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任正非正传
1786800000032

第32章 以毛泽东为榜样(1)

伟大领袖毛泽东浓郁的个人魅力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直到现在他还是国内许多企业家学习的典范,不仅国内热火朝天,国外也掀起了“学毛热”。任正非更是学毛思想的典型,他用毛泽东的思想不仅指导企业,还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第一,学毛标兵的言行。

大概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提起毛泽东都会激动不已。毛泽东,一代开国领袖,散发着浓浓的人格魅力,他的一言一行成为全中国学习的楷模,令一代中国人倾倒,更让无数国际政要捉摸不透。在天安门城楼上他那亲切的挥手和微笑,多少人还记忆犹新,如痴如醉;多少人记起跟毛主席握手就激动不已;多少国外政要,回忆起与他的会晤,都为他的伟人魄力所吸引……这就是毛主席的魅力。那时全国上下掀起“做毛主席的好学生”的热潮。

不仅国人对毛泽东有着特殊的感情,就是在国外,毛泽东的名字也是大名鼎鼎,“学毛著热”浪潮不断升温。美国人菲利普·戴维逊在《毛泽东的战略》一书中,高度评价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也说:“毛是20世纪的魅力超群的政治家。”

麦肯锡顾问公司的改造者马尔·波文曾经如此描述:一般的商业领导不需要政治领导那样的天才,他只需要鼓动人们去养家糊口而非包围德国飞机轰炸下的伦敦。“一定程度的想象力,主动性和韧性,强烈的成就感与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历程的能力”的人,他只要再学习一些管理的技能,就可能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业领导。

用这条“定义”去衡量毛泽东,将得出一个有趣的答案。

如果真的去做一个企业家,毛泽东一定不是一个安分的企业领导。他个性飘逸、志向远大,绝非套驾之马。他只要稍有机会,肯定会拉支人马,独闯天下。毛泽东的一生中,最迷人的是他那股“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精神气质,他那“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永无穷尽的叛逆精神,几乎与格式化的、商学院流派的商业思想无关,它似乎能够非常轻易地唤起人们内心那股莫名的创业亢奋和青春骚动。

毛泽东没有上过大学,就好像企业家没有读过商学院一样,但这一点也不让他感到棘手,去重庆的时候,他以一阕《沁园春·雪》就让所有满腹经纶的白胡子们倾倒。在宏观谋划上,他是一个天才的战略家,这又是卓越企业家的必备能力之一。如果去经营一家企业,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获得多少先机。

毛泽东还是一个天生的反对派,一个从来不肯停歇的革命者。他似乎从来不能完全地信任一个人。所以,他的企业中无法实现真正的授权式管理。

毛泽东这些复合型的独特魅力,即使把他放到现代商业中来,也依然会熠熠生辉,也因此故,毛泽东一直是中国企业家心中的偶像,他的治军、治国、治党理念,即所谓“治军以严,治党以忠,治国以强”的思想精髓,经常能在中国商业史上的某些时刻闪现。

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有着“毛泽东情结”,对毛泽东充满敬仰之情,积极学习毛泽东,运用毛泽东的智慧来管理企业。

读书不多的娃哈哈创办人宗庆后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一个忠诚实践者,在强手林立的饮料市场,他以联销体的模式在城镇市场取得绝对优势,90年代末,他又推出“非常可乐”,硬是从可口可乐那里抢走一块市场。他在公司内部实行强权的一人领导制,据称,“也是向毛主席学的”。

如果说,那些年过50、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企业家们怀有深厚的“毛氏情结”还可理解,那么,年轻的企业家们也对之痴迷则让人颇为好奇。

几起几伏的史玉柱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很是痴迷,1994年推广脑黄金时,他仿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采用的军事体制,在深圳设总指挥部,各地设“军区”,发动“总攻令”,试图以排山倒海的广告来启动市场,其广告词便是“请人民作证”。这种“人海战略”和人民战争模式一度竟非常有效。

年轻而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的陈天桥据称对毛泽东也十分崇拜,他曾经模仿毛式语言专门写了一篇《论“新文化运动”》,在盛大公司内部开展文化整顿。据称,他聘用唐骏为盛大CEO,也与这份喜爱有关,他们两人都是毛的崇拜者。唐骏在微软中国公司时,曾经包了一个专列,带领员工浩浩荡荡上井岗山。

而任正非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典型的“学毛著标兵”,他不仅认真研究毛泽东思想,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频繁使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就连平常的言行举止也与毛泽东很相像。

一、坚定的“学毛著标兵”。

1968年任正非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立即去工作,而是到部队的烘炉中去锻炼。在部队,他自然而然地接触并学习了毛泽东的著作,且一发而不可收,完全被毛泽东的魅力迷住了。因为学习刻苦,他被评为了“学毛著标兵”,又因为太着迷,他的言行颇有毛泽东的影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高喊“红旗能打多久”,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高度灵活的辩证法领导艺术……他不仅学习毛泽东的智慧,更有着毛泽东式的言行和气魄。

任正非的很多言行举止都受到毛泽东的影响。任正非讲话、办事、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做事方法都带有浓厚的毛泽东风格。透过任正非的很多作品,你会发现,他非常喜欢引用毛泽东的论述。其实,任正非对毛泽东的军事理论、群众路线、矛盾论和辩证法等思想研究得很深。在一定程度上说,华为的管理就是毛泽东思想在企业中的“活学活用”。

任正非学习毛泽东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更多的是哲学思想方面的传承,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辩证思维。

1995年12月26日,任正非在市场部整训大会上发表了《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题目与毛泽东在1947年12月25日发表的文章题目完全相同,连月、日也相差无几,文章发表的背景也颇为相似。1947年年底,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的转折点;1995年底,华为刚刚完成“农村包围城市”,开始了“夺取城市”的攻坚阶段。

1998年,任正非以对(《华为基本法》的阐述为核心内容,写下了《华为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同年在公司举行的“产品研发反幼稚大会”上,任正非以《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为题发表讲话,用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访问苏联时对中国留学生所讲的这句名言,以长者的身份鼓励年轻的华为人认识自己身上存在的幼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要相信华为经过艰苦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大公司。

此后,任正非又做了《全心全意对产品负责,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演讲,以此鼓励并欢送华为电气研发人员去生产用服锻炼。这个题目是源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被任正非拿来加以阐发,变成了“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任正非在2001年的时候又作了一个演讲,题目叫“雄赳赳,气昂昂,跨国太平洋”,这种言传身教,就像老毛当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种雄赳赳气昂昂,华为带着他的狼性文化在全球所向披靡。但是,所向披靡之前是“倒下四拨人才能起来一块市场”,这块市场可能是弹丸之地。

二、做一个“平凡”的领导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是大诗人王维的名句,形容山林的寂静,只闻其音,不见其人。细细品读,我们就会发同它更有新的内涵:一个人的言行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人们始终没有见过此人的真面目,只能想到其耐得住寂寞,处事低调。毛泽东把“低调做人”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在公众面前很少板着脸训人,而只轻轻一挥手,让人遐想联翩。他还经常告诫大家“不要翘着尾巴,要夹紧尾巴做人”;他教育子女不要张扬。

任正非,这位毛泽东的崇拜者,更是认真学习“低调做人”的艺术。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星族”,他不骄不躁,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格。想认识任正非的人太多了,而真正能够见到任正非的人则少之又少。他不喜欢露面,永远站在暗处,让人浮想联翩。他以智慧驾驭着朦胧,让这种美感永不褪色。

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大腕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格外低调,土狼、军人、硬汉、战略家……色彩斑斓交织在一起,一向有“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的称号。如果把侯为贵比为“南帝”的话,那么任正非就是“东邪”黄药师了:儒雅、淡泊、低调,却丝毫无碍咄咄逼人的“杀”气。

2002年,在北京国际电信展上,任正非正在公司展台前接待客户。一位上年纪的男子走过来问他,华为总裁任正非有没有来?任正非问,你找他有事吗?那人回答,也没什么事,就是一睹这位带领华为走到今天的传奇人物的真面目。任正非说,实在不凑巧,他今天没有过来,但我一定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他。

有人去华为办事,晕头转向换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后才发现手里有一张是任正非的,急忙环顾左右,人早已不见踪影。有人在出差去美国的飞机上与一位和善的老者天南地北聊了一路,事后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懊悔不已。

一位毕业后新来到华为的员工,以前没有见过任正非(毕竟华为员工规模庞大,不常见到老板也属常事),特别崇拜,但当他真正见到任正非时,很是失望,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荡然无存。他没想到,这样一个企业的领袖竟是如此的平凡。

任正非的低调相当有名,而且绝对彻底。2004年,CCTV的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已经内定了任正非。但是当CCTV与华为沟通时,任正非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竟然勃然大怒,专门派了一个华为高层去CCTV公关——公关的目的是坚决要把自己撤下来。最后CCTV看到任正非态度如此坚决,只好将这一年的经济人物换成了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

2007年4月27日,华为被评为“2006年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这次有25家企业入选,任正非只是派严波为代表去参加颁奖仪式。

2009年,任正非荣膺“2008年度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确实是众望所归。任正非以自己沉默的力量,影响了华为公司,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也正在影响着全球的通讯行业。我们有理由向他表示敬意和献礼,他也有资格获得这一殊荣。但是,任正非一如既往地又要使主办单位小小的尴尬一下,他没有出席颁奖大会。

近几年来,出于打开国外市场的需要,华为的壁垒有所松动,与境外媒体来往密切,和国内媒体的接触也灵活了不少,一些高层开始露面,唯一没有“解冻”的就是任正非。

任正非谨记毛主席的教诲,“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成为了任正非一贯遵循的原则。

第二,用毛思想的策略。

虽然毛泽东已经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思想仍在华夏大地上散发着光和热。毛泽东和他的思想整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很多中国企业家都运用毛泽东思想经商,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找到毛泽东的影子,万科集团的王石、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就是,有着军人背景的任正非更是。

任正非经常《毛泽东选集》手不释卷,潜心研究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思想来制定华为的发展战略。仔细研究华为的发展,就会发现无论是市场攻略还是客户政策,无论是竞争策略还是内部管理与运作,无不打上了“毛泽东思想”的烙印。因此,国外许多媒体都称他是“以毛泽东思想管理企业的中国老板”。

首先,他审时度势,以“农村包围城市”实现产品立身;在当时华为身边群雄并立,并且都是国际老牌企业,既无资本优势,也无技术优势的华为实现——放手发动群众的策略,在农村县城等竞争对手非关注的区域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村运动,并借此建立了自己的农村政群,得渠道者得天下,从农村到城市,华为的产品发展之路完美的复制了毛泽东老人家的经典之作。

其次,他以科技立命,相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全球化时代,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抓住时代的枪杆子就必须抓住能使用枪杆子的人。毛泽东在这个层面充分使用城市生产力,在万千知识青年去延安的阶段,实现了枪杆子的知识化,而华为则是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孔雀东南飞的大好时机广揽人才。一个仅仅会打仗的人只能算是士兵,而一个仅仅会抓产品营销的人只能算是一个营销经理,而一个善于结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人才能是一个优秀的将军,华为巧妙的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广纳人才,最终成就了一个有思想的团队!

最后,他倡导进攻精神。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再到立体信息战,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从小米加步枪开始到抗美援朝的海陆空体系,武器在变化,但一直不变的就是毛泽东倡导的进攻精神。在毛泽东思想里边我们看到的大踏步撤退的同时就是新的大踏步进攻的开始,这种百折不挠的进攻在企业里边我们看到的不少,但始终能够坚持的但缺少之又少,我们看到联想、方正、紫光、清华……创业之初的进攻,但在面临国际市场后的茫然导致了他们的挫折,而幸运的是华为集团,在开辟国际市场的同时,再次巧妙的运用其在国内市场的轮回——继续使用农村包围城市,先是非洲、东南亚、西亚等相比较欧美“城市”的“农村”,然后再大举进攻欧美,以及以欧美市场为代表的思科等国际企业。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运用。

在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经过实践大胆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夺取城市,实现全国解放的道路。沿着这条路线,经过2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任正非潜心学习研究,把毛主席的智慧策略运用到华为,发展成华为版的“农村包围城市”。

想当初华为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内市场上“群雄并立”,许多还是国际老牌企业。华为既无资本优势,也无技术优势,只好在夹缝中寻找机会。为此,华为选择“力量薄弱”的农村,在竞争对手不大关注的地区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村运动”,借此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到了1992年,阿尔卡特、朗讯、北电等洋巨头依旧把持着国内市场。也正是这一年,华为自主研发出交换机及设备,任正非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迅速攻城略地,通信设备价格直线下降。

1996年年底,任正非听取完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工作汇报后,认为华为的知识分子有点闭门造车,他说:“群众路线和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我们的革命前辈已经走了几十年,甚至还是穿着‘小鞋’走过来的,今天,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这条路线,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博士、硕士、工程师就是我们新时代的工农兵,我们要深入其中,身临其境、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因此,任正非鼓励员工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并当即表示要送给主管生产计划的葛才丰和主管营销计划的王智滨每人一双新皮鞋,希望他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