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音乐故事
1804000000024

第24章 筝的传说

筝是战国后期出现在秦地的乐器。它的音色很美,带有哀怨的色彩,所以有人称之为“秦筝”或“哀筝”。它是俗乐系统的乐器,在先秦雅乐中使用较少。

筝是怎样来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弹弦乐器,最重要的是琴和瑟。琴只有七弦,而瑟据说多至五十弦,所以直到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锦瑟》诗一开头就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其实,先秦时期的瑟,只有二十五弦甚至更少。

据说战国时秦地有两姊妹,都喜欢鼓瑟,但家里只有一张二十五弦瑟,她们只能轮流弹奏。有一天,她们都想鼓瑟了,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结果,把瑟弄成了两半,一半有十三弦,一半有十二弦。姐妹二人就各自弹自己手中的一半。后来,就在这个基础上制成了十三弦或十二弦的新的弹弦乐器。它们的声音比瑟要高一些,演奏手法也要丰富得多。大家都争相仿效,使它成为秦地的代表乐器。

这个新乐器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据说这两姊妹的故事让秦王知道了,他感到很有趣,就说,既然是她们“争”出来的,就叫它“筝”吧。

其实,筝的得名,是因为它的声音“筝、筝”的,《释名》就说:“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所以,人们就把它叫作“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