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1794400000045

第45章 好名字好产品,产品命名的诀窍(2)

这种起名方法在国外最为常见,目前国内企业也日渐多了起来。如广东神州燃气具联合实业公司生产的“神州牌热水器”,就是以企业名“神州”为商标名的。又如湖南中意电冰箱厂生产的“中意电冰箱”,也是以企业名“中意”为商标的。在这里,我们还注意到:商标名往往与虚词合而为一。如“神州牌热水器”中的“神州”,“中意电冰箱”中的“中意”,既是商标名,又是虚词,又是企业名。现在,这种二合一,三合一的情况越来趋普遍,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或时尚。

(2)系列产品共有商标名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出的系列产品,往往共有一个商标名。如“娃哈哈果奶”、“娃哈哈营养口服液”出自同一厂家,因而使用同一商标名“娃哈哈”;“中意电冰箱”、“中意冷柜”、“中意空调器”也出自同一厂家,因而也使用同一商标名“中意”。

(3)以地名为商标名

如“泸州老窖酒”、“贵州茅台酒”、“西湖牌味精”、“镇江牌酱油”,这里的“泸州”、“贵州茅台”、“西湖”、“镇江”,均为地名。

(4)以人名为商标名

外国一向有以产品、厂家、公司创始人名为产品名、商标名、工厂名、公司名的习惯作法,许多厂家、公司更是产品名、商标名、工厂名、公司名合而为一。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便于集中使力,突出一个统一的形象,从而有利于创立品牌。而现阶段的中国国情不同于外国,所有制问题仍然不允许随意使用人名作商标。常见的以人名为商标,一是私营个体企业的产品,二是传统老字号的产品,三是以古代名人为商标,如“杜康酒”、“太白酒”,四是股份制企业的产品,如“李宁牌运动服”。而一般的纯粹国企还很少,在这个问题上,或许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此外,尚有以花卉、动物、数码、天体、建筑等事物为商标名的。应该说,产品无穷,自然也就会商标及商标名无数。

产品的起名技巧

中国历来有许多俗语,什么“车有车路,马有马道”,什么“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还有什么“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刀法”,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说到产品起名,其实也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从中外的起名实践来看,有的确实出于深思熟虑,匠心独运;有的则是随口呼之,信手拈来。应该说,较之于人名,产品名称的起命有更大的自由度。这是因为:一来人名除姓氏外,只能选择一两个字,组合成单名或双名;而产品名尽管不宜过长,但起码不至于像人名那样有过死的限制。二来人毕竟为人,物毕竟是物,因而产品起名尽管也有诸如吉利不吉利之类的讲究与忌讳,但毕竟不至于像人名那样有太多的框框。三来适宜于产品名的用字,比起人名用字的选择余地要大得多,天上人间,陆地海洋,历史文化,神话传说,植物动物,矿物宝藏……总之,世间万物,乃至子虚乌有,皆可采入为名。这样,就为起名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至于日常所见的起名技巧,主要有如下几种:

1.名牌效应法

这种起名方法,主要是通过攀附已有的名牌,借其力量推销自己,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当年曹雪芹的《红楼梦》一出,不知倾倒了多少人。有些多情种、好事者和原本并不知名的秀才文人,一时间掀起“续作”的热潮,更风之作层出不穷,诸如《续红楼梦》、《红楼圆梦》、《梦补》、《红楼补梦》、《楼复梦》、《红楼真梦》之类的“续红”之作。人们欲知情缘后事,争相传阅竞成时尚。时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龙八部》红后,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射雕英雄后代演义》、《天龙八部》类的续貂之作。人们出于猎奇心理,竟也为之慷慨解囊。同样,前几年钱钟书的《围城》重新热销,很快就有《围城之后·围城续集》接踵而至,据说还销路大畅。为此还闹出了一场不小的官司。

提起剪刀,我们马上会想到“王麻子”、“张小泉”;“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因为他们都是老字号,品牌响,影响力大。“王麻子剪刀店”打制的剪刀,刀口平直,锋利好使,与“张小泉剪刀”一样,名扬天下。社会上的那些“精明”者便充分利用名牌效应,推出了让人目不暇接的名称相似的产品,诸如“老王麻子剪刀”、“王老麻子剪刀”、“真王麻子剪刀”、“大王麻子剪刀”、“小王麻子剪刀”、“江麻子剪刀”,一时间鱼龙混杂,“麻子”满天飞。近年,浙江杭州的“娃哈哈”走俏,市场上便迅速出现了诸如“娃娃哈”、“哈娃娃”之类的产品。所有这些,自然也是属于攀龙附凤式的名牌效应战略。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饮料市场上消费者的口味趋于多样化。他们要求饮料不但能解渴、提神,而且要有利于健美、保健;不但饮用可乐型饮料,也饮用果汁类饮料。美国的“挑战之神”斯梯尔根据市场的这种变化,率先投资巨款,推出不含糖的减肥可乐;在果汁类饮料方面,陆续推出柑桔可乐、樱桃可乐和带苹果味的柠檬汽水。结果,抢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不少市场份额。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在规则允许之下利用了可口可乐的名牌效应。

当然,合理运用这种战略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尺度很难把握。况且从根本上看,这种意义上的名牌效应战略只是一种短视战略,并不值得提倡。因为,一来无论如何自己总还是别人的附庸,走不出别人的阴影,自己的品牌也永远创不出来;二来时日一长,纸终究包不住火,自己的产品会露出马脚,而回过味的消费者会有受骗上当的感觉,再也不相信你了;三来这种所谓技巧,在市场法则日趋健全的情况下,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弄不好就要吃官司。到了真的摊上了官司,那就应了“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句老话了。

2.名人效应法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这说明,人们从来就向往名人,敬仰名人。正是在“见贤思齐”心理的左右和影响下,人们对名人的一言一行,甚至对其所用之物都给予高度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许多精明的厂商就充分利用公众崇拜名人的心理,大打“名人”牌,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英国前王妃黛安娜美貌动人,其一颦一笑,一行一止,常常引起西方世界人们的极大兴趣。她穿的服装,她理的发型,使得各国少女竞相模仿,真可谓趋之若骛,以致一场“黛安娜热”迅速席卷全球。英国的制造商们抓住时机,利用这种“王妃效应”来推出和推销商品。于是,许多王妃款式乃至以王妃命名的各种服装便很快上市了,一种”王妃牌“平跟皮鞋更成了抢手货。

在中国历史上,各类名人层出不穷,这些历史名人在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各有其不凡的经历。我们后人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文化优势,的确可以大有作为。三国时曹操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诗,早就被我们传颂了千百年。其中的杜康,是传说中最早的造酒人,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在工商活动中利用名人效应了。

中国的名菜“东坡肉”,就是利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之名而创出的一个名牌。前些年各地又利用家乡历史名人这张名人“牌”,陆续创出了“太白酒”、“包公酒”、“羲之酒”,收到了较好的名人效应。山东临沂是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乡,其后人利用他的影响,创制的“羲之酒”很有特色:酒味纯正,瓶上烧制有王羲之《兰亭序》,仿佛真迹。人们举杯饮醇酒,低头赏《兰亭》,堪称“双雅”,因而广受青睐,在日本也颇受欢迎。

目前,电影、电视传媒影响巨大,所以像“简·爱帽”、“幸子裙”都曾风靡一时。以李宁、邓亚萍等体育明星命名的产品,亦颇受欢迎。特别是”李宁牌“系列运动服装,已经成为国内外公众普遍认同的品牌。古今中外的工商实践表明:在利用名人效应时,关键在于选准名人,并且与产品相应而准确定位。名人及其名人效应是否具有时空穿透力,是准确利用名人效应的重要前提。

3.名胜效应法

中国地域辽阔,名胜众多。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祖国山川秀美,出产丰富,是中国人热爱家乡故土,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重要因素。中国有黄河、长江、长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昆仑……在利用名胜效应上,实际还大有潜力可挖。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国山川,是利用名胜效应取之不尽的源泉。

4.出奇制胜法

所谓出奇制胜,是指用常人意想不到的起名来取得好的效果。出奇就是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印象和感觉,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自然,出奇也并非追求古怪。如冬季来临时,人们需要棉衣、棉鞋来防寒。“棉衣”、“棉鞋”,对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没有任何新鲜感。但近年市场上出现了“太空服”、“保暖鞋”等新式防寒产品,它们的基本功能是防寒、保暖,与以前的棉衣、棉鞋毫无二致。有的在材料的使用上与过去制作的棉衣、棉鞋也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名字上跟原来不一样了。但这种新名字使人感觉很新鲜,因而愿意买来一试;同时它也符合人们防寒保暖的心理需求,因为这看起来和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股暖意。所以,这类产品近年来一直走红,供销两旺。相反,那些仍然还叫“棉衣”、“棉鞋”的产品,跟它比起来,就逊色多了。

出奇制胜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不光我国企业在这方面有所动作,国外更是五花八门,各种想法,应有尽有。

如今在日本的结婚礼品中,有种时新的商品:装在漂亮盒子里的小虾。这种小虾产于菲律宾海域,幼时从石缝钻进洞穴。然后在里面长大成无法再出来的雄雌虾,并一起在洞穴中度过它们的一生。这种”从一而终“的小虾,被认为是夫妻恩爱、情感专一的象征。精明的经销商又给它起了个”偕老同穴“的美名,从而使这种商品身价倍增,在市场上是常”火“不衰。

美国妇女南希生下孩子后,体重急剧增加,胖了80磅。她不能容忍四处找不到肥婆穿着的漂亮时装,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开家时装店,专营为肥婆而设计的时装。南希给自己的小店起了个相当新奇的名字:”被遗忘的女人“。因为这是她亲身的感受,那些时装设计者和经销商们只为身材苗条的女人着想,而忽略了为数不少的胖女人。岂料,她这股傻劲恰恰适应了一些人的需要,从而开拓出一个大有可为的市场来。

5.逆取恶名法

古往今来,人们自然是注重名节和名声的。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在人们看来,以仁为本,与人为善,是天经地义的,同时也不值得张扬;人们也嫉丑恨恶,逢恶遇丑,则真理在胸,正义在手,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我们还注意到:一个人正儿八经的大名,人们往往难记住,倒是对那些带有贬义的浑名、绰号却记忆深刻。从事工商,无非是要让人经常来光顾自己的店铺,购买自己的产品,要如此就必须让人记住自己产品的名字;而要人记住自己产品的名字,可以有许多方法和途径,起个恶名、丑名往往能收到奇效。犹如一台戏,正面人物很多,但除了主角,观众认不出也记不住几个。然而,丑角虽丑,毕竟是个角,特征突出,人们自然也记得清楚。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些精明的商人反其道而行之,一改往日为其产品命名典雅、高贵之名的方向,反而给自己的产品起个恶名。诸如北京、湖南的“臭豆腐”,四川的“麻婆豆腐”,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王麻子剪刀”之类,皆可谓“恶名”昭著,“丑名”远扬,亦可谓沾了几分恶名、丑名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