公司领导方式的发展趋向表明,传统的权力观念已经动摇了,靠个人的一言九鼎和威吓欺诈等手段不能适应社会要求,领导行为愈来愈需要在被领导者受到吸引和感召的前提下进行。

几位美国学者访问了当时最为优秀的几家美国企业,他们希望观察到管理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是如何被这些富有创造性的企业家从生产、组织、薪水、员工福利等各个方面付诸实践的。在这次访问的过程中,他们对所接触到的公司中的优秀的经理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这些经理具有普通知识分子中很少见到的一些优秀品质。他们意志坚强,处事果断,待人接物既有原则又有灵活性。在对这些优秀的企业经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结合他们在企业、政府、军队的咨询经验,详细地阐述了对领导的心理特征和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企业家的看法,后来这些看法和研究逐渐形成了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中“领导魅力”理论的重要基础。

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人,理应为员工树立一个典范。美国管理学会(AMA)曾做过一项调查:由大约1 500位管理人员列出他们最欣赏的部下、同事和上司所具备的品质。

他们总共列出225种品质,经研究人员整理后,归纳为15大项,包括:

(1)气度恢弘(胸襟开阔、有弹性、能包容人)。

(2)有才干(有能力、有效率、做事彻底)。

(3)能与人合作(待人友善、有团队精神、肯配合别人)。

(4)可靠(值得信赖、有良心)。

(5)有决心(工作勤奋、有干劲)。

(6)公正(客观、前后一致、民主)。

(7)富于想象力(有创造力、富有好奇心)。

(8)正直(可信、有人格)。

(9)聪明(灵活、善于推理)。

(10)有领导能力(能鼓舞士气、能决断、能指明方向)。

(11)忠诚(对公司或对政策忠心)。

(12)成熟(有经验、有智慧、有深度)。

(13)坦诚(不拐弯抹角、率直)。

(14)能体谅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15)能支持别人(能了解别人的立场并提供协助)。

同一调查表明,这些被调查人员认为上司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一是“正直”,二是“有领导能力”,三是“有才干”。

一个有魅力的领导,第一,必须具有良好的品德,做人必须要既有原则又有灵活性,有才无德不会得人心,也不会成大器。第二,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具有雄厚的知识做基础,一个人才会具有自己的看法、见解,才不会被社会中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才能在企业管理中做出科学的决策。在现在的知识经济大潮中,一位优秀的领导不仅仅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广博的知识结构。第三,要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能在巨大的压力下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忍耐力。第四,领导应当是完全成熟的人,情感热烈而稳定,待人接物合乎本性而又合乎情理,近于古语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

由于领导在公司内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上行下效,传染性极大。因此,高明的领导人,总是很注重自己的道德约束,注重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注重处理与同事、下属、家人的关系,保持一种较为完善的风范。

另外,领导的观念也会直接决定他对别人的看法。自己是正直、诚实的,而且表现出了自己的正直和诚实,就把别人也看成是正直和诚实的,别人也就以正直和诚实约束自己。只有抱着“善”的观念看待下属,才会对下属怀着真正的关心、鼓励和同情心,才会在公司员工中形成一体化意识,否则人心就必然涣散。

可见,真正优秀的领导,其内在本性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正是这些优秀的本性才构成了领导者独特的魅力。

用信任换取忠心

一切不信任的表现都将影响组织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不信任将严重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领导只有信任员工,并且让员工觉得你信任他,从而对你产生信任感。

从某个角度讲,信任下属是管理者对下属品质、能力的充分肯定。但这绝不意味着让那些不具备良好品质和突出能力的下属任意所为,以至于破坏企业形象。因此,信任是一种理解和信赖。作为管理者,你应当记住这一点。

真正的信任是,你相信你的下属会把事情办得很出色,同时你也相信他们会遵循你的原则。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的是鲍雷夫法则。即在我们的语言中:

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最重要的五个字是:我们一起干;

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我们;

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产生信任是管理者的重要特质,管理者必须正确地传达他们所关心的事物,他们必须被认为是值得信任的人。信任员工,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信任员工会尽力做事,也会正确地做完,通常员工们是不会辜负管理者的期望的。但是,处在指挥、控制、监视的工作环境里,是不太可能激发信任和尊重的。

不信任下属是最不实际、最没有效率、最浪费时间的管理方式。在正常的情况下,管理是将工作目标划分成适当的责任范围,使得员工能发挥最大的潜力。但是,许多管理者狂妄自大,他们以为只有自己有能力完成工作,从不信任他人,又对自己有效管理他们的能力没有信心。他们总是事必躬亲,三番五次地检查、做改动,这对生产力大大不利。结果,这种管理作风让他们自食恶果。

还有一点我们须知道,员工不愿做一个看起来无能的人,信任来源于公正大方,但要想长久维系信任,只有依赖于人们对有能力的上司的崇拜和尊重。

要值得信任,管理者还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偏袒、虚伪、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不道德的举止,这些会极大地破坏信任。

当然,上级也不能过度信任下属,否则就会走进另一个极端——放任。

以理服人,让下属心服口服

人人都不喜欢被人指责,无论你用什么方式指责别人,都很难让他改变主意,即使改变也是不情愿的。在对方看来,你的指责就是对他的感情上的伤害。

当管理者指责下属时,虽然下属口头上表示屈服,但内心并不服气,甚至暗地里跟他较劲。所以,成功的管理者并不是靠指责来让下属俯首听命的,而是靠说理的态度去征服下属。以理服人,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

“有理走遍天下”不仅是人际交往所遵循的原则,也是一种管人之道。优秀的领导都懂得首先用道理去赢得下属的认同,而不是靠权力和指责威吓对方。

作为领导,要懂得不失理性,以理服人,不要直接反对或驳斥你的下属,那样结果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即使下属真的有错。

领导驾驭下属的艺术在于,通晓事理才会心平气和。作为管理者,对于下属之间关系的不协调,就应该以理规劝他们。比如下属之间有纷争,则可以说:职场中,团队合作最重要,集体利益才是关键,凡事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应以和为贵,等等。管理者不能直接批评某个人错误,否则双方的矛盾更容易激化。因此,在处理下属的不满情绪或矛盾时,管理者应晓以大义,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领导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慎重对待自己对下属的态度。领导若能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下属,不仅可在下属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而且下属也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从而被指使的反抗心态消失。

用情换心,让下属更愿意亲近

现代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领导一味地靠原则约束下属,收效并不理想。必要时,运用情感手段拉拢人心,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

用真诚去感化下属,不但能使领导得到一颗心,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员工认为,他们的领导是一个宽宏大量、人情味浓郁的人,从而自发地产生一种敬意、尊崇之情。让下属觉得领导是与他们的心拴在一起的,是容易接近的,是一个成功的领导应有的管理艺术。有这样的领导,下属自然会产生强烈的信赖感,同时也能甘心地尽忠效力,帮助领导成就事业。

而更多的情况是领导用情,却不被下属领情。因为人们都会错误地认为,管理者一般不会动情,即使偶尔动情也是拉拢人心的需要,所以很多人对管理者的情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其实,管理人绝非没有情,并不是整日摆出一副冷峻的面孔,不通情理的,管理者也是充满热情的,能让他动情的,他自然会动真情。

不可否认,“笼络用情”是一种权术,是一种操纵人心的技巧。用情拉拢人心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更是管理中必备的驭人之法。然而,只有真挚的感情才能真正打动人,所以管理者对待下属,也只有真情才能发挥效用。这里的“情”是发自肺腑、出自内心的,是真心诚意的。

当然,用情笼络人心也需要一定尺度。用得好,事半功倍;用不好,会激怒小人之心,惹出麻烦。情可动人,也可伤人,用此法不但要选好对象,更要谨慎处理。因为你用情团结了一部分人心的同时,也可能会打击和挫伤另一部分人的热情。

领导如果对下属严加苛求,下属会觉得你不近人情,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对下属感情太过,会让下属觉得你太过软弱,缺乏应有的威严感,容易执行不力,甚至对你的命令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做到恩威并济,情理并重,才能表现出高超的统摄下属的能力,从而让下属肯付出全部力量达成目标。

善于“攻心”使人“内心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