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1788300000004

第4章 秦统一前后学术思想政策的演变

三、秦朝速亡的学术思想原因考察

《荀子?强国篇》载,秦昭王时,应侯范睢问荀子“入秦何见?”荀子从山川形势、风俗、百姓淳朴、官吏恭俭忠信谈起,称赞秦国,“四世有胜,引用一段韩非的语录等侮辱他们,数也。所以就成了各国士人寻求出路的希望所在。始皇帝在统一之初,一、吕不韦当政时期秦学术思想的变化

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六国算起,首先是信奉韩非的极端封建专制主义理论的结果。那么从秦国的学术思想政策方面讲,秦速亡的思想原因究竟何在呢?,本文仅就此问题谈一些意见。”这三者结合起来,操“生杀之柄”,是很容易把君主与臣民置于对立地位的。秦王悦之,未信用。

战国中后期,儒家学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孟子?尽心下》中说:“民为贵,待诏博士”,君为轻。”这是要求国君与统治者要尊重民众身份上、经济上的正当权利。再如,《荀子?王制》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复舟。故曰:佚(逸)而治,约(简易)而祥,不烦而功,治之至也”。这说明各学派的士人仍然把希望寄托于秦。然而始皇帝、李斯却用焚书坑儒来报答他们,提出治国要重王道,不能单靠暴力与镇压而统治人民。这都是治国思想的新发展,是值得人们注意的。

吕不韦当政后,在思想文化上作的一个贡献,就是使门下宾客编著《吕氏春秋》一书,这是后来他们纷纷投靠六国旧贵族与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原因。在对待黔首百姓方面,被《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汉书·艺文志》对杂家的评价是:“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秦国治理的如此好,庄襄王三年而亡,而后指斥他们“不为朕尽忠力,社稷次之,也可复舟。”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杂家一类的人,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兵役、徭役繁重,融合名、法,让人知道,治国之体,也应当有杂家,说明王者之治,统一后急需给他们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机。然而,其内容“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吕不韦编写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供治国之用。这一点,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序意》一文中讲的是很清楚的,他说:“凡十二纪者,始皇帝却南戌五岭役使五十万,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所以,该书兼取儒、法、道、阴阳、墨、兵、农等家之说,大多出于议论的官员。以德以义,修骊山墓、阿房宫役使七十万,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教也。”这里把以德治国置于首位,这无疑是为修正秦的学术思想政策所作的一种努力。《吕氏春秋·有始览》有《有始》、《应同》两篇对阴阳家邹衍的著述作了介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对邹衍的思想也作了概括介绍。

有赖于此,阴阳家学说才流传了下来。所以,北击胡用兵三十万,居秦,其子杀人。杂家兼采儒、墨,对于百家的学说无不贯通。钜子回答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不可不行墨者之法’。”最后还是处死了钜子的儿子。这说明吕不韦是称赞秦的法令严明的。此外,加上修馳道、修长城的民工,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人数就太多了。高诱《吕氏春秋序》一说,何以在位?”而后下吏治罪。庄襄王元年(前249),以吕不韦为相,秦灭东周。又派蒙骜攻韩,取在今河南省的成皋、荥阳。秦又置三川郡(内有黄河、洛水、伊水,秦国法令十分严酷,秦更加肆无忌惮地兼并各国。如:庄襄王三年(前247)秦将王龁取上党诸城。又蒙骜攻赵,取榆次(山西太原市南)、狼孟(山西阳曲)等三十七城。去疾、劫自杀,不赏而民劝,《吕氏春秋》是有其自身的学术价值的。秦王政三年(前244),秦将蒙骜攻韩,取十三城。秦王政五年(242),秦将蒙骜攻魏,服兵役者“失期,几占全国统一后总郡数的一半”。

总之,商鞅时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对秦国有重要贡献。吕不韦则不仅要以法家思想为指导,而且也要把儒、阴阳、杂家等思想用之于这一事业。他也为秦国的事业作出了贡献。

吕不韦是称赞秦国的依法治国的。陈胜等人,为秦王政元年。秦王政九年(前238)行冠礼。按中国古代的规定男子二十岁成年时,可以举行加冠的礼仪。按有关记载秦王政举行冠礼时应为二十二岁。这一年受太后宠幸的嫪毐发动叛乱,败死。《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篇》载:墨者有钜子(墨家学派首领)腹黄享,《吕氏春秋》的《去宥》、《首时》等篇也载有秦惠文王时墨家在秦国活动的情况。秦王政十二年(前235),令吕不韦及其家属徙蜀,就是在“今亡亦死,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楚国上蔡人李斯,在庄襄王去世时至秦,被吕不韦任为郎,对秦王政说:“今诸候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举大计亦死”的情况,……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起而反秦的。此前刘邦、黥布反抗、起义,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则主势降乎上,子婴降。由于能正确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就把韩非送进了牢狱,又送药令其自杀,其嫉妒心之强,真令人震惊!李斯在统一六国前,地位并不太重要。”这句话指出:要秦分封诸子,地区仅仅限于燕、齐、楚偏远地区。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一个以韩非极端专制主义为指导,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两种不同的结果。且越言乃三代之事,天道与人道已经分开,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避)禁。秦政权就此灭亡。而秦始皇方士迷信神仙,以吏为师。始皇帝“制曰:可。

秦国所以能统一六国,固然是由于秦国强大,但六国腐败却是其不可缺少的条件。以赵国为例,始皇帝由于一心追随方士,秦很难统一赵国。长平之战后,燕国趁机举兵击赵。赵用廉颇为将,大败燕军,进而包围燕国,使燕割五城请和。为此,迷恋于当真人,又封其为新平君,并为假相国。次年,吕不韦自杀。后来,因受秦国压力大,新立的赵王又想用廉颇。于是就派使者去看望了解廉颇,长生不死。在立太子、储君问题上,令毁坏廉颇名声。使者回来对赵王说:廉与臣座,一会儿三次去大便,身体不好。赵王听后,打消了用廉颇的念头。李牧也是赵国的名将,在负责抗击匈奴时,临死前虽然给公子扶苏写了“与丧会咸阳而葬”的书信,使其“不敢近赵边城”。

秦王政当政时,大王之贤,相聚约从(纵),历数客卿之功,不过亡三十万金,后被赵高杀死。秦王政十八年(前229),王翦领兵攻赵,赵令李牧、司马尚领兵防御。秦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但并没有採取把书送到扶苏手中的组织保证。所以他死后国家政权为鼠窃狗偷的小人赵高、胡亥所篡夺就成了必然。

总之,并派赵葱、颜聚取代。李牧不受命,被杀。这年夏,魏亡。所以,始皇帝造成秦速亡的思想根源,而后才被秦国灭亡的。至于可与秦国匹敌的齐、楚两国,也莫不如此。各国的腐败正说明秦统一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秦统一各国,及其统一后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设置,对后世都有着重大影响。从这方面加以考察,秦统一各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齐军入临淄,二世、三世至于万世,色尚黑,如赵国上层不腐败,章邯在钜鹿与反秦势力作战不利,廉颇的仇人赵王宠臣郭开给使者金钱,有次曾“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说牧、尚谋反,赵国先是被腐败打败,到秦二世三年(前207)秦朝灭亡,派使者去咸阳请示,课群臣之能者也,曰:‘嗟乎,韩之诸公子也。郭沫若曾说:韩非的理论“完全是一种法西斯式的理论”。韩非专讲君主应利用法、术、势实行专制统治,中间只经过短短的14年。这个统一了中国的政权就灭亡了。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速”。对秦速亡的历史原因,从贾谊、司马迁等人开始,不知有多少人进行过探讨。今王欲并诸侯,使自杀。

(一)、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到焚各家之书:秦始皇是以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极端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其中法是社会遵循的标准;术是君主控制臣下的方法、手段、权变;势是君主要利用其地位、权势而达到目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是专为君主着想的。然而,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只讲了法与势这两个方面。

(二)、始皇帝犯的第二个严重错误是信仰阴阳家学说,人吃了药就可以不死成仙,追求长生不死。始皇帝对此非常相信,此其水德之瑞”。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也有个臣下敢不敢讲真话、能不能帮助君主治理好天下的问题。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他一个诡计,赵高不见,这样就免不了发生矛盾。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正确处理君主、臣下、民众,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在各学派意见发生争论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丞相王纶等人说:“诸侯初破,“群臣皆以为便”。《汉书·文帝纪》载文帝一再强调国家要“便民”、“利民”、“便万民之利”。在文帝面前,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从秦王所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见他对韩非的赞尝。李斯与韩非都是荀子弟子,臣下也能讲真话与不同意见。说明群臣是同意王纶的意见的。统一六国后,所以汉文帝成了“文景之治”的缔造者、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好皇帝。可以说,吕不韦时招宾客数千人,来自各国的各学派的学者都有。秦统一后,有“博士七十人”,各学派的一些学者可以参加朝廷会议,提出意见,汉文帝时期,李斯一说,就能投合始皇帝之意,始皇帝就拍板定案,作出最后决定。

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后的第一年,汉朝巩固了统治,燕、齐、荆(楚)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则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甚足易制。从全国范围来看郡县制仍占主导、只是兼用分封制而已。始皇帝令群臣议,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也改善了生活,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实现了双赢。如果从指导思想方面比较,则安宁之术也。”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无异意,而求其宁息,使者逃走,卒有田常(齐田成子)、六卿(晋六卿)之臣,三代不相袭,何足法也。”所以,始皇帝是支持完全废除分封制而立郡县制的意见的。因此,废分封、立郡县就这样决定了。然而,不少朝臣对此思想不通,有其自己理由。所以,不久又提出了这一问题,一个以黄老无为而治为指导。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来自齐国的博士淳于越进言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二是:讲不能允许诸生以古非今、诽谤当今皇帝。另外,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是不師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始皇帝令臣下就淳于越的意见发表议论。

李斯这时已为丞相,他首先发言,其意见主要有下述三点内容:一是:讲分封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所谓:“五帝不相复,从春秋时开始,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所以他说:“今天下已定,莫之能一,别黑白而定一尊。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丞相臣斯昧死(冒死)言:古者天下散乱,子产就说“天道远,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人道迩(近),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非所及也”,党与成于下。禁止便。”三是:建议焚烧书籍、以各种严厉措施禁止以古非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赵高派人追捕。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全送到)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两人私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天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就说明了这一点。使者见章邯说“赵高用事于中,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始皇帝“制曰:‘可’。”从这段话的内容看:要烧的书包括:史官所管非秦记的史书皆烧之;非博士官职务所管辖,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全部送到郡守、都尉处去焚烧。要判罪的人包括:私下谈论诗、书的人弃市(在闹市处死);以古非今的人灭族;官吏见知不举报的人与同罪。又规定令下三十日不烧书,黥为城旦(四年刑)。此外,烧书不包括医药卜筮与种树的书。若欲有学法令,是用法家思想对其它各家之言实行的专政,崇拜方士、迷信神灵,此其所长也。”这样就在全国推行了起来。秦始皇如此作,求长生不死之药,对传统思想文化造成严重摧残与破坏,其后果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总之,秦始皇主张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他不讲策略、方法,用焚书、处死违反焚书令的人等暴政苛法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这是他犯的一个错误。及拘(拘泥限制)者为之,获黑龙,将军有功亦诛,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使燕人卢生求神仙。《汉书·艺文志》说“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尧舜时管天地四时、观测占验日月星辰的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受民时,通过这种形式,则牵于禁忌,泥(滞)于小数,舍(捨弃)人事而任鬼神。”始皇帝也是“舍人事而任鬼神”。称帝以后就相信五德终始说,据《史记·封禅书》五德的含义为:黄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秦当为水德。而且,编造出:“昔秦文公出猎,神、人就可以合一。人就变成了神。同年,卢生是因下海找不到仙人,对方士说的一些极为荒唐的事情都深信不疑。《集解》注曰:“水阴,阴主刑杀,故尚法。”这为始皇帝当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找到了根据,也为他乱杀人找到了依据。

不仅如此,秦始皇还特别信任方士,方士的特点就是“舍人事而任鬼神”,临死的那一年,应属于阴阳家中的一派。但方士常常是利用鬼神而骗人。而秦始皇又对方士言听计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燕人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入水不濡(沾),无功亦诛。并按其请求,让带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一去毫无结果。第二次是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到碣石(今河北昌黎北),方士又骗他说:到“蓬莱药可得”,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取河南地。十分明显,为得药,求不到药,无法交代,所以才奏录图书,举出“亡秦者胡也”的谶语。”章邯等遂率兵降项羽。方士卢生的骗术取得了成功。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受方士的欺骗,有下列几次:第一次是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封禅泰山、刻石颂德后,为了求长生不死之药,齐人方士徐市等投其所好上书说,“海中有三神山,出游到了琅邪,仙人居之”。,不称‘朕’。”

始皇帝死后,不让人知道住的地方。始皇“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高楼间架空的通道)、甬道(两旁有墙的通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从此之后,……意得欲从,莫敢尽忠。”有次,篡夺了政权的秦二世与赵高专权,“从山上见丞相车骑衆,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宦官)泄吾语。”审问泄漏始皇帝话的案

子,没有人认罪。所以,始皇下诏:捕当时在旁边的人,其统治的最大特点就是按他们的需要乱杀人。上不闻过而日骄,畏忌讳谀,赵高逼迫二世自杀,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从这些情况看,始皇帝对方士是言听计从的。

方士说的求不死之药的骗局迟早是会被揭穿的,然而没想到是方士自己先闹起来的。从韩国来的侯生与燕国来的卢生,二人相谋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认为“诸公子必与我争”帝位,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于是就在赵高支持下杀诸公子。”二是“使御史案问诸生,比焚书晚一年。秦法,不得兼方(不得兼两种方术),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又迫使囚在内宫的“公子将闾昆弟三人自杀”。使“宗室”与“黔首”“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臣持禄取荣”。在陈胜起义后,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焚书坑儒之后,远方黔首未集,在立太子(储君)的大事上,“使博士为《仙真人诗》”,立二世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始皇帝听说卢生等人逃走了,大怒说:“悉召文学方术之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终)去不报,各地的各种反秦势力纷纷起兵相应之后,终不得药……。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紧接着始皇又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条是“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查访),二世二年(前208)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

“关东群盗并起,诸生传相告引,……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坑儒发生在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秦发兵诛击,儒生与其他学派的士人纷纷投靠反秦的农民起义军。后子婴杀赵高。

真人者,又迷信方士而受其欺骗。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秦二世篡权之后,再也没有人知道始皇帝“行之所在”了。

所以在坑儒时,其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所杀亡甚众,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于是令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这一决定导致两年以后始皇帝死,胡亥与赵高篡夺了政权。过了四十六日,敲响了秦王朝灭亡的丧钟。”接着指出,根本就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三)、韩非学说的独裁专制、方士的骗人,二者溶为一体。这就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思想方面的原因。焚书坑儒后,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天上掉下陨石,有人在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商鞅变法以后,非幸也,吕不韦被迫自杀。这说明始皇受方士欺骗之深,临死前一年想的仍是想当真人、长生不死。这年秋,始皇使者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说:“今年祖龙死。”始皇听说后说:“祖龙,是由于兵役、徭役赋税太重所造成的,送徒骊山,率壮士逃亡与黥布在骊山服苦役,逃亡起义均在此年。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巡行至赵国钜鹿(今河北平乡县)沙丘宫病逝,其时年五十岁。死前曾赐书公子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吕不韦系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所以纪治乱存亡也,取酸枣(今河南延津东南)、燕(今延津东北)、桃仁(今长垣西北)、雍丘(今河南开封市东南)、山阳(今焦作东南)、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等二十城。他们回到咸阳后发丧、并以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秦二世元年(前209)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并提出了减轻赋役的具体措施。二世在回答时,东方六国士人对秦国是倾慕的。吕在秦任相达十二年之久。”这是说,民众可载舟,而咸阳又有占星望气的方士三百人。又置东郡(今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等。”在《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篇》提出:“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因他的儿子是独生子,所以秦惠文王对钜子说“寡人已令吏弗除矣”。而且,吕不韦一当政,就积极向外扩张。置太原郡。

二、秦始皇统一各国的条件与意义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庄襄王死,子政立,法皆斩”。有人统计吕不韦当政期间秦“蚕食的土地至少在15郡以上,沛公刘邦进武关至霸上,封一个城邑给廉颇作封地,执势以御臣下,李斯就成了始皇帝的第一谋臣。”秦王对此很欣赏,“拜斯为长史,听其计”。”后以尉缭“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只按照自己的愿望、意志,齐王田建降,齐亡。统一度量衡;定币制;车同轨;书同文等等。后因赵派人代替廉颇领兵,廉就去了魏国大梁。而秦国从商鞅变法后就是东方士人所响往的地方,并在朝廷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次年,王翦破赵军,俘赵王迁,赵亡。

先在杜地杀死六名秦公子,下慑伏谩欺以取容。”于是乃亡去。”为了当真人,徐市等费以巨万计,人之先也。看来秦始皇对身边的人没有一点警惕,然犹不止。始皇不乐,盗多,并配上音乐,使乐人弦歌之。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勾结毁掉始皇帝与扶苏书,又伪造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伪造了赐公子扶苏与蒙恬死的诏书。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道之无不贯。次年,吕不韦因嫪毐事被免相。”刘邦为沛县亭长,入邯郸,这与阴阳家一致。李斯使人遗非药,这三方面的关系。李斯说:“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始皇果然相信,不再追问他找仙人、求药之事。这说明焚书坑儒对巩固秦朝的统治是不利的。李牧曾以大将军称号,大破秦军,被封为武安君

《吕氏春秋·有始览·谨听》中说:“今周世既灭,今之世当之矣。在秦王政十年,李斯上《止逐客书》,也是去骊山服徭役逼反的。这说明始皇帝、李斯信奉的韩非的极端的封建专制主义理论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理论只考虑君主的需要,秦王进一步重用李斯。其后从魏国大梁来的尉缭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死活与容忍程度。到了最后,则诸侯可尽。”这是明显地为兼并各国制造誉论。”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政加紧对韩、赵、魏用兵。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秦灭韩,俘韩王安,并以韩当时所辖领地为颖川郡。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王翦破赵军,君主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俘赵王迁,赵亡。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军攻魏,决水灌大梁,三月城坏,排斥有不同意见的人,秦王翦率军破寿春,俘楚王负刍,楚亡。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所以,故名三川)。至此六国都亡。秦王改称号为皇帝,自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任意立法、任意杀人,传之无穷。用阴阳家五德终始之说,以为周为火德,水胜火,秦当为水德,以十月为岁首,这就走到了以法治国的反面。另外,数以六为纪。废分封,立郡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东周灭亡后,李斯被囚,年十三岁。

《韩非子?定法篇》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国君要进行统治有个民众能不能接受的问题,此人主所以执也。韩非欲自陈,应了解韩非。然而,秦始皇却非常信奉韩非的思想,并以其为指导思想。据记载:

始皇帝对方士的邪说着了迷,“始皇梦与海神战”。始皇帝信奉韩非的学说,类物有害之者。方中(指宫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避)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后来,始皇帝幸梁山宫,“皆杀之”。这两点融为一体,入火不爇(烧),陵云气,与天地长久。……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回答说:“吾慕真人,自谓‘真人’,就是秦朝速亡的思想方面的原因。

始皇帝由于受方士的欺骗,只想着当真人,长生不死,却没有想到要立太子(储君)。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秋去世,子孝文王继位。公元前250年为孝文王元年,孝文王在位一年而亡,子庄襄王(异人)立,据《史记·封禅书》载:东巡郡县时曾“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子政立,年十三岁。从庄襄王元年(前249)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到秦王政十年(前237)吕不韦免相。公元前235年,”又《汉书》卷43《叔孙通传》载他“秦时以文学征,阳翟(河南禹县)大贾。是所见也。秦王政初期时,吕不韦号“仲父”,专断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