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1795700000014

第14章 关注生命——游戏精神视阈下杨红樱教育思想探析(5)

亲情看似平凡,却孕育着伟大。拥有亲情的孩子既能爱父母,也一定能爱同学,既能有无私的爱心,也会有强烈的同情心。随着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大,这种爱会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像是苏霍姆林斯基,为了丰富学生的爱心和善良情怀,他不仅引导学生去关爱亲人,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还教会学生去珍爱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苏霍姆林斯基抓住一切教育的时机,同孩子们一起救助受伤的小云雀,精心照料“小鸟医院”里的每一个生命,在关爱生物和周围世界美的过程中来激发孩子们的同情与怜爱。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同大自然和人们打交道的那种条件下使他的心灵不平静、忧虑、柔弱、敏感、易受刺激、温柔、富于同情感,他才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让“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命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等美好情感在孩子的童年扎下深深的根基,生命之树才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马小跳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善良孩子,是一个真正理解了生命意义的孩子,他对所有的有生命的事物都有一种“悲悯情怀”。这种情怀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通向名为良心的顶峰的一条小道”,只有走过这条小道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明事理、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路遇被抛弃的患眼疾的小狗丑八怪,马小跳“死缠烂打”让它的主人重新接纳了它,并以自己的爱心感动了麦冬娜姐姐——“用心去照顾一个小生灵,体会到最美丽的情感不是获得而是付出”,在与马小跳相处的日子里,麦冬娜姐姐寻到了“最纯洁的情感”——善良;杜真子的妈妈穿了一件昂贵的狐皮大衣,马小跳“脖子上暴出几根青筋”,指责他的姨妈:“人人都要保护动物,姨妈却把狐狸的皮毛穿在身上”;在人们纷纷到翠湖公园看“绿色怪物”时,聪明的马小跳和他的伙伴用婴儿车将从绿狗山庄解救出来的地包天和小白送去了宠物医院;宠物医院中对动物的关爱真切回应着生命的叩问,上演的一幕幕人与动物的故事,更是让马小跳他们稚嫩的心灵深受触动……不论是表达孝心的创意还是关爱身边的动物,情感的传达从儿童的心理感受出发,融入游戏的成分,在儿童天性的映衬之下,通过孩子自己的体验领悟,让关爱、善良和美潜移默化浸进成长的生命,这是任何说教都无法企及的教育力量。

在成长的过程中,友情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情感。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和认知水平的提高,童年期的儿童较之幼儿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有了自发组织并相互影响的同伴对象,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情感倾向——友情。由于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水平几乎相同,因而在交往过程中他们是平等互惠、彼此影响的。这些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相近的人组成的友爱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个性、社会行为、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正如由许多自然的和实验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儿童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认识,更多的不是受父母的教化,而是由同伴传递的。苏霍姆林斯基确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他的童年时代体验到那种为天下人之忧而忧的心情极为重要,每当儿童减轻某人的命运、遭遇、生活负担之后,会体验到一种幸福,只有在那时快乐才会使童年变得高尚起来。友情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和重要适应价值,成长的道路上如果能够拥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面对成长的困惑和迷茫,就可以非常顺利地踏上人生的下一段旅程。面对好朋友梅小雅的困难家境,善良的冉东阳并没有对她们投去异样的目光,而是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说服爸妈一起帮助梅小雅家开起了小店,并且每逢节假日都要去店里帮忙;在与梅小雅的交往中,冉东阳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更为梅小雅的坚强和自尊、梅妈妈的宽容所感动;为了让忧郁的芭蕾公主忘掉废墟里那噩梦般的经历,马小跳和他的伙伴们成立了圆梦行动小组,不但承担起了护送她上学放学的任务,还为了躲避媒体记者对芭蕾公主心灵的再次伤害而与他们斗智斗勇,并让芭蕾公主在“六一”儿童节赈灾晚会上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芭蕾梦想;在雪山遭遇雪崩时,马小跳他们五个小伙伴不离不弃,互相救助,他们聪明勇敢、跨越生死的友情救助,相信也给每个小读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竞选超级市长、创办跳跳电视台、探秘巨人城堡、救助受伤的动物等行动中,马小跳、唐飞、毛超、张达他们更是群策群力、团结协作,谱写了一曲曲友情的赞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学校,我们所以需要友谊,并不是想用它打发时间,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身上培养美德。”友情是使人类能获得满足感的一种基本感情,在真诚与关爱的基础上建立的友情是促发儿童美好道德的关键,它会时刻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让孩子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自由,享受到精神上的健康与快乐。冉冬阳和梅小雅的友情醇香而悠远;马小跳等四大金刚的友情热闹而奔放;李小俊和戴安的友情纯真而美好……虽不比亲情的血浓于水,但它同样神圣不可侵犯,它洁白得如同一张白纸,澄澈得如同一汪清泉,绚烂得如同一簇繁花,不掺杂任何功利因素,只是单纯地遵从内心的真实表达。在真挚的情谊中,在快乐、自由的情绪得到满足时,他们学会了理解、欣赏、信任,学会了分享、关怀、责任,学会了坚强、团结和勇敢,从而推动了自我的健康成长。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与祖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温室中的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友爱与温情在他们的成长字典中也只不过仅仅是一个单调的符号。情感教育让孩子们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做到心有他人,让爱与友谊伴随在孩子的身边,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心理成长才能更加健康。

三、尊重生命成长的情感教育

儿童在生活中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儿童的世界是更符合人性的纯真的世界。然而依照“现实原则”生存的成人,无时无刻不在压制着儿童的天性,抹杀着孩童的纯真。面对孩子的情感世界,不少家长烦恼着、困惑着;面对成人世界的世俗眼光,更多的孩子不得不躲避着、承受着。对成年人来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成年人几乎时刻与儿童在一起,而且成年人普遍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儿童世界,认为自己比儿童“高明”,常常以成人世界的既成规范来要求、约束儿童。殊不知儿童世界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是与成人世界迥然相异的世界。“这些貌似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这不仅是米兰老师的感叹,也是所有孩子的心声。在整个人生的发展过程中,少年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与幼儿相比,心智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得多;与青少年乃至成人相比,少年时期的独立思考和认识事物能力又远远不足。现实世界中的成人们都在呼唤“理解万岁”,更何况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孩子?

友好的外国学生牛皮不怕被传染,执意去看望出水痘的安琪儿,又给安琪儿送去亲手烤制的巧克力杏仁蛋糕,这一切让敏感的安琪儿的妈妈疑心重重。她找到秦老师,“完全根据自己的臆想和推测”,“创作了一个牛皮和安琪儿的早恋故事”;因牛皮喜欢安琪儿的十字绣布,应马小跳的委托,安琪儿每晚偷偷给牛皮绣名字,结果被妈妈发现,竟然交到了欧阳校长那儿。戴安和李小俊为练习英语会话相约来到“祖母的厨房”,被暗中跟踪的李小俊妈妈误会,李小俊妈妈随后开始实施“补救”措施,先是苦口婆心数落李小俊“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然后来到学校找米老师哭诉李小俊在早恋,最后竟然直接找到了戴安……孩童时代纯真的情感就这样在自以为是的家长眼里变成了成长道路上的“雷区”,如果得不到稳妥的处理,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多大的伤害!苏霍姆林斯基曾用生动的比喻表明了教育者对所谓“爱情”的引导应持有的态度:“爱的情感的产生,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它是长成芬芳的玫瑰还是带刺的飞帘,这有赖于教师的爱护和培育。当然可以把它剪断,或连根拔掉,但这样做就会严重伤害一颗敏感的心,一株新花的幼茎就会长成畸形。”“尊重、关怀、细心、掌握分寸等原则,在这里具有决定性意义。”对孩子情感的“严密监视”或“干预说教”,是对孩子美好、崇高情感的一种否定,将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甚至会扭曲孩子头脑中的道德标准。杨红樱说:“其实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有他特别关注的异性,这是很自然的。我作品中写到这些,也是在进行情感教育。”“无论是在童年期还是在青春期,都会有某一类男生吸引某一类女生,或某一类女生吸引某一类男生,这是必然要发生的,我认为根本不需要回避,只需要告诉他们,这其实不是爱情,却是一生当中最没有功利、最干净的情感。”因此在《假小子戴安》中杨红樱借戴小竹之口道出了青春期“爱情”的简单而纯粹:“像你们这样的年纪,难免对某一个男生有一点朦朦胧胧的好感,这是一种非常美好、非常纯净的情感,不带一点杂质,不带一点功利,但别以为这是爱情。”这是一种纯洁、高尚的情感,儿童世界的纯真让我们时刻在检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着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我们就应该热情地面对孩子这个时期出现的情感困惑,像戴小竹一样引导他们去思考爱情这一严肃的情感问题。消极防范与简单粗暴只能伤害孩子敏感、脆弱的心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生怎样对待爱情,这是教育工作的最细腻的一面。他要求教师有真知灼见,把教育技巧与教育艺术结合起来。”面对父母已经走到尽头的婚姻,如何能够正确从容地对待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普遍难题,米兰老师巧妙地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话实说”班会课,针对袁小珠父母的婚姻问题,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真实的想法;为了撮合米兰老师的爱情,四个坏小子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分别支持牙医毛志达和副校长白晓松,在游戏搞笑的追爱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爱情的真谛。真诚、机智、巧妙地对学生施加情感的影响,帮助学生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对人生、对爱情的审美态度,这是教育的艺术。儿童是发展中的生命个体,每个儿童的发展面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变数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成人可能都对儿童的教育充满着或多或少的遗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消除教育双方的隔阂和对立,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期待成长的生命渴求,在关注孩子物质生活、生理发展的同时,更多来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成长。

这个世界不仅是由大人组成的,也是由儿童组成的。他们更加期待他人的关注和友谊,更加渴望同代人之间、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良好的情感好比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播在学生成长的心田,重视培养儿童的情感,悉心呵护,才能成就人生的一段辉煌。我们应该俯下身来,拆除有形无形的“代沟”,走进儿童的心灵,呵护童年的美好和纯真,给予少年儿童所需求的理解与尊重,使他们真正成为心地善良、热情友爱、人格高尚、个性健康的人。情感教育,既可以理解为关于情感的教育,也可以理解为充满情感的教育,情感既指教育的内容,也指教育的态度。情感教育应该充满儿童教育的全过程,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自由、快乐、体验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必然诉求。重视情感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培育儿童情感的良好环境,更要寻求一种合适的情感教育方式。呼吁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真诚的爱心浇灌儿童精神世界的沃土,让美好的情感在“真、善、美”的苗圃上绽放出最美丽的心灵之花。

博识教育:博学多识的生命建构

一、博识教育

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现象特别突出,这就要求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具备创新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广泛涉猎,兼收并蓄。博识教育也因此日渐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博”是丰富的意思,指教育的广度,“识”是学识——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指教育的深度。博识教育是将人格修养与知识的熏陶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是促进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内化的教育。教育要调动一切手段和途径,通过优化配置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层面和人文精神层面的整合教育,促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博识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具有基础性、广适性的知识普及,还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等学科的内容教育,在目标指向上兼顾知识获得与素养修炼,旨在培养知识广博、品德高尚、个性和谐、富有创新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的人才。

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的精神世界本来就是彼此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也不应该是支离破碎的,博识教育在实用性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中,寄寓着内在的人格培养与精神修养的要求,体现了一种使人性臻于完美的教育理想。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既要重视学生在科技素质方面的教育,同时要重视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他强调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中,不仅仅要培养有知识、有技能、会工作的忙忙碌碌的人,而且要培养“大写的”人,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智慧地把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其充实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考察。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人的时代”、“人的世纪”,“不受教育、学识浅薄、在道德方面一无所知的人,就如同发动机已经损坏的飞机,一旦飞上天空,不仅自毁无疑,还会给别人带来死亡”。教育应该注重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的统一,在价值观上确立全人教育的理念,力求通过广博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而为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据此进行的一系列教育革新和教育实践,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思想仍起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博识教育即充分体现了这种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