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邦传 刘备传 赵匡胤传 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1792100000048

第48章 仁义大哥(8)

据有关学者研究,诸葛亮出山后的十四年,只是刘备的谋士之一,并非刘备言听计从的军师。诸葛亮在襄阳时,说徐庶当个州郡官就该满足了;徐庶问他的志向,他却笑而不答。可是经过十四年磨炼,诸葛亮的狂傲之气不见了,他学会了小心谨慎,事无巨细,都竭尽全力去做;在人际关系上,他学会了忍让和调和;在功名利禄上,他学会了克己。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已经懂得刘备所说的“鱼水关系”只是一种招贤术,他可以把与任何谋士的关系都说成“鱼水关系”。可是诸葛亮仍然坚守自己的诺言,对刘备忠贞不贰。这种心态正是刘备所要求和欣赏的。法正当了蜀郡太守后,骄横狂躁,报复杀人,有人希望诸葛亮向刘备报告,诸葛亮说这办不到,主公与法正有特殊关系,我无法左右他。这是诸葛亮在权臣前有意的退让。当马超当了平西将军,关羽深感不满时,诸葛亮写信解释,马超有黥布、彭越的才干,可以与张飞并驱争先,然而比起美髯公(指关羽)来又略逊一筹,使关羽非常高兴。这是诸葛亮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做出的合理奉承。这样的人际关系是诸葛亮过去未曾经验的。有人说这些方面显示了诸葛亮的妥协,不对。这些方面恰恰显示了诸葛亮已走向成熟。威信的确立不仅仅是依靠对部将的牵制或者压制,还可以借助名正言顺的尊卑地位来完成。刘备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在当汉中王的时候,是接受部将的反复劝说后才决定登上汉中王的位置的。不过在登上王位之前,他不能轻易就应允部下的建议,因为这样就显示出好像刘备登上王位是自己迫不及待的样子。刘备施展驾驭属下的才能,不动声色地否决了部下第一次提出的建议,等到诸葛亮亲自出马,对刘备说了一通大话,刘备才做出被迫状接受了汉中王的提议,他其实早就知道诸葛亮要对自己说的话,这些话不能自己说出来,也不能是别的什么人,一定需要重要的人物,并且一定将道理摆出来,又不能露出任何破绽,这样一旦说出去,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因为刘备顺应天意,具有仁德宽厚的王者品格,于是众将领便认可了他的威信,刘备此谋的确是一个大手笔。刘备手下悍将如云,没有一定的方法,他是驾驭不了这些将领的,要使这些将领服从自己的权威,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偏爱某一个或者几个将领,对于将领们的不轨行为应该严加申饬,特别是对于嫡系的将领更要显示出这样的态度,才能对非嫡系的将领有说服力。张飞是个典型,他为人直爽,从不在乎君臣礼节,而且还好喝酒,经常违反刘备的规定——酗酒,酗酒之后还多次鞭挞士卒,多次引起大家的不满,对此刘备也不纵容。一次,刘备巡视军营,正好遇到张飞酗酒,而且醉得不省人事,刘备非常生气,他命令士兵将张飞捆绑起来扔到水里,等张飞醒来,刘备当众责罚了他,并且重申军纪,指出如果张飞再次喝酒耽误军事,就按照军法严加处理。此外刘备多次当面批评张飞不要随意责罚士兵,要善待部将。由于刘备的督促,张飞后来有所收敛,告状的人也比以前少了许多。统帅猛将如云的军队,领导者必须具有威慑力。刘备对于威慑力的理解也是与众不同的,他一方面是将自己的意见作为权威灌输给部下,对于张飞,刘备就是这样,经常指出张飞的不足之处,同时又把自己相对有道理的建议告诉他,张飞深感有理,时间一长,张飞对于刘备的服从就不仅仅是桃园结义时的感情因素,而多了一层对刘备领导能力的佩服。

要取得所有部下的信任,确立在他们中间的威信,必须用公平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成员,刘备对待部下就是采取这样的策略。刘备为了表示公正,他有时甚至把处置将领的权力下放给军师诸葛亮,对于自己身边最亲近的大将犯了错误,刘备也不得不亲自出面求情。关羽在刘备的所有大将中与刘备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也是刘备最得力的一员战将,然而当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后,诸葛亮毫不留情地要处死关羽,这时刘备不得不出面替关羽说情。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来好像刘备没有任何权威,其实不是这样的,刘备这里耍了一个小计谋,他把处置自己最亲近将领的权力进行了转移,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参与到处理这些与自己同生共死的将领的决断,可以摆脱与他们之间面对面的尖锐对立,关键的时候还可以出面帮助他们解难,从而不仅不会遭到他们的嫉恨,还因为自己主动出面解决他们的危难,而得到他们的效忠,刘备就是凭借这样的手腕,保证了自己长期的威权地位。关羽依照诸葛亮的建议在曹操必须经过的最后一道关口——华容道阻击曹操,两人相遇后,却不是一场生死搏杀,而是曹操的个人感情表演。曹操说:“既然在这里遇到关羽,那只有决一死战了!”众将说:“人纵然不胆怯,马力已经疲乏了,怎么能够决战呢?”程昱说:“我平时就知道关羽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一贯看重信义。丞相过去对他有恩情,现在只要亲自恳求他,就可以摆脱这次危难。”曹操听了程昱的话,即纵马向前,欠身对关羽说:“将军别来无恙!”关羽也欠身答道:“我奉军师命令,已经等候丞相很久了。”曹操说:“我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希望将军看在以往情义的分上网开一面。”关羽说:“过去丞相确实对我恩重如山,但是我已经斩颜良、杀文丑,替你解了白马之围,都报答过了。今天这件事情,我怎敢因为私人之情而忘记公事!”曹操说:“你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不会忘记吧?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熟读《春秋》,你不会不知道顾念旧恩,不负心忘本的故事吧?”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曹操当年的许多恩情,与后来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如何不得去手?又看见曹军惶惶,都要掉泪,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对手下说:“四散摆开。”这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曹操见关羽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过去。关羽回身看的时候,曹操已经与众将过去了。关羽大喝一声,曹操的部将都下了马,哭拜在地上,关羽更不忍心处置他们,正犹豫时,张辽骑马来到。关羽见了张辽,又动了旧日之情,长叹一声,也放过去了。关羽心里清楚,放走了曹操对他将意味着什么,按照事先跟诸葛亮签订的军令状,回去肯定要被斩首。按道理这样的大事应该由刘备来处理,然而刘备自从请来了诸葛亮,就马上躲到了幕后,这是明智的表现,因为刘备知道自己长期以来都扮演着一个仁德宽厚的领导者角色,以至于主从关系很不明晰,尤其是对于关羽、张飞这样的结拜兄弟,他们可以擅自做主,不听号令,这是由于他们知道即便如此,刘备顶多是责备几句,根本不会处死他们。刘备考虑到这样的因素,略施小计,就将这种生杀予夺的大权转移了一部分出去,表面上是签订军令状的形式。实际上,这是刘备刻意安排的,诸葛亮只有得到刘备的默许,他才敢大胆地管束诸如关羽、张飞这样的大将。那么刘备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后来事情的发展说明了这点,就是诸葛亮唱红脸,刘备唱白脸。诸葛亮正与刘备相互祝贺,忽然报告关羽来到。诸葛亮急忙离开,拿着酒杯迎接:“很高兴将军建立了如此盖世的功劳,替全天下的老百姓除了曹操这个大害,所以我要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