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1804100000027

第27章 建设川陕苏区(3)

熊国炳是一个普通“泥腿杆子”,没有文化,也没有领导工作的经验,被革命的大潮推向川陕省政府的最高领导岗位,在新的工作面前,在大批红军将领和老领导面前,他有些惶恐和惶惑,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但他以淳朴和炽热激情投入革命事业,他不会当领导,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起指挥作用的是红四方面军派来的秘书长黄超。但熊国炳勤勤恳恳,认真努力地干好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从未懈怠,更未摆架子耍权威。红四方面军长征时,熊国炳负责部队的后勤物资供应,在红军西路军中,熊国炳担任后勤部总经理处处长,协助郑义斋开展工作。西路军失败后,根据安排,熊国炳带领两百多名后勤人员随左支队行动,后部队被敌人打散,熊国炳从敌群中杀出来,却落入一个深深的大雪坑昏死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苏醒过来,由于摔伤加上低温,他的左腿已经冻伤。熊国炳咬牙从雪坑中慢慢爬出,爬了半天后,遇到两名幸存战友。他们扶起熊国炳,找了点柴火点燃取暖。恰逢毕占云支队的参谋方震带领一些失散人员过来,见此情景,方震决定给熊国炳留下五名战士。第二天,这五名战士扶着熊国炳向西走,突然与马家军的搜山队遭遇,他因为自己腿受伤不能走,命令那五名战士快跑,为掩护他们,熊国炳身负重伤,被敌人俘虏。敌人没有了解到他的真实身份,看他这个样子以为他是一个伙夫,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他乘机逃出魔掌。身负重伤的熊国炳靠爬行乞讨艰难求生,在九家窑村,一位张姓老人收留了他,并用土法为他治好伤。伤好后,为不连累老人,熊国炳只身流落到了酒泉。此时马匪正在到处搜捕“赤匪首犯”徐向前、陈昌浩、熊国炳。形势十分险恶,熊国炳整日小心翼翼,到处躲藏。为求生,他到酒泉城内王家醋坊打短工,晚上蜷缩在王爷庙的角落里睡觉。这段时间,熊国炳多次试图离开酒泉寻找红军,但每次出去总是遇到敌人的岗哨关卡盘查而退回。熊国炳欲走不能,只好隐姓埋名继续躲藏。几年以后,他在酒泉安家直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熊国炳自食其力,在酒泉农村劳动。由于与红军大部队和党组织长期失去联系,且因西路军的巴山儿女大部分都牺牲而自己苟活,熊国炳深感惭愧,自觉无脸见党组织,无脸见四川父老乡亲,就这样隐姓埋名二十多年。1960年,自然灾害导致全国饿肚子,这年10月,熊国炳家庭生活困难陷于绝境,家里没有粮食,饥饿导致旧伤复发,浑身浮肿,无钱医治,身体越来越差。有人知道了他的身世,劝他找组织,他说,自己脱离了党组织几十年,对不起红军,对不起党组织,宁肯自己吃点苦也不给组织找麻烦。在病、伤、饿的困境下,终与世长辞,死后即埋葬在酒泉市泉湖乡许家磨湾的沙漠里。红四方面军老战士、原成都军区副司令陈明义将军讲:“熊国炳是个工农干部,我接触过他,是个好同志,我们活着的人对他的死是过意不去的。解放后他没有任何特殊要求,这就看出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品质是高尚的。”

1933年8月1日,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巴中召开。会议通过《目前形势与川陕省苏维埃的任务》的决议,决议强调,要“健全各级苏维埃组织”,“发动广大工农群众审查和批评苏维埃工作”,“吸引斗争精神好,成分好,不怕得罪发财人的工农分子到各级苏维埃来。”

1933年10月,仪南、营渠、宣达战役胜利后,根据地得到了空前发展,建立了鼎盛时期川陕苏维埃政权,共有二道二十三县一市,一百六十多个区、九百多个乡、四千三百多个村。

按照《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规定,县工农兵大会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监督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出的决议;执行委员会产生常委会,常委会产生主席,领导县苏维埃“一部二局七委一庭”,即县军区指挥部,政治保卫局,交通局,财政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土地委员会、粮食委员会、劳工委员会、内务委员会、文教委员会,革命法庭。

《苏维埃组织法及各种委员会的工作概要说明》还规定了各级苏维埃工作人员与工资的暂行条例:

1.县苏执委二十七人,常委会十一人……县苏常委十一人内须脱离生产,每人每月工资六元(伙食费均在内)……

2.区苏执委十三人,候补二人,常委七人……每月工资五元(伙食费在内)……

3.乡苏执委七人……工资每人每月四元(伙食在内)……

4.村苏设主席、土地委员、劳工委员,三人均需参加生产,不能起伙。

按照当时的体制,红四方面军属于野战军,直属西北军委管辖,川陕省苏维埃也建立了属于西北军区和川陕省军区管辖和指挥的为数众多的游击队、战斗连、独立团、独立师、赤卫军等地方武装组织,担负保卫苏区、维持治安、侦察敌情、训练军事、扩大红军、配合作战等任务。

地方武装组织的任务是:维护苏区治安、清剿反动武装和配合红军作战。

当时川陕有一些反动会道门组织,这些反动会道门成为敌人的爪牙和走狗,经常聚集会徒袭击根据地,制造惨案。通江有一伙反动会道门武装自称“盖天党”,常在沙溪、洪口一带进行抢劫、暗杀活动,先后杀害区乡村苏维埃干部四十余人,烧毁房屋数百间,还狂叫“打到王坪去,踏平总医院”。赤北县委决定拔掉这个毒瘤,为民除害,安定一方。1934年8月中旬,赤北县军区指挥部调集沙溪、洪口、钢溪三个区赤卫军配合川陕省保卫局警卫营、总医院警卫营,向盘踞在向阳寨的这伙土匪发起攻击。警卫营兵分四路,每路由一连赤卫军配合,经过三天三夜的围剿,全歼了这股土匪,击毙匪帮头子,保卫了苏区大后方及红军总医院的安全。

川陕苏区的地方武装经过无数次战斗考验,已经成为一支支训练有素、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武装队伍,在红四方面军不断战斗、减员、扩编的情况下,这些地方武装组织源源不断地被编入正规红军部队,成为红军发展壮大的重要兵力来源。据不完全统计,仅南江、长赤两县,从独立团、营、游击队等成批改编为红军部队的,就多达八千余人。

打土豪、分田地是动员和号召贫苦大众拥护苏维埃,参加红军的直接动力,也是建党建政的首要任务。入川后,在各级苏维埃尚未建立时,西北军委政治部就专门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布告》:

川陕省父老兄弟姊妹们!

土地是穷人的劳苦雇工农民的命根子呀!地主豪绅富人占据了许多土地,自己不做庄稼,雇工农民每年缴纳租粮给他们,他们就坐着享福、有钱有势、压迫穷人,无所不为……

雇工农民要想解决自身痛苦,不但要取消苛捐杂税,还要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苦的工农……穷人向地主豪绅夺回土地,就是真正从十八层地狱里翻身了。

……

雇工、佃农、兵士,要分得田地,中农的土地,要不受人家并吞,不要还粮上税受剥削,自己耕种即归自己所有,就要起来拿着武器组织政权,来镇压旧的压迫者,土地才能归到被压迫者手里来。

土地归贫苦农民,粮食归穷人,八小时工作,政权归工农兵苏维埃。

为了动员广大贫苦百姓参加革命,西北军委从红四方面军各部抽调大量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组成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分配和扩大红军工作,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编印了《怎样分配土地》的小册子,对“为什么要分配土地”、“怎样分配土地”、“农村阶级说明”、“土地问题解答”等方面内容,作了极为详尽的说明。

(一)为什么要分配土地?

封建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势力的根本基础,彻底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无田的农民耕种,就是根本肃清封建势力,驱逐帝国主义……

(二)怎样分配法

目前平分一切土地应由乡为单位,按照人口和劳动力混合起来分配……首先把红军的土地分好,红军公田提出来,再把好坏远近的田地、山林、池塘、竹园等作一总的计算,兼配得好好的,按人口与劳动力混合划分……

(三)农村阶级说明

(1)打长工的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叫做雇农。

(2)自己有少数土地,卖短工,做小贩,或佃种人家的田地耕种,受人家的剥削与压迫,一年收入不够吃用,这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叫做贫农。

(3)自己的田地,自耕自种,在政治上受豪绅地主的压迫、在经济上受苛捐杂税的剥削,他本身又不剥削人家,一年收入供给他全家人口需要恰恰够了,没有多余的叫做中农。或一年请几个短工或请一个放牛的,全年收入供给全家人需要所多无几,一年多上几石谷或出卖货物多一二百串钱,叫做富裕中农。

(4)自己有余土地租给别人耕种,他可收租,或种不完、雇人耕种剥削雇农,或自己种田又有多余的金钱放高利贷,或自己种田地又请人做生意……一年除供给自己家普通农民生活须要外有多的,这个多的由剥削而得来的,就叫做富农。

(5)自己把田地佃给人家耕种,专靠剥削人家生活,自己不劳动者的叫做地主。

中共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成立以后,为推进苏区建设,发布了一系列决议、布告,如《中共川陕省委关于红五月工作的决议案》《川陕省总工会红五月工作计划决议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告》《加紧生产运动决议》《中共川陕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中共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讨论的斗争纲领》《共青团川陕省委关于文化教育决议》《少共川陕省委关于青年文化教育决议》《川陕省军区指挥部条例》《西北军区赤卫军条例》《优待专门人才暂行条例》《川陕苏维埃税务条例草案》《川陕苏区商业条例》《优待红军条例》《妇女斗争纲领》《告商人书》《公粮条例》《正确执行税务条例》《川陕省革命法庭条例》《中共川陕省委关于白区工作决议案》等,这些政策、条例、法规、决议,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妇女、青年、教育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红色政权初创时能够做到如此系统和完整,在当时全国几大苏区里,尚属第一。

为了让这些制度政策人人皆知,随时可看,不怕风吹雨打的损坏,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和各军、师的政治部分别组织人将其刻在石头上。今天这些石刻已经成了极为珍贵的革命文物,珍藏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和四川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里。

在川陕苏区存在的三年时间里,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苏维埃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建设和巩固了根据地,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党政干部,发展了根据地的农业、工业、教育、卫生、金融、工商等事业,动员了数万人参加红军,组织了二十多万人的运输队为红军运送给养和伤员,领导群众发展生产,保证了红四方面军八万多部队和大量地方部队以及党政机关的全部粮食供应。

中央对红四方面军创立川陕苏区深表嘉许,1933年8月,中共中央在致红四方面军的一封信中指出:

你们每一个胜利,都将加多整个革命战争胜利的机会。

这种惊人的胜利,给整个西北的革命运动,奠定了最强固的基础……

在土地革命时期,川陕根据地是与江西瑞金根据地齐名的大根据地之一。1934年,毛泽东在瑞金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

……由于红四方面军的远征,在辽远的中国西北部,开展了广泛的群众革命斗争,把苏维埃的种子广播到革命形势比较落后的区域中去了。红四方面军的英勇善战,在不足一年之内,已经在二十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已经发展了十倍以上的红军队伍,号召了整个四川的工农劳动群众与白军兵士倾向于苏维埃革命,在中国西北部建立下苏维埃革命新的强有力的根据地。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