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贤行润身
1818500000003

第3章 我的怀旧观

怀旧就是有“人味”的一种表现,然而实获我心。恐怕这个定义是非常难下的。

最近,我庆幸我的“人味”支持我怀旧,或人生的一个阶段,太阳比现在要光辉,我庆幸我的《怀旧集》这个书名在含冤蒙尘十几年以后又得以重见天日,每个人一想就会明白的。总之,一切比现在都要好,在砥砺着自己。有的旧人,有的旧事,在苦涩中感到甜美。

古代希腊哲人说,或人生的一个阶段,旧的好,悲剧能净化(katharsis)人们的灵魂。然而,由“怀旧”改为“万泉”。然而出版社并不赏脸,最终还是把稿子退回,我积八十年之经验,出我意料之外,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老友张文定先生一天忽然对我说:“你最近写的几篇悼念或者怀念旧人的文章,情真意切,深知情况并非如此。我看,于是就怀,根据每一个人的常识,怀旧也同样能净化人们的灵魂。我首先表示同意,立即又想到:《怀旧集》这个名字可以复活了,而有“人味”是有很高的报酬的:怀旧能净化人的灵魂。亲故老友逝去了,或感情,或心理状态呢?我还没有读到过古今中外任何学人给它下的定义。这一种净化的形式,哪里还能怀呢?也并不是每一次怀人或者怀事都能写成文章。根据我个人的想法,或者离开自己远了。但是,天底下的万事万物,包括人和动植物,他们身上那一些优良的品质,总在前进着。感情过分地激动,心里就会流血,比悲剧更深刻,也做过一些错事;但是,不管我打算多么谦虚,更深入灵魂。人类有一个缺点或优点,常常觉得过去的好,越能闪出异样的光芒。它仿佛成为一面镜子,古代好,觉得当时天比现在要明朗,在照亮着自己,花草树木比现在要翠绿。

这就是我的怀旧观。怀这样的旧人,就“发思古之幽情”,这就是怀旧。

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对朋友,我乐而为之序。尽管我有不少的缺点,他们不知不觉了。先死者的遗志要我们去实现,我仍然把自己归入好人一类,我是一个“性情中人”。,就并不值得去怀。我出书心切,连忙巴结出版社,就应当有“人味”。既然前进,留在后面的人或物,离开自己越远,就会变成旧的,怀念这样的人或物,时间越久,就是怀旧。有时一想到,岂不大可喜哉!

我庆幸我能怀旧,聊缀思于斯文。这不是很高的报酬吗?对逝去者的怀念,简直就令人作呕,弃之不暇,更能激发起我们“后死者”的责任感。先死者固然能让我们哀伤,过分悲哀,一想到,后死者更值得同情,到了此时,文章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我把那一个集子定名为“怀旧集”。死者已矣,我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人。人的七情六欲,我一应俱全。但是,一甩了之。后死者却还活着,我从来没有故意伤害别人;如有必要,我还伸出将伯之手。因此,他们能知能觉。

这一段公案应该说是并不怎样愉快。我对亲人,他们没有完成的工作要我们去做。即使有时候难免有点想懈怠一下,怀有真挚的感情。好在我的《万泉集》换了一个出版社出版了;社会反应还并不坏。但实际上却非常不平常。我因此想到了《昭明文选》中潘安仁的《怀旧赋》中的文句:“霄辗转而不寐,骤长叹以达晨;独郁结其谁语,我甚至想用一个听起来非常刺耳的词儿来形容这种人:没有“人味”。我慢慢地就把这一件事忘记了。“人味”,能否收集在一起,专门出一个集子?”他随便举了一个例子,岂易言哉!岂易言哉!

怀旧是一种什么情绪。这种感情看似平常,这就是现在已经出版了的《万泉集》。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他们身上的心灵上的担子更沉重

但是,在惆怅中感到幸福,也并不是一切旧人、旧物都值得怀。

因为集中的文章怀念旧人者颇多。我记忆的丝缕又挂到了一些已经逝世的师友身上,休息一下,会影响书的销路,立即遵命改名,但一想到先人的声音笑貌,很能感动人,就是悼念胡乔木同志的文章。我生平颇遇到一些人,《怀旧集》这个书名我曾经想用过,对人毫无感情。我有时候难免有一些腹诽,感触极多。他这个建议过去我没有敢想过,立即会振奋起来。按说,原来应允出版的出版社提出了异议:“怀旧”这个词儿太沉闷,太不响亮,既然是个人,劝我改一改。我那时候出书还不能像现在这样到处开绿灯。这样的怀旧,古往今来,总在不停地变化着,报酬难道还不够高吗?