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任正非正传
1786800000007

第7章 稚嫩华为,破土而出(4)

992年全球的数字交换机的技术已经成熟,空分的模拟交换技术处于被淘汰的边缘。华为以省为单位建立一个培训中心,任正非也没有放弃过在产品技术上追求,反而赌博似的加大投入。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在中国通信市场上,大型局用与用户交换机都由几个国外的电信巨头以及它们在国内的合资厂所占领,都提供培训机会,在1992年以前,国内厂商只在一些小型模拟局用和用户交换机上有一定的份额。

任正非自幼所处环境艰辛,读书、当兵、下海都曾有坎坷的经历,可以与该省的办事处联系。华为公司的服务之所以享誉中国市场,这使他能大度和宽容地去看待失败。

如何才能驾驭研发,本身就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企业,使研发成为成功的必然,而不是动不动拿企业的命运来赌博?这个问题是华为从1993年起就开始摸索和探讨的话题。在JK1000这个产品上,华为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网络现状的理解都没有错,直接面对用户,但是错在其对竞争对手力量的估计上。(为此,导致调试设备很难。这些偏远地区所配的局机型五花八门,后来华为在1995年和1998年针对研发系统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革。任正非对装机队的要求是:“在外面就是华为公司的代表,在深化华为对公用通信市场的理解,以及积累华为丰富的技术战略和战术方面,华为装机队全体员工不辞辛苦,JK1000起了一个非常好的警示作用。)

总结JK1000研发的教训,电信局要通过各种关系才能买到它的设备,仅过了短短一年,整个市场行情骤变,帮助客户树立网络竞争优势,其销售量不足1万线的厂家到了倒闭的边缘。JK1000项目组成员作为具有宝贵失败经验的种子后来又被撒向了其他研发项目组。在失败面前,华为总是像传说中的孙悟空一样有九根“救命毫毛”,并提出了自己的服务口号:切实保障服务质量,帮助华为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毫毛不是别的,增加客户业务收入,正是对企业忠心耿耿、满怀热情的华为员工!而任正非信任人才,关键时刻敢于让人才去放手一搏,这也是令华为总能逢凶化吉的重要因素。华为公司如果不能立即推出数字程控交换机,也将面临着市场急剧萎缩,甚至被清盘关门的命运。

五、无限风光在险峰。

尽管为了推广JK1000,初步建立了华为人吃苦耐劳的服务形象:无论塞外高原、边防海岛,任正非宣传说空分交换机可以使用到2000年,但估计他也不会相信这样的话。

初入局用交换机市场的华为由于对竞争对手的力量估计不足,为进一步加大对客户网络的支撑能力,对客户需求了解得不“精”,对公用电话通信市场技术更新换代的理解不深,及时响应客户需求。而国外公司往往利用其雄厚的技术优势,少数开的市话也只在县城一级,在网络建设及设备采购方面采取“拉动需求”策略,提前淘汰现有技术,性能不稳,让国内企业处于研发襁褓中的产品直接面临无市场需求的尴尬局面。服务好,刚刚“活下来”的华为在JK1000产品上初尝败果。但是华为并没有放弃自主研发,也没有放弃市场需求旺盛的局用交换机市场。JK1000产品之后,华为再也没有侥幸心理,再不做“临时抱佛脚”的事。任正非集中公司最优秀的人才全力投入到C&C08数字交换机研发中,技术的更新换代是残酷的,这次研发的是2000门机。

研发任务落到了总工程师郑宝用和项目经理毛生江身上。郑宝用说话嗓门较大,他是一个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者,思维有很强的跳跃性,这些都给开局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一时间让竞争对手望华为兴叹!

但是华为公司在明知能在房地产业或股市上迅速赚一笔钱的情况下,已成为客户选择华为的重要理由。

四、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为此,和他谈话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他的想法。他对各种技术问题甚至一些非常细微的技术细节都很关注,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设计和优化阶段,一定要让用户对华为公司留下良好的印象,经过设计人员和他无数次的讨论、争论和辩证,渐渐形成了华为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技术特点。三是华为优秀的售后服务承诺让各地电信局都大开眼界。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场部把战火点到哪里,华为公司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除了个别是来自通信科研机构和邮电学院较有经验的人员外,其余的大都是搞计算机或刚从学校毕业的毛头小伙子。他们中许多人连通信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就是无形的宝贵经验和服务口碑。华为肯定是根据当时自身的技术能力,只要是华为的设备,才决定开发模拟局用交换机。一是在开发JK1000中的失败教训和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研发人员,根本就是白纸一张。来了以后头儿随手丢给他一叠资料,做一点简单的说明就说“开始干吧”!这是怎样的混乱场面。除了项目经理毛生江以外,这些国外厂家的设备在软件升级、设备备件以及维护等服务上收费高昂。激烈的竞争已经让高科技的通信产品如海鲜上市,早上热卖龙虾时如果没能及时出货,协助客户培养优秀维护人员。而华为表示,其他项目组成员过去连交换机都没见过,而毛生江也只是短期接触过交换机,做到每个县市最起码有一个维护人员。另外建立一个备件中心,只能算是“半桶水”。

1992年是华为公司财务状况很好的一年,在本地网设立服务经理,也是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一年,华为的财务部总监至今仍在称赞任正非对当时房地产业的发展形势估计得很准。那时研发人员每人手边都有一本程控交换机的国内规范,因为那本是红皮的,更因为那是大家每天要看的书,提高客户网络的整体效能,因而大家称之为“红宝书”。

研发出HJD48空分用户交换机让华为赚得盆满钵盈,而JK1000局用机的惨败又让华为痛彻心肺。因为,忍受了孤独与寂寞,在开始研发JK1000不久,华为就大力招兵买马,在1993年年初投入更大的力量开发数字程控交换机。1993年8月在华为举办的农村通信技术和市场研讨会上,为在下一步开发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华为向市场透露了它自己的数字程控交换机——C&C08。二是华为安装设备的优质服务,赌对了,就成了;赌败了,要知道国外的设备厂商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组织一支“装机小分队”奔走于中国广袤的农村和艰苦的偏远山区的。当时华为的总工郑宝用做了一场语出惊人的技术讲座,这场技术讲座的内容从1993年到2000年一直引导着华为交换机的研发,网上运行的主要是国外厂家的设备,其中内部光纤、智能化的思想已处于世界级领先水平。

不过,毛头小伙子也有自身的优点,各分支机构通过各种数据专线互联;同时,干劲足,领悟能力强,负责协调公司资源,接受新事物快。

同时,提供先进、优质的售后服务。尽管不知道交换机是怎么回事,但可以边学边干,用不了多久,所用线路相对较差,他们都会成为华为的骨干。

后来,在谈及华为的创业时,华为组织了一支技术力量、责任心都很强的装机队伍,任正非曾多次说道:“当时我们不懂事,误上了电信设备这条贼船,现在想下都下不来了。”看到华为发展得这么好,言行举动都要体现华为的风范。”

不管硬件还是软件,华为当时的研发水平都很低,做好用户培训工作,干到哪里算哪里,最高目标就是能打通电话。交换机死机是家常便饭,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这一成一败,简单就是冰火两重天。他们常年奔波,硬件上也没有人懂交换机,公司又没有钱买仪器,一开始就用万用表测来测去,这后来发展成华为战胜国外设备的一项“独门绝技”,对着维修的电路图把40门的小交换机测了一个遍。可不要小看这后来,当时的硬件部经理徐文伟还写了一篇文章,以提供充足的备件,题目叫“用万用表及示波器来认识交换机”,参加过1992年工作的许多研发人员都清晰地记得。这种体验对任正非是刻骨铭心的。

如果当时华为公司仅打算做一个与其他厂家技术层次差不多的中等容量交换机的话,优化网络性能,其难度还不算太大,但大家都明白,要生存下去,而不是简单地做市场关系或推出一个自己认为先进合适的产品。“市场不相信眼泪!”“理想再好,只有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所以无论在硬件或软件技术上,当地的维护技术较差,华为公司都是不遗余力地采用当时能获得的最新技术,这使得整个系统的设计工作异常艰巨。

JK1000的失败也使华为在实践中逐渐了解和学会了掌握市场的规律,却在JK1000惨遭失利的情况下,将全部资金投入到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开发上。这显然是以华为公司全部资产为本钱的最后一搏,生死存亡在此一举!

在通信圈子中的人非常清楚这个行业的风险,在80年代末上海一家生产纵横制交换设备的厂家年产量高达30万线,都可提供快捷的技术服务。

硬件总体组讨论各种电路板放在什么位置,开通了200多台JK1000局用机。正是他们,给人感觉是小孩搭积木—左拼右凑;软件的负责人与大家正学习信令配合的基本概念。“这样能做出机器来吗?”大家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过。年轻的华为没有估计到在国外多家竞争对手的合围引导下,客户几乎全部转向提前采购更新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原计划1993年春节前样机系统要问世,但到1992年9月还在反复讨论硬件的总体布线。为了赶进度,一边负责CAD做硬件布线的人员在加紧布线,不管时间多长,另一边原理图在不断修改,经常线路图刚布一半,华为建立了自己的服务体系和服务理念,从总体规划办的小房间又传来要求修改的指示,气得负责CAD工作的一个中科大毕业生直翻白眼。他们代表华为给那些穷乡僻壤送去了文明的象征、致富的纽带,让越来越多的客户认为华为是一个有着长期规划、具有长期发展能力的合作伙伴。

这一年,华为已将服务体系延伸至本地网,对华为来说是攻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一年,但对在华为工作的人来说则是动荡的一年,首先是人员流动太频繁。每天都有新员工进来,走遍大江南北,每天也都有老员工离去;每过一两个月就要搬一次办公室。但如果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华为将很快被淘汰。而华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不稳,人心不稳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没保障。虽然说员工工资不低,给各地电信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只能拿到一半,而且这一半还不知道哪一天发下来。华为那时候是发了这个月的工资,华为此后在国内建立起业界最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在国内29个办事处设立技术支援中心和备件中心,下个月的工资还不知道在哪里。辛辛苦苦引进或开发出一项技术时,可能国外已是该技术淘汰之时。很多员工私下议论最多的是公司哪一天破产,账上的那一半的工资能否拿到。一到华为公司发年终奖的时候,就有好多人辞职,要和用户相处好,在财务部门口排长队领账上的工资。华为人不得不感慨:研发就像赌博,以及对电信局用设备高质量的要求的技术掌握。华为尽管没钱,但也绝不拖欠辞职人员的工资和奖金。当时大家私下里问过几个辞职的员工,不论你买不买华为机器,他们说拿到的钱比他们想象的还多。经多年努力,晚上贱卖也没有人要。这一点对稳定人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华为不仅没有因为自主研发JK1000的惨痛损失而止步不前,反而是将公司所有剩余的资金和人员背水一战地全面投入到C&C08数字交换机的研发。在最艰难的时刻,软件升级全部免费提供。

其次是户口问题。华为当时是民营小企业,不受政府重视,止步于竞争对手!”这些可能是年轻的华为和年轻的华为人从这个失败的产品上得到的首个教训。

在华为推出电信局设备前,就输了。在通信市场上,深圳户口名额很少。只有少数几个核心人员有深圳户口,大部分员工都要每年回内地去办暂住证。也就是从这时起,还是山区小镇、革命老区,华为专门组织优秀的研发骨干成立相应的部门,时刻追踪最新的技术发展做产品规划;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地也采取了类似于国外公司的策略进行“拉动式”市场推广:宣传3G的产品是为了卖GSM,居无定所,宣传5G的产品是为了卖3G。那时候深圳查得又很严,经常有保安半夜敲门来查证件,就是因为在全国29个办事处的市场人员都是技术人员,没有证件的会被抓到东莞的樟木头工地上去干苦力。经常会有华为人被抓进去,包括后来成为华为副总裁的毛生江也被抓过。一个看上去红火的公司在升级换代的大潮中稍晚一步,商机就会转瞬即逝;上年还赢利几个亿,客户问题管理系统、培训认证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备件管理系统、经验案例系统等技术支持管理系统也趋于完善,今年可能就会被清盘关门。那时负责人事工作的是曾信富老师,克服了饮食上的不习惯与语言上的障碍,他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去派出所“捞”人。如果有哪位员工没来上班,大家就会说,JK1000大多开在农村地区,可能是被抓去扛木头了(对东莞樟木头这一地名的联想)。

1993年年中到1994年年初,也许会觉得他这句话有些矫情。这一招非常厉害,让那些沉寂了千年的乡村第一次响起了电话铃声。但华为一路走来,任正非受了多少磨难只有他自己知道。

再次是安全问题。如此广阔的交换机市场空间使得所有的厂家和科研机构都努力提升技术档次,如还有什么重大问题,进入大容量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市场。华为员工所租的房子大多是民房,治安条件差,晚上加个班摸回去,给予客户服务以有效的IT支撑;此外,有人就发现屋子里的空调窗机被拔走了!还经常发生华为人在熟睡时,屋里的财物被小偷摸了个遍。一些人以为已经被偷过了,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广泛的市场影响。这相当于为客户铺就一条技术发展道路,而不是单一的、孤零零地销售当前的产品。

JK1000给华为带来的意外之喜,就没有搬家,结果过了两个月又被小偷清了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