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1787700000037

第37章 兵学名句——战争智慧(3)

【译文】人们都有了求胜之心,这时就应该着重研究敌情是否能打。人们都有畏惧之心,这时就应着重研究他们是畏惧敌人呢?还是畏惧将帅?把求胜之心和畏惧之心都研究清楚,把两方面的有利条件都发挥出来。而对这两方面情况的掌握,就全在于将帅的权衡。

上同无获,上专多死,上生多疑,上死不胜。(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将领喜欢随声附和,就不会有所成就。将领喜欢专横武断,就会多所杀戮。将领贪生怕死,就会疑虑重重。将领只知拼命,就不能取得胜利。

凡人,死爱,死怒,死威,死义,死利。凡战,教约人轻死,道约人死正。(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人们有为感恩而效死的,有因激怒而拼死的,有被威逼而拼死的,有因仗义而效死的,有因贪利而拼死的。一般作战,用法令约束人,只能使人们不敢怕死,用道义感动人,才能使人们愿意为正义而死。

凡战:若胜,若否。若天,若人。(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一般作战。或者胜利,或者失败,胜利与否取决于是否顺应天时、顺应人心。

凡战:三军之戒,无过三日;一卒之警,无过分日;一人之禁,无过瞬息。(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凡是作战:对全军下达的号令,三天以内就要贯彻执行;对百人小部队下达的号令,半天以内就要贯彻执行;对个别人员的指示,要立即执行。

凡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执略守微,本末惟权。战也。(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进行战争,最好的方法是用谋略取胜,其次才是用攻战取胜。必须掌握全局的形势,抓住具体环节,以决定是用谋略取胜还是以攻战取胜,这是作战时应该权衡的问题。

凡胜,三军一人,胜。(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凡是胜利,都是由于全军团结得像一个人,才能取得。

凡战,既固勿重。重进勿尽,几尽危。(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凡是作战,战斗力强就不要过于持重。即使兵力雄厚、进攻时也不要把力量一次用尽,凡是把力量用尽了的都很危险。

人方有性,性州异,教成俗,俗州异,道化俗。(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各地的人各有其性格,性格随各州而不同。教化可以形成习俗,习俗也是各州不同。通过道德的教化就能统一习俗。

凡战,胜则与众分善。若将复战,则重赏罚。若使不胜,取过在己。复战,则誓以居前,无复先术。胜否勿反,是谓正则。(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凡是作战,胜利了要与众人分享荣誉。如果还要再进行战斗,就要着重赏罚。假使没有取得胜利,就要把错误归于自己。再战时,要决心身先士卒,不重复使用上次的战法。无论胜败都不要违反这个原则,因为这是正确的原则。

凡战,击其微静,避其强静;击其疲劳,避其闲窕;击其大惧,避其小惧,自古之政也。(出自《司马法·严位》)

【译文】凡是作战,要进攻兵力弱小而故作镇静的敌人,避开兵力强大而故作镇静的敌人;进攻疲劳沮丧的敌人,避开安闲轻锐的敌人;进攻非常恐惧的敌人,避开有所戒备的敌人,这些都是自古以来治军作战的方法。

凡战之道,用寡固,用众治。寡利烦,众利正。(出自《司马法·用众》)

【译文】指挥作战的要领,兵力弱小应力求营阵巩固,兵力强大,应力求严整不乱。兵力弱小利于变化莫测出奇制胜,兵力强大利于正规作战。

凡战,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历沛历圮,兼舍环龟。(出自《司马法·用众》)

【译文】凡是作战,要背着风向背靠高地,右边依托高地左边依靠险要,遇着沼泽地和崩塌地要迅速通过,宿营要选择四面有险可守、中间较高的地形。

凡从奔勿息,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出自《司马法·用众》)

【译文】凡是追击溃败的敌人,一定不要停息,敌人如果在中途停止,就要慎重考虑它的企图。

凡近敌都,必有进路。退,必有反虑。(出自《司马法·用众》)

【译文】凡是迫近敌人都城的时候,一定要先研究好进军的道路。退却的时候,也一定要预先考虑好后退的方案。

凡战,先则弊,后则慑,息则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其慑。(出自《司马法·用众》)

【译文】凡是作战,行动过早易使兵力疲惫,行动过迟易使军心畏怯,只注意休息会使军队懈怠,总不休息必然使军队疲困,但是休息久了,反而会产生怯战心理。

《尉缭子》简介

《尉缭子》是战国晚期论述军事、政治的一部著作,共五卷二十四篇,南宋刻行的《武经七书》本最早。《汉书·艺文志》杂家收录了《尉缭子》二十九篇。唐朝初年的《群书治要》中节录了《尉缭子》四篇。

《尉缭子》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它对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在战略、战术上,它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反对消极防御,主张使用权谋,争取主动,明察敌情,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尉缭子》反对军事上相信“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的迷信观念,强调政治、经济对军事的决定性作用,其理论水平很高。思想中糅合了儒、法、道各家观点,这也许是被纳入杂家的主要原因。后半部《重刑令》以下十二篇,对研究战国时代的军法颇有帮助,所以有人把此书作为兵书来看待研究。

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出自《尉缭子·天官》)

【译文】所谓刑德,是说用武力征伐敌人,用仁德安定天下,不是指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等而说的。

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出自《尉缭子·天官》)

【译文】相信天官时日,不如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兵胜于朝廷。不暴甲而胜者,主胜也;陈而胜者,将胜也。(出自《尉缭子·兵谈》)

【译文】军事的胜利,取决于朝廷的政治措施。不使用武力就取得的胜利,是君主在政治上的胜利;经过战争而取得的胜利,是将帅在指挥上的胜利。

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出自《尉缭子·兵谈》)

【译文】做将帅的人,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为的限制。做将帅的人要气量宽宏,不可因刺激而发怒;要清正廉洁,不可被金钱所诱惑。如果任用态度轻狂,目光短浅,信息不灵的人来统帅军队,那就难于成功了。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陷行乱陈,则千人尽斗。复军杀将,则万人齐刃,天下莫能当其战矣。(出自《尉缭子·制谈》)

【译文】凡是统率军队,必须预先建立各种制度。各种制度建立了,士卒就不会混乱。士卒不混乱,纪律就严明了。这样,命令一经发出,成百的人都尽力战斗。冲锋陷阵时,成千的人都尽力战斗。歼灭敌军时,成万的人都协力作战,这样,天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它抗衡了。

民非乐死而恶生也。号令明,法制审,故能使之前。明赏于前,决罚于后,是以发能中利,动则有功。(出自《尉缭子·制谈》)

【译文】人们本来并不是好死厌生的。只是由于号令严明,法制周详,才能使他们奋勇向前。既有明确的奖赏鼓励于前,又有坚决的惩罚督促于后,所以出兵就能获胜,行动就能成功。

明其制,一人胜之,则十人亦以胜之也,十人胜之,则百千万人亦以胜之也。(出自《尉缭子·制谈》)

【译文】如果明确建立了这些制度,一个人取得胜利,就会带动十个人取得胜利,十个人取得胜利,就会带动百人、千人、万人取得胜利。

吾用天下之用为用,吾制天下之制为制。修吾号令,明吾刑赏,使天下非农无所得食,非战无所得爵。使民扬臂争出农战,而天下无敌矣。(出自《尉缭子·制谈》)

【译文】利用天下的财富来充实我们的国力,参考天下的制度来修订我们的制度。整肃号令,严明赏罚,使天下都知道不耕种的人不能得食,无战功的人不能得爵。鼓励民众奋勇争先地投入生产和战斗,这样就可以天下无敌了。

发号出令,信行国内。(出自《尉缭子·制谈》)

【译文】号令一经发出,就必须取信于民而风行全国。

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出自《尉缭子·战威》)

【译文】战争有用道胜的,有用威胜的,有用力胜的。讲求军事准备,判明敌人虚实,设法促使敌人士气沮丧而内部分化,虽然军队的组织形式完整但却不能用来作战,这就是以道胜。审定法制,严明赏罚,改善武器装备,使人人都有必战的决心,这就是以威胜。击破敌军,斩杀敌将,使用各种攻城器械强攻敌人城邑,粉碎敌人防御,占领敌国土地,功成之后,班师回国,这就是以力胜。

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则可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出自《尉缭子·战威》)

【译文】一个国家必须有崇礼守信相亲相爱的风气,民众才能忍饥耐饿克服困难。国家必须有孝顺慈爱廉洁知耻的习俗,民众才能不惜牺牲去捍卫国家。

励士之道,民之生不可不厚也。(出自《尉缭子·战威》)

【译文】激励士气的方法,就是使民众都过富裕的生活。

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陈欲坚。发欲毕,斗欲齐。(出自《尉缭子·战威》)

【译文】要由防御转入进攻,防御就要稳定,阵地就要坚固,发起进攻要使用全部力量,战斗行动要协调一致。

举贤任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词而得福。(出自《尉缭子·战威》)

【译文】选用贤能,不须选择吉日良辰,也会顺利。法令明确,不必占卜吉凶,结果也会圆满。尊重功劳,不必祈祷也会得福。

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出自《尉缭子·战威》)

【译文】上面的将领没有犹豫不决的命令,下面的战士就不会彷徨犹豫;上面的将领行动不疑惑摇摆,战士们就不会三心二意。

兵以静胜,国以专胜。(出自《尉缭子·攻权》)

【译文】军队以沉着冷静致胜,国家以统一团结致胜。

力分者弱,心疑者背。(出自《尉缭子·攻权》)

【译文】部署分散力量就会削弱,决心动摇,士气就会涣散。

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其心动以诚,则支节必力,其心动以疑,则支节必背。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也。(出自《尉缭子·攻权》)

【译文】将帅好比人的首脑,部属好比人的四肢,首脑的决心坚定,四肢的动作必然有力,首脑的决心犹豫,四肢的动作必然迟疑。如果将帅指挥军队,不能像首脑控制四肢那样灵活自如,士兵不能像四肢那样按首脑的指挥行动,这样的军队,即使取得胜利,也是侥幸的胜利,而不是正确指挥的结果。

战不必胜,不可以言战,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不然,虽刑赏不足信也。(出自《尉缭子·攻权》)

【译文】作战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不可以轻言作战,攻城没有必取的把握,就不可以轻言攻城。否则,即使采取严刑重赏也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

凡侠义而战者,贵从我起,争私结怨,应不得已。怨结虽起,待之贵后。(出自《尉缭子·攻权》)

【译文】凡是正义的战争,最好由我首先发动,为争私结怨的战争,应是出于不得已。因结怨而引起的战争,最好后发制人。

夫守者,不失险者也。(出自《尉缭子·守权》)

【译文】防守的军队绝不能放弃险要的地形。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无过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民。

兵者,所诛暴乱,禁不义也。(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的行为。

万乘农战,千乘救守,百乘事养。(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万乘之国实行农战结合以足食足兵,千乘之国要能自救自守,百乘之国要能自给自足。

凡诛者,所以明武也。(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杀戮,是用来整肃军威的。

杀之贵大,赏之贵小。(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需要杀人时,应该以地位高的人作典型,实行奖赏时应该以地位低的人做榜样。

良马有策,远道可致。贤士有合,大道可明。(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良马得到鞭策就可以日行十里。贤士得到重用,就可使政治昌明。

夫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做将帅的人,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为的限制。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武器,是杀人的凶器;战争,是暴力的行动;将帅,是掌握生杀的官吏。所以只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战争。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指导战争,要做到上不受天时的影响,下不受地形的限制,后面不受君主的制约,前不受敌人的阻抗。

一人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出自《尉缭子·武议》)

【译文】万众一心的军队,行动起来就像虎狼般的勇猛,风雨般的急骤,雷电般的突然,声势浩大,行动莫测,使天下惊惧。

官者,事之所主,为治之本也。(出自《尉缭子·原官》)

【译文】设置各级官吏,主管各项事务,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措施。

苍苍之天,莫知其极?帝王之君,谁为法则?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求己者也。(出自《尉缭子·治本》)

【译文】蓝蓝的天空,谁知道它的边际?五帝三王的政治,谁的方式可供效法呢?过去的时代不可能重现,未来的理想也不能只靠等待,只有求之于自己的创造。

所谓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叙,四曰无敌。此天子之事也。(出自《尉缭子·治本》)

【译文】能够称为天子的,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智慧超人,二是恩布万民,三是功业宏伟,四是天下无敌。这都是天子应做到的事。

兵法曰,千人而成权,万人而成武。(出自《尉缭子·战权》)

【译文】兵法上说,兵力小的可用权谋取胜,兵力大的可用威力取胜。

夫精诚在乎神明,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无者有之,安所信之。(出自《尉缭子·战权》)

【译文】精细周到的谋略在于明察敌我双方情况,机动权变的指挥在于灵活运用作战原则。有力量装作没有力量,没有力量却装作有力量,敌人怎么能摸清我们的真实情况呢。

故兵法曰,求而从之,见而加之,主人不敢当而陵之,必丧其权。(出自《尉缭子·战权》)

【译文】所以兵法上说,如果敌人求战,我就应战;或者见到敌人就去进攻;或者我军的力量本来不能阻挡敌人的进攻,而又轻率地交战,都必然会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意往而不疑则从之,夺敌而无前则加之,明视而高居则威之。(出自《尉缭子·战权》)

【译文】军队斗志昂扬而毫不犹豫,就同敌人进行决战;敌人动摇而又不敢前进,就乘机发动进攻;明了敌情而又居高临下,就利用威势压倒敌人。

其言无谨,偷矣;其陵犯无节,破矣;水溃雷击,三军乱矣。(出自《尉缭子·战权》)

【译文】军队言语不谨慎,就会泄密;作战行动无节制,就会失败;士兵散漫急躁不受约束,就会溃乱。

兵有五致:为将忘家,踰跟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出自《尉缭子·兵教下》)

【译文】对军队有五条要求:受命为将要忘掉家庭;出国作战要忘掉父母;临阵杀敌要忘掉自己。只有抱必死的决心,才可以求得生存,急于求胜,是不好的。

百人被刃,陷行乱阵。千人被刃,擒敌杀将。万人被刃,横行天下。(出自《尉缭子·兵教下》)

【译文】百人死战,就可以摧破敌阵。千人死战,就可以擒敌杀将。万人死战,犹可以横行天下。

赏如山,罚如溪。(出自《尉缭子·兵教下》)

【译文】奖励好人好事,要像高山那样的坚定不移,惩罚坏人坏事,要像溪水那样的通行无阻。

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出自《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王者讨伐暴乱,是为了伸张仁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