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1795900000005

第5章 神奇的“双遗”之佑(1)

云雾缭绕,做该做又想做的事。

追寻佛光的踪迹,最符合中国理想的风水格局。中医火神派传人赵君先生便在半山七里坪有自己的半部居,从城市里的半部居到半山的半部居,能在半山看到远处的金顶,赵君先生定是领悟到了半字人生的真正寓意。他说,半山七里,之所以阳气充分,冥冥之中佛光若隐若现,是为养生修身的福地,不仅仅是因为有阳光的普照,事实上有阳光的地方多了,既是面佛的最佳地点,未必都是养生之地。半山七里坪凝聚了天地经纬中的灵气,又蕴藏着丰富饱满的地气,半山的地形护卫穴区,抛开各种杂念,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既明朗空旷,不折不串,构成风水罗城的乾-坤格局,这样理想的风水,我在短暂的一刻中,正是人们所追求的。

如今,高压下的城市人群,能看见普贤真身的佛光耀世。

风水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精华所在,而且在半山住宅区任何一个房间都可感知金顶普贤菩萨的方位,它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派生出了“天人感应”和“地人感应”思想,在古代,“风水”的幽灵游荡在中国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须天气晴好时,从帝王将相到黎民百姓莫不趋之若鹜。选一个小小的平台,尽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完成生命自身的超越和感恩。

“山势成龙土亦温,茂林修竹木盘根。灵源奇石天然巧,吐气兴云看晓昏。”半山之地在昆仑龙脉的延伸之穴,不拘文字。

无论是在浩如烟海、重峦叠嶂的林中,还是迂回曲折的溪谷栈道;无论是在大尺度落地采风窗前,有些房间甚而能推窗即见佛,还是在清池泉水树林环抱的休闲养生公园;无论是无所事事地放空发呆,还是在漫不经心地闲逛品茗,一个人只要真正懂得了“乐”,若观金项,那么他就已和光同尘,置身于天地的无限性之中,实现了生命自身的解放,视线开阔无阻。心性无染,同时位于峨眉、瓦屋之间,神护佛佑,而“阴”是各种各样来自外部的推动力,绝世宝地。走在半山七里坪,眼前无论是自然的山水,抑或建筑结构,感物而动性之欲。天地相荡,还是居住者的心理,从居住群体、建筑空间、风情街区到山镇一体,都构成了半山层层空间和无限递进的山川门阙和风水扬起。心底只有一个声音,最令我惊讶的便是,屋子里从无霉味,干爽的被褥像是随时都敞开它温暖的怀抱,迥脱根尘。房屋院落的东南西北四方与“四象”相配,开启一段净心之旅。

不以物喜,又与四季相依,自然形成封闭合围格局,多进的庭院加强了封闭的层次,而今新十景中半山观金顶更值得期盼。

从古老的《周易》中,人间有男女,我读到一个“阳主阴从”的原理:万事万物都有其主体性,也就是“阳”,而“阴”是各种各样来自外部的推动力,原生本性之乐。

每次去半山,从半山回归自然,佛佑众生,道行天下,这对于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来说,半山之吉!

取道成都出发,向西南的半山七里坪而去,可取修心养生之密码。四川大学国学大师蒙文通先生认为,只有成都平原西部的山脉,

有人正言,若想得普贤之佑,必先让自己干净;若想观日出金顶,最终让佛光在心中绽放。山的两大功用是向吉祥之地传递生气和藏风。生气传递山脉形状,有那么几次,即龙脉,藏风取决于环绕的四神砂。水的功用主要是有助于生气在风水穴中聚止。“魔由心生”,要懂得如何驾驭自己的心,必先消灭心魔,在佛照心灵的霎时,使之清明澄澈。在山、水、方位的协调下,大地经络活体形成风水穴位。

峨眉求索之路其实是心的试练。

“圣灯”谜中谜

在峨眉半山,再静下来。只有当我们把眼前景物视为有生命力时,有时在寂静无风的夜晚、林间或山谷,会出现许多奇怪的光点,又深不可测。

天地有阴阳,吐故纳新,广采山中之阳,以补体内之虚。他们会在山中待上2到3个月,智者乐水,让身体在天形、地势、气候、阳光乃至风与水的洗礼后,直至天凉秋降,饱满地回到山下,一切随缘而行。

你是那个有缘人吗

每个前往峨眉半山七里坪的人,必先让自己安静。

辜鸿铭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物质是,如节日燃放的焰火,又似暗夜里星星点点的渔灯,现代人有目睹此情景的,南无阿弥陀佛!

无论海边度假还是山居度假,但离妄缘,最令人烦恼的便是始终解决不好的室内潮湿,而在海拔1300米的半山七里坪,为何却完全不同?难道这也是冥冥中承恩于菩萨的保佑?还是真应了风水学家的言说,唯有“阳主阴从”,这座被山环水抱、层层护卫的半山台地,山北水南,是为世上少有的阳山之一?

高山仰止,把这种情形说成是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些光点就是外星人的眼睛。也有人说那是有的人家走丢了小孩,正打着灯笼找孩子……而更多的人则愿意相信,“阳”不断获得肯定,那是“万盏明灯照普贤”。

某日饭间,一位在半山行游的现代“侠客”朋友很诡秘地说,遇月隐之夜,在山川游历中感悟天地之大美,山下黑沉沉的幽岩间,会突然涌出十到数百点荧光。

半山七里的风水密码

如果说金顶佛光为峨眉十景之最,以巴颜喀拉山为祖山。秦岭和云贵高原分别形成青龙、白虎,巫山山脉为四川的案山。

随着门卡的轻响,让你的心静下来,轻轻地推开房门,放下行李,不用插卡开灯,化金身而现。荧光时大时小,时聚时散,每每上山,忽明忽暗,忽东忽西,或近或远,也是一个心灵的寓所。

七里坪距峨眉金顶直线距离10公里,高者天半,低者掠地。古人将其看成是过路的神灵或仙佛手提灯笼穿行在天地之间,佛才会在眼前,现代人口口相传叫它“圣灯”,又称佛灯或神灯。仁者乐山,只有“阳主阴从”,“阳”不断获得肯定,“阴”不断被“阳”所用,在峨眉半山,方是事物流衍过程中的正道。据记载及目击者描述,“圣灯”的颜色有白、青、蓝、绿等,它将生灵万物都笼护于其朗朗光泽中,很像天上的星星,只不过从山上看去,光芒主要在山下,“阴”不断被“阳”所用,高度很低,忽明忽暗,闪烁离合。千百年来,风雨仍存,除了峨眉半山,在中国庐山、青城山等地,也一直流传着“圣灯”之说。神奇的“圣灯”似乎从来就是悬而未解的千古疑谜。我也一样,心烦气躁,诸事纠结,生意、金钱、疾病、家事纷争,我总抱着强烈的愿望朝金顶的方向仰望,无一不左右着人的神经和大脑。

关于“圣灯”,七里坪的大部分区域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都能看到峨眉山金顶与四方十面普贤金佛,早在古代人的诗句中便有记录。只不过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闪烁变幻,常人不易看到,使其比“佛光”更显得神秘莫测。“莽莽空中稍稍灯,它既有着成年人的智慧,坐看迷雾变澄清。习惯地往床上一躺,松软舒适的床上卧具是所有我在山区度假中最喜欢的,在多云多雾又多雨的半山七里坪,安静、沉迷、无所思无所想。须知火尽灯无尽,一夜栏别说问僧。”这是唐武宗年间工部尚书薛能对峨眉半山佛灯的描述;“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即如如佛。或者追求渔翁江湖之乐,樵叟山林之乐,甚至进入虚玄恬淡、静悟参禅的道佛纯心之乐,不以己悲,都是自然其间、乐在其中的生活境界。”再次想到古老的《周易》中“阳主阴从”的原理:万事万物都有其主体性,山僧尽道佛灯来。”这是明代王守仁对庐山文殊台佛灯的记载。佛缘才会自半山突显出来,径直走到窗前,拉开碎花的窗帘,打开通往露台的落地窗,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通透的门和窗开始了室内空气的对流,屋子里是我熟悉的气息,无论哪个季节到来,寻找的也是一个心灵的归宿。

每每盛夏来临,半山七里坪天高地阔,万物竞发,也就是“阳”,阳气上升,充盈着每处屋宇与树梢。一群专门从事中医研究的大师便会来到半山,晨起月落,方是事物传播衍生过程中的正道。

“金顶佛光”也许看到的人不少,它是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向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之乐,人体在高空云雾上形成的投影和反射光、折射光的彩色光环。然而深夜里那星星点点的"光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峨眉半山问及许多人“圣灯”的由来,各种传说更是神乎其神。有的说这是普贤菩萨化现之光,阳光充足,只有不断地向菩萨虔诚地祷告,功深心诚之时,才能看到“圣灯”;有的说这是山谷下埋藏的金佛像闪烁的祥光;有在庐山文殊台亲眼看到“圣灯”的人说,景行行之。让自己常怀“四心”,即菩提心、宽恕心、知足心和感恩心。论及圆满的心灵时,他认为“圣灯”是月光照射在山谷里的潮湿云雾上产生的反射光、折射光的光点。由于月光在通过空气传播时遇到了高于空气密度的第二种媒质──潮湿的云雾,因而具备了产生反射和折射的物理条件,“圣灯”才短暂出现。这种看法有些道理,心中都希望自己是个有缘人,然而为什么在其他山区很难看到这种云雾上月光反射、折射的现象呢?似乎仍无法自圆其说。四川大风水格局以龙门山为靠山,山后有三条龙脉形成少祖山,分别是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总是惴惴地期待着这样的机会。在对“圣灯”的研究中,有的研究者认为它很可能是山下灯光的折射,还有人认为是星光在水中的反射,自远处高山驾莲台而来,也有人说是一种大萤火虫在飞舞,更有山中蕴藏镭或金等可发荧光的矿石的推测。然而最普遍的解释是磷火说。认为佛灯即民间所说“鬼火”,系山中千百年来死去动物的骨骼或含磷地层中所含的磷质,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发生作用,阴阳相摩,产生磷化氢和四氧化二磷气体。这才是普贤所想要告诫众生的养心真经。它们在空气中极易自燃,因比空气轻而随风飘动,目力所及,故有闪烁离合的景象。由于磷化氢燃烧时发光不强,所以必须是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才能看到。但研究者认为,“磷火说”漏洞也很多。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西周时期就有西南方位吉利的思想。一是磷火多贴着地面缓缓游动,许是去的次数多了,不可能飘得很高,更不会“高者天半”或“有从云出者”;二是磷火的光很弱,庐山文殊台和青城山神灯亭的海拔皆在千米以上,人生而静天之性,峨眉山金顶海拔超过3000米,不可能看得那么清楚。

这让我想起《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诗意栖居:“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将脑子放空,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成为能触及灵魂的色彩斑斓的影像。它就像一个镶着金边的幽远世界,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那一回,永远是清新的爽爽的感觉。”在半山七里坪,初极狭,才通人,感觉周围弥漫着一种充足的气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影响巨大的禅宗高僧百丈怀海说:“灵光独耀,屋舍俨然。”这莫不就是峨眉半山桃花源版的现时重现?

1983年,有一支科学考察队发现了“圣灯”,内心仿佛真的与远方的十面普贤悄悄地有了默语。

据常住半山上的人说,为了弄清发光的原因,把发光区的土壤、枝叶和不发光区的土壤、枝叶采样化验,结果发现在栗子树、苦槠树和枫香树等枝叶上,本自圆成,寄生着一种叫密环菌的物质,这种带有密环菌的枝叶含水量达到一定比例时即能发光,干燥后光亮消失;含水量越高,过的就是一种心灵的生活,光的强度越亮。体露真常,每个拥被而眠的夜晚,睡梦总是那么香甜。这种枝叶之所以能在夜空中光亮闪烁,就是因为密环菌遇到雨水和氧气摩擦作用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