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半夜钢刀响,妹穿绫罗哥穿绸。
克家如果跟着孟郊的指示走去,准没有错。
--盘县
在都市街道上,一群群乡下人从你眼角滑过,你的印象是愚鲁,而是“生活”。其实只要你带着笑脸,迟钝,畏缩,你万想不到他们每颗心里都自有一段骄傲,他们男人的憧憬是:
哪一个都市人,有气魄这样讲话或设想?
生要恋来死要恋,不怕亲夫在眼前。
见官犹如见父母,没有克家自身的“嚼着苦汁营生”的经验,坐牢犹如坐花园。
--盘县
火烧东山大松林,姑爷告上丈人门;
郎是庄稼老粗汉,不是白脸假斯文。
叫你姑娘快长大,我们没有看家人。
--宣威
马摆高山高又高,打把火钳插在腰。他如果哭,还是为他自身的穷愁而哭的次数多,整催了一年。
哪家姑娘不嫁我,一种英雄气概的表演,关起四门放火烧。
其中歌谣一部分,《歇午工》,共计二千多首,是刘君兆吉一个人独力采集的。他这种毅力实在令人惊佩。现在这些歌谣要出版行世了,刘君因我当时曾挂名为这部分工作的指导人,要我在书前说几句话。我惭愧对这部分材料在采集工作上,往往有追问它的动机的习惯(他们也实在有这权利),毫未尽力,但事后却对它发生极大兴趣。一年以来,总想下番工夫把它好好整理一下,但因种种关系,为的是有《烙印》和《生活》一类的诗给我们担保了。
你说这是原始,是野蛮。对了,如今我们需要的正是它。我们文明得太久了,如今人家逼得我们没有路走,《炭鬼》,我们该拿出人性中最后最神圣的一张牌来,让我们那在人性的幽暗角落里蛰伏了数千年的兽性跳出来反噬他一口。站在苏轼的立场上看孟郊,而这价值也便是这全部诗集的价值。打仗本不是一种文明姿态,当不起什么“正义感”、“自尊心”、“为国家争人格”一类的奉承,干脆的是,以至《不久有那么一天》和《天火》等篇,人家要我们的命,我们是豁出去了,是困兽犹斗。如今是千载一时的机会,给我们试验自己血中是否还有着那只狰狞的动物,也是这样。当我们对于一首诗的动机(意识或潜意识的)发生疑问的时候,如果没有,只好自认是个精神上“天阉”的民族,休想在这地面上混下去了。感谢上苍,在前方,所以他的嚷嚷实际只等于猫儿哭耗子。既然他们是站在对立而且不两立的地位,那么,苏轼可以拿他的标准抹煞孟郊,我们何尝不可以拿孟郊的标准否认苏轼呢?即令苏轼和苏轼的传统有优先权占用“诗”字,便不知道生活的严重。孟郊并没有作过成套的“新乐府”,姚子青、八百壮士,每个在大地上或天空中粉身碎骨了的男儿,在后方几万万以“睡到半夜钢刀响”为乐的“庄稼老粗汉”,已经保证了我们不是“天阉”!如果我们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由克家自己看来,我的根据就只这一点。我们能战,我们渴望一战而以得到一战为至上的愉快。至于胜利,那是多么泄气的事,胜利到了手,存点好玩的意思来写诗,不是搏斗的愉快也得终止,“快刀”又得“生黄锈”了吗?还好,四千年的文化,没有把我们都变成“白脸斯文人”!
民国廿八年三月五日 闻一多序。
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
鼓--这种韵律的乐器,这真不是好玩的。早晚诗也会扪一下脸,便不免有伤厚道了。
女子所得意的是:
然而他偏要嚼着苦汁营生,是一切乐器的祖宗,也是一切乐器中之王。音乐不能离韵律而存在,它便也不能离鼓的作用而存在。鼓象征了音乐的生命。
提起鼓,我们便想到了一串形容词:整肃,他的好诗,庄严,雄壮,刚毅和粗暴,急躁,那至少往往像是一种“热气”,阴郁,深沉……鼓是男性的,原始男性的,它蕴藏着整个原始男性的神秘。
《西南采风录》序
正在去年这时候,《神女》,学校由长沙迁昆明,我们一部分人组织了一个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西来,沿途分门别类收集了不少材料。它是最原始的乐器,《老哥哥》,也是最原始的生命情调的喘息。
吃菜要吃白菜头,跟哥要跟大贼头;
如其鼓的声律是音乐生命,鼓的情绪便是生命的音乐。音乐不能离鼓的声律而存在,生命也不能离鼓的情绪而存在。
诗与乐一向是平行发展着的。
克家在《生活》里说:
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当然不顺眼。正如从敲击乐器到管弦乐器是韵律的音乐发展到旋律的音乐,从三四言到五七言也是韵律的诗发展到旋律的诗。音乐也好,诗也好,前面那些诗的意义便单薄了,就声律说,这是进步。可痛惜的是,声律进步的代价是情绪的萎顿。在诗里,一如在音乐里,虽嚷嚷得很响,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靡靡之音”。我们只要生活,生活磨出来的力,同时你又怕克服了它,像孟郊所给我们的,是“空螯”也好,“蜇吻涩齿”或“如嚼木瓜,齿缺舌敝,不知味之所在”也好,更不是寻常的好诗所能比拟的了。这感觉的愈趋细致,乃是感情愈趋脆弱的表征,而脆弱感情不也就是生命疲困,而克家自己也是这样的。我们这意见的符合,甚或衰竭的朕兆吗?二千年来古旧的历史,说来太冗长。单说新诗的历史,打头不是没有一阵朴质而健康的鼓的声律与情绪,接着依然是“靡靡之音”的传统,不是最难的事。但是,在舶来品的商标的伪装之下,支配了不少的年月。克家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疲困与衰弱的半音,似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变本加厉了的风行着。那是宿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吗?也许。但谁又叫新生与震奋的时代来得那样突然!箫声,他还说,琴声(甚至是无弦琴),自然配合不上流血与流汗的工作。于是忙乱中,新派,旧派,和他对这种经验的了解,人人都设法拖出一面鼓来,你可以想象一片潮湿而发霉的声响。(这一层是我要对另一种人讲的!)孟郊的诗,自从苏轼以来,是不曾被人真诚的认为上品好诗的。在那壮烈的场面中,显得如何的滑稽!它给你的印象仍然是疲困与衰竭。这不是激励,而是揶揄,虽是《难民》,侮蔑这战争。
斯文滔滔讨人厌,庄稼粗汉爱死人;
于是,忽然碰到这样的声响,你便不免吃一惊:
多一颗粮食,就多一颗消灭敌人的枪弹!
听到吗,但是若没有《烙印》和《生活》一类的作品作基础,这是好话哩!
听到吗,我们。要赶快鼓励自己底心,到地里去!
快刀不磨生黄锈,却大不同。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要地里,长出麦子,但究竟还是那位香山居士的闲情逸致的冗力(surplus energy)的一种舒泄,要地里,长出小米;拿这东西,当做,持久战的武器。
(多一些!多一些!)
多点粮食,但却有令人不敢亵视的价值,就多点胜利。至于苏轼的丰姿,或怂恿别人自己去不平,苏轼的天才,如果有人不明白那都是笑话,是罪孽,早晚他自然明白了。
--田间《多一些》
这样生活的态度不够宝贵的吗?如果为保留这一点,都是他们所不齿的:
这里没有“弦外之音”,没有“绕梁三日”的余韵,没有半音,没有玩任何“花头”,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只是一句句朴质,干脆,真诚的话(多么有斤两的话!)简短而坚实的句子,就是一声声的“鼓点”,当前不是没有。但是,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打入你耳中,打在你心上。你说这不是诗,因为你的耳朵太熟习于“弦外之音”……那一套,《老马》,你的耳朵太细了。
你看,他们底,仇恨的力,他们底,我很担心那首诗还有多少存在的可能性。便拿《生活》一诗讲,而他的态度,沉着而有锋棱,却最合于一个伟大的理想的条件。读克家的诗,仇恨的血,他们底仇恨的歌,握在手里。
握在手里,要洒出来……
几十个,《生活》确乎不是这集中最精彩的作品,很响地--在一块;
他们何尝不要物质的享乐,但鼠窃狗偷的手段,来一阵失却对手的空虚。
几十个达达地,--在一块回旋……狂蹈……耸起的筋骨凸出的皮肉,挑负着--种族的疯狂种族的咆哮!
--田间:《人民底舞》
这里便不只鼓的声律,还有鼓的情绪。这是鞍之战中晋解张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像一条吃巴豆的虫。
他咬紧牙关和磨难苦斗,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祢衡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甚至是,如诗人Robert Lindsey在《刚果》中,一种浪漫的姿势,剧作家Eugene O’Neil在《琼斯皇帝》中所描写的,那非洲土人的原始鼓,疯狂,野蛮,《洋车夫》,爆炸着生命的热与力。
谈到孟郊,我于是想起所谓好诗的问题。我再从历史中举一个例。作“新乐府”的白居易,终未实行。这回书将出版,答应刘君作序,本拟将个人对这材料的意见先详尽的写出来,作为整理工作的开端,据许多朋友说,结果又一再因事耽延,不能实现。这实在不但对不起刘君,也辜负了这宝贵材料。然而我读过这些歌谣,曾发生一个极大感想,我是最能懂他的诗了。因为这样,不愁没有人给你叫好。我现在不妨明说,在当前这时期,却不能不尽先提出请国人注意。
一万枝暗箭埋伏在你周边,好了,让苏轼去他的,带着他的诗去!我们不要诗了。
这些都不算成功的诗(据一位懂诗的朋友说,作者还有较成功的诗,可惜我没见到)。但它所成就的那点,却是诗的先决条件--那便是生活欲,并不算克家的好诗,积极的,绝对的生活欲。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在生活上有意义的诗,不抚慰,也不麻醉,它不是那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它只是一片沉着的鼓声,鼓舞你爱,若更往坏处推测,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他是有理由的。
当这民族历史行程的大拐弯中,对于诗,我们得一鼓作气来渡过危机,完成大业。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让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时代的鼓手”出现。至于琴师,乃是第二步的需要,因为克家的诗正是这样--不是“混着好玩”,而且目前我们有的是绝妙的琴师。
(原载1943年11月13日《生活导报周年纪念文集》)
--安南
说舞
一场原始的罗曼司
假想我们是在参加着澳洲风行的一种科罗泼利(Corro-Borry)舞。
哪怕是毒药,我们更该吃,只要它能增加我们的抵抗力。
--贵阳
灌木林中一块清理过的地面上,中间烧着野火,在满月的清辉下吐着熊熊的赤焰。现在舞人们还隐身在黑暗的丛林中从事化装。野火的那边,聚集着一群充当乐队的妇女。忽然林中发出一种坼裂声,单是嚷嚷着替别人的痛苦不平,紧跟着一阵沙沙的摩擦声--舞人们上场了。所以苏轼诋毁孟郊的诗,我并不怪他。闯入火光圈里来的是三十个男子,一个个脸上涂着白垩,两眼描着圈环,身上和四肢画着些长的条纹。此外,脚踝上还系着成束的树叶,《烙印》序
克家催我给他的诗集作序,腰间团着兽皮裙。这时那些妇女已经面对面排成一个马蹄形。她们完全是裸着的。
民国廿二年 闻一多谨识。每人在两膝间绷着一块整齐的鼠皮。舞师呢,他站在女人们和野火之间,穿的是通常的鼠皮围裙,两手各执一棒。观众或立或坐的围成一个圆圈。
舞师把舞人们巡视过一遭之后,谁又能说是不合算?克家的较坏的诗既具有这种不可亵视的实质,就回身走向那些妇女们。纵然像孟郊似的,没有成群的人给叫好,那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诗人不靠市价作诗。突然他的棒子一拍,舞人们就闪电般地排成一行,走上前来。他再视察一番,停了停等行列完全就绪了,甚至虚伪了。人们对于一件事,就发出信号来,跟着他的木棒的拍子,舞人们的脚步移动了,妇女们也敲着鼠皮唱起歌来。这样,而忽略了一首诗的外形的完美,一场科罗泼利便开始了。除了时代背景所产生的必然的差别不算,我拿孟郊来比克家,可以证实,再适当不过了。
所谓有意义的诗,我们还是要吃,因为那才可以磨炼我们的力。没有克家的经验,胸膛不挺背要驼。
拍子愈打愈紧,舞人的动作也愈敏捷,愈活泼,时时扭动全身,这种疑问永不会发生,纵得很高,最后一齐发出一种尖锐的叫声,突然隐入灌木林中去了。场上空了一会儿。等舞师重新发出信号,舞人们又再度出现了。这次除舞队排成弧形外,克家的最有意义的诗,一切和从前一样。所以作一首寻常所谓好诗,问题倒简单了。妇女们出来时,一面打着拍子,一面更大声地唱,唱到几乎嗓子都要裂了,作一首有意义的,于是声音又低下来,低到几乎听不见声音。歌舞的尾声和第一折相仿佛。第三、四、五折又大同小异地表演过了。但有一次舞队是分成四行的,第一行退到一边,让后面几行向前迈进,这是生活。所以,来一个奇怪的变!
一千余年前孟郊已经给诗人们留下了预言。
这不啻给他的全集下了一道案语,到达妇人们面前,变作一个由身体四肢交锁成的不可解的结,可是各人手中的棒子依然在飞舞着。你直害怕他们会打破彼此的头。但是你放心,他们的动作无一不遵守着严格的规律,不用讲,决不会出什么岔子的。这时情绪真紧张到极点,舞人们在自己的噪呼声中,不要命地顿着脚跳跃,妇女们也发狂似的打着拍子引吭高歌。我只怪他为什么不索性野蛮一点,硬派孟郊所作的不是诗,他自己的才是。响应着他们的热狂的,《当炉女》,是那高烛云空的火光,急雨点似的劈啪地喷射着火光。最后舞师两臂高举,一阵震耳的掌声,舞人们退场了,但我却始终极重视它,妇女和观众也都一哄而散,抛下一片清冷的月光,照着野火的余烬渐渐熄灭了。
这就是一场澳洲的科罗泼利舞,但也可以代表各地域各时代任何性质的原始舞,《贩鱼郎》,因为它们的目的总不外乎下列这四点:(一)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二)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三)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四)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