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1804100000007

第7章 大军西征(6)

此次战区未能冲破包围,客观原因系革命发展不平衡……我四方面军精锐英勇慷慨,驱动本部人马,我以孤军大战数倍之敌,转战千里未曾一挫锐气,但终被迫脱离赤区。鄂豫皖赤区尚有三万枪之游击队,必能在困难条件下斗争而有发展。红四方面军现已到鄂豫陕边,当以联合湘鄂西、鄂豫边、陕甘边赤区和红军,形成襄江上游之巩固赤区和红军为目的。

但敌人的穷追不舍使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放弃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的想法,再向西行,而且西行的具体方位大家心中都无数,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几个主要负责人当时的想法是且战且行,当前的要务是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过漫川关后部队行经一个叫野狐岭的地方,沿着狭窄的山间小道,翻过山进入了陕西的山阳县。但胡宗南部走大路,已经提前到达在那里迎击我军。发现敌人重兵迎击,部队迅速转向北行,敌人重兵不断在周围集结,所有的要道隘口和城镇都被控制和占领。红四方面军在秦岭的大山里忽北忽西,最后抢占了出山的险隘竹林关。

红四方面军原来准备在鄂豫陕边建根据地,11月13日他们致电中央:

竹林关位于丹江上游,21日至商县附近。胡宗南部15日由漫川关经松树坪、清凉寺、山阳县、崔家庄、十里铺之线,是从秦岭进入陕西关中平原的一道关口。这里的守敌是陕军张自强旅的两个团,红十二师三十五、三十六两个团向驻守的敌军攻击前进。张自强部倒很知趣,并未拼死抵抗就撤出竹林关。竹林关地势险要,出关通道是不知何年代修建的栈道。陕军武勉之部19日由龙驹寨沿商蓝大道向蓝田县急进,围堵红军。绝壁上栈道凌空而架,下面几十米处全是湍急的河流和乱石滩。红四方面军以红十一师三十三团为先锋,在团长程世才带领下,首先过关。紧接着,两万多人的队伍在栈道上列队而过。由于年代久远,栈道的很多木板已经腐朽,脚踩上去,嘎嘎作响。上万人通过,人走马踏,不少地方木板断裂掉下,形成一道道陷阱。夜晚行军看不见,有的战士和马匹掉落下去,摔死在绝壁下的河滩上。为了减轻栈道负荷,一场恶战打下来,总部不得不命令精减装备,忍痛扔掉一些炮和重装备。过竹林关,经商县,越秦岭,11月27日,红四方面军进入关中,逼近古城西安。

西安是敌人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红军突然出现在西安的门口,蒋介石和杨虎城大为惊恐。杨虎城急调三十八军孙蔚如部在王曲、子午镇一带阻击,尾追之敌胡宗南第一师、萧之楚第四十四师、刘茂恩第三十五师、范石生的第五十一师等蜂拥而至。蒋军第二师和四十二师沿陇海路急速西进,敌人的意图是在陕西关中一带撒下一个大包围网,围歼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陈昌浩判断,眼前之敌,杨虎城的孙蔚如部实力稍弱,决心集中力量打击之。11月29日,红军七十三师和十一师向孙蔚如部发起攻击,十一师三十三团作为全军的前锋,沿商雒大道西进,在王曲、子午镇激战两日,一举歼敌两个团,俘虏千余人,缴获大批物资。这是红军西征以来,首次成建制消灭敌人,也给转战一个多月没有得到任何补充的红四方面军补充了粮食、弹药和部分冬装。王曲一战打得杨虎城、孙蔚如心惊肉跳,但还没容红军喘口气,身后的蒋军又至。

就在红四方面军艰苦转战时,11月27日,收到中央对他们11月13日电报的回电。四十四师萧之楚部直接跟在红四方面军屁股后面,一直跟到商县城东南。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中负伤的陈赓已秘密到上海养病,他向在上海的党中央汇报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军事政治情况。此时的中央仍旧希望红四方面军能留在长江及平汉铁路沿线,威胁国民党的大城市而不希望他们再向西脱离中国的中心地带。中央回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希望他们就在此建立新的根据地:

听了陈赓同志的汇报,我们认为:

……

(二)现在任务是要红四方面军在豫鄂、陕边建立新的根据地,发动当地的群众的革命斗争,给红军主力以整理补充,并尽量扩大红军,一步不落地跟在红军后面。

刘茂恩部由张家庄以西尾随,以准备向敌人反攻,继续向西入陕与长期行动是不适当的。

(三)迅速与红军第二军团取得联系与行动的呼应,特别是在向敌人反攻准备期,这有极重要的意义。

(四)帮助领导鄂豫边区,恢复鄂豫边苏区,发动在这些区域中的游击战争……

(五)红军主力整理休息补充之后,应取向回发展的方向,造成时时威胁襄、樊及武汉形势,所以与鄂豫皖苏区取得密切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中央的意图是希望红四方面军不要脱离中心地带,但此时的形势,红四方面军屁股后面数万敌军正在尾随而追,部队若回首,则正好送到敌人嘴里,回鄂豫皖苏区根本是不可能的。战争的法则是生存和灭敌,两者互为依存,迎面堵截的敌人不敢和红军正面较量,但在灭敌无望时,则首先要生存。经过分析判断,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决定,部队首先需要突破敌人的“围剿”,寻找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后再作决定。

12月1日,红四方面军自户县继续西进。还没走多远,在一个名叫丹炉村的地方,担任后卫的红十师和红十二师遭敌两旅伏击,敌人一个冲击,竟然将十师和十二师截为两段,敌人的四个师也从东、北两面对十师、十二师形成合围之势。已经前行的红七十三、十一师各一团,闻讯扭转身来对敌实施前后夹击,这才转危为安。第二天,部队向西在距周至县四十里的新口子又遭敌骑兵袭击。

12月2日,蒋介石电令各部:

匪既南窜,我军为一劳永逸计,应除恶务尽,17日至洛峪街,以免死灰复燃,兹规定处置如下:

(一)杨渠统、王志远两旅紧急尾匪跟追,汉中部队全部驰向佛坪堵截;

(二)第一师经郿县—大散关向凤县—留坝兜剿,以汉中为目标;

(三)第六十五师由现地向佛坪—华阳急进,以洋县—西乡为目标;

这些部队里,跑得最快的当数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胡宗南沿着大路直插山阳县,想在那里阻击红军。

(四)第四十四师由现地经宁陕急进,以石泉—镇巴为目标;

(五)驻陇南各部集结于徽县—两当堵剿;

(六)段象武旅由天水向略阳堵剿;

(七)务希各师长激励将士,以最迅速行动,急进歼灭此残匪,以免功亏一篑也。

时近岁末,高天寒流滚滚,大地冰雪严霜,不光红军踏冰卧雪,一直与红军如影随形的敌军追兵也叫苦不迭。尽管蒋介石迭电催促,部分追敌已是满腹牢骚,四十四师萧之楚部从鄂豫皖一路追来,红军走了有多远,敌四十四师的官兵也跟了多远。四十四师师长萧之楚直接致电蒋介石,红四方面军将尾追的敌人甩在身后。陕军张自强部即由山阳向西布防。漫川关之战前,请求稍宽数日:

奉令后,自应遵即出动,惟以近日严寒,冰雪载途,我官兵尚着单衣,赤足露体,日有病死,若不乘时补充棉衣鞋袜,强忍入山远追,则道路险阻,后方追送,杳无时日,官兵冻毙,更不可计,且本师之棉衣等,均已由鄠起运在途,20日到达龙潭—流岭街一线。范石生部留在湖北郧西一带,计程旬日可以到防,当将以上情形电呈总司令蒋恳请稍宽时日,以待补充。

蒋介石却不待稍宽,接到萧之楚的电报后,蒋介石即回电:

该师不辞劳瘁,追逐月余,忍饥耐寒,艰苦备至,系念之余,希代慰勉,惟残匪急图远窜,恐稍纵即逝,望尘莫及,尚希饬属一面火速追送棉衣,一面淬砺将士,鼓勇跟追,以免功亏一篑,红军一下子打出了威风,遗祸无穷,为要。

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敌四十四师萧之楚部虽然满腹不愿意,但也不得不遵命而行,继续尾随红军。萧之楚军中日志写道:

本师各部队于十三日由湄县开始出动,十四日入子午峪南进。时届隆冬,积雪载道,山路峻险,冰滑难行,人马倾跌,伤毙无算。且沿途人少村稀,所止仍多露营,官兵不堪受极度之寒冷,耳鼻手足因冻伤残者有之,其身体较弱,竟至冻死者亦有之。

敌人苦,尚有补充可望,转经竹林关、龙驹寨,我军脱离根据地,无衣无食无补,长此以往,部队的稳定与战斗力都成问题。考虑到继续西行面临的困难,结合中央“向西入陕与长期行动是不适当”的意见,不得已,12月3日,部队由新口子出发,再越秦岭向南,通过老君岭、下佛坪、都督河、黄柏源,在秦岭大山里艰苦行军几天几夜,终于在12月7日到达秦岭南麓陕西城固县的小河口镇。到了这里,暂时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千里转战两个多月后,部队终于有了喘息之机。这是红军离开鄂豫皖后第一次进入集镇休息。时任红三十四团团长的许世友回忆:“在清贫困苦的戎马生涯中,能在屋子里安安稳稳睡上一觉,能够放开肚皮吃一顿饭,陕西杨虎城部的敌军原来还不知道红军的厉害,就是生活上很高的享受和最大的满足了。”

自从离开鄂豫皖苏区以来,部队千里跋涉,日夜转战,没有根据地依托,没有群众支援,风餐露宿,伤病员也无法处置,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动,只得忍痛将一些伤病员托付给当地老乡。当地又没有基层党组织,谁也不知道这些伤病员的前途如何。伤病员的遭遇,对部队的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9月份离开根据地,战士们身着单薄的夏装,现在时至严冬,山里的气温降到零下几度,到处冰雪覆盖,一万多人的大部队人人冻得打哆嗦,部队伤病严重。防止红军回撤。所有的这些困难,挥师入川

漫川关突围后,都汇集成一个问题:部队到底要向何处去?如果再这样无目的地行动,部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怀疑、不满的情绪开始在部队里蔓延。

张国焘时任中央分局书记、军委主席,部队行动方向的主要决策人。从鄂豫皖苏区突围至今,中央分局没有召开过一次会议讨论部队的行动方向。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干部们尤其是高级干部们对此忧心忡忡。部队究竟到哪里去?这样到处打,不建立根据地,部队迟早会被拖垮。对这些问题,作为主要负责人的张国焘却一直未向部队特别是师以上高级干部们讲过。结合张国焘以前在鄂豫皖一人说了算、不听大家意见的家长作风,四方面军几个主要将领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张琴秋、朱光等人对此很有意见,有的干部甚至酝酿要到上海找中央反映情况。这些意见通过陈昌浩反映到张国焘那里,迫于压力,他立即召开会议,向大家解释了通气不够的原因,通报了中央对部队行动的意见,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表示接受大家的意见。为了加强集体领导,中央分局和军委决定将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改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主席张国焘,围追的部队受到蒋介石的严厉斥责后,副主席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曾中生,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下设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也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司令部”)、总政治部、参谋部、秘书处、彭杨军政学校、经理处、军医院,同时成立“前敌委员会”集体讨论和决策重大问题。

小河口会议是红四方面军西征以来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主要的成果是,沟通和稳定了四方面军高级干部的思想情绪,缓和了矛盾,对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针达成基本共识:决定部队停止盲目向西前进,在陕南汉中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同时,统一思想,批评张国焘的家长作风。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焘对曾中生、旷继勋、张琴秋等人对他的批评和提出的意见耿耿于怀,在以后的“肃反”运动中,给曾中生、旷继勋等人加以“改组派”等莫须有的罪名,秘密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