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1794900000012

第12章 五代十国花间词(1)

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唐末诗人,汉族。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虽然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物,但因为其年代属于晚唐,与五代十国年代相近,且他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之高实难忽略,因此把唐人温庭筠的诗作放入“五代十国”这节解析,望读者能够理解。)

菩萨蛮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女子的愁苦心情。“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开头短短十四个字,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光艳毕现。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写出女主人公娇慵万分,她似乎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在“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无聊至极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下阕“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她的脸孔和花饰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她穿上新贴图样的绣花丝绸短袄,袄子上盘着一对对金色的鹧鸪。她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内心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巧妙词风和极高的艺术成就。

玉蝴蝶

【原文】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译文】

秋风凄凄切切,最容易勾动离愁的感伤,尤其是离乡的人还没有返回的时候,塞外的草儿早已经枯黄,飞往江南的北雁却迟迟未到。

芙蓉娇嫩的脸已经凋谢,杨柳的眉叶也已经凋坠,老态更叫人感伤悲凄,肝肠寸断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秋风凄切伤离”,词一开始就入题述说感伤别离,也点出时序;并在第二句“行客未归时”述说良人未归,那种牵挂油然纸上,接着“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作者利用衰草、飞雁,以先与迟,对照出心中期待的思念,也让词有了起伏变化。“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作者用芙蓉用柳眉来代表女子的容貌,用凋、堕来代表年华老去,简单而适切。“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最后两句回扣到起句,秋风摇落,断肠伤离,但是这样的苦楚又有谁能知道呢?暗示出古代妇女愁苦不为人道的心境,叫人读之更为之心酸。

这首诗情意凄切却又含蓄深浓,细腻地表述出相思的苦痛。

梦江南

【原文】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译文】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倚靠望江楼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赏析】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但却如《白香词谱笺》里所说“一句一字闲不得”,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但却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一个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的情况下,“梳洗罢”的,带着一种特定情绪的反映。

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着意修饰的女子在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悠悠流水,缓缓东流。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不禁令人黯然神伤!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作者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尤为动人。

更漏子

【原文】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文】

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凄厉地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直到天亮。

【赏析】

这首词情真意切,感情饱满深沉,打动人心,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作者能将思妇之怨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是因为作者对其所写“闺音”并不陌生。据记载,温庭筠不仅与一些青楼歌妓有交往,还与晚唐女诗人鱼玄机过往甚密,彼此赠唱答和。在与这些女子的交往中,对她们的不幸遭遇自然有所了解和同情,因此他才能写出如此具有真情实感的词句。作者通过着笔角度的变化,自然而准确地刻画出这一思妇的特有心态。

上阕之中,作者所写那缭绕的轻烟,正是形容主人公思绪的轮廓,而流泪的“红蜡”恰恰是思妇自身的象征。“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写的是主体自身的实感。

下阕的描写由实而虚转到了听觉方面。这种虚实的过渡很自然地把人们的注意力由对人物肖像的观感转换到对其内心世界的观照上。

上下阕浑然一体、情景交融,将这位思妇难以排遣和诉说的“离情”尽显。

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市)人。唐末五代诗人,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词风清丽。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曾任前蜀宰相。

菩萨蛮

【原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

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

【赏析】

首句“人人尽说江南好”,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说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而事实上作者是“似直而纡”,他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因为作者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径直地劝他留下来。

接下来作者又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的水比天色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接下来“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很多转折,“莫”字道出了一片沉痛的无可奈何之情,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作者的内在深意了。

李煜

李煜(937-978),是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在位时间961-975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开宝八年,国破降宋。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高超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他前期词写宫廷生活为主,后期词抒写被赵宋王朝所俘后的遭遇,内容充满着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留念和亡国的哀伤,在词史的发展上,有着一定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菩萨蛮

【原文】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译文】

这个晚上月色黯淡,雾气朦胧,趁着这良宵吉时要与情郎见面。怕人听见我的脚步,只穿着袜子快步下了台阶,手里还提着我的金丝绣鞋。

我们约在画堂南畔相见,依偎在情郎的怀里,还止不住地颤抖。我很难得才能出来一趟的,请你放肆地尽情地爱吧。

【赏析】

据记载,这首词写大周后病重期间,其妹小周后和李煜幽会的场景,情景的描写真实至极,人物表现也活灵活现,可见李煜的才华之横溢。

上阕“花明月黯笼轻雾”,繁花盛开,香雾空蒙,渲染了美丽、朦胧的氛围。“今宵好向郎边去”,今天晚上正好去跟他约会,一个“好”字点明这样的夜晚是幽会的最佳时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小周后怕被看见,被人指责,只好以袜贴地,手提金缕鞋,赶着去约会,这两句令小周后步履轻盈、神情顾盼的情态跃然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